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遼東(三)

周全斌沉聲向那客棧門內說道:“裡面的人聽了,我們是住店的客商,不是歹人,出門在外,請老闆行個方便。”

說罷,便令身後飛騎一同上前擂門,各人衝上去將那客棧的大門擂的山響,不消一會功夫,便聽到那門吱呀一聲,有一中年男子打開大門,氣道:“哪有你們這樣的!小店今兒關張,不做生意!”

說罷便要關門,張瑞急忙上前一步,用腳將那大門抵住,陪笑道:“老闆,咱們千

裡迢迢從關內過來,實在是累的受不住了,請老闆你行個方便,如何?”

說罷將一錠銀子遞將過去,那男子將銀子拿在手中,捏上一捏,便在那臉上擠出笑容道:“也罷,與人方便,自已方便。各位快請進來,耽擱不得!”

就手將門拉開,催促道:“幾位,快快,若是遲了只怕性命不保。”,又向那店內喊道:“小五,柱子,快點過來幫手!”

張偉幾人見那老闆催的緊急,急忙趕着馬匹、騾車魚貫而入,一入店門,便有那夥計將馬匹接去,自牽到後院餵食草料,那老闆見各人進來,急急忙忙關了店門,又砰砰將店門反鎖,抵上石條。待張偉等人收拾停當,那老闆已是一頭的暴汗。

張偉見店堂內無人,便自撿了一張乾淨桌子坐了,又吩咐那店內夥計上茶,上毛巾,舒舒服服的喝着熱茶,不自禁長伸一個懶腰。因見那老闆忙的腳底生煙,便笑道:“老闆,何故如此驚慌?莫非那女真人要來攻城?便是如此,城內有袁督師在,城頭有紅衣大炮,那蠻子是攻不進來的。”

張瑞在張偉坐定,正用熱毛巾擦臉,只覺得渾身舒泰,見張偉問那老闆,便也笑道:“怪道說這遼東是兵兇戰危之地,城外也沒有見女真人的影子,這城內便亂成這樣,若是女真人到了城下,那還了得!”

那老闆聽他們說,卻只是不理會,又指揮着夥計們多加了幾塊石條,方纔轉身抹汗,他一說話,卻只是沒好氣,道:“兩位也太小看咱們寧遠的百姓,甭說現在沒有女真人來攻城,便是來了,咱們這些男子也早就至城牆處協助大軍守城了。”

“那怎地街面上不見行人,老闆你又大門緊鎖,還堆上石條?”

那老闆嘆一口氣,自在張偉一邊的桌上坐了,啜一口茶,方答道:“此事說來話長……”

張端見他慢條斯理,擺出長篇大論的架式,急道:“這位大哥,咱有話快些說成不?”

“快些說也成,很簡單,城內兵變!”

張偉幾人卻正是帶兵之人,一聽說“兵變”二字,卻是比常人敏感的多,周全斌雙手一撐,立時站起,厲聲問道:“是城內兵馬要與那女真人裡應外合?”

又問道:“有多少人馬叛變,城內袁督師可是在彈壓?”

張偉疑道:“老闆莫非是在說笑,我們進城來那守城兵丁一切如常,這城內也沒有廝殺聲,如何便是兵變了?”

“我適才說了說來話長,偏那位大爺讓我快說……”,見張偉等人神色不愉,那張瑞大有衝上來教訓他的模樣,便又急道:“此次兵變,到不是和那女真有關。實在是因爲這城內軍士三個月沒有關餉,軍士們自然是急了,雖說袁督師素有人望,可軍士們家裡有老有小,都等着關餉買米下鍋,這麼些日子不發餉,誰不着急?前日便有數十軍士到袁督府前要餉,袁督師只說早就奏報了聖上,這何時關餉卻是隻字不提。城內軍士都急紅了眼,昨兒又有人去鬧餉,袁督師便盡數捕了,撿了爲首鬧的兇的斬了五人,又急報了北京,到底如何處置卻還沒有下文。現下這城內軍心不穩,咱們都怕大兵們急怒之下盡數反了,我們這些老百姓可不是最倒黴的麼!誰還敢沒事上街晃悠,家家都是閉門落鎖,只盼着朝廷早點兒發餉,不然的話,這日子就沒法兒過了。”

張偉三人聽那老闆說完,一時間只是面面相覷,這臺灣兵士每月五兩的餉銀從未曾拖欠過,是以“欠餉”這種事情,在臺灣的帶兵將領心裡竟然是全無概念。張偉卻是心知肚明,曉得明末時朝廷根本不管軍隊餉銀,故而帶兵將領只得縱容士兵四處劫掠,到了南明弘光朝時,朝廷居然讓江北四鎮劃地自徵糧餉,使得原本聽從調遣的四鎮成爲不折不扣的軍閥,欠餉,在明朝已算不得什麼新聞了。

周全斌疑道:“朝廷在天啓年間便加了幾百萬兩銀子的‘遼餉’,怎地還會拖欠軍餉?”

張偉笑道:“說是爲了遼東戰事徵餉,其實朝廷用度不足,哪能把加派的銀子都用在遼東,便是每年藩王的俸祿就得拿去朝廷一半的正斌,這還是打了折的。再加上官中用度,官員貪墨,能用在遼東的,十之其一罷了。”

那老闆亦嘆道:“這位爺的話可是說到點子上了。若不是這樣,每年真把幾百萬

兩銀子交給袁督師練兵鑄炮,甭說現在守住寧綿,便是打回瀋陽和赫圖阿拉,又能怎地?”

說罷搖頭,道:“沒用了,國家爛到根子上了!”

張偉聽他如此說,便也不再搭話,只令那老闆叫人準備好了房間,便與各人自回房歇息,自他而下隨行各人都疲累不堪,也沒人叫飯,自這晌午時分一覺好睡,一直到傍晚時分,方見各人打着呵欠次弟出門。張偉叫人送上熱水,細細梳洗了,才覺得數日奔波的疲勞一掃而光,精神一振,腹中卻雷鳴般鼓譟起來。便向張瑞笑道:“快,吩咐夥計做飯,吃完了咱們出去。”

張瑞聽他說要出門,到是一楞,只是他一向聽令慣了,也不多問,自去令人整治了一桌關外特色酒席,什麼孢子肉,野參燉雞,老燒刀子,一股腦兒端將上來,一時間那酒菜香氣飄滿整個店堂,張偉等人都餓的狠了,見了美食哪還客氣,乒乒乓乓筷如雨下,立時便將滿桌酒菜吃的精光。待各人吃飽,張偉撫肚笑道:“各人歇息片刻,隨我出門!”

張瑞抹嘴道:“爺說上哪兒,咱們跟去便是了。”

周全斌笑道:“這會子出去怕是不妥吧?萬一突然兵亂了起來,那可是太過危險。咱們最後在這店裡等局勢稍好一些,再做打算。”

張瑞斜看他一眼,道:“周大哥,你害怕不成?”

周全斌漲紅了臉,怒道:“我怕什麼?你這小子不知好歹,要是爺出了什麼差池,你當你擔待的起麼!”

張瑞吃他一訓,低頭道:“我卻是沒有想到此節,是我的不是,對不住了。”

張偉見周全斌着急,方笑道:“全斌,你不須着急。一會子我是去拜會袁督師大人,他那府中必定是防備森嚴,哪裡有什麼危險。”

“那半路上遇到亂兵怎辦?”

“哪有這般巧的!一會天黑出門,專挑僻靜的小道走,此處離那督師府不遠,縱是遇到小股亂兵,我帶這十幾名高手是用來耍子的?”

周全斌這才無話,待天黑掌燈時分,張偉命店家開門,那店家卻不管張偉等人好說歹說,硬是不肯,後來無法,只得從後院攀牆而出。依着那店家指點,各人自寧遠城內的小巷穿梭而過,約摸走了半個時辰,方纔轉到一條大道之上,看着不遠處高掛的“袁”字氣死風燈,張偉笑道:“這可不是到了。”

待到了督師府前,見門前有巡邏兵丁來回巡守,張偉略整一下衣衫,見那府前已

有巡官前來查看,便向張瑞道:“拿我的名刺給那軍官,就說閩省富商求見督師大人。”

說罷便領人遠遠站住,讓那張瑞拿着名刺上前與軍官交涉,眼見張瑞將名刺交與那軍官,又見那官兒拿着名刺進去,只不過盞茶功夫,便見那軍軍出來,站在府前臺階上揚着臉將名刺交與張瑞。

張偉見張瑞一溜小跑回來,便問道:“如何?”

張瑞漲紅了臉,道:“那軍官說了,袁督師拿了名刺便即刻擲還,還訓斥他不知輕重,這會子商人拜見是什麼大事,還值得拿名刺進去。”

張偉笑道:“袁督師是廣東蠻子脾氣,我知道他此時心煩,定然不見的。你去,和那軍官說,我有辦法幫督師大人解決現下城內軍譁,問他見是不見。”

張瑞又是折身返回,向那軍官低語說了,那軍官初時搖頭,張瑞卻又向他袖中塞了一錠銀子,方見那軍官又返身入內,此次他回的更快,低頭向張瑞說上一句,便見張瑞連同那軍官一起向這邊招手,張偉向周全斌笑道:“你隨我一共入內,見識一下這位海內名將。”

說罷又將身上衣衫略整,便向那督師府內昂然直入,入得正門後自有府內小校接引,卻是沒有將他們引入正堂,而是自迴廊繞路而行,直走到一處廂房前,方向張偉等冷冷說道:“身上若是有刀劍等物,還是早些拿出來的好。”

張偉灑然一笑,便讓那小校上來搜身,那小校到也不客氣,將張偉周全斌二人身上搜捏個遍,方向房內道:“大人,那客商帶來了。”

只聽得裡面有一男子沉聲道:“讓他進來。”

說完,便聽到那廂房門吱呀一聲,內裡有一少年將門推開,打量一下張偉,便道:“請進罷。”

張偉一笑,道:“我這家人可也得隨我一同進去。”

那少年不耐道:“成,進來就是。”

說完又將門拉開一些,張偉便與周全斌一同拾階而上,入得廂房外間,卻見房內也就一張長几,還有些坐椅之類,那少年道:“兩位請稍坐,我家大人這便出來。”

張偉便知此房必是袁崇煥的書房,便與周全斌挑了主人座位對面的座位坐了,那少年見兩人坐下,不言不語泡了兩杯茶送上,兩人剛捧茶要喝,卻聽得裡面傳來一陣聲響,又聽得有腳步聲傳來,兩人連忙將茶杯放下,卻見那少年上前去將裡間房簾一挑,只見一黑臉中年男子慢步踱了出來,見張週二人站在原地,便按手道:“坐,你們且坐,在這家裡不需拘什麼禮,坐下罷。”

說完自已便先坐下,張週二人也便坐下,張偉到了與他坐了對面,便去眼細細打量,只見這袁崇煥雖是坐着,卻仍是看出身量不高,再看那五官,亦正是南國廣東人的模樣,鼻子不高,兩眼較小,只是五官搭配的還算協調,到也不甚難看。他又是科舉讀書人出身,一舉一動透着鬱郁文氣,到是看不出眼前這貌不驚人的文人便是打敗努爾哈赤的英雄。

那袁崇煥見張週二人緊盯着他並不說話,將眉一挑,道:“兩位適才命下人稟報,說是對城內軍譁有所條陳,不知道有何高見有以教我?”

張偉見他這番模樣,到是有些傳說中的剛強果斷,見他發問,卻是不敢怠慢,這

袁崇煥連毛文龍這樣的統兵大將也是說殺就殺,自已一個小小商人,若不是自稱對兵變有解決之法,哪有機會見到這位高權重的督師大人?若是還敢拖延,只怕督師脾氣一來,立命人將自已拖去斬了,也未可知。

當下便拱手正容道:“督師大人,解決兵變,首要之事便在這發餉上,只要發了餉則兵變必將消彌於無形……”

第68章 滅明(二)第63章 倭亂(十一)第73章 南洋(二)第8章 宴客(上)第42章 圍城(下)第71章 定鼎(二)第54章 反間(一)第49章 鎮倭(十一)第8章 宴客(上)第68章 滅明(五)第48章 滅鄭(四)第12章 安身(上)第66章 北伐(九)第7章 機遇(上)第70章 決戰(一)第65章 治平(七)第58章 呂宋(一)第69章 相峙(五)第60章 鼎革三第73章 南洋(九)第72章 法度(二)第38章 歸附(下)第8章 宴客(上)第63章 倭亂(九)第24章 論兵(上)第54章 反間(一)第42章 圍城(下)第69章 相峙(五)第71章 定鼎(六)第42章 圍城(中)第66章 北伐(七)第70章 決戰(十一)第60章 鼎革(二十六)第55章 偷襲(一)第68章 滅明(五)第29章 官學(下)第48章 滅鄭(二)第37章 會晤(中)第25章 宗族(上)第67章 激戰(十一)第66章 北伐(四)第15章 臥龍(上)第71章 定鼎(二)第73章 南洋(十二)第30章 械鬥(下)第39章 賄賂(下)第13章 赴閩(上)第66章 北伐(八)第60章 鼎革七第70章 決戰(五)第49章 鎮倭(五)第61章 伐明(十二)第73章 南洋(一)第66章 北伐(一)第59章 爪哇(五)第61章 伐明(十三)第59章 爪哇(五)第47章 遼東(一)第69章 相峙(四)第66章 北伐(六)第60章 鼎革一第57章 試探(一)第49章 鎮倭(十二)第65章 治平(九)第61章 伐明(十六)第60章 鼎革八第66章 北伐(十一)第58章 呂宋(八)第50章 和談(二)第45章 設縣(上)第64章 關寧(三)第70章 決戰(二)第65章 治平(三)第49章 鎮倭(十)第50章 和談(一)第59章 爪哇(二)第48章 滅鄭(五)第65章 治平(三)第58章 呂宋(八)第11章 北港(上)第55章 偷襲(十二)第48章 滅鄭(七)第67章 激戰(四)第48章 滅鄭(五)第46章 制約(上)第47章 遼東(五)第22章 新竹(上)第61章 伐明(六)第66章 北伐(二)第70章 決戰(六)第60章 鼎革七第63章 倭亂(二)第63章 倭亂(六)第15章 臥龍(下)第70章 決戰(十五)第46章 制約(中)第60章 鼎革(十)第12章 安身(上)第61章 伐明(二)第67章 激戰(四)
第68章 滅明(二)第63章 倭亂(十一)第73章 南洋(二)第8章 宴客(上)第42章 圍城(下)第71章 定鼎(二)第54章 反間(一)第49章 鎮倭(十一)第8章 宴客(上)第68章 滅明(五)第48章 滅鄭(四)第12章 安身(上)第66章 北伐(九)第7章 機遇(上)第70章 決戰(一)第65章 治平(七)第58章 呂宋(一)第69章 相峙(五)第60章 鼎革三第73章 南洋(九)第72章 法度(二)第38章 歸附(下)第8章 宴客(上)第63章 倭亂(九)第24章 論兵(上)第54章 反間(一)第42章 圍城(下)第69章 相峙(五)第71章 定鼎(六)第42章 圍城(中)第66章 北伐(七)第70章 決戰(十一)第60章 鼎革(二十六)第55章 偷襲(一)第68章 滅明(五)第29章 官學(下)第48章 滅鄭(二)第37章 會晤(中)第25章 宗族(上)第67章 激戰(十一)第66章 北伐(四)第15章 臥龍(上)第71章 定鼎(二)第73章 南洋(十二)第30章 械鬥(下)第39章 賄賂(下)第13章 赴閩(上)第66章 北伐(八)第60章 鼎革七第70章 決戰(五)第49章 鎮倭(五)第61章 伐明(十二)第73章 南洋(一)第66章 北伐(一)第59章 爪哇(五)第61章 伐明(十三)第59章 爪哇(五)第47章 遼東(一)第69章 相峙(四)第66章 北伐(六)第60章 鼎革一第57章 試探(一)第49章 鎮倭(十二)第65章 治平(九)第61章 伐明(十六)第60章 鼎革八第66章 北伐(十一)第58章 呂宋(八)第50章 和談(二)第45章 設縣(上)第64章 關寧(三)第70章 決戰(二)第65章 治平(三)第49章 鎮倭(十)第50章 和談(一)第59章 爪哇(二)第48章 滅鄭(五)第65章 治平(三)第58章 呂宋(八)第11章 北港(上)第55章 偷襲(十二)第48章 滅鄭(七)第67章 激戰(四)第48章 滅鄭(五)第46章 制約(上)第47章 遼東(五)第22章 新竹(上)第61章 伐明(六)第66章 北伐(二)第70章 決戰(六)第60章 鼎革七第63章 倭亂(二)第63章 倭亂(六)第15章 臥龍(下)第70章 決戰(十五)第46章 制約(中)第60章 鼎革(十)第12章 安身(上)第61章 伐明(二)第67章 激戰(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