第37章 會晤(上)

“噹噹噹”……金自鳴鐘在紫色圓凳上微微一顫,清脆地響了三聲,難得能歇響休息的張偉從睡夢中驚醒,睡眼惺鬆的從牀上爬起,楞徵了一會,咪着眼向窗外喊道:“來人!”

話音甫落,便有帖身服侍的長隨應聲而進,見張偉已然起身,忙向外吩咐道:“快,上茶,打毛巾把……”

張偉聽他扯着大嗓門只顧呼喊,因剛起身,精神頗有些萎靡,被他這一嚷,到是頗有提神的功效,便笑道:“老林,你這死叫驢,爺剛剛起來,你便不能小些聲麼?”

那老林聽張偉抱怨,到也不懼,他自張偉來臺便跟隨於他,說笑原是隨意的很,便答道:“爺,您不常睡中覺,今兒這一睡可是一個半時辰……”

正說話間,外面的小廝們聽到吩咐,各自端着茶水、銅盆,魚貫而進,張偉先漱了口,用溫水擦了把臉,頓時覺得精神百倍,一跳起身,伸個懶腰道:“快把爺的衣服拿來,那鎮遠軍今日會操,爺要去看看!”

那老林聞言,一迭聲催促小廝快去準備,一邊埋怨着向張偉道:“我早便說過,爺身邊服侍的人最好選幾個心靈手巧的丫鬟,比這些笨小子強多了!”偷瞄一眼張偉神色,又道:“爺春秋正盛,身邊也該有幾個體已的服侍,這麼着清心寡慾的,小人看了都難受的緊。”

張偉卻不想這老東西又提起這個話碴,他年已二十四五,古人在他這個年紀只怕小孩都能打醬油了,他不成婚也罷了,身邊連個妾侍都沒有,在旁人看來,自然是有些怪異。

張偉苦笑道:“丫鬟本來到是可以尋幾個,不過我現下孤身一人,做我的丫鬟難免被人說閒話,這不是毀了人家麼。這話你不必再說!”

他自前年起便被何斌強拉着見過幾個小家碧玉,若說模樣,到也有幾個長的周正的,只可惜不能交談,也無從瞭解性格志向,想想古人女子的見識,便心下暗歎:“這樣便娶了老婆,和買充氣娃娃有什麼區別?”再加上成日忙的要死,一時半會卻也顧不上這些了。

當下換了衣衫出來,上了馬車便直奔桃園鎮方向而去。自災民來臺已兩月有餘,臺北人口已近八十萬人,原本五鎮之外,又加了淡水、桃園兩鎮,其餘五鎮充實戶民,每鎮的地盤、戶數,甚至已超過內地小縣,再加上數萬礦工、絲工織工、炮廠、雜工,每日裡官辦的馬車載着各色人等,絡繹不絕奔波於這七鎮之間,其興旺景象,即便是內地衝要的大城,亦不過如此。

馬車駛近軍營,張偉便聽到隆隆炮聲,便在車窗處招手喚來張瑞,問道:“今日演練,怎地離軍營這麼近,纔到此處便能聽到炮響了?”

張瑞在馬上恭聲答道:“聽說是今日有不少軍人家屬提起來想看操,周將爺他們會議了一下,覺得讓他們看看,對士兵也頗有好處,便將演武地點改在軍營西面五里處的那個小山包裡,爺若是不高興,一會張瑞去知會全斌一聲,下次不可如此便是了。”

張偉笑道:“誰說我不高興了,全斌他們這樣做很好,除了必要的保密操法,日後鎮遠軍可以固定時日讓這些軍屬看看,其餘鎮上的百姓,想看的也只管來看。這樣對軍心民意,都有莫大的好處。很好,沒有我的交待便能想到如此,全斌他們想的不錯。”

張瑞見張偉高興,便也隨着笑道:“可惜爺一會看操會有些不方便,聽人說那山包四周都立滿了人,就算是一會驅趕開一些,也沒有爺單獨校閱時那般舒適了。”

“這有什麼!獨樂樂不如衆樂樂,我費盡心力弄出來的這些,難不成藏在口袋裡不成……”

兩人正說的高興,卻見不遠處高傑打馬追來,張瑞見了,將嘴一撇,道:“高大統領又來向爺回事了,張瑞先暫避一邊吧。”

說完策馬離了車窗,將位置讓給那高傑,張偉見高傑上來,肚裡到也未必覺得有多歡迎,此人雖相貌堂堂,能力也頗出衆,就是性子猥瑣的很,自何斌以下,臺灣諸元老大將都極不喜他,他除了張偉,對別人也是極不買帳。張偉耳邊一直有人嘀咕此人如何不堪,不過做爲最高統領來說,到也是不得不養着這條惡狗,只需提防着不讓他亂咬人便是了。

當下見了那高傑駛近車窗,一張臉勉強擠出笑容,向張偉道:“爺恕罪,屬下不能見禮了。”

張偉笑道:“高閻王,你現下成日價將臉板的鐵青,這偶爾笑笑,可比哭還難看!”

見高傑一臉窘迫,又笑道:“爺和你說笑呢。說吧,這麼急,又是出了什麼大事?”

“回爺的話,今日臺北碼頭來了一艘福船,原本碼頭上的巡捕們以爲只是尋常客人來買絲布,卻不料船上下來一羣人,來頭卻是不小,他們不敢怠慢,立時便來回我……”

張偉不耐道:“什麼人來頭不小,難不成是當今皇上不成。說,到底是誰?”

“回爺的話,雖說不是皇帝,不過在這海外,算的上是土皇帝了。正是那鄭芝龍,鄭一官!”

張偉眉毛跳上一跳,心中翻江倒海般思索起來:“此人這會子跑到臺灣來做甚?難道不怕我結果了他麼?”

高傑見張偉臉色陰晴不定,忙道:“他帶來的人到也不多,左右不過數十人,小人已派了人看住船隻,又急調了兩百健壯巡捕,只待爺一聲令下,便可將他們都一網打盡!”

“胡說!他來,自然是有他來的道理,你當他是蠢蛋麼。”轉頭又向張瑞喊道:“去,把你何爺施爺都找來,咱們今兒要大宴鄭大龍頭。”

“是。屬下立刻差人去辦!”

高傑見張偉如此發落,忙又急道:“爺,那鄭一官上得岸來,因此次鎮遠軍演武離港口較近,他聽到炮聲,便提起要去看看演武是怎麼回事,小的沒有爺的示下,卻是不敢阻攔,現下那鄭一想是在演武處觀看演練。”

“嘿,他自已不去,我到也想請他去,如此更好!駕車,去尋鄭老大去。”

待馬車駛上人潮如織的小山坡,張偉邊透過車窗四處尋找鄭芝龍的身影,其實他便是不找,在上百飛騎衛護衛下的這駕馬車,本身亦足以吸引任何人的目光。還未等張偉打量幾眼,便見不遠處鄭芝龍魁梧的身體,因張偉而來的聲勢吸引,鄭芝龍也正轉頭打量這駕馬車,兩人四目相交,鄭芝龍將頭微微一點,卻只是站在原地動也不動。

張偉肚皮裡暗罵:“他***,還給老子擺老大架子呢!”

表面上卻展顏一笑,忙令人開了車門,縱身一跳,邊行邊向鄭芝龍大笑道:“大哥,今兒是貴腳踏賤地,不知哪股風把您給吹來了,小弟當真是意外之極啊!”

鄭芝龍見張偉快步而來,腳步雖仍是一步不動,卻也向張偉笑道:“志華老弟,不來不知道,來了才知道你在這臺灣弄的好大事業!這可把我和顏老大比下去了,顏老大是看不到了,我鄭一現下看到了,當真該活活愧死。”

說話間兩人已近,張偉先站住腳步,向鄭芝龍端詳一番,方又嘆道:“大哥,你這幾年間海上奔波,當真是辛苦的緊啊,這眼角都有皺紋啦。”

說罷雙手將衣角一掠,口中道:“小弟給大哥見禮了!”

鄭芝龍急忙拉住張偉,急道:“志華,你現下是數十萬百姓之主,手底下強將如去,謀士如雨,這鎮遠軍如此精銳,將來這南洋海外,還不都是你的天下?怎麼還對我行這種大禮,我當不得,當不得!”

張偉眼見他阻攔,手中卻是半分力道也無,臉上誠懇,眼神卻是閃爍不定,心中罵道:“算老子晦氣,和你這廝結拜,現下不向你行禮,到顯的老子是小人,也罷,老子向你跪了,你這盟兄總也得還禮吧。”

當下不顧鄭芝龍阻擋,硬是跪了行了一禮,鄭芝龍表面無奈,也只得跪下還了一禮,兩人在平地裡嗑了頭,方纔各自站起。

張偉站起身來,卻見鄭芝龍身後站着鄭鴻奎、鄭芝鳳、鄭彩諸人,因素日裡不和,來往不多,便只向他們頷首一笑,算是招呼。

又向鄭芝龍笑道:“大哥你平日裡那麼忙,若是沒有要事,斷乎不會到我這臺北來。大哥放心,只要有用得我張偉處,只管開頭,到時便知張偉是不是講義義的好男兒。”

鄭芝龍聽了張偉這番慷慨激昂的表白,心裡大是受用,心道:“你雖在這陸地做出一些事業來,到底還是明白海上誰稱雄強!”

面情上卻是不露聲色,只淡淡向張偉笑道:“且先不提,咱們一起看你的鎮遠軍會操。”

張偉見他如此,也只是一笑,便也背手而立,看山谷中六營的鎮遠軍士演練進功防禦之法。山谷中鎮遠軍也早得了通傳,只張偉也來看操,早有幾名參軍騎馬過來,守在張偉身後,見張偉專心向下看去,便在張偉身後說道:“啓稟統領,這山谷左邊是周將爺領的三營兵士,主攻,身後火炮三十門,右邊是劉國軒將爺帶的三營兵士,主守,有火炮二十門。”

正講到此處,卻見那山谷中有小兵將紅旗一揮,周全斌身後的三十門炮一同開火,一瞬間三十門炮的炮口皆吐出火舌,炮聲隆隆將所有圍觀諸人的話音蓋過,天地間除了這火炮發出的怒吼外再無任何聲響。張偉略略轉頭看鄭氏諸人的臉色,卻見除了鄭芝龍神色如常外,其餘諸鄭俱是臉色大變,顯然是已被這火炮之威震懾。

周全斌這邊的火炮準備足足響了小半個時辰方纔停止,卻見劉國軒那陣中跑出去好多被空心炮彈中白粉擊中的士兵。眼見敵方陣勢稍亂,周全斌一聲令下,場中又有小兵將旗一揮,整整一營的兵士整隊,分爲十個方陣,成斜線型向前推進,每陣又數名鼓手,邊行邊擂鼓,陣中槍刺如林,再加上隨着鼓點的呼喝聲,威勢極是駭人。

右邊軍陣眼見這一營士兵推進的近了,乃有人下令開炮,一番炮擊之後,進攻的一營士兵陣勢已亂,劉國軒卻也不下令士兵出擊,只是令各營排好陣勢,只待那一營兵進入射程,便瞄準開槍……

鄭芝龍看到此處,向張偉笑道:“志華,這般的演練法,不就是比哪邊誰的大炮多麼?這麼排的整整齊齊的向前衝,那邊防守的只需不斷開炮,列好陣勢開槍,攻方雖是大炮多上一些,不過人數與守方持平,如此來回幾次,只怕是攻方必敗?”

張偉笑道:“火槍戰法必需如此,如若是各人亂衝,根本無法發揮火槍集羣射擊的威力,是以必須平時就演練攻擊陣法,至於攻方是勝是敗,到也難說。大哥,且往下看吧。”

鄭芝龍聽他如此說,便也笑道:“也好,便往下看吧……”

第57章 試探(四)第48章 滅鄭(四)第12章 安身(下)第37章 會晤(下)第47章 遼東(九)第60章 鼎革(二十三)第34章 開礦(下)第68章 滅明(五)第60章 鼎革三第60章 鼎革(十四)第40章 出兵(上)第17章 亂起(上)第8章 宴客(上)第70章 決戰(十二)第60章 鼎革(十一)第60章 鼎革(十三)第8章 宴客(下)第41章 大員(上)第61章 伐明(三)第31章 立威(上)第15章 臥龍(上)第51章 騎射(四)第73章 南洋(二)第61章 伐明(十三)第68章 滅明(五)第25章 宗族(上)第46章 制約(下)第40章 出兵(下)第65章 治平(七)第31章 立威(下)第73章 南洋(十)第64章 關寧(八)第68章 滅明(三)第47章 遼東(十一)第66章 北伐(九)第68章 滅明(五)第30章 械鬥(中)第6章 結交(上)第7章 機遇(下)第23章 閱兵(上)第16章 綁架(下)第七十 間決戰七第8章 宴客(下)第69章 相峙(二)第73章 南洋(九)第62章 江南(八)第70章 決戰(十三)第43章 攻城(中)第13章 赴閩(上)第61章 伐明(九)第66章 北伐(十一)第51章 騎射(四)第48章 滅鄭(六)第54章 反間(二)第66章 北伐(十一)第73章 南洋(四)第70章 決戰(十六)第66章 北伐(二)第64章 關寧(十)第63章 倭亂(七)第61章 伐明(十)第63章 倭亂(一)第60章 鼎革六第30章 械鬥(下)第65章 治平(四)第63章 倭亂(六)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34章 開礦(上)第60章 鼎革(十二)第34章 開礦(下)第35章 兵制(中)第34章 開礦(下)第67章 激戰(二)第61章 伐明(十一)第60章 鼎革(十)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69章 相峙(一)第59章 爪哇(八)第67章 激戰(十一)第57章 試探(四)第64章 關寧(四)第67章 激戰(八)第41章 大員(上)第72章 法度(三)第49章 鎮倭(五)第50章 和談(二)第63章 倭亂(六)第58章 呂宋(二)第49章 鎮倭(五)第55章 偷襲(三)第40章 出兵(下)第23章 閱兵(上)第41章 大員(上)第49章 鎮倭(八)第32章 堅船第70章 決戰(二)第48章 滅鄭(六)第45章 設縣(中)第49章 鎮倭(十二)第66章 北伐(六)
第57章 試探(四)第48章 滅鄭(四)第12章 安身(下)第37章 會晤(下)第47章 遼東(九)第60章 鼎革(二十三)第34章 開礦(下)第68章 滅明(五)第60章 鼎革三第60章 鼎革(十四)第40章 出兵(上)第17章 亂起(上)第8章 宴客(上)第70章 決戰(十二)第60章 鼎革(十一)第60章 鼎革(十三)第8章 宴客(下)第41章 大員(上)第61章 伐明(三)第31章 立威(上)第15章 臥龍(上)第51章 騎射(四)第73章 南洋(二)第61章 伐明(十三)第68章 滅明(五)第25章 宗族(上)第46章 制約(下)第40章 出兵(下)第65章 治平(七)第31章 立威(下)第73章 南洋(十)第64章 關寧(八)第68章 滅明(三)第47章 遼東(十一)第66章 北伐(九)第68章 滅明(五)第30章 械鬥(中)第6章 結交(上)第7章 機遇(下)第23章 閱兵(上)第16章 綁架(下)第七十 間決戰七第8章 宴客(下)第69章 相峙(二)第73章 南洋(九)第62章 江南(八)第70章 決戰(十三)第43章 攻城(中)第13章 赴閩(上)第61章 伐明(九)第66章 北伐(十一)第51章 騎射(四)第48章 滅鄭(六)第54章 反間(二)第66章 北伐(十一)第73章 南洋(四)第70章 決戰(十六)第66章 北伐(二)第64章 關寧(十)第63章 倭亂(七)第61章 伐明(十)第63章 倭亂(一)第60章 鼎革六第30章 械鬥(下)第65章 治平(四)第63章 倭亂(六)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34章 開礦(上)第60章 鼎革(十二)第34章 開礦(下)第35章 兵制(中)第34章 開礦(下)第67章 激戰(二)第61章 伐明(十一)第60章 鼎革(十)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69章 相峙(一)第59章 爪哇(八)第67章 激戰(十一)第57章 試探(四)第64章 關寧(四)第67章 激戰(八)第41章 大員(上)第72章 法度(三)第49章 鎮倭(五)第50章 和談(二)第63章 倭亂(六)第58章 呂宋(二)第49章 鎮倭(五)第55章 偷襲(三)第40章 出兵(下)第23章 閱兵(上)第41章 大員(上)第49章 鎮倭(八)第32章 堅船第70章 決戰(二)第48章 滅鄭(六)第45章 設縣(中)第49章 鎮倭(十二)第66章 北伐(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