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夏侯仲父

跳出來反對法正請劉備稱王之議者,非他,正乃天下名士、聖人嫡傳的孔融孔文舉是也。

想當年孔融得是勳勸說,離京避禍,南下以投劉表——雖然表面上是奉旨去吊趙岐,但他本沒打算事畢了就回去——其後曹操伐荊,孔融乃自請前往益州去向劉備求援。打那以後,他就長留在益州啦,因爲劉琦用周瑜計,幽囚劉表,此等以子而犯父之惡行,孔融斷不能忍,又豈能再居荊州幕中呢?

正經說起來,孔融非劉備幕客,只是貴賓而已,他頭上還冠着太中大夫的朝職,比起劉備本人來也只高不低啊,加上爲人倨傲,眼高於頂,劉備又豈敢屈之於下?好在孔融昔在北海,遭黃巾包圍,幸虧太史慈、是勳往平原向劉備求得救兵,這才全其性命,所以他對劉備存有一份感恩之心,平常言辭還沒敢太過分,要不然縱然劉備大量,法正、龐統之輩定不能容此惡言老賊。

可是今天孔融說的話卻實在太過分了,不但直接反對法正的建議,還將矛頭直指劉備,質問他:其實你是想仿效曹操吧?你也想篡奪漢室江山吧?!劉備聽了,不由得一股怒火從心底熊熊而生——我壓根兒還沒有發話好不好?你要罵就罵法孝直,幹嘛句句不離我的左右?正所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其實你丫早就對我有所不滿了吧?還虧我待若上賓,這樣重要的會議也允許你出席——我可知道爲啥有傳言,曹操將要殺汝,汝故匿之劉表處也。我肚量不見得比曹操大我告訴你。別把老子逼急了,寧可背上害賢之名,也要取老賊汝的首級!

好在劉玄德終究是劉玄德,論起演技來,當世可爲魁首。就連具備後世經驗的是勳都要瞠乎其後。心中雖然惱怒,劉備在表情上卻一如既往地嚴肅之中帶有溫情,當下儘量把聲音放柔和,乃問孔融:“即以孔公意,吾當何如?”你說我不應該稱王,那麼要怎樣號召天下之人。與逆賊曹操相對抗呢?

孔融手捻鬍鬚,侃侃而談:“玄德爲漢之宗室,中山靖王之後,若能殄滅醜類,扶天子以還故都。乃王可也,何必不待詔而自立,貽人口實?昔聖公(劉玄)自爲天子,以討新莽,得位不正,故乃喪敗。世祖(劉秀)初不過更始偏將軍也,鷹揚河北,三分天下得有其二。且聖公亦亡,羣臣乃請上帝號者,猶三辭不受。終於上合天命,以紹繼漢。今天子尚在,玄德何能遽王耶?乃一州牧而不能擊篡逆乎?”

想當年劉秀奉戴更始帝劉玄攻打新莽朝的時候,最初不過一員偏將軍而已,名位不高,照樣節節取勝。如今你已經是益州之主啦,難道非要加上頂王冠。纔敢跟曹操相對抗嗎?

法正在旁邊聽着,忍不住就冷笑。心說孔文舉果然是腐儒,張嘴就是大道理,問題就連大道理都說不怎麼通。確實,劉秀初起兵的時候就一偏將軍,問題更始帝劉玄死的時候,他奄有河北,名位已經躥升到破虜將軍行大司馬事啦,能夠是現在的劉備所可比擬的嗎?如今曹操貴爲王爵、丞相,你怎麼着也得是個鄉侯、大司馬大將軍啥的,才堪匹敵啊,可劉備不過陽城亭侯加雜號振威將軍,名位不相若也,你怎麼擺正車馬跟曹操鬥?

人都是有貪慾的,即便再如何秉持忠義之心,也肯定會考慮到自家的名位和前途。那麼現在有兩個選擇,一是曹操,仕則可能爲魏之部卿,千石以上俸祿,二是劉備,侍則最多將軍、州牧僚屬,四百石、八百石,還在編制外……你說一般士人會選擇哪一家投靠?

再說了,咱們剛在關中鎩羽而歸,難免人心浮動,這會兒就應當正其名位,拱着劉備更進一步,則屬下也都能加官進爵,以此來籠絡和振奮人心士氣。你以爲我稱王的建議是一拍腦門兒空想出來的啊?我裡面用意深着呢,又豈汝等腐儒所能理會?

正待站出來駁斥孔融,卻不料被龐統給搶了先。龐士元一張嘴便語驚四座:“孔公所言,宜也,主公深思。”連劉備都不禁略略嚇了一跳,心說孔融這傢伙只有文采沒有見識,跟這兒胡扯也就罷了,士元你難道不跟我一條心嗎?還是說爲了跟孝直爭權,你連國家大事都不顧及了?倘若真是如此,那我算是瞎了眼,看錯人啦!

表面上仍然不動聲色,轉問龐統:“何謂也?”

龐士元也不起身,即於席上微微而笑:“今孫權、劉表俱已殄滅,餘主公以益州一隅,而欲抗拒天下,事亦難矣。且欲上隴,必自涼州,而呂布在側,此可引爲援而不可力敵者也——敵乃力分,曹操可漁翁得利。故統之意,必聯呂布,然後可以拒曹。而呂布素來倨傲,今得操封爲公,滿意之時,主公乃王,布安肯屈於主公之下耶?”

咱們要單獨跟曹操對抗,難度係數實在太大啦,而必須要聯合呂布,共同向關中進兵。問題呂布纔剛給封了個公爵,您這兒就急急火火地稱王了,那呂布能樂意嗎?想當初因爲名位有差,您在呂布面前伏低做小,可受了不少氣啊,您是海量寬宏,可要是掉過個兒來,呂布能夠那麼大肚量嗎?他肯接受一位王爵跟自己聯合?

劉備聞言,連連點頭,就連法正也板着張臉,心說:討厭,這混蛋說得還挺有道理,是我欠考慮了……

“然則,即以州牧之姿,以抗曹操耶?”劉備再度詢問,龐統胸有成竹地瞟一眼孔融:“亦不可,如此則無可收人心、振士氣,力不能侔,名又不若,如何抗之?”說到這裡,緩緩站起身來,注目孔融:“漢之名爵,有王有侯。非劉不王而無功不侯也,而實無公,不過曹操挾天子虛造耳。今主公可進位爲公,乃可與呂布齊,而稍遜於操——孔公。以漢所無之爵加諸自身,則非篡僭也,乃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無益於當面而嘲老賊,公以爲若何?”

漢朝本來沒有什麼公爵,“公”只是一個尊稱罷了。想當年王莽被尊稱爲“安漢公”,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封國,直到曹操,才莫名其妙地搞出這麼個新花樣來,咱們作爲漢臣。壓根兒就不應該承認。那麼既然不承認,只是一個體制外的虛名,乃可隨便自稱,不會被孔文舉你誤會成有篡僭之心吧?我們不過拿起曹操自重聲望的工具來用,這就跟當面打曹操的臉一般,對此你應該沒啥意見吧?

孔融一聽,唉這個不錯,曹操知道了非得給氣死不可——“士元所言是也。融無異議。”

劉備得計也挺高興,雖然做不成王,當個公也成啊。主要是那就算有了自己的封國,不再跟益州牧似的,理論上還在舊有的朝臣體系之內,說換人就能換人。你說要是哪天曹操以朝廷之命,新任命一個州牧過來,我該怎麼辦?起而逐之。恐怕會被人說怪話,放諸不理。必然導致益州內部人心離散啊。這回好了,你想派州牧、州刺史就隨便派。想派各郡太守也由得你,我乃可“名正言順”地驅逐之——這是我的封國啊,朝廷不可直轄,除非讓朝廷先直轄了你的魏國和呂布的涼國再說。

座中只有法正不開心——特麼的風頭都被龐士元給搶了,倒顯得我思慮欠周,險些有害主公令名。哼,龐統啊龐統,我遲早要你好看,倒也不急在一時,可是我先得把這個大嘴巴的孔融給幹掉才成!

於是當日晚間,法孝直便急匆匆地前去求見劉備,到了大堂外一打聽,人說簡從事回來了,正在向主公奏事呢。法正心說簡雍不是奉命去巡察各郡了嗎?他回來得倒快啊——疏不間親,我再受主公信任,終究沒有簡雍他們跟的時間長,並且同過患難,這股力量可引之爲友,不可相敵也,免得把他們推到龐統那一邊兒去。於是表示,我跟門外先等着,且待簡從事跟主公說完了話,你們再稟報可也。

簡雍回來得這麼快,也大出劉備意料之外,所以才急着找他講話,問他:“憲和何所往?可得賢才否?”簡雍說我運氣不錯,纔剛跑了一趟廣漢,就爲主公您請回來一位大賢。劉備忙問何處人士,姓甚名誰啊?誰想簡雍還要賣關子,緩緩地說道:

“吾往廣漢,入雒縣(廣漢郡治),夏侯公緒乃遍邀賓客,設宴與歡……”

夏侯公緒名纂,也是沛國夏侯氏的遠族,當初劉備還在平原的時候,即往相投,常被賦予錢糧計點之事——說白了,就是一管後勤的。此人頗有經濟之才,遠過簡雍、孫乾等嘴炮,在劉備原從黨裡面算是難得的政治性官僚,劉備就曾經私下作比啊,說簡憲和是吾張良,夏侯公緒是吾蕭何——當然啦,簡雍比張良差得不是一星半點兒,而夏侯纂要是蕭何,那估計諸葛亮就得是蕭何mark2了。

進入益州以後,原從黨一方面牢牢地抓住了兵權,主要精兵銳卒,不是關羽、張飛統率,就是趙雲、陳到指揮,別說後投的馬超、姻親吳懿了,就連被劉備誇讚爲“一身是膽”的甘興霸,都得遠遠地往後排。同時他們還希望能夠抓住主要的行政權,只可惜缺乏這方面人才,只好光把夏侯纂給安排在了舊治所在的廣漢郡,出任太守。

所以簡雍表面上按察諸郡,其實是尋訪人才,第一站先跑廣漢去見夏侯纂,那也是情理中事啊。雒縣、成都相距還不到二百里地,隨便打個唿哨就回來了——劉備心說我運氣真那麼好嗎?你簡憲和跟廣漢就找着合適的人才啦?

就見簡雍舉起一枚手指來:“吾即在公緒宴間,得見蜀中人才甚夥,思有以薦之於主公者也。忽聞公緒引見一人,竟爾呼之爲‘仲父’……”

劉備聽了這話也不由得一驚。雖說夏侯纂爲人謙和,終究貴爲一郡之守,又是自己心腹之人,結果管別人叫“仲父”也就是叔叔,誰那麼大面子啊?是真輩分兒高,還是能力強大到讓夏侯纂都要施以後輩之禮呢?!

第19章 擅出奇兵第25章 一國將相第29章 鎮撫關中第1章 禍起蕭牆第22章 拓拔歸附第25章 陸梁冀州第5章 刺奸密奏第8章 徐方名士第9章 溳水之戰第19章 祖道之金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1章 奉耶挾耶第4章 攻心之計第16章 飛來乾醋第6章 紙上發明第10章 平定上郡第8章 欲捧殺也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7章 大戰序幕第2章 沛國曹氏第14章 李代桃僵第3章 深入西域第8章 名馬金槊第4章 五經注我第20章 圖窮匕見第7章 不忠不孝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6章 天下爲弈第10章 臨陣手談第2章 或爲智囊第16章 良宵聞變第26章 君權相權第6章 欲言南事第8章 不共戴天第26章 爲政之權第12章 城外相見第37章 心大志廣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3章 木秀於林第6章 平春豪強第1章 帝后對泣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1章 儒者之心第11章 三道伐蜀第2章 不務正業第22章 飛將奄至第10章 擇易避難第19章 難從死志第13章 人之大欲第3章 九品官人第24章 勇救都昌第10章 梟雄之死第25章 名王爲質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0章 大科學院第14章 封藩涼州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6章 **好淫第25章 遷胡入幽第4章 人言可畏第30章 養疾自重第6章 有如神鬼第8章 破局關鍵第29章 駐馬浿陽第1章 啖肉豪客第12章 懸危之勢第21章 安排香餌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1章 暗夜驚魂第6章 嚴其考法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7章 僭越王章第3章 天命天姓第19章 擅出奇兵第26章 公仁僞書第25章 又聞噩耗第2章 隆中之對第1章 先得一驢第26章 心喪三年第7章 不忠不孝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6章 討袁紹檄第1章 輔政安民第10章 平定上郡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2章 爪牙股肱第12章 阿承醜女第25章 大地爲球第14章 帳下壯士第14章 龍旗九旒第20章 忙中得閒第9章 舜舞干鏚第11章 軍中之樂第25章 名王爲質第14章 明算之弊第26章 甄氏佳婦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9章 屯田小吏第7章 逆天出師
第19章 擅出奇兵第25章 一國將相第29章 鎮撫關中第1章 禍起蕭牆第22章 拓拔歸附第25章 陸梁冀州第5章 刺奸密奏第8章 徐方名士第9章 溳水之戰第19章 祖道之金第18章 捷足先登第23章 刺客奇才第21章 奉耶挾耶第4章 攻心之計第16章 飛來乾醋第6章 紙上發明第10章 平定上郡第8章 欲捧殺也第28章 皇族貴人第17章 大戰序幕第2章 沛國曹氏第14章 李代桃僵第3章 深入西域第8章 名馬金槊第4章 五經注我第20章 圖窮匕見第7章 不忠不孝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6章 天下爲弈第10章 臨陣手談第2章 或爲智囊第16章 良宵聞變第26章 君權相權第6章 欲言南事第8章 不共戴天第26章 爲政之權第12章 城外相見第37章 心大志廣第14章 三不可立第13章 木秀於林第6章 平春豪強第1章 帝后對泣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1章 儒者之心第11章 三道伐蜀第2章 不務正業第22章 飛將奄至第10章 擇易避難第19章 難從死志第13章 人之大欲第3章 九品官人第24章 勇救都昌第10章 梟雄之死第25章 名王爲質第22章 革命宣言第20章 大科學院第14章 封藩涼州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6章 **好淫第25章 遷胡入幽第4章 人言可畏第30章 養疾自重第6章 有如神鬼第8章 破局關鍵第29章 駐馬浿陽第1章 啖肉豪客第12章 懸危之勢第21章 安排香餌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1章 暗夜驚魂第6章 嚴其考法第17章 莒縣奇案第17章 僭越王章第3章 天命天姓第19章 擅出奇兵第26章 公仁僞書第25章 又聞噩耗第2章 隆中之對第1章 先得一驢第26章 心喪三年第7章 不忠不孝第10章 天下英雄第16章 討袁紹檄第1章 輔政安民第10章 平定上郡第21章 一字長蛇第22章 爪牙股肱第12章 阿承醜女第25章 大地爲球第14章 帳下壯士第14章 龍旗九旒第20章 忙中得閒第9章 舜舞干鏚第11章 軍中之樂第25章 名王爲質第14章 明算之弊第26章 甄氏佳婦第25章 五火鬼兵第29章 屯田小吏第7章 逆天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