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

竇老夫人、內黃公主也聽到了,她們聞之如雷轟頂,眼淚象斷線的珠子簌簌下落。

班超心裡也大爲震撼,此言分明帶着怨氣甚至可以理解爲有反意,如讓御史臺言官聞之,或讓各府衙諫官聞之,這少年則必死,竇家則將被族誅。他心裡爲竇融大人和竇老夫人難過,有這樣的子孫,竇氏坎坷、災難,遠未過去。倘若他日或有飛黃騰達之時,豈不要自掘墳墓、自取滅亡?!

諸竇返回故郡幾個月後,沘陽公主寫信給馬後,備說離京之苦。於是,馬後說情,漢明帝又下詔允竇夫人留住京城,由竇勳和沘陽公主劉小翰帶着兩個小女同回京師侍候。

災難遠未結束。竇穆、竇宣與諸竇返回右扶風平陵,而竇固則繼續回到河西故地。竇穆在平陵也不消停,他因賄賂右扶風官員柱法不羈,而被人舉報,與子竇宣一起被下了平陵獄。竇勳也因酒後一再怒言朝廷“刻薄功勳後人”,讓漢明帝忍無可忍,最終被投進雒陽詔獄。

此後不久,三人便全部死在獄中。

這幾年,是竇氏最悽慘的幾年。竇夫人年邁,沘陽公主心情悽苦,大病了一場。樊儇和夜玉便時時過府探望,以媳禮孝敬竇老夫人,並照料沘陽公主。夜玉心細,還讓虞四月常居竇府,幫助竇戈管理竇府,防止僕人侍婢婢搗鬼。只到沘陽公主病好,纔不再兩頭跑。

這一切,均讓竇固等竇氏後人各門,俱世代感念在懷。而這一段感人至深的家族情緣,也爲班超和班固後來的人生輝煌,悄悄起了一個註腳。

通過竇融大人仙逝以來這幾年發生的事,鄧震心裡其實對班超的看法也有改觀。大難面前,班家從上到下,大義面前,一絲不苟。行事無不合乎禮法,讓人不得不稱道。再說,班家雖窮困、破落、潦倒,畢竟是大漢帝國的文章領袖,女兒從小就喜歡舞文弄墨,嫁給這樣人家也算適得其所。

還在竇大人喪事辦畢回到鄧府時,鄧震就曾對夫人說過,“此兒雖討厭,但亦有可取之處!”

有其女必有其母,鄧夫人嘴巴果然也不饒人,她反應極快,“菡兒若揭不開鑊,是管?還是不管乎?”一句話,噎得堂堂的高密侯詞窮。鄧夫人還把這話悄悄告訴女兒,母女倆大笑了一回,笑得鄧堯直喊肚子疼。

班超和鄧堯的美滿姻緣、文人世家班府重情義,固然都是雒陽城的街坊美談,但日子不全是才子佳人故事,日子是過出來的。鄧堯下嫁給班超後的前十年,完全是捉襟見肘的十年,經濟的拮据考驗着她這個鄧府的女公子。

班家雖然窮困,但名氣太大,各項開支也多。家裡入不敷出,候門嬌女鄧堯毫無怨言,她着眼的是未來。用現在金融或股權投資界的行話說,她是一個高超的“投資人”,而班超則是前景無限的“績優股”。她自信她看上的男人,絕不會久居人下。

鄧堯下嫁書傭班老二後,鄧府上下在接下來的數年時間內,一直覺得無顏見人。不僅僅因爲班超是一個小小的書傭,更重要的是班家實在是太窮了。雒陽繁華鼎盛,世族如林,各條大街兩旁,豪華府第鱗次櫛比。可班家從右扶風搬至雒陽後,棲身在租來的小宅內,更別說自建了。

建武中興後,東漢帝國襲前漢制,採用以軍功爵製爲基礎的“名田制”。按照這一制度,從公卒、士伍和庶人等被稱作無爵的平民,到各級官吏、大夫,授田宅標準都有嚴格的規定。如官吏,按照有官秩者先根據官秩,無官秩者才根據其爵位與官秩的對應關係授田宅。

如關內候,授田九十五頃(注:一頃爲百畝,一畝爲二百四十平方步。東漢大畝約今零點七畝),其宅地面積爲九十五宅(注:一宅面積爲三十平方步,約九漢畝)。對異地爲官、或進京爲官的居所,也就是“官宅”採取由朝廷“大包乾”制度。

立國後,建武大帝劉秀退功臣,啓用文吏治國。他退功臣的辦法,就是用高祿、厚賞將功臣、宿將養起來。主要功臣均封候封邑,採食封地。此舉的直接弊端,便是豪強大族快速崛起,國內土地快速兼併,成爲帝國的痼疾頑症。

建武帝駕崩後,雖然雄才偉略的漢明帝採用抑制豪強的國策,但前漢末年兼併土地的故事還是重演了。由於世家大族崛起,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失去田宅的人越來越多,無數庶民重新淪落爲豪強大戶的僕人、侍婢,社會矛盾也愈來愈激烈。

從東漢初年開始,豪強大戶蓄僕婢、徒附數以千計。對土地的買賣,東漢《二年律令》又有明文規定,“受田宅,予人若賣田宅,不得更受”、“代戶、貿賣田宅,鄉部、田嗇夫、吏留弗爲定籍,盈一日,罰金各二兩”。

《二年律令》的這兩條法令,第一條的意思是說,“已經獲得官府授田的人如果轉讓或出賣田宅,將不能再次獲得授田。”第二條是說,“鄉、裡官吏對於田宅買賣、戶主變更等情況,必須及時登記在冊,不得拖延。延誤滿一日,則罰銀各二兩。”

班固在雒陽擔任蘭臺史令後,班家便賣掉老家扶風安陵的老宅,舉家撤到雒陽。可蘭臺分給班固的官舍根本住不下一家十幾口,又無錢買“二手房”或自建新宅,於是班固便只能租宅安頓一家人。下西洛雖然是平民街巷,但也是繁華之地,這樣的住宅,租金自然不菲,成爲班家最主要的開支之一。

鄧堯嫁給班超後,以她的性格、能力,自然很快就從嫂嫂雁旋手上接過了當家人的大任。大嫂雁旋倒成了鄧堯的助手,而侍婢芙蓉、秦小宛、慕容越和班固房內金杏、桃紅兩個貼身侍婢,俱成了她的“帳下”大將。

兩房媳婦,俱賢惠淑女,夜玉便放手讓她們當家。自己整日和樊儇一起侍弄孫兒,紡幘刺繡,補貼家用。同時種養花草,頤養天年。

滿府二十多口人要吃喝穿衣,還要支付鉅額房租。當時全家的收入,只有班固當蘭臺校書郎官每月三百石的微薄俸祿,班超當書傭和雁旋織績製衣的些微收入,以及班騶、班秉當鏢師的收入來維持,可謂捉襟見肘。但鄧堯十分要強,再艱難也從不回孃家吐露半點。

即使幾度面臨差點揭不開鑊的窘況,她也絕沒有動過回鄧府求援的念頭。

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十六章 甲類秘傳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鷹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十八章 起兵大計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七章 提兵雒陽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一章 想死也難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二十一章 安得之後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十二章 思賢若渴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一章 驟遇宋母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十章 直下車師第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十二章 思賢若渴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二十六集 閃擊西城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十五章 憐香惜玉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一章 掌控莎車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二十一章 少裝可憐第二十二章 竇固返京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二十四章 潛入楨中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
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四章 大漢副使第十九章 巧計疲敵第二十七章 人顱羽觴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三十一章 爲救吾嫂第二十三章 劍指崑崙第十九章 十三墳崗第二十二章 兵行險道第二十五章 尚有一姊第三章 山雨欲來第三十章 塞外堅城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二十二章 孰不可忍第二十六章 軒然大波第三十五章 無地自容第十六章 甲類秘傳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鷹第二十六章 一下莎車第二十三章 寶鐗神駒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三章 再破石亀第十八章 起兵大計第三十三章 橫空出世第一章 殺心頓起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三十章 雞飛狗跳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四十三章 偶得匪蹤第七章 提兵雒陽第十九章 生入玉門第二十五章 秋風自憐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一章 想死也難第四十三章 列侯葬禮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二十一章 安得之後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十八章 御賜金匾第十二章 思賢若渴第五章 周公夢尋第二十七章 南山羌族第一章 驟遇宋母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二十章 扎住口袋第十章 直下車師第十三章 恩威並施第二十一章 關中田舍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二十八章 二次強襲第四十三章 火焚莊園第十七章 絕境逢生第十二章 思賢若渴第二十八章 四姬可食第十一章 華山遇襲第二十六章 蘭臺偶遇第二十四章 戰端再起第三十二章 教化刑卒第三十六章 祖姑詩冢第七章 隱秘北上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十五章 大難之後第四十五章 高臺拜將第六章 白山潰敗第三章 波紹被俘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十九章 公器私用第三十八章 犒賞勇將第二十六集 閃擊西城第四十六章 窮困班家第十五章 帝薨南宮第十八章 風情文采第十五章 崑崙有變第十五章 憐香惜玉第三十二章 冤家路窄第十九章 理順商道第十二章 逃過一劫第一章 掌控莎車第十二章 初見小宛第十章 引蛇出洞第三十三章 再決勝負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二十一章 大漠孤旅第二十一章 少裝可憐第二十二章 竇固返京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四章 秘進伊循第二十二章 大禍將臨第三章 玉門重地第二十三章 老謀深算第二十四章 潛入楨中第十三章 被困沙窩第二十二章 摸嶺人家第三十六章 截斷糧道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三十章 再埋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