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

“勿做傻事——”曹錢眼疾手快,飛身而起,凌空越過大案一把將其死死摟住。

霜刺聲音淒厲、掙扎吼叫,“都尉,讓吾死罷……嗚嗚……吾還有何臉見國民……”

曹錢怒而奪其刀擲於案前,又“咚咚咚”擂案大呼曰,“死死死,死有鳥用?!啊?!吾也想死,一了百了,多好!可你吾死了,讓王妃、錢兒令匈奴人糟蹋,讓國民令匈奴殺戮,啊?!”

霜刺蜷曲的鬍鬚上垂着淚水,頹然坐下,一雙淚眼震驚地看着曹錢。

曹錢性格溫厚,很少有發火的時候。見堂內衆將都震驚地看着他,曹錢瞬間便覺心虛,面對蒲類國衆將,他面色蒼白地道:

“先帝經略西域之策已經深入人心,皇上棄西域或爲不得已。竇都尉乃朝廷柱石,相信吾,啊,斷不會令朝廷真棄西域。如此危局,都尉定然早有應對之策!西域遠離中土,君命有所不受。只要班仲升在,西域便不會丟,蒲類國便不會亡……危難時刻,更要同心同德,共赴時艱!”

他不敢違皇帝旨意,但他相信一往無前的班超可是竇融老大人的傳人,斷然不會執行此詔書!雖然他是校尉,而班超僅是司馬。但此刻,他心裡燃起了濃濃的去意,他開始盼望有朝一日能在班超麾下痛快淋漓地打擊北匈奴人!

在國王與衆將悽慘決絕、哀鳴一片之時,歙渠、麥香夫妻二人卻冷靜下來了。此時,他們心裡已經有了應變之策。如果漢軍撤走,他們便率領國兵、國民退回樓蘭。麥香甚至盤算着,如果樓蘭再呆不住,便不惜千萬裡,舉國從樓蘭城向西遷徙,到于闐國、疏勒國投班超司馬,投兄長去!

他們堅信,誰都會放棄西域,只有兄長絕不會!

正當伊吾廬衆將如臨深淵之時,突然,駐守在星磧山的漢軍孫彪部,向蒲類國派來了專門的信使,傳達了徵西大將軍府耿秉將令。

“傳徵西大將軍耿秉大人將令:宜禾都尉曹錢帶本部返回敦煌,大漢伊吾都尉歙渠爲伊吾守將,助國王霜刺堅守伊吾廬。命伊吾假都尉麥香,率部分國民先行撤至樓蘭城,並主持蒲類國駐樓蘭國民屯田事宜。命漢軍鎮北屯騎營移駐星磧山,建立驛傳、烽燧亭障,與伊吾都尉共同守衛伊吾廬城!”

“啊?!”

此令一出,失敗氣氛一掃而空。耿秉身爲徵西大將軍,遵守朝廷詔令命曹錢率宜禾都尉府本部撤回敦煌,但卻又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令漢軍孫彪、楚良校尉的鎮北屯騎營移駐星磧山。真是高明的應變之策,星磧山可是敦煌郡的地盤,耿秉此令並不違背皇帝詔令!

曹錢、霜刺頓時精神一振,他們已經明白耿秉將軍之意,便迅速按令調整部署,放棄南山口大營,將伊吾曲全部收縮到孤城伊吾廬堅守,並與駐守在星磧山的孫彪、楚良部建立驛傳,互爲犄角。

一切安排完畢,曹錢、麥香才帶着本部人馬、一千六百餘名蒲類國民,再度南下大沙漠,撤回鄯善國樓蘭城。而麥香還在行程中,便派出驛吏,繞道沙海之南,將伊吾廬軍情馳報遠在疏勒國的班超!

她有預感,近在咫尺的敦煌郡已依靠不上,蒲類國能否劫後餘生,今後得靠數千裡之外的漢使團了!

在這段西域漢軍最爲混亂的時期內,幸好幾個月前經段彭遠征軍一番雷霆打擊,北匈奴人死傷慘重,短期內已經無力南下再戰,伊吾廬雖然孤懸白山南麓,但雙方暫且相安。只到伊吾廬與星磧山之間的烽燧系統全部建成,北匈奴也未對山南用兵!

於是,宜禾都尉府忠實地執行了大漢皇帝的詔令,但伊吾廬卻仍牢牢地掌握在蒲類國的手中。它就如黑暗中的一粒火種,黑夜中的一粒星星,戰戰兢兢地孤懸在白色恐怖下白山之南伊吾綠洲之上!

……

漢軍在亂,其實這段時期北匈奴漠北腹地更是遍地烽煙!

從建初元年(公元76年)陰曆正月起,鮮卑國王杌僨季率鮮卑、烏桓軍隊開始威脅弓盧水(注:即今蒙古國克魯倫河)兩岸的北匈奴左地。杌僨季以漢軍塞北主將秦彭部爲依託,不斷騷擾左地,令北匈奴左賢王優留嚐到了苦果。左賢王部與鮮卑、烏桓人在左地打得難解難分、不分勝負!

龍庭也受到威脅,蒲奴單于無法沉住氣了,他不得不拖着病弱之身,從燕然山趕往龍庭主持大局!

蒲奴單于與左賢王相繼離開西域,左鹿蠡王部與南呼衍部又爲爭奪駐牧地而大打出手,令天山南北亂成一鍋粥。

左賢王率部離開疏榆谷(注:即今巴裡坤草原)時,將疏榆穀草原轉交給了左鹿蠡王部。南呼衍部爲搶奪這優質草場,數度派兵從鬼風口進入疏榆谷,但最終被左鹿蠡王部逐出疏榆谷。

於是,包括疏榆谷和車師後國在內的天山以北廣大綠洲草場,便悉數歸左鹿蠡王部所有,王庭則設在疏榆谷的蒲類城(注:今蘭州灣子古城遺址)。而南呼衍部,只得委屈地以車師前國爲駐牧地。

在蒲類城安定下來,暴戾的左鹿蠡王開始清算蒲類國了。他對鐵心追隨漢人的蒲類國恨之入骨,疏榆谷內未及撤離山南的蒲類國各部族遭到血洗,車輪以上男子共一千八百七十餘人,均被血腥斬首,而數千名兒童與婦女則淪爲低賤的奴隸。

血洗完蒲類國後,左鹿蠡王又親自率部趕到車師後國(注:故址約在今木壘哈薩克自治縣)。

由於曾經在大石頭峽谷頑強阻擊,幫助漢軍擊破二千餘北匈奴士卒,左大都尉銩蠅、右大都尉杆兜對蒲類後國可謂恨到了骨頭。後國各部族男女老少被趕到位於西山以西的照壁山下山坳內,銩蠅親手斬殺了蒲類後國部族酋長仁安,冷酷地下令,“男子高過車輪者,一個不留,殺!”

就在大屠殺就要開始時,剛剛被抓來的蒲類後國國尉騫奇突然大聲對北匈奴士卒高呼,“勿要亂殺,速報大王,難道大王不想再見到王妃麼?”

王妃?原來王妃在後國人手中。銩蠅、杆兜愣了一下,便急報左鹿蠡王,並將騫奇帶到他面前。騫奇看着左鹿蠡王道,“大王,蒲類後國人助漢人誠不得已,一如助大王。吾國人一直護佑着王妃,大王先見王妃,再殺不遲!”

左鹿蠡王震驚地看着這個一身破爛羊皮襖、披頭散髮、雙手被縛的蒲類男子,他難以置信,王妃已經被漢軍擄去,如何能藏身在蒲類後國部落?於是他帶着疑問道,“王妃果在汝部族?敢誑吾,定讓蒲類後國片草不存!”

騫奇道,“大王莫急,請隨吾來,見王妃後再說。”

他帶着左鹿蠡王一行,順着山澗來到一個隱蔽的山坳內。這裡有一個圍欄,以阻擋猛獸,圍欄內有兩座氈房。左鹿蠡王走到氈房前,門簾從內挑開,兩個侍女恭身道,“參見大王!”

“大王……”左鹿蠡王走進氈房,只見溫暖的火盆旁邊,案後站着一個身穿藍色胡袍、頭戴高高的紅色氈帽、一雙明眸水靈靈的玉人兒,正含淚看着他。此女不是別人,正是他的愛妃旗涸兒。

“愛妃?”左鹿蠡王急步上前,一把將美人緊緊摟在懷中,“汝如何會在這裡?”

旗涸兒趴在左鹿蠡王懷中,萬千委屈中“哇”地一聲號哭了起來,邊哭邊斷斷續續地講了原委。

原來,漢軍主帥竇固班師前,專程將旗涸兒從疏榆谷提到金滿城,並讓車師後國王妃王珏將其“救”走,“藏匿”於蒲類後國。而蒲類後國國尉騫奇,則在隱蔽的山坳內將其很好地保護起來。

左鹿蠡王震驚不已,他難以置信,“後國妃與蒲類後國人,因何要救汝?”

旗涸兒道,“後國王妃對吾言,‘漢與匈奴爭西域,何故要女人遭殃邪?’便悄然將吾藏匿蒲類後國,靜待與大王相會。”

左鹿蠡王聞言愣了一會兒,他帶着旗涸兒返回疏榆谷前,下令放了所有蒲類後國人,並傳令燕然山老營,善待已經被囚于山中的車師後國王妃王珏一族!

心機縝密的竇固,知道王珏不願離開西域,更知道北匈奴人不會饒恕讓其付出血腥代價的蒲類後國人,於是便在班師之前暗設妙計,從而保全了王珏母子與蒲類後國二千餘國民!

至此,在北匈奴的強大軍事壓力下,漢章帝劉炟命漢軍退守河西,主動切斷了與西域的聯繫。於是,位於天山南北的西域北道諸國得而復失,連接漢朝河西和蔥嶺以西各國的商道也隨之中斷,史稱“二絕”①!

————————————————

注①:東漢對西域的經營坎坷曲折,史稱“三絕三通”。

“一絕”:新天鳳三年(公元16年)至永平十五年(公元73年),因前漢末王莽亂漢,天下大亂,西域與中原隔絕。“一通”:從永平十六年(公元74年)至建初二年(公元77年),漢明帝二徵天山,建西域都護,絲路通。

“二絕”:從建初二年(公元77年)至永元三年(公元91年),漢章帝令漢軍退守玉門,班超孤軍奮戰,絲路斷絕。“二通”,從永元三年(公元91年)至永初元年(公元107年),班超將北匈奴逐出西域,重建都護,絲路通。

“三絕”: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至延光三年(公元124年),因任尚性戾,諸國多叛,頻攻圍都護任尚、段禧等,朝廷詔罷都護,遂棄西域。北匈奴殘餘勢力再入西域,共爲邊寇十餘歲,絲路再絕。“三通”:從延光三年(公元124年)開始,鄧太后起用班超子班勇爲西域長史,班勇經數年苦戰,再逐北匈奴,在柳中城重建西域長史府,絲路再通。

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二章 多事之秋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十七章 驚天圖謀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三十七章 權氏資軍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六章 決戰之前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十六章 以命擔保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十一章 犒賞三軍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八章 月黑風高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四章 海底撈月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十五章 擊破石舂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十五章 羊狼對決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二十七章 再傳寶矟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二十一章 事戒不虞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二十五章 班彪教子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四十二章 隱秘突襲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二十三章 鐵腕平叛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二十九章 千年窨窟第十章 慘絕血戰
第二十五章 防守反擊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十四章 西域商賈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二章 多事之秋第三十一章 遠古時代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十三章 池中潛龍第二十二章 廷議對決第三十六章 無功即過第十七章 驚天圖謀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二十一章 瑤臺煙雨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三十二章 賢妻襄助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二十三章 初識麥香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二章 背後一刀第十八章 馮菟被截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一章 玉門定策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三十七章 權氏資軍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六章 決戰之前第四十四章 竇氏傳人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二十章 嫁狗隨狗第十六章 以命擔保第十八章 招搖誨盜第七章 狡兔三窟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三十三章 伏擊援軍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十一章 犒賞三軍第二十章 家有才女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十八章 夫要遠行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二十六章 千鈞一髮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八章 月黑風高第二章 國王未迎第十章 且末小城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四章 海底撈月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十五章 擊破石舂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二十四章 壯士末年第二十九章 逾牆相約第二十章 張網以待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十五章 羊狼對決第十八章 挫敗政變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二十八章 羈至帝都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二十七章 再傳寶矟第十六章 爆發之前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二十一章 事戒不虞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二十五章 班彪教子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二十七章 重返河西第二十二章 沽了算了第二十一章 衣鉢相傳第三十六章 雪中送炭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四十二章 隱秘突襲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二十三章 鐵腕平叛第二十四章 遠襲尉頭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三十七章 官道歷險第二十五章 果斷出手第七章 馬氏報恩第五章 崇尚強者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二十九章 千年窨窟第十章 慘絕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