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

朝堂上氣氛瞬間有點詭異,衆臣都不敢說話,一齊看着皇帝。

終於,劉莊深思熟慮後,長吁了一口氣,才頷首道,“吳卿所言,甚合朕意。念班氏曾有功於先皇,命司隸校尉部速督京兆府、右扶風,要善待班固。所查抄班宅之書,用五百里加急,解送京師,朕要親閱,不得有誤!”

“臣等遵旨!”衆臣聞帝詔令,都鬆了一口氣。

“雖然如此,班固私修之行不能倡。朕命充班固於蘭臺,爲書吏,秩俸麼……罰俸半年!”劉莊說完,故意頓了一下,看一眼吳良,見吳良若有所思地點着頭,並未提出抗辯,這才話鋒一轉,突然厲聲道:

“三輔衆官有材不薦,反欲假朕之手殺國之良材,聞所未聞。司隸校尉部確有失察之罪,現免去鮑昱本兼各職,即在府中待察,由御史臺與侍中廬聯名查證。果有罪,朕絕不輕饒!”

鮑昱再一次走到堂中跪下謝恩,北宮衛士令楊仁按令進入朝堂,將鮑昱帶了下去。

這一幕令朝堂一片蕭索,衆官無不戰戰兢兢,噤若寒蟬。

可就在衆臣驚惶之時,司徒範遷顫顫巍巍地站起奏道,“陛下,老臣以爲,司隸校尉重臣,不可一日或缺。今老臣舉薦一人,當得此任!”

劉莊大喜,躬身道,“範相可坐下說話,不知卿舉薦何人?”

權倌將範遷扶回座位坐下,範遷又道,“陛下,豐縣令牟融,忠誠公正,學品兼備,治豐三年,縣無訴訟,民皆安居樂業。本府評議,其績爲州郡之首。老臣舉薦此人,可爲司隸校尉!”

剛處置了一位司隸校尉,老宰輔便爲朝廷舉薦重臣,劉莊深感慰籍。

見大局已定,他從御座上站起身,深有感慨地道,“朝中有忠臣,國家無難事,餘謝老宰輔忠誠謀國!”說着,身爲皇帝,卻面向範遷座位,雙手抱拳,深深地鞠了一躬!

此舉令滿朝文武再一次震驚!

範遷趕緊站起,向皇帝鞠躬還禮,並自謙道,“陛下,爲國薦賢良,乃臣下天職。老臣不敢受皇上如此大禮也!”

劉莊卻正色道,“範相忠誠謀國,如何受不得?受得,受得!餘有衆卿相輔,乃國之大幸也!”

話鋒一轉又道,“尚書檯即刻書詔,命豐縣令牟融,爲司隸校尉。着司隸校尉牟融即刻馳奔三輔,務要親自督辦,定保班固無虞!”

“臣即刻辦理!”尚書令孫堪言畢,出殿安排一番後,又匆匆歸殿。

此詔令一出,東漢初年又一位著名能臣,一下子走上了漢帝國政權核心!

君臣意見相合,大殿之上時而電閃雷鳴,狂風驟雨。時而又春風和煦,君臣一團和氣。一直跪在堂下的班超受到的震撼,難以形容。

三十年來,班超先爲雒陽讀書世子,後爲五陵原農夫,一直生活在父兄羽翼之下,奔走在世俗俚巷之間,何嘗見識過朝堂之上如此風景?皇帝聖明,大臣謀國,這不就是史家筆下描繪的清平盛世之景麼?有這樣的皇帝,有這樣的大臣,大漢怎麼能不興旺?

想吾班超乃堂堂大漢第一劍士,並非一無所用之徒,何故只能屈身安陵邑面朝黃土背朝天?如果皇上看好吾,吾定然也能象範大人、牟大人一樣,做一個爲皇帝分憂、爲萬民仰望的忠臣、能臣。不,做文臣屈沒了吾一身武藝,應該象竇融竇大人一樣,做一個令匈奴人聞名膽寒的大將軍!

他甚至閉目想象着,他按皇帝令出征後,大軍得勝班師歸來,滿朝重臣代表皇帝親自到城外長亭迎接,就象當年迎接竇融大人入朝時一樣,萬民歌頌,皇帝嘉許,這該是何等榮耀啊。阿母、師母、阿妹、嫂嫂、竇夫人等人,又該是何等高興啊!

他甚至進一步想到,受到皇帝親自嘉獎,鄧府女公子會降貴紆尊,主動到班府遞納采求親。而馮菟也主動休了宋洪,重新回到他班超身邊。哇,人生能得此二女,夫復何求啊……

此時,沒人理會班超,他一直低首默默跪着,甚至流着垂涎想着美事。渾渾噩噩三十年的世子班超,第一次有了明確的人生理想!

大事已決,劉莊心裡快意。下面該就如何賑災進行廷議了,劉莊打斷了班超對未來的想象,嘴裡說道,“班超,待書簡到日,是非自然了斷。汝先靜待數日,如汝兄班固果然爲國修史,朕斷不會讓汝空跑一趟,自會還汝兄與班老夫人一個清白!”

說完,卻沒有聽到班超回話。這個愣頭青此時低首跪着,一動不動,嘴上掛着垂涎,心裡正想着美事呢。

“班超,回陛下話,謝陛下恩!”座位離他最近的御史中丞薛大人一迭聲低聲提醒道。見他一付癡迷迷的樣兒,便伸腿輕輕踢了他一腳。

這一幕,坐在珠簾後御座之上的劉莊看得一清二楚。

班超愣了一下,擡頭看一眼皇帝,只見皇帝高高在上,正笑眯眯地看着他呢。他這才知道皇帝正和自己說話,只好意猶未盡地結束對未來的想象,嘴裡大呼道:

“皇帝陛下聖明,明察秋毫,吾兄沉冤將雪也!願陛下千秋萬歲,長樂未央!願大漢社稷永固,千秋萬代!”

他沒想到皇上這麼聖明,心裡暗暗激動,想到大冤就這麼申了,歹人的算計就這麼化解了,眼淚脫眶而出,便伏地長拜,大呼萬歲不止。

劉莊被他逗笑了,他擺擺手道,“班超,勿再喊也,朕耳炸爾!卿且退下,等候佳音可也!”

“皇帝陛下聖明,願陛下長樂未央!”

班超此時已經不會說別的話,他再拜後跌跌撞撞地狼狽退出。至於那個白頭髮白鬍子大臣說要秩俸減半,他並未當真。只要能申冤,其他一點不重要!

滿朝文武也都被他逗笑了,他們也都聽明白了,皇帝這是第二次稱呼班超一介庶民爲“卿”,這可不是簡單的事。

在等級森嚴的兩漢帝國,一般九卿以上的官員,皇帝纔會在正式場合稱其爲卿。平時在民間,吏民之間也只有士人以上才能被稱爲卿。

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七章 天折將星2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十六章 天理難容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十二章 萬軍之中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四十七章 大戰將起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九章 秘襲魔窟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十二章 屯田藍圖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二十章 幽幽漢魂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十三章 另立國王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三章 雪夜激戰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十六章 野蠻生長第十五章 魚邸風情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六章 御前咆哮《定遠侯班超》小序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二十二章 司馬聖人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二十三章 鐵腕平叛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二十六集 閃擊西城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三章 仙人指路
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三章 太后嚴詔第十三章 初露崢嶸第四章 國士之謀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二十章 治疏勒策第二十四章 夜解迷津第二十四章 閃擊燕然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三十三章 礪兵國策第四章 御前會議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二十五章 公開南下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七章 天折將星2第九章 釋比秘營第十六章 天理難容第二十五章 詔令歸國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十二章 萬軍之中第十四章 王妃不語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七章 勢均力敵第十四章 土崩瓦解第十五章 險鑄大錯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二十六章 殺出血路第十章 魂歸安陵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四十七章 大戰將起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四十五章 狼性少年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五章 正主來到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四十章 擊殺信使第十八章 單于南下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八章 崑崙寶地第九章 秘襲魔窟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三十七章 婦公送喜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十二章 屯田藍圖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六章 天折將星第二十章 幽幽漢魂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十三章 另立國王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二十三章 雪夜激戰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十六章 野蠻生長第十五章 魚邸風情第二十章 陰陽相濟第六章 御前咆哮《定遠侯班超》小序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二十二章 司馬聖人第十章 決戰前夜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二十三章 鐵腕平叛第二十章 楨中危難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十四章 陡陷絕境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十五章 浮屠仁祠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二十六集 閃擊西城第二十四章 最後通牒第十章 風雪關城第十八章 不速之客第三章 仙人指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