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聖山王庭

於儲帶着鄭衆的漢使團一行十七人,進入姑衍山的黑松林。

這是一塊巨大的山間盆地,幾條小溪穿盆地而過,彷彿如人間仙境,高大的單于王庭金帳就設在盆地的正中央。數百座白色的高大氈房或營帳,分佈在盆地之上。這是北匈奴的心臟地區,在整個春夏秋三季,單于基本都是在黑松林內的這個王庭度過的。

從一座一座金碧輝煌的氈帳和氈帳頂上的旗幟,鄭衆發現自己來的或許不是時候。因爲,氈帳頂上飄揚的分別是各大部族的王旗。盆地內林木森森,繁花似錦,流水潺潺,綠茵隨風盪漾。這裡是單于的王庭,五月中旬便是匈奴人夏季大祭的大日子。此刻的盆地上,旌旗羅列,甲騎進出有序,看不見牛羊食草的情景。

離五月十五日還有約二十天,各部族名王、首領爲何這麼早便齊聚王庭?

鄭衆覺得不同尋常,但未等他想明白,一隊騎卒已經策馬而來。他們在王庭金帳前列好兩排列隊,手舉着彎刀,彎刀下變成一條危險的走廊。數十支牛角號“嗚嗚”地響起,於儲帶着鄭衆一行,從彎刀下的巷道內走過,走向單于的王庭金帳。

鄭衆手持符節,坦然進入大帳,只見蒲奴單于高坐於虎皮坐榻之上。這是一位長鬚遮面、兩目如電、體格健壯的中年人,他頭戴狐毛氈帽,身穿皮氅,一手挾置案上,一手舉着面目猙獰的金黃人頭爵,一邊啜飲,一邊虎視着一身漢裝、正站在帳下的鄭衆。

單于左側爲匈奴重臣、萬夫長以上將領所坐,右側則是呼衍、須卜、丘林氏、蘭氏、赫連、綦毋等各部族名王,坐於案後。而近百位小王則全部環列於金帳之外,連進來的資格都沒有。

尤其是,歸順北匈奴的丁零王鐵敷也坐在末端,這讓鄭衆暗暗心驚。漠北地域廣大,匈奴各部族分佈在東南西北各個牧場,每年三次大祭,也是各大部族名王來即可。丁零是北匈奴的屬國,也是北匈奴的奴隸,一年三祭這樣的盛事,丁零除了提供“人牲”(注:活人祭品),絕無參與大祭的資格。

可這一次,近百位小王和丁零王鐵敷也一起來了,這確實有點詭異。

鄭衆一瞬間便觀察了大帳內的情況,旋即躬身施禮道,“大漢使節,越騎司馬鄭衆,拜見單于殿下!”

蒲奴單于愣了一下,他一雙虎目如暴怒的雄鷹一般,居高臨下,鷹視着這個不知死活的漢人。要知道,不管是鮮卑、烏桓、丁零還是西域各國使節,見單于時無不行跪拜之禮,可這個漢使卻僅鞠了一躬,抱一下拳,便算完事了,讓他如何不驚怒!

站在鄭衆身旁的於儲低聲急喚道,“漢使……漢使,拜見單于!”

鄭衆卻充耳不聞,漢人鞠躬也是大禮,他依然直視着年已五十餘的蒲奴單于。蒲奴單于將人頭金爵端起一飲而盡,又重重地擲於案上,雙目冷冷地看着鄭衆,一言未發。

如果是尋常時候,有人敢冒犯他的權威,他會命人剝其皮、抽其筋、點天燈,慢慢地將其折磨而死。或會將其做成肉脯,或會將其作爲“人牲”,敬獻給天地神靈。可眼前這個漢人是漢朝皇帝派來的使節,是爲重開互市而來,他不得不強迫自己隱忍着。

此時堂下兩側的將領和酋長們也都怒目而視,蘭氏名族酋長、左大當戶、單于最重要的異姓輔臣漸邪祟不解地問道,“漢使來自大漢禮義之邦,見君父必叩首,周之禮制,既不懂,如何能爲使節?”

“大人之言,差矣!”

鄭衆不卑不亢地一抱拳,朗聲說道,“衆爲大漢上國大使,上國大使叩小國之君,是禮崩也,古未有之。此其一。大漢應北匈奴之請而設互市,然自互市以來,匈奴吏民、商賈常行強盜行徑,搶劫漢商、邊民財貨,致命互市難以爲繼。大漢皇帝心憂漠北民衆生計,命吾來能告單于殿下,倘若不管束吏民,互市報廢,咎將在匈奴而不在漢,此其二!吾爲北匈奴而來,何能叩首哉?!”

щшш☢ ttκд n☢ ¢ Ο

一番言語,義正辭嚴,說得漸邪祟啞口無言。

此時單于臉色已經氣得扭曲,他扭頭側視着這個蔑視他權威的漢人,長鬚不停地顫動着。而帳下衆將與酋長們則是一片喝罵之聲,但鄭衆不爲所動。名王、將領們都等着,只要單于一聲令下,他們纔不管什麼漢使不漢使,定將這個可惡的漢人當庭活剮!

大帳內剎時一片死亡一般的沉靜,在令人窒息的安靜中,單于就這麼惱怒地看着鄭衆,始終未發一言。終於,性燥的將領們受不了了,忽然左賢王帳下的左大都尉、萬騎長釺吉饋和右大都尉、萬騎長軒砂暴怒而起,撲到鄭衆身前,手執彎刀,架到鄭衆脖子上,揚言再不下跪,便要吹下腦袋。

但鄭衆昂首而立,而不改色心不跳。

左賢王氣急,又怕二位手下真傷害了漢使,闖下大禍,於是急命二人歸座。釺吉饋與軒砂這才一邊痛罵不已,一邊怏怏不樂地歸座。

“趕出去,餓死漢豬!”

蒲奴單于瞪着血紅的眼睛,低聲從牙齒裡擠出幾個字,北匈奴的衛卒們便將鄭衆推出帳外。沿邊漢人戶戶養豬,故北匈奴人有時便罵漢民爲豬。而單于身爲一國之君,在如此重要的國事場合,也罵出如此粗俗的話,是真的被氣糊塗了。

鄭衆並未聽見單于嘴中話,他面不改色,順着刀斧巷道,慢慢地走向自己的漢使團隊。

於儲勿忙跟了出來,將他們帶到一所氈房內安頓下,並抱怨道,“漢使既代表皇帝而來,當以國家爲重,結兩國之好,何故如此意氣用事,致壞大事?”

“結兩國之好?”

鄭衆直視着於儲怒道,“永平二年,大漢應北匈奴之請設互市。然匈奴人無信無義,縱兵民搶掠,不僅互市被毀,漢邊郡亦田地皆廢,民不聊生。今漢應匈奴之請再設互市,北匈奴卻依然兵掠民搶,致互市難以爲繼。請問,如此狼性,如何結好?”

於儲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卻依然狡辯道,“既如此,司馬何故不遠千里爲使,請兵北伐豈不快意?!”

“汝說得一點不錯!”

鄭衆道,“汝亦漢人,知吾漢人血性。‘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吾爲邊將,深知北匈奴狼性難改,惟有以牙還牙。然大漢皇帝仁慈,心念匈奴蒼生黎民,不想兩國刀兵相見,仍期望單于管束帳下,讓互市仍得維繫,造福兩國蒼生。如北匈奴人不知懺改,那便只有兵戎相見一條道。霍驃騎舊事,果遠乎?!”

於儲聽後半晌無語,心裡惱怒,又辯叱道,“吾爲匈奴使節,下次便依漢使,也不拜漢朝皇帝,如何?”

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二十一章 少裝可憐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燭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五章 北山來客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十八章 薩滿女巫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九章 秘襲魔窟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四章 駝隊北上第十四章 山窮水復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三十五章 別部副將第十二章 死士傳信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二十四章 潛入楨中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四十四章 九牛一毛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二十五章 禮遇王妃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六章 雷霆之怒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三章 左地戰場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二十三章 放棄西域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一部《國運較量》主線劇情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八章 匪夷所思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
第二十六章 女人如花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第四十四章 去太華山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二十三章 何罪之有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二章 漢宮暗潮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九章 西山激戰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十七章 激戰東城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二十二章 會商大計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五章 提兵北上第二十一章 少裝可憐第十一章 被困雪山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七章 逃過一劫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燭第二章 王者斧鉞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二十四章 令出內廷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二十章 視死如歸第一章 引而不發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五章 北山來客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十八章 薩滿女巫第二十九章 藏兵之地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十一章 弱冠而孤第十四章 全局在胸第二十一章 大案驟發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九章 秘襲魔窟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二十四章 精絕小城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十二章 斷崖喋血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四章 駝隊北上第十四章 山窮水復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四十二章 別部成軍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三十五章 別部副將第十二章 死士傳信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五章 聖山王庭第二十四章 潛入楨中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四十四章 九牛一毛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二十五章 禮遇王妃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二十四章 莫非爲難第二十章 御史自參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十七章 血海深仇第六章 雷霆之怒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三章 左地戰場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二十三章 放棄西域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一部《國運較量》主線劇情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四章 原始圖騰第八章 匪夷所思第十三章 吾讓汝爽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