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隱秘戰線

廷議後的當天晚上,漢明帝便閱讀了竇融的奏章。

晌午前殿議結束後,漢明帝劉莊即與馬後到郊外西苑蠶室(注:馬後養蠶、織績室,濯龍園、西苑各有一蠶室)散心後,夜裡帝后便一起幸河南宮。

河南宮位於雒陽郊外,山野叢林之中,是一座園林式宮殿建築,十分雅緻恬靜。當年,河南宮是光武大帝的靜養之所。光武大帝大行後,治喪期間,山陽王劉荊謀反,曾被漢明帝幽禁在這裡。喪事辦完後,才徙封荊爲廣陵王,並將其趕到封國。

竇融的奏章遞進宮後,尚書檯郎官藥崧將奏章連夜送到河南宮。

此刻河南宮大廳內,火燭通明,漢帝國一次最高級別的絕密會議,正在進行。參加會議的只有皇帝與太尉虞延、尚書令孫湛三人。會議的主要內容,是聽取楊仁稟報漠北奸細在漢朝的活動動向,是部署更加血腥、更加詭秘的第二戰線。

“……去年冬,單于得到漢朝奸細密報,即‘柱璽未在漢朝,知其去向者疏勒姬也’。於是,單于在燕然山左鹿蠡王王庭,與衆王議決,命左賢王留、左鹿蠡王屠耆烏二人,‘加派人手,奪回大寶,統一漠北,重振帝國,角逐中原!’按照單于令,從去冬至今春,左賢王派出數百人進入中原。”

“這些人,多數被吾沿邊各郡查獲捕捉。原臥匿於吾大漢各郡之匈奴奸細,也開始蠢蠢欲動。皋林溫禺犢王則在駐牧地涿邪山,集結兩萬餘人,準備年內相機寇五原郡、雲中郡。目下進入雒陽和中原各郡的北匈奴有好手近百人,前期在張掖紅山馬場襲擊西域商賈權魚,被張掖士卒擊退,不知所蹤。”

漢明帝問,“疏勒姬是何人?難道在權魚府中?”

“是,陛下。疏勒姬乃疏勒王后人,隱在權魚府中。”楊仁稟報道。

尚書令孫湛道,“柱璽既爲草原信物,豈能爲匈奴所有?陛下,臣以爲,當找尋疏勒姬,置於朝廷管護下,不使其落入胡人之手!”

太尉虞延卻搖了搖頭,“陛下,吾以爲不可也。疏勒王心向大漢,雖與國亡,卻將小女藏匿於大漢,是依然心向大漢也。西域胡人素來詭異,不會讓彼女身藏寶物,假如柱璽在權府,必早送朝廷矣。”

漢明帝思忖半晌,轉身拿出一塊玉碟,交給楊仁道,“幹這個買賣,汝是行家裡手。在黑暗世界,如不及稟報,一切由汝做主。吾只要結果,既要保護權氏一族和疏勒姬,勿讓歹人傷之。亦要找到信物,勿使胡人得之!”

“臣遵旨!”

楊仁在太尉與尚書令的注目中,尊重地接過玉碟,同時也接下了這沉甸甸的國家使命!

漢明帝鬆了一口氣,讚許地看了楊仁一眼,又對太尉虞延與尚書令孫湛道,“命南匈奴抓緊備戰,定要擊破北匈奴犯境之敵。太尉府要督令沿邊各郡,訓練郡兵,各郡太守,保境安民……”

此時在另一室,從來不離皇帝左右的尚書檯衆官們,都在緊張地閱讀各地奏摺。而馬後則捧着《論語》,與夕照坐在一起,在一旁靜靜翻閱。

藥菘送來竇融的密摺後,尚書檯衆官不敢啓閱,又不敢耽擱。可皇帝有令,無令不得進入廳堂,衆閣官們都有爲難之色。馬後見狀,便將奏章拿起,見是竇融密摺,便親自走進大廳,面呈皇帝。

此時,大事已經議決。漢明帝見馬後拿來的是竇融密奏,便認真地展開閱讀一遍。閱畢,又用硃筆畫了一個大大的圓圈。他命尚書令孫堪,“周公此折,置章德殿案!”

孫堪趕緊將奏摺收起放好,“臣遵旨!”

見皇帝並沒有加罪竇融的意思,孫堪懸着的一顆心才放了下來。

從永平三年竇融自去衛尉印綬時起,河西集團竇融、樑統等各族,因子孫枉法受到的打擊最爲嚴厲。就在年前的時候,陵鄉侯樑鬆因怨恨朝廷,被人張貼匿名書信告發,而被捕入獄,剛剛死在獄中。在外人看來,竇融的河西集團已經完全失寵,君臣間已經失去信任,其實不然。

光武大帝晚年,曾多次告誡過時爲太子的劉莊:

“本朝起於南陽祖地,南陽衆臣,乃吾朝廷柱石。竇氏久居河西,熟悉漠北邊務。馬氏久居隴右,熟悉羌情。國倘有難,對內可依託諸南陽舊臣後人之佼佼者。對外,則馬氏可撫諸羌,而既能拒諸羌又能拒漠北、滅匈奴者,非竇氏不可也!”

漢明帝即位後,牢記着先帝的囑託。

但他並不想延續父皇的帝王之術,即靠南陽、河西、隴右三大集團的互相制衡,來穩定大漢朝廷大局。他恢復禮制,倡導儒學,明定輿服,整肅吏治,並嚴厲管治外戚。對王公、列候、諸小候和三公九卿,枉法必究,重罪者一律處死,絕不遷就。

令他萬分欣慰的是,整肅吏治與外戚,非但沒有受到南陽、河西、隴右三大集團的抵制,相反,這些國家柱石支持皇帝整肅朝綱。在整個永平年間,功臣之後和外戚行爲收斂、低調,名望極佳,也使朝野風氣爲之一變。

但漢明帝不敢懈怠,他深知這些功臣均是世家大族出身,其後輩中可謂藏龍臥虎,既是國家一旦有大事時的依靠,可一旦行爲不法,則也是朝廷最大的禍患。

如竇氏一脈,自祖及孫,均是國家重臣。他們能在天下大亂時,據河西使匈奴、羌人不敢逾越邊界,並助先帝一統天下。竇氏是匈奴和羌人的剋星,有他們在,匈奴和羌人不敢妄爲。竇融忠心付國,天可憐見。但令人惋惜的是,竇融卻疏於治家,後世兒孫多行爲不法,成爲朝廷隱患。

漢明帝贊同父皇對功臣們的認識,即拒匈奴、羌人者必竇氏也。但他吸取前漢從治到亂的慘痛教訓,比其翁光武大帝更進一步認識到,如放縱管肅,在所有功臣後輩中,崇尚血性、虎輩迭出的竇氏子孫,亦最有可能成爲大漢禍首!

竇氏是猛虎,而皇帝便是馭虎和縛虎之人!

第二十五章 禮遇王妃第十六章 以命擔保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三十二章 意猶未盡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二章 千里迂迴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十六章 築燧就食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三十二章 圍營打援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燒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三十二章 促漢內亂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二十章 閣間夜謀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十章 貪淫惹禍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四十四章 九牛一毛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六章 鷲絕冰谷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二十九章 愁腸百結第九章 釋比秘營
第二十五章 禮遇王妃第十六章 以命擔保第二十一章 三百英靈第五章 欽賜婚事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二十九章 一營惡魔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二十四章 應變之策第五章 焚燬糧營第三十二章 意猶未盡第六章 輕兵夜襲第十八章 商道往事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三十六章 馬失前蹄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二十三章 羣狼畢至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三十四章 膽大妄爲第十一章 舉國動盪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三十八章 骨肉親情第二章 千里迂迴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十六章 縝密天機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十六章 絕境生機第十章 張網以待第六章 商隊遇襲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二十八章 空手奪刃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四十二章 帝哭竇府第十六章 築燧就食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三十二章 圍營打援第三十九章 泥淖花香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三章 百年樹人第二章 清算舊政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燒第九章 無雷降魔第二十七章 噩耗慟天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十二章 亡命途中第四十五章 夜宿風口第三十二章 促漢內亂第四十三章 出征時刻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三十章 三生石下第三章 仙人指路第二十五章 沁水公主第二十一章 素狼一隻第一章 楨中屠城第十二章 班勇出世第二十二章 進入伊吾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四十七章 潛入白山第四十二章 那是座山第二十四章 赤河被屠第十一章 驟羈兜題第二十章 薄待功臣第二章 軟禁國王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二十三章 千鈞一髮第八章 惱人樵夫第十五章 焚滅羣虜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十章 變態死法第十三章 對決死士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三十九章 秋曹被囚第二十六章 兄妹鬥智第二章 桃林之塞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十八章 活剮法師第二十六章 秘襲古墓第二十章 閣間夜謀第十六章 尋找公主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十章 貪淫惹禍第二十四章 塞人美女第十章 落難貴族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四十四章 九牛一毛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二十章 不速之客第四十六章 鷲絕冰谷第十九章 夤夜私會第五章 十年之約第二十九章 愁腸百結第九章 釋比秘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