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投石問路

班超大驚,一瞬間他已經決心消滅這些匈奴人。

四名匈奴騎卒見架子上的屍體都沒有了,還走到河沿和叢林邊向下瞅了一眼,其中一人大叫了一聲,“有人收屍,快返回稟報!”四匹馬快速扭頭,想返回城中搬兵來搜索。

“大人,不能放走一人……”蒙榆急忙悄聲對班超道。

“準備弩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班超瞬間已經決定再冒一次險,否則這羣好心來收斂屍體的人必然要落入匈奴人之手。等四卒馳過叢林邊時,班秉、班騶、蒙榆、周令同時擊發,士卒們手中火把落地,屍首一一僕落地上。

漢弩是中國歷史上弩的發展高峰,別部配備的均是制式擘張式銅連弩。連弩發明於戰國之時,至後世三國魏晉時代出現的諸葛“元戎弩”,達到高峰。東漢承前漢,漢軍騎兵一般配臂張強弩,而別部配的均是小巧的連弩。

它裝有筋木角雙彎反曲複合弓,且配有帶刻度望山,銅質機郭、銅弩機和矢匣,匣中有鐵箭五支。複合弓比戰國連弩稍長,約五六十釐米,射程約百二十步,可一次發射二矢。衝鋒陷陣時,士卒在接敵過程中,便能發射兩次,射出四支鐵矢。而有的士卒,則能在接敵前的短短百十米,五矢盡出,故而威力巨大。

這麼近的距離,四卒瞬間喪命。主人落馬,四匹戰馬便都停在原地不動。衆人撿起火把在地上弄熄,收回弩矢,並將屍體放到馬上,快速走下白楊溝,趟冰過了火,上了西面河岸邊的黃土臺上,並向桑榆林深處走去。

在河底時,班超分明隱約看到十幾人伏在河坡的積雪和冰面上,但見到班超等人趟冰過河時,他們並未驚慌逃跑。等班超等人爬上河岸,這十幾人又扛着漢軍斥侯屍體,越過冰面,也跟着班超等人後面,一直走向叢林深處。

黑暗中,一人肩上扛着一具沉重的屍體,走到班超等人身邊,只是用塞語輕聲說了句,“跟吾來!”便在前面帶路。

他們一直走進桑榆叢林內約二三裡才停下,這裡是叢林內的一條深溝,已經被雪填平。原來,他們已經提前在溝裡挖好了幾個雪坑。帶路的男子也用氈布裹着腦袋,他將漢軍斥侯的屍體莊重地放到雪上,先用麻布裹好。

黑暗中,十幾人都學着男子的樣子,用麻布將漢軍斥侯屍體一一裹好,然後衆人一齊跪下,向一排屍體恭恭敬敬地叩了四個頭,這才又一一細心地放入坑內,並用雪將坑掩埋。

班超等人眼裡看着這一幕,全都熱淚盈眶。漢絕西域已經數十年,這些苟延殘喘、深受匈奴人壓榨的蒲類牧民,他們從未屈服過。他們心向漢朝,永遠把自己看成是漢朝子民,他們是將漢軍看成是他們的救星啊!

掩埋好斥侯屍體,這些牧民又主動將班超等人馬上的匈奴士卒屍首取下,領頭的男子小聲急促地道,“屍體與馬俱交給吾,汝幾人快走!”

班超從聲音已經隱隱聽出此人正是歙渠,但此時他不敢暴露身份,便將匈奴士卒的四匹馬也交給歙渠,自己帶着班秉等人快速離開叢林,返回客棧。

回到客棧剛躺下不一會,同客棧的那個于闐駝隊就大呼小叫地吵吵開了。原來,晚間他們抱着胡伎鬧到半夜,一個個大醉而臥。到後半夜,一個駝倌起來上茅廁,結果發現遭賊了,千辛萬苦來到伊吾,交易換得的十數萬錢和少量金銀、玉器,已盡數被盜賊竊去。

天亮後,店家報了官,匈奴人只是加強了城門警戒和城裡的巡邏,便不了了之。商旅欲哭無淚,罵罵咧咧地鬧騰一頓,咋晚鬥羊時那趾高氣揚、意氣風發的勁頭已經不翼而飛,垂頭喪氣地打道回府。

“這是投石問路,給吾與蒙大哥個下馬威!”周令恨恨地道。送于闐駝隊踏上歸程後,班超等人已經從中嗅出了不同尋常的味道。

因爲整整一夜未發現院內有異常動靜,以班超、蒙榆、周福等人的身手都未被驚動,相鄰的一個駝隊竟然就被偷了。兇手是後半夜得手後悠然離去的,這小偷也未免太能耐了些。早早朝食後,權黍一帶着刑卒們已經出市交易,班超擁着被子懶在熱乎乎的炕頭上,將疑問的目光轉向蒙榆和周令。

班超知道,沙匪的門道,也只有沙匪門兒清!

衆人都涌到班超屋內,見班超以目詢問,蒙榆點點頭,而周令則肯定地稟道,“太公,此必是胡焰、肖初月二頭死驢所爲。以往也常這樣,吾二人駐那裡,胡、肖二人便也會在那裡出現。還要做出案子,以顯示自己手段強於吾二人……”

“伊吾廬城人山人海,小偷怕不是一二人,汝有何確切憑證?”班超早想到這個,自然巴不得是他們,他看着周令以言語相激。

周令僅是感覺,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蒙榆卻道,“太公,城池周邊夜晚皆宵禁,尋常小賊不敢爲禍。胡焰、肖初月乃人人畏懼、人人討厭之荒漠大盜,能把西域諸國攪得不得安寧,眼裡還會在乎匈奴人乎?此次匈奴人不查,或也知是胡、肖二人所爲,查亦無益,乾脆算了。”

狗日的,難道汝二人不是荒漠大盜?班超心裡罵了一句,嘴上卻問,“這麼說,找到胡焰二人很是容易?既如此,交給汝二人吧!”他已經聽明白蒙榆話中之意,而且,蒙榆明顯只說了一半。匪找匪,確實甚是容易。既然你們不想說實話,那就自己去找吧。

正在此時,權黍一從旁邊市上返回,急勿勿進來道,“太公,斥侯屍體已經被收斂,牧民們又倒黴了……”

原來天明時,匈奴人發現漢軍斥侯屍體失蹤,屈趄屠大怒,隨即在綠洲內開始逐戶大搜捕,逮捕了幾十名牧民。嚴刑拷打,最終一無所獲。而另一支匈奴人,則開始對十幾支駝隊逐一搜查。

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八章 元氣大傷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戰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第九章 秘襲魔窟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十六章 築燧就食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二十九章 聚陣死戰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十四章 小露身手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三十二章 情亂時分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十四章 絕境生存第三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十二章 背劍農夫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二十二章 竇固返京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十九章 黃沙南望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十五章 重建都護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二章 二下莎車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八章 匪夷所思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一章 瞞天過海
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二十章 孤軍北上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八章 元氣大傷第三十七章 崤山秘戰第二十四章 焚姑墨倉第九章 秘襲魔窟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十六章 築燧就食第二十六章 生死邊緣第七章 夜宿障亭第十九章 再嫁小叔第四章 于闐大捷第十三章 千里東進第二十九章 聚陣死戰第十七章 知性女人第九章 遭遇沙匪第十四章 小露身手第三章 尖山遇襲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三十二章 借首一用第二十一章 驚弓之鳥第三十二章 情亂時分第一章 帝國使者第十四章 血腥殺戮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十六章 新君即位第十八章 竇府慘淡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十四章 絕境生存第三十九章 亡羊補牢第二十二章 先折一將第十二章 地傾西北第十四章 重現江湖第三十一章 山河依舊第七章 天心難測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二十一章 初戰石亀第十九章 金童玉女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四章 寺院鐘聲第十二章 背劍農夫第七章 因愛生恨第二章 頑強不息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三章 血腥洗禮第二十三章 漢家神箭第六章 血腥礪兵第十六章 逃出生天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三十八章 同仇敵愾第十章 借勢挖奸第十七章 舌戰衆將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二十二章 竇固返京第九章 女王駕崩第二十三章 屯田伊循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八章 漢使不賞第十一章 襲奪王城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十二章 軍無戲言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二十二章 大戰之前第三十五章 校場比武第二十一章 抽薪之策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五章 養女官司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四章 商隊進山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十六章 死士情懷第三十八章 胡焰獻策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十章 狼行千里第十九章 黃沙南望第十二章 不死斥侯第一章 帝戲秦娥第二十八章 私定終生第十五章 重建都護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四十章 一門三將第二章 二下莎車第十三章 津門血案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二十章 出尉頭谷第三十二章 樓蘭綠洲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八章 匪夷所思第一章 虎口脫險第二十章 羣起參奏第一章 瞞天過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