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節 領袖

呼延庚終於回到了滄州,距離他出發時,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個月,他對張嬋“半月即返”的許諾,算是徹底落了空。

幸好他在代州留心找到了一匹溫順的馬駒,取名“皮皮蝦”,送給張嬋作禮物,還不算完全食言。

張嬋彷彿被這樣一匹普通的馬駒迷住了,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彷彿全然不記得呼延庚出征前自己的抱怨。張嬋既然不說,王彥淑和黛娟便沒有立場說什麼。呼延庚帶着折月嵐同回這件事,似乎就被糊弄過去了。

呼延庚留下馬擴繼續鎮守代州,或者更準確一些,五臺縣及其周邊。普六茹伯盛率領第十一、十二、十六團返回了磁州。呼延庚則帶着背嵬軍,與折月嵐及一干童子婦孺返回了滄州。

張嬋沒有追問折月嵐的事情,而是提到了另一件事:“太后賞賜給橫海的一萬宮人,已經到了滄州,張運副來問,這一萬宮人,將主說是要許配人家,請問是如何分派。”

張運副就是張彥橘。他現在是呼延庚體系內地位最高的文官。

嫁人唄,按軍銜……官階分配。呼延庚想着,又覺得有點可惜,這一萬多宮人可是全部識字啊。一萬文藝女青年,是多麼寶貴的一筆財富。他望着張嬋,突然想到一個補償張嬋德好辦法。

第二天,呼延庚傳下命令,將一萬宮人按照五十人一小隊,三百人一中隊,千人一大隊的形式編列起來,以她們爲基礎,併入早已在滄州參加了紡織,撿漁等生產活動的女性吸收進來。

“成立全國婦聯,而你,我的夫人,就是全國婦聯總領袖。”呼延庚對張嬋說。

“全國婦聯是幹什麼的呢?”

“這一萬多宮人,多半要嫁給軍中的有功者,或者新保甲,將作司,各行業公會中有力之人。可以說,這些宮人的丈夫,全是爲夫麾下的骨幹。”呼延庚說得很慢,他既要張嬋理解全國婦聯的重要性,又不能讓她反感。

“將宮人嫁給骨幹,都是太后和老爺的恩情,他們定會知恩圖報……”

“不完全是這樣。”呼延庚否定了張嬋德思路,“眼下在滄州的骨幹,識字的並不多,但隨着我軍越來越壯大,名下的美鐵鹽漁船等產業越來越多,要處理的機要也就越來越多。而這些機要,非得可靠的人去處理。”

“論可靠,誰又比得上枕邊人呢?”張嬋明白的呼延庚的用心,全國婦聯實際上是個秘書班子,這些宮人既是骨幹們的妻子,也是他們的秘書,而全國婦聯則是統管這些秘書。張嬋突然想到一件事情:“這些宮人都不過是些苦命女子,並無掌管機密的經驗,若是泄密……”

“她們幫助丈夫處理的,都不過是些日常的行政庶務,若是涉及軍國機密,自然還是走軍中渠道。當然,在她們出嫁之前,還要統一受些訓練。”

訓練這些宮人的任務自然交給張彥橘。

“以宮人爲機宜有這樣幾點好處,”呼延庚對張彥橘道:“其一,女子若不事生產,則在家中無地位,但這些宮人琴棋書畫尚可,紡織耕作便不成了,但讓她們充當機宜文字,正是勇氣所長。其二,我給骨幹們的薪餉中,本就有讓他們養家的費用,用這些女子爲機宜,不用另外花錢。”

呼延庚想了想,決定還是把第三點和張彥橘說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宮人到了夫家,就要幫着夫君齊家,纔好讓他們的丈夫更好的爲國效力阿。”這些宮人仗着全國婦聯的勢,在家裡說了算。

這些宮人的訓練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這一個月正好用來爲他們挑選丈夫。呼延庚藉此正式行文,將代州的“公士”制度固定了下來——凡是建炎元年已經在呼延庚麾下的軍漢,無論是將是兵,一律授予“公士”身份。

呼延庚希望公士以後能發展成公民,但現在這個想法還不能對外宣佈。他只是規定公士在“河朔四鎮所在”,享受與秀才同等的待遇,見官不拜。

而在公士中又進行遴選,擇其優秀、有功、上進、年輕四條中佔一條的,進入背嵬軍,由呼延庚親自授課。現在背嵬軍有兩層含義了,表面上是武松和高寵率領的馬步親軍,實際上是一所軍校了。

士兵們從背嵬軍中畢業的時候,呼延庚視他們爲心腹,授予他們銳士的稱號,根據畢業成績和以往功勞的不同,又分爲虎翼,虎牙,虎爪,虎尾四個級別,銳士就是按照士官去培養的,但呼延庚現在也不說。

銳士們也是排在第一批選娶宮人的名單中。

就在一切正在籌備的時候,張嬋卻犯了難:她自幼長在深閨,從來沒有做過行政工作,又怎麼能做好這個“全國婦聯總領袖”呢?

“你作爲我的妻子,只要代表我管理全國婦聯,做好這個象徵就好,真正有能力管理全國婦聯的,自然另有其人,需要你三顧茅廬去請呀。”

就這樣,張嬋和折月嵐見了面。

張嬋是帶着妒意來拜訪折月嵐的。呼延庚已經不止一次在她面前,提起折月嵐的好處,折月嵐這樣的女子,可謂上得了戰場,進得了書房。呼延庚在談到折月嵐的時候,完全隱藏不了那種欣賞之意。

張嬋一面按照呼延庚的囑託,請折月嵐幫助自己,一面又忍不住想和折月嵐“請教一下”詩文。

折月嵐卻非常大氣,她絕口不提是呼延庚對自己存心不良,而是始終把話題牢牢的鎖在全國婦聯的工作上。

“呼將主的這個想法,倒是令人稱奇,軍漢多不讀書,現學也來不及,讓家眷幫助處理文書,倒不失爲一條捷徑。只是……”折月嵐沉吟着。

“只是什麼?”

折月嵐菸嘴一笑:“說得再怎麼含糊些,這些家眷終歸是傳達的呼將主的命令,便好似成了自家夫君的上級一般,若是男子放不下面子,夫妻爭執起來,那誰聽誰的?”

“這就是要請姐姐出山的緣由了。我家夫君,請姐姐擔任全國婦聯武裝衛軍都指揮。若是有誰不聽命令,自有武裝婦衛軍去找他。”

“這武裝婦衛軍想來就是全國婦聯的下屬武裝了。”

“姐姐說得不錯,武裝婦衛軍雖大多由男子組成,卻只聽婦聯的命令。專門在內部緝拿不法。姐姐請看,”張嬋掏出一個黑色的盾牌標誌來,盾牌上有兩道閃電,“夫君連武裝婦衛軍的標誌都做好了,只等姐姐赴任。”

“原來還是讓自己指揮軍隊。”折月嵐這樣想着,便答應下來。

全國婦聯武裝衛軍按照“路”編爲旗隊,旗隊下設大隊,大隊下設中隊,中隊下設小隊。除了全國武裝婦衛隊都指揮外,往下還設有**路旗隊指揮,高級大隊指揮虞侯,中級大隊指揮虞侯……直到最低的下級小隊指揮虞侯。一共十級。

Www✿ ттkan✿ CΟ

用指揮虞侯而不用指揮使,和以前用司馬的原因一樣,只有宋軍正規編制才能用“使”。

在籌備全國婦聯及其婦衛軍的時候,呼延庚在滄州明目張膽的開始推行新保甲。一方面,是在代州的實踐,讓呼延庚對新保甲的推行更有信心,另一方面,則是河北東路安撫使張益謙到河間後,與豪強們迅速接上關係,新保甲的推行遇到了巨大阻礙。

故而呼延庚決定撕破臉,拋棄豪強,乾脆儘快把農戶組織起來,隨時可以對豪強們釜底抽薪。

而橫海的煤鐵漁鹽船等各個公會,也參照全國婦聯的形式進行改組,呼延庚決心在一個月之內,以橫海爲試點,全面推行一套新的社會結構:

以“公士”構成社會的主體,以“銳士(士官)”作爲政權的軸心,而讓農工商婦以公會或者聯合會的形式組織起來,以武裝衛軍作爲內衛力量和第二批動員兵。

呼延庚的幕僚王貫清興致勃勃地說道:“將主,我想把士子們都組織起來,成立一個策論會。”

呼延庚心想,士農工商婦,這下就齊活了。於是建議說:“謙虛一點,就叫東海書社吧。”

時間在一天天過去,眼看就到了六月底,東海書社,新保甲,行業公會,全國婦聯的都慢慢顯出雛形來。張嬋全心全意的做着她的第一份工作,實際折月嵐爲主,張嬋爲輔,將全國婦聯的架子搭起來。

張嬋有一種生活的充實感,她原先的那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小家碧玉的氣質在慢慢退去。

這天晚飯過後,呼延庚讓王彥淑和黛娟退下,他說道:“集體婚禮的吉日定在七月二十日,到時候你可是一萬多家庭的主母啊。”

“老爺是要我注意些什麼嗎?”

“可你自己還未破身,到時如何服衆?”

張嬋正覺得這話好沒道理,呼延庚已經把她抱了起來:“今晚我們圓房吧。”

張嬋害羞的低下頭,卻又笑道:“兩年之約,妾身等了好久,老爺去河東的時候,妾身還好好向王氏請教了一番。”

求收藏,求宣傳,求訂閱,求月票

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三十二節 撞陣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十八節 收稅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七節 魯達第一節 孤城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節 踹營第八十四節 分裂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六節 成軍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七十節 壓力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四節 體系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十八節 收稅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十六節 爭嫡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十二節 宣贊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七節 馬場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十六節 平州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二十節 驚雷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十三節 塘沽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八節 突圍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
第八十節 單騎第一百五十六節 下蔡第六十六節 茂德第三十二節 撞陣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五十一節 飛火第四十八節 路線第六十節 雁門關第二百四十七節 安心第一百八十七節 斬首第十八節 收稅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節 過江第五十一節 劉光國第七節 魯達第一節 孤城第二十八節 戰守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二十八節 打虎上山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一百四十二節 一碗粥第一百九十七節 時代的轉折第二百一十四節 借師助剿第四十六節 飛票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二節 踹營第八十四節 分裂建炎篇 誓掃胡塵不顧身 第兩百零一節 逃民第七十一節 肅正討伐第一百七十一節 拒絕第一百八十四節 幕府第七十四節 忻口第六節 成軍第一百七十七節 吾爲建炎天子守第七十節 壓力第一百三十二節 杜充第六十六節 問罪第一百四十四節 信譽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四十八節 宴請第一百三十三節 誰的責任第四節 體系第一百二十四節 鐵軍第一百零七節 天下一家第二百二十節 求外勢第二百四十五節 入甕第三十八章 跑腿第一百六十九節 遍地烽火第九十節 會戰的一致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一百六十三節 塘沽新城第十七節 京東東路第一百五十九節 候援第十八節 收稅第三十七節 鄜延三軍第十六節 爭嫡第二百三十節 疑兵第二百二十五節 爭權第一百一十四節 苦難行軍第八十六節 團練第二十六節 突圍第二百四十九節 路線第六十三節 譁變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二十九節 舊瓶裝新酒第一百五十三節 暴雨第二十五節 歸信縣第一百一十四節 巡查欽差到來第一百九十三節 苟和第十二節 宣贊第十一節 戰長安(三)第五十節 青眼虎第二百三十二節 計成第七節 馬場第八十三節 僞詔第四節 棣州第一百六十節 社稷爲重君爲輕?第四十三節 韓家第二百一十三節 新京報第三十四節 汴梁城裡第一百一十六節 調查第三十六節 勤王第一百六十四節 車間生產隊第十六節 平州第一百六十六節 圍澤第二百四十四節 接觸第二十節 驚雷第二百四十節 道心叵測第七十二節 編戶第三十六節 回家第一百三十九節 鄧州第四十九節 邀擊第三十五節 殺陣第一百三十四節 仁主第一百一十七節 斷我一臂第四十六節 少府寺第十三節 塘沽第十一節 義勝軍第八節 突圍第一百二十三節 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