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健康的標準
從廣義上講,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從狹義上講,心理健康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協調,能適應社會。心理健康的標準包括:
第一,情緒穩定,心情愉快。情緒穩定表明中樞神經系統處於有序狀態,表示身體與心理的協調,表示人精神狀態的安定與平衡。情緒本身雖具有一定的波動性,但健康的人能適度地表達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在社會交往中既不狂妄自大,也不退縮畏懼,即使是在較嚴重的問題或較大的困難面前也常常能保持樂觀的情緒,所以,心理健康的人快樂、滿意等積極情緒總是多於沮喪、憂愁、抑鬱等消極情緒。心理健康的人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樂觀、滿足的心境,對生活和未來充滿希望。雖然也有悲、憂、哀、愁等消極體驗,但能適當發泄、主動調節和控制情緒,不爲情緒所控,不因爲情緒影響正常的生活,我們常說的情商便體現了這一能力。
第二,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條件,智力包括觀察力、思維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心理健康的人觀察力敏銳,思維靈活,注意力集中,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這些都是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
第三,適應能力強。心理健康的人能很快地適應新的環境,遇事三思而
後行。在生活、學習、工作等各種困難面前,在各種生活實踐挑戰面前,都能正確調節自己的心態,妥善處理各種問題,不會出現焦慮、抑鬱等情緒。如果心理不健康,則會驚慌失措、束手無策、坐立不安,與環境不能保持一致。環境適應能力包括正確認識環境的能力和正確處理個人與環境關係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是環境的良好適應者,他們對自身所處的環境有客觀的認識和評價,始終使自己與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生活有理想但不脫離現實,能面對現實,調整自己的需要與慾望,使自己的思想行爲與社會協調統一。
第四,意志健全。心理健康的人有決心、有恆心、有毅力、有信心,不怕艱險,會設法去克服一切困難。他們相信自己能面對一切、應付各種棘手的問題,其中,自信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質,有信心纔會有恆心,才能克服人生征途上的種種困難。
第五,人際關係和諧。一個人的人際關係狀況最能體現和反映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人樂於幫助別人,樂於與人交往,能夠主動接受他人,容納他人。與人相處融洽愉快、協調和諧,在其生活的集體中能與他人融爲一體,分享共同的情感,在社會生活中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和充足的安全感,能贏得衆人的信任;心理不健康的人在與別人相處時,總要揣摩別人在想些什麼,是否在利用自己,以致有些話不敢推心置腹地說出來與人交流,
認爲不相信任何人才是比較安全的。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人會變得越來越沉默寡言,悶悶不樂,與周圍人格格不入。
第六,能面對現實,正視現實。心理健康的人能對現實作出客觀的認識和評價,能主動去適應現實,進一步改善現實,而不是逃避現實;心理不健康的人則常常逃避現實,以幻想代替現實,更嚴重的是整日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之中,自我陶醉,自得其樂。
第七,瞭解自己,並作出適當的評價。心理健康的人較少感情用事,能用客觀的態度去觀察生活的真實面目。這種人有自知之明,對自己各方面都有較公正的評判,承認自己不是萬能的,始終保持一種謙虛的態度,能傾聽別人的意見並向別人學習。他們對自我有適當的瞭解和恰當的評價,並且能夠很好地接納自己的現狀,知己所長所短,願意揚長避短,開發潛能而不苛求自己,自信樂觀,而不是過於自卑或過分自負。
第八,人格完整和諧。人格結構包括氣質、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動機、興趣、人生觀等。心理健康的人其各方面能平衡發展,待人接物能採取恰當靈活的態度,能與集體融爲一體。
第九,心理行爲符合年齡特徵、社會規範。人的心理在一生中是不斷髮展完善的,總要經歷童年、青年、中年、老年各個人生階段。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中,人都表現出與多數同齡人相符合的心理行爲特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