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會議(下)

待各人吃飽喝足,張偉便安排人領着各人尋住處睡覺,本想着將馮錫範編入周全斌屬下,卻想到要與施琅商議成軍的事宜,便只吩咐馮錫範靜待安排,將其打發出去後,張偉只覺全身痠痛,不過內心喜樂,到是沖淡了這份疲倦。

一時衝動下回到古代,若說沒有後悔到也是假的。不論是言語,伙食、衣服穿戴、建築模式,全部與現代不同。放眼看去,只覺得孤獨寂寞。有時晚上獨自一人回房,看到那些古時的陳設,竟然只想放聲大哭一場。與父母兄長在一起時還未覺得有何難捨難分,現在一晃經年沒有見面,心裡對親情的渴望也是令他難受的很。還好來此時日不久便認識了何斌、施琅,兩人與張偉雖脾氣稟性完全不同,交情到真是牢固的很,閒時與何斌下幾盤棋,以言語調笑一下施琅,到也有趣的很,若非如此,縱然胸懷大志,意在天下,只怕這人生,也是無趣的緊了。現下這臺灣基業已是一片興旺景象,又有英雄豪傑主動投效,眼看心中大計有望,張偉醺醺然上牀,將被一拉,也不寬衣,便這麼沉沉睡去。

第二天一早醒來,胡亂抹了把臉,用青鹽擦了牙,便吩咐人傳召所有鎮首及施、何、周、劉等人一同至鎮北鎮上的的官衙議事。待張偉用過早飯,帶着陳永華施施然乘馬車趕到衙署議事時,所召衆人卻已到齊,正在大堂內靜坐等候,那何斌悠然飲茶神情自若外,施琅卻是沒好氣,向張偉橫了一眼,以示抗議其第一千零一次會議遲到。

張偉訕訕一笑,老了臉皮到主位坐了,咳了一聲道:“大家既都來了,咱們今兒便商議一下,這臺北已然有數萬人之多,雖內有捕盜,鎮丁,不致生亂,但若遇有外侮,則難抵敵,所以今兒召大傢伙來,就是商議一下,如何建立一支百戰雄師,以抗外敵。”

張偉話畢,除施琅微微點頭,以示贊同外,其餘若何斌、鎮首諸人,皆沉默不語,張偉急道:“何斌,你現在怎地越來越陰險了,有話便說,有屁就放,何苦在那裡裝模做樣,小心我回頭去你家裡,將你那什麼雨前一次喝個精光。”

何斌苦笑道:“志華,你這毛燥脾氣什麼時候能改一下!我只是在思索現下正式立軍會不會招鄭老大的忌,還有,現下這臺北庫存銀尚有五六十萬兩,看看能拿出多少,招多少人,你看你就急了!”

其餘鎮首也都陪道:“我們也只是在思忖看看這四鎮之中能有多少可用之人,卻不是要反對的意思。”

張偉被何斌弄的臉色通紅,燥眉搭眼道:“廷斌兄,對不住了。我以爲你心疼銀子,不捨得出錢養兵。”

何斌將手中茶碗一頓,說道:“志華,你亦太小瞧我了。我豈不知若是無人保護,咱們這局面大好,誰知道會有什麼人眼紅,想來分一懷羹,只是眼下卻是不能大張旗鼓,小心招鄭老大和荷蘭人的忌。昨日臺南荷蘭人已派了人過來,說是要讓咱們報去田地人口賬薄,以備他們徵稅。”

“什麼?這些紅毛鬼現下就想來摘果子了?”

“正是。不過,就算是咱們現下有衛隊千人,再招募一些,也決不是荷蘭紅毛鬼的對手。這一年多來他們來了上千的軍隊,在臺南也管轄了十餘萬人,實力遠在咱們之上,眼下翻臉,只怕這臺北就此不能消停了。”

“依廷斌兄的主張,該當如何是好?”

“我看,眼下只得派人過去,與他們打打馬虎眼,好在臺南到臺北並無道路,這紅毛鬼要來只得坐船過來,亦非易事,這邊的情形,可能他們也只是耳聞罷了,少花些錢,買個平安罷了。”

何斌說完,抿了口茶,只待張偉決斷。

張偉此刻,心內卻是翻江倒海,是戰是和,卻要好好思忖一番……

第73章 南洋(八)第21章 招兵(下)第20章 會議(上)第22章 新竹(上)第47章 遼東(一)第43章 攻城(中)第69章 相峙(一)第55章 偷襲(十一)第69章 相峙(一)第68章 滅明(二)第25章 宗族(下)第29章 官學(上)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43章 攻城(中)第60章 鼎革七第67章 激戰(六)第32章 堅船第73章 南洋(十一)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64章 關寧(八)第65章 治平(六)第53章 造反(二)第73章 南洋(七)第57章 試探(一)第70章 決戰(四)第6章 結交(下)第68章 滅明(五)第20章 會議(上)第70章 決戰(六)第50章 和談(二)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6章 結交(下)第57章 試探(三)第67章 激戰(十)第58章 呂宋(八)第65章 治平(十一)第37章 會晤(下)第60章 鼎革(十一)第73章 南洋(一)第51章 騎射(一)第71章 定鼎(五)第69章 相峙(六)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65章 治平(九)第60章 鼎革(十六)第55章 偷襲(五)第63章 倭亂(六)第41章 大員(下)第55章 偷襲(十一)第36章 崇禎(下)第49章 鎮倭(一)第21章 招兵(上)第62章 江南(二)第43章 攻城(上)第27章 協議(下)第21章 招兵(下)第70章 決戰(八)第61章 伐明(四)第47章 遼東(三)第47章 遼東(十)第50章 和談(二)第63章 倭亂(四)第73章 南洋(三)第60章 鼎革四第50章 和談(三)第60章 鼎革(二十七)第15章 臥龍(下)第61章 伐明(八)第60章 鼎革(九)第7章 機遇(下)第70章 決戰(十四)第16章 綁架(上)第64章 關寧(九)第26章 亂局(上)第37章 會晤(中)第5章 初會(上)第35章 兵制(上)第25章 宗族(中)第55章 偷襲(七)第47章 遼東(四)第42章 圍城(中)第59章 爪哇(一)第61章 伐明(六)第47章 遼東(四)第62章 江南(二)第七十 間決戰七第58章 呂宋(一)第54章 反間(二)第71章 定鼎(二)第64章 關寧(三)第61章 伐明(十六)第30章 械鬥(下)第68章 滅明(三)第63章 倭亂(五)第70章 決戰(十五)第64章 關寧(十)第67章 激戰(九)第62章 江南(五)第67章 激戰(六)
第73章 南洋(八)第21章 招兵(下)第20章 會議(上)第22章 新竹(上)第47章 遼東(一)第43章 攻城(中)第69章 相峙(一)第55章 偷襲(十一)第69章 相峙(一)第68章 滅明(二)第25章 宗族(下)第29章 官學(上)第60章 鼎革(二十四)第43章 攻城(中)第60章 鼎革七第67章 激戰(六)第32章 堅船第73章 南洋(十一)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64章 關寧(八)第65章 治平(六)第53章 造反(二)第73章 南洋(七)第57章 試探(一)第70章 決戰(四)第6章 結交(下)第68章 滅明(五)第20章 會議(上)第70章 決戰(六)第50章 和談(二)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6章 結交(下)第57章 試探(三)第67章 激戰(十)第58章 呂宋(八)第65章 治平(十一)第37章 會晤(下)第60章 鼎革(十一)第73章 南洋(一)第51章 騎射(一)第71章 定鼎(五)第69章 相峙(六)第60章 鼎革(二十九)第60章 鼎革(二十一)第65章 治平(九)第60章 鼎革(十六)第55章 偷襲(五)第63章 倭亂(六)第41章 大員(下)第55章 偷襲(十一)第36章 崇禎(下)第49章 鎮倭(一)第21章 招兵(上)第62章 江南(二)第43章 攻城(上)第27章 協議(下)第21章 招兵(下)第70章 決戰(八)第61章 伐明(四)第47章 遼東(三)第47章 遼東(十)第50章 和談(二)第63章 倭亂(四)第73章 南洋(三)第60章 鼎革四第50章 和談(三)第60章 鼎革(二十七)第15章 臥龍(下)第61章 伐明(八)第60章 鼎革(九)第7章 機遇(下)第70章 決戰(十四)第16章 綁架(上)第64章 關寧(九)第26章 亂局(上)第37章 會晤(中)第5章 初會(上)第35章 兵制(上)第25章 宗族(中)第55章 偷襲(七)第47章 遼東(四)第42章 圍城(中)第59章 爪哇(一)第61章 伐明(六)第47章 遼東(四)第62章 江南(二)第七十 間決戰七第58章 呂宋(一)第54章 反間(二)第71章 定鼎(二)第64章 關寧(三)第61章 伐明(十六)第30章 械鬥(下)第68章 滅明(三)第63章 倭亂(五)第70章 決戰(十五)第64章 關寧(十)第67章 激戰(九)第62章 江南(五)第67章 激戰(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