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 間決戰七

鎮外四周的漢軍勉強剋制心神,強忍着立時衝入鎮內的衝動。各人靜靜趴伏於鎮外曠野四周,任悽風冷雨不住拍打着自已的全身,身上雖然冰冷一片,心裡卻是火燒也似難過。其實他們都是遼東軍戶世家,騷擾百姓,禍害鄉里的事情並沒有少做。然而自已做與別人做感覺很是不同,況且滿人是異族蠻夷,雙方你來我往打了這麼多年,仇怨早結,此次以絕對優勢攻敵不備,用腳丫子想也可以知道已方必定大勝,這樣的便宜自然是不佔白不佔了。

一直苦熬了大半個時辰之後,已近四更時分。此時正是一天中人最疲倦之時,鎮內的滿兵都已入睡,鎮內外寂靜無聲,唯有隱約傳來的鼾聲和百姓們壓抑的哭聲。漢軍將軍薛勇知道時機已到,因命精選而出的健壯軍漢摸上鎮口,將鎮口處騎在馬上垂頭打盹的清兵先行殺死,然後方親率大隊突然殺入。

這鎮上方圓不過四五里,約有三四百間房屋,除了幾間大戶民宅被各滿人親貴佔據休息外,其餘各滿兵多半居住於民房之內,漢軍先行掃除外圍,然後由四面突入,鎮內清兵多半已經入睡,突然間喊殺聲四起,胡亂睡在鎮邊的滿兵頃刻間已被猛然衝入的漢軍亂刀砍死。

“肅親王,請快起身!”

豪格的衆親兵朦朦朧朧間聽得鎮內殺聲四起,他們居於鎮子中間,耳聽得外圍的各滿兵不住慘叫,登高一看,隱隱綽綽間似有無數束甲持刀的敵兵黑壓壓看不到邊,大驚之下,知道是中了埋伏,其禍非小。當下各人也不及束甲,匆忙將衣袍套上,將戰馬牽出,入房將豪格喚醒,狼狽而出。

待他們一行十餘人得到房外,鎮上已是火光四起,無數旗兵在睡夢中已然身首異處。雖然此時大半清兵已然起身,在鎮內與突進來的漢軍肉搏抵抗,只是一來精神不濟,體力不支。二來地方狹小,滿人的騎射功夫無從展開,人數又是遠遠不及對方,被優勢漢軍分割包圍,逐一斬殺。

豪格臨睡前還將居住的那一大戶人家的小姐強姦,倦極了的他本欲黑甜一夢,睡到天明,誰知道突然落入重圍,眼見無數漢軍叫嚷砍殺,首當其衝的清兵無不被砍成肉醬,火光下漢軍衣甲精良,勇不可擋。他知道事情不濟,再也無法將部下整肅抵抗,此時若能逃得性命,便已是邀天之幸。想到可能被敵人殺死,甚至俘虜,這個一直看不起漢人,視漢人爲草芥的滿人親王汗透重衣,害怕之極。當下不管不顧,只帶着十幾個從人拼命往鎮北方向逃竄,一路上盡是漢軍步卒,清兵有不少騎上馬的,並不能多行幾步,便被斬落下馬。豪格的衆親兵拼死護衛,再加上豪格本人自幼習武,手持寬刃大刀左揮右舞,拼死衝殺,待衝到鎮邊之時,一路上有各滿人大將加入這一小股隊伍,竟也漸漸聚集到千人左右。

他們眼見這小鎮的東西南三面都是火光大盛,殺聲震天,唯獨鎮北殺聲較小,漢軍在此處的實力亦是稍弱。各人心中稍安,都想着敵人必是由南面追趕而來,在北面實力不足,此時既然已經聚攏了這麼許多人馬,想必可以逃出生天,不致於身死此地。

“伊遜,葉克舍,譚泰,你們帶兵先衝,我與薩木喀什斷後!”

豪格雖然迭遭大敗,腦子卻並不如屬下將軍這麼簡單。他略微一想,便覺得這鎮北方向其兇險過於其餘幾面。只是如要逃走,此地又是最方便之處,實難放棄。是以命三將帶着衆人先衝,他留下斷後,看似危險,其實到安全的多。

譚泰等人不知他心意,還道這人不但勇猛,而且愛護部下如此,各人都是心中感動。當下也不客氣,各人暴諾一聲,各帶百餘兵丁,狂喝猛叫,瞬間將略顯薄弱的漢軍步陣衝破,各人拼命打馬,將馬速提到最快,以期能快速衝出包圍,逃出生天。

眼見前面開路的清兵已然快速衝出,豪格等人皆是大喜,正欲緊隨其後,卻突然聽得前方傳來人馬的嘶吼與慘叫聲,待各人藉着稀疏的火光極目望去,只見暗色中譚泰等人人仰馬翻,四周涌出許多黑衣漢軍,藉着火光揮舞大刀,向那些撲倒在地的兵丁砍去。

豪格等人不知就裡,卻是無論如何也猜想不出,爲何騎術精絕冠於天下的八旗兵丁會接二連三的摔倒,就是有絆馬索之類,亦不可能讓幾百騎大半仆倒。各人只當這些漢軍又使用了什麼稀奇古怪的武器,心膽俱裂之下,便欲轉身往別處逃走。

“各人聽令,繞過前部,貼邊跑!”

自豪格以下,都知道以眼前的數百騎休想正面突出,各人到底是自小征戰的勇將,立時撥轉馬頭,由前隊清兵身側繞將過去。衆人奔馳而過時,因提高了警覺,是以路邊的一些尖樁和絆馬索並沒有給他們造成多大的麻煩。各人帶着馬小心翼翼繞將過去,衝破了奔跑過來阻擋的漢軍防線,心中均是大喜,知道眼前這一關總算渡過。正待打馬狂奔,卻聽得譚泰等人大叫道:“肅親王,你們由後面衝殺過來,地上並沒有絆馬的物品,咱們兩邊會合,就可以全數逃出。”

那伊遜等人亦叫道:“肅親王,這裡的敵人與那天的漢軍不同,並沒有什麼火器,咱們不必害怕,你現在衝過來,這邊的敵軍決計阻擋不住!”

豪格冷眼看去,只見有幾千人的漢軍將譚泰等人團團圍住,自已若是此時帶着部下衝殺過去,確是有機會將這些人救出。正欲下令,卻想起譚泰當時桀驁不馴的模樣,又怕他回京之後指斥自已無能。左右權衡一番,不過是電光火石般的一瞬間,他便立時有了決斷,因大喝道:“伊遜,譚泰,你們一意向北突圍,我現下趕快回京,帶着援兵來救你們!”

說罷,向自已身邊的衆將令道:“咱們速走,若是一會敵人有騎兵趕來……”

正說到此處,鎮東方向卻果真傳來隱隱蹄聲,各人都是自小在馬背上張大,立時側耳一聽,均是臉上變色。豪格急道:“這一股騎兵最少過三千,咱們被他們纏上,那可當真是麻煩!”

他也不管別人是否與他同走,這一天一夜的激戰實在是他記憶中未有之事。一向以武勇自詡的肅親王終於害怕起來,揮舞着馬鞭拼命打馬,往北方當先逃竄。他的親信心腹見他一逃,自然急忙跟上,其餘諸將亦帶着部下相隨而逃。雖然有人與譚泰等人交好,意欲相救,可是大部已逃,自已勢單力孤,白白送死的事情卻是隻好免了。

當下各人尾隨豪格等人北逃,耳中聽着譚泰等人的呼喝叫罵,心中又悲又憤。自此時起,豪格在其父苦心經營多年下樹立的權威,已是蕩然無存。便是皇太極本人,亦是受罪多矣。

那一股來援的漢軍卻正是唐通、高弟、劉澤清等人,他們各引千多名精壯騎兵,憊夜兼程,終於在此處追上敵軍,眼見原本自已的部下在漢軍軍官的帶領下勇不可擋,正在大殺大砍,各人又覺興奮,又是慚愧。當下也不顧部下疲勞,各人都是縱騎而入,分兵合圍,偶爾有突出鎮外的滿兵也迅即被這些趕到騎兵圍殺。

清兵主帥紛紛出逃,剩下的雖然仍有數千人,卻是羣龍無首,又是猝不及防之下被漢軍切斷絞殺,無力合攏抵抗。在幾萬優勢敵兵的連番打擊之下,各滿兵雖然拼死而戰,卻最多是三五成羣,潰不成陣。待殺到天明時分,這一股曾經由白山黑水一路殺到山東,數十萬明軍望風而逃的滿人中的精銳之師,終告全師覆滅。

鎮上的百姓初時並不敢出門,待天色微亮,看到是漢人的軍隊在圍殺韃子,鎮上百姓昨夜被這些人禍害的苦了,當下均是發一聲喊,手持扁擔鋤頭,出門助戰,遇着有僥倖躲在暗處未死的清兵,便一哄而上,將其打的血肉模糊乃止。

待太陽高高升起,陽光普照之際,這一小小的民鎮內外卻如同鬼域一般。幾千名八旗戰士橫屍各處,鮮血灑遍全鎮,被憤怒的百姓打成肉醬的比比皆是,內臟腦漿拋灑的各處都是。此戰漢軍死傷不到兩千,乃是除去火器傷敵未有過的大勝。其中除了幾百名中下層指揮官是漢軍之外,還都是投降明軍舊部,能有如此的戰績,確實是令唐通等人滿意之極。

各總兵官洋洋得意,騎在戰馬上四處巡視。其間又有不少舊部中的將官前來請安問好,拍馬奉迎,各人都覺此次屢立功鄖,舊部將士又如此敢戰,頓時覺得實力大增,心中慰貼之極。遇着漢軍將軍薛勇之後,原本依着各人身份,必定是好生奉迎,大拍一通馬屁,雖時得意之餘,竟也不過頷着招呼了事。

好在薛勇久在漢軍之中,對這些權術陰謀並不瞭然,以爲戎裝不便見禮,到也罷了。待將殘局收拾完結,將繳獲的戰馬武器等物歸於一處,還有清兵拋棄的金銀細軟等物,大半都是拿了了來,賠補受損的鎮民百姓。明軍各將見了,當真是心如刀絞,只覺得這漢軍將軍未免過傻,縱是私吞下來,又有誰能知曉?

唐通亦正隨着各人正嘖嘖讚歎,卻猛然間見到他的舊部中一箇中軍牙門將小跑而來,頭盔低斜,胸甲掉落,灰頭土臉不成模樣。正自心中不悅,卻見這將軍跑到自已馬前,撲通一聲跪下,口中哭叫道:“總鎮大人救命!”

唐通見他模樣原本便是不悅,此時又見他如此,因大怒道:“你是死了親孃麼,弄出這個鬼模樣來。現下青天白日的,你是撞了什麼邪祟了!”

那牙將連連碰頭,向他稟報道:“大人,末將昨夜苦戰一夜,不敢居功,卻不曾想漢軍中有軍官要殺害末將,求總鎮大人爲末將做主。”

“人家爲什麼要殺你?”

“回總鎮大人,他說末將縱容部屬殺良冒功。大人,自從上次誅殺了那麼多禍害百姓的兄弟,末將又怎敢如此行事。定是那漢軍軍官見末將昨晚立了戰功,心生嫉妒,是以如此整治末將,總求大人爲末將做主纔是!”

唐通心中明白,定是這些軍官犯了舊病,昨夜痛殺清兵之餘,不免順手割了幾個百姓的首級,以多冒戰功。料想着深更半夜,無人知曉,卻不知如何被人發覺,要拿他們正法,這才拼命跑了過來,求他救命。他扭頭一看,只見高弟等人面帶微笑,一副幸災樂禍模樣,心中不由得火起,心道:“老子過萬的精兵爲你們打了一夜,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哪能由得你們說殺就殺!”

他原本極是害怕漢軍軍紀,又見識了漢軍軍威,本來並不敢在軍法上多發一言。此次征戰後突然發覺自已部下竟也是驍勇善戰至此,因思忖漢軍用的着自已,是以頓覺腰桿挺直了許多。

因連連冷笑,向那牙將道:“你跟了我十幾年,我如何不知道你的秉性!最是老實不過的人,如何敢殺良冒功!不必害怕,待我與他們理論就是。”

那牙將叩的頭皮發青,聽得自已主將如此說來,當真是喜從天降,立時站將起來,破泣爲笑道:“總鎮大人肯發言說項,那漢軍軍官必定買帳,末將的小命是保的住了。”

第12章 安身(下)第21章 招兵(上)第64章 關寧(二)第60章 鼎革六第30章 械鬥(下)第26章 亂局(下)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70章 決戰(十)第60章 鼎革(十二)第60章 鼎革(十七)第55章 偷襲(五)第44章 定臺(下)第67章 激戰(三)第60章 鼎革二第73章 南洋(六)第59章 爪哇(七)第58章 呂宋(一)第64章 關寧(十)第60章 鼎革八第47章 遼東(八)第61章 伐明(四)第73章 南洋(二)第72章 法度(一)第49章 鎮倭(七)第47章 遼東(十)第60章 鼎革(十)第19章 甘蔗(上)第10章 赴臺(下)第61章 伐明(四)第1章 回到明末第49章 鎮倭(一)第61章 伐明(四)第60章 鼎革(十四)第60章 鼎革六第58章 呂宋(三)第55章 偷襲(九)第67章 激戰(十一)第64章 關寧(三)第55章 偷襲(八)第58章 呂宋(六)第57章 試探(二)第25章 宗族(中)第17章 亂起(上)第65章 治平(十)第63章 倭亂(四)第49章 鎮倭(二)第60章 鼎革(十五)第67章 激戰(五)第71章 定鼎(一)第59章 爪哇(七)第26章 亂局(下)第70章 決戰(五)第60章 鼎革(十一)第21章 招兵(下)第71章 定鼎(七)第62章 江南(一)第63章 倭亂(八)第7章 機遇(上)第41章 大員(下)第61章 伐明(七)第48章 滅鄭(八)第71章 定鼎(四)第31章 立威(上)第60章 鼎革四第41章 大員(下)第67章 激戰(十一)第41章 大員(下)第七十 間決戰七第49章 鎮倭(一)第40章 出兵(上)第59章 爪哇(三)第72章 法度(三)第48章 滅鄭(七)第58章 呂宋(一)第66章 北伐(二)第60章 鼎革(十一)第71章 定鼎(一)第59章 爪哇(五)第60章 鼎革(二十八)第68章 滅明(二)第61章 伐明(二)第57章 試探(四)第66章 北伐(九)第28章 保甲(下)第31章 立威(上)第71章 定鼎(五)第38章 歸附(下)第70章 決戰(四)第37章 會晤(上)第47章 遼東(九)第5章 初會(下)第60章 鼎革三第42章 圍城(上)第64章 關寧(一)第48章 滅鄭(四)第67章 激戰(八)第72章 法度(二)第67章 激戰(六)第49章 鎮倭(六)第21章 招兵(下)
第12章 安身(下)第21章 招兵(上)第64章 關寧(二)第60章 鼎革六第30章 械鬥(下)第26章 亂局(下)第60章 鼎革(二十五)第70章 決戰(十)第60章 鼎革(十二)第60章 鼎革(十七)第55章 偷襲(五)第44章 定臺(下)第67章 激戰(三)第60章 鼎革二第73章 南洋(六)第59章 爪哇(七)第58章 呂宋(一)第64章 關寧(十)第60章 鼎革八第47章 遼東(八)第61章 伐明(四)第73章 南洋(二)第72章 法度(一)第49章 鎮倭(七)第47章 遼東(十)第60章 鼎革(十)第19章 甘蔗(上)第10章 赴臺(下)第61章 伐明(四)第1章 回到明末第49章 鎮倭(一)第61章 伐明(四)第60章 鼎革(十四)第60章 鼎革六第58章 呂宋(三)第55章 偷襲(九)第67章 激戰(十一)第64章 關寧(三)第55章 偷襲(八)第58章 呂宋(六)第57章 試探(二)第25章 宗族(中)第17章 亂起(上)第65章 治平(十)第63章 倭亂(四)第49章 鎮倭(二)第60章 鼎革(十五)第67章 激戰(五)第71章 定鼎(一)第59章 爪哇(七)第26章 亂局(下)第70章 決戰(五)第60章 鼎革(十一)第21章 招兵(下)第71章 定鼎(七)第62章 江南(一)第63章 倭亂(八)第7章 機遇(上)第41章 大員(下)第61章 伐明(七)第48章 滅鄭(八)第71章 定鼎(四)第31章 立威(上)第60章 鼎革四第41章 大員(下)第67章 激戰(十一)第41章 大員(下)第七十 間決戰七第49章 鎮倭(一)第40章 出兵(上)第59章 爪哇(三)第72章 法度(三)第48章 滅鄭(七)第58章 呂宋(一)第66章 北伐(二)第60章 鼎革(十一)第71章 定鼎(一)第59章 爪哇(五)第60章 鼎革(二十八)第68章 滅明(二)第61章 伐明(二)第57章 試探(四)第66章 北伐(九)第28章 保甲(下)第31章 立威(上)第71章 定鼎(五)第38章 歸附(下)第70章 決戰(四)第37章 會晤(上)第47章 遼東(九)第5章 初會(下)第60章 鼎革三第42章 圍城(上)第64章 關寧(一)第48章 滅鄭(四)第67章 激戰(八)第72章 法度(二)第67章 激戰(六)第49章 鎮倭(六)第21章 招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