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封藩涼州

雍水之上會面,曹操問呂布你幹嘛來了,呂布老實不客氣地回答道:“爲劉益州所邀,特來伐國賊耳!”

曹操一直笑面相對,聽了這話,臉色也忍不住就是一沉:“孰爲國賊?奉先得無戲言乎?”

呂布嘴角一撇:“前聞孟德逼天子、廢元后,其事有諸?亦聞分茅裂土,五郡爲公,有諸?若皆不實傳言,布即拜謝而返涼州,若其實有,則非國賊而何?”

曹操心說我當然不能腆着臉說這些都是不實的傳言,是政敵的污衊啦,即便希望你這就掉頭退走,終究你並不傻,當面扯謊毫無意義。⊙可是也不能全盤承認,於是只得砌詞狡辯:“廢后之事,尚書承天子意擬詔,何言相逼……”

呂布老實不客氣打斷了曹操的話:“人安有無故而廢其患難之妻者耶?”

伏皇后之與劉協,真正是患難夫妻,當初一起從長安逃出來,李傕、郭汜從後追趕,在曹陽大敗“王師”,逼得劉協夫婦夤夜潛渡黃河,逃到河東去了。可是當時的危難並非僅僅來之於外,據說伏後逃跑的時候,肩膀上還扛着數匹縑(可作貨幣用也),結果被董承瞧見,命符節令孫徽執刃相劫,甚至把伏後身旁的侍從都給宰了,鮮血噴濺到了伏後的衣襟之上……

所以呂布說啦,患難夫妻百日恩,哪有人會無緣無故地把一路艱難扶持而來的老婆給休了的道理呢?

曹操答道:“君在偏遠,乃有不知,伏氏怨謗……”至於怨謗的是誰?是天子還是我曹操?請允許我含糊其辭——“何言無故?而況廢元后者。孝武皇帝曾再也。又何怪哉?”漢武帝先後廢掉過兩個皇后——陳氏和衛氏——所以廢后這事兒真不算有多奇怪。怎見得是爲他人所逼?請你千萬不要聽信謠言啊。

呂布冷哼一聲:“漢制,同姓王而異姓侯,未聞有裂土封公者也。土地,人之所欲,天子之不捨,若非受挾,安肯遽割?”皇帝真有那麼大方嗎,平白劃出五個郡來酬答你的功勞?這肯定是你逼他了呀。

曹操趕緊辯解:“魏之封也。非獨立國,爲漢之屏藩耳。昔高皇帝分封吳楚,地方廣袤,豈受挾而割土耶?”魏國是一個諸侯國,不是獨立王國,皇帝有什麼捨不得封的?難道當年劉邦大封同姓王,也是受人挾制的嗎?完了忍不住又加上一句:“奉先在涼,自專征伐,苞茅不貢,豈亦挾天子而割據者耶?”

你呂布好意思說我?彷彿你就是大漢朝的純臣。而絲毫也沒有割地自雄的意思似的。身爲一州之牧,照道理你得向中央進貢稅賦啊。你得在得到中央旨令以後才能征討叛逆啊,可是你實際上是怎麼幹的?赴涼那麼多年,朝廷跟你要過一粒米沒有?你主動進獻過一寸布沒有?你要是照規矩繳稅,還能養活那麼多兵馬嗎?還有前不久我……不,朝廷都已經赦免韓遂的前罪了,你得着新的討伐令了嗎你就繼續去打?

是,你是曾經上奏彈劾過韓遂,可是咱們算算日子吧,你是先動的手,還是先上的奏?上車補票,何其的可恥!

呂布聽了這話,臉色就不禁一沉,好在曹操也沒想過分刺激他,隨即就許下一個彌天大諾:“漢無孤,不得安也,以是天子封公建國;然奉先平羌亂,去痼疾,功亦莫大,孰謂不可公歟?”

嗯?呂布一聽,一雙濃眉就不禁挑起來了。

曹操這個誘惑給得可是真大,就如同他一直竭力跟呂布打感情牌,來往書信從來不以上位者自居,而要顯得跟呂奉先平起平坐一般,這回乾脆釋放信號:你瞧着我封公建國眼熱嗎?沒關係,你也有那個資格——只要別故意跟我對着幹就成。

當然啦,倘若呂布始終老老實實的,曹操還真不會提這個碴兒。反正呂布如今在涼州就是割據局面,朝廷也管不了,連砂子都不易摻進去,那麼再給個虛名,把涼州十郡封你給建國,那也沒什麼實際損失嘛。

嗯,細一想還真是不可,你名義上的地盤兒不能比我大,給你四個郡就成了,最好是西北方的武威、張掖、酒泉和敦煌……曹操是對呂布客客氣氣的,但在名位上必須要穩壓一頭,否則就容易自損聲望、太阿倒持啊——就如同當年比曹操強大的袁紹,絕對無法容忍小兄弟爬自己腦袋上出任大將軍一般。

所以曹操明示呂布,你也有建國封公的資格啊,原因很簡單,他已經聽說了是勳等人在後方的謀劃啦,很快要把自己拱上王位。那麼我當王了,給你個公,又有何不可?

果然香餌放出,瞧着呂布似乎有些動心。曹操趁機嘗試再次拉近兩人的感情:“昔奉先來東,爲袁氏所欺,吾今乃族袁氏,爲君報此仇也。若欲屯兵於兗,操敢不掃榻以迎?惜乎聽信小人,致動刀兵,實不得已也。此皆陳宮搬弄,今宮又陽從奉先,而暗投劉備,誘君來東,實欲涼、魏相爭,彼得漁利,奉先不可不察。”

只可惜這番情辭懇切的話,呂布壓根兒就沒能聽進去——呂奉先還在琢磨前面曹操給他封公的承諾呢,心裡說:“公臺果知曹操者也,所言不虛。”

因爲陳宮早就給他打過預防針啦。陳宮跟了呂布多少年了?這主子耳朵根兒軟,外加貪利好色,就象一條游魚,既想在大江大河裡自由闖蕩,可是別人一放餌就必然上鉤,種種特性,陳宮那是再清楚不過的啦。所以陳宮一開始攔着呂布,不肯放他去見曹操,說眼看大戰大即,你有必要去見他嗎?難道他就能俯首而屈,主動退出關中?

可是涼州土著姜敘、趙昂、尹奉等人卻勸呂布還是去見一見的好:“皆爲漢臣,不當起齟齬。既魏公相召。若能止息干戈。善莫大焉。而況主公已許之也,若即毀諾,得無以爲主公畏懼魏公乎?”要麼你一開始就別答應跟曹操見面,既然已經答應了,臨時又變卦,別人會不會以爲你害怕曹操啊?

這一問可算捅到呂布肋眼裡去了,當即冷笑道:“吾又何懼?”眼望陳宮:“見之何礙?”

陳宮心說都是我的錯啊,我不應該把曹家的使者放進來——當初還以爲他是來下戰書的呢——看起來。必須嚴加巡查,再有類似情況,我得先過一道,別讓閒雜人等直抵呂布面前。呂布這人辦事經常不過腦子,也不徵求大家夥兒的意見,見到曹營來使,得知相會之意,當即開口:“吾須先見劉玄德也,再見曹孟德。”自己還來不及攔呢,他就把板給拍了。

既然呂布一口答應了下來。估計自己再怎麼勸也沒用——那傢伙是耳根軟,問題不是我一個人在他耳邊遞話啊。還有姜敘那票涼州奸儒。而且那些傢伙跟呂布也沒幾年,怎麼就把他脈搏摸那麼準呢?一句“得無以爲主公畏懼魏公乎”,就把我此前的種種勸說努力,全都一概推翻。

沒有辦法,既然攔不住呂布,那就只有先給他打打預防針啦:“吾料孟德之慾會主公也,必動之以情,說之以理,誘之以利,請主公退返涼州,主公慎勿聽。彼挾天子以令諸侯,名爲漢相,實漢賊也,即昔日情密,何償今日恨深?情密者,私也,恨深者,國也,若乃與之苟且,天下人將何以目主公耶?”

當然陳宮也知道,說呂布是大漢朝的忠臣,這只是相對而言的,其實他的忠誠之心纔沒有那麼牢固哪。在原本的歷史上,袁術割據淮南,自號仲家,遣使往徐州迎呂布女爲太子妃,呂布還就真動心了,也不是說他想背漢從袁,只是簡單地覺得袁、呂聯合,可以保障後路無憂,好安心向北方擴展勢力。幸虧陳珪、陳登父子前往勸說,說你這可是搖身一變,要成爲大漢朝的叛逆,爲天下所共討啊,呂布這才幡然悔悟。

所以說,呂布之忠漢,更多出於一種傳統的仰視皇權的習慣——終究漢家天下三百年,劉氏爲主已深入人心,就連曹操在原本歷史上也沒敢邁出那最後一步啊——而不是真有啥忠君愛國的理念。所以袁術一伸出橄欖枝,他都沒過腦子就去接了——啊,這樣會變成叛賊?沒人跟我說啊……

所以呂布既可以尊奉天子,又敢於割據地方,進奏、上表,禮數不缺,至於貢賦則一粟不入。倘若把他擺到曹操的位置上,他照樣挾天子以令諸侯,照樣會把劉協往死裡逼,只不過壓根兒就不會起取而代之的念頭罷了。

所以陳宮知道,光跟呂布說什麼大義,不能說毫無作用,但效果真未必有多顯著,估計曹操放幾句軟話,給足了呂布面子,再抖袖子落點兒虛名或者實利出來,呂布真能就此放棄關中,退返涼州。所以他接着又說:“吾料孟德必以名位誘主公也,甚乃授之以公,允割涼州爲封,主公切不可聽。彼逼天子封藩建國,天下側目,主公若效仿之,是爲孟德分謗耳。況,若得關中而封,豈下於涼州者耶?”

先跟呂布說你要是想在涼州建國,那就把自己拉低到跟曹操一個水平上了,此事萬萬不可。繼而放出更大的香餌來——咱先拿下關中,到時候在關中建國,不比在偏遠的涼州建國要強?你可千萬別隻見眼前小利,而忽視了更大的好處啊!

呂布初一聽,啥,曹操可能封我公爵,在涼州建國?唉,這個不錯。繼而再一聽,我還可以在關中建國?這更妙啊!明白了,公臺你這是要我待價而沽,爭取更大的利益——當即就聽了進去。所以這回他真的跑到雍水上來見曹操,曹操把餌撒出來了,呂布不禁點頭,心說果然公臺最瞭解曹操,猜得一點兒也不錯。既然如此,那我正好趁機討價還價——你先退出關中去吧,我要這塊地盤兒!(未完待續

第4章 使徐三事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6章 良宵聞變第3章 鴻鵠之志第7章 欲取先與第13章 族滅匈奴第29章 人亡政息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章 帝后對泣第24章 禪讓風波第2章 或爲智囊第6章 王異國生第2章 佈防關中第18章 扣舷獨嘯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4章 所志既從第6章 仿如濮陽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0章 前程無限第4章 彼采葛兮第30章 合圍長安第8章 跨境追捕第2章 隆中之對第26章 是郎才盡第24章 兗州叛將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1章 慮勝慮敗第9章 德容言功第17章 願爲孫程第22章 養虎貽患第1章 河北愚忠第16章 陽平之戰第32章 使王蜀中第34章 踏破鐵靴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2章 讒慝小人第12章 汝之不慧第34章 丞相司直第27章 舊相新相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3章 步趨周公第17章 外禦其侮第1章 託孤之重第17章 巫山雲雨第2章 不務正業第21章 老馬戀棧第24章 續漢記事第18章 謀刺之謎第8章 願爲雲敞第2章 佈防關中第27章 孟堅識淺第22章 軍泛馬訾第17章 忠良被難第25章 千里之間第25章 後世之評第3章 曹洪之怒第13章 行海索第25章 萬人敵也第21章 安排香餌第18章 巨型火炬第26章 往徵不難第15章 解衣衣之第4章 不肖之子第22章 養虎貽患第26章 南鄭病龍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7章 養寇自重第38章 矜功失節第3章 嫌疑之地第26章 罵死荀彧第5章 白波谷前第5章 驅散病患第27章 漫天箭雨第30章 奉駕幸許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8章 光祿新丞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章 東郡英豪第10章 隆中訪賢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8章 二事不朽第6章 平春豪強第15章 就食玄菟第10章 爲小兒欺第8章 頭風復發第2章 安貧守賤第1章 如有勳在第14章 李代桃僵第27章 白晝荒夢第26章 軍國利器第7章 雷澤詩會第28章 零陵先賢第4章 無米之炊第18章 公臺不懌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6章 臨陣三射第16章 城下轒轀
第4章 使徐三事第32章 秦失其鹿第16章 良宵聞變第3章 鴻鵠之志第7章 欲取先與第13章 族滅匈奴第29章 人亡政息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章 帝后對泣第24章 禪讓風波第2章 或爲智囊第6章 王異國生第2章 佈防關中第18章 扣舷獨嘯第25章 後世之評第24章 所志既從第6章 仿如濮陽第24章 偃師御胡第20章 不可得乎第20章 前程無限第4章 彼采葛兮第30章 合圍長安第8章 跨境追捕第2章 隆中之對第26章 是郎才盡第24章 兗州叛將第31章 江陵城下第21章 慮勝慮敗第9章 德容言功第17章 願爲孫程第22章 養虎貽患第1章 河北愚忠第16章 陽平之戰第32章 使王蜀中第34章 踏破鐵靴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2章 讒慝小人第12章 汝之不慧第34章 丞相司直第27章 舊相新相第12章 覆巢之下第27章 直面刺奸第23章 步趨周公第17章 外禦其侮第1章 託孤之重第17章 巫山雲雨第2章 不務正業第21章 老馬戀棧第24章 續漢記事第18章 謀刺之謎第8章 願爲雲敞第2章 佈防關中第27章 孟堅識淺第22章 軍泛馬訾第17章 忠良被難第25章 千里之間第25章 後世之評第3章 曹洪之怒第13章 行海索第25章 萬人敵也第21章 安排香餌第18章 巨型火炬第26章 往徵不難第15章 解衣衣之第4章 不肖之子第22章 養虎貽患第26章 南鄭病龍第13章 必擒是勳第17章 養寇自重第38章 矜功失節第3章 嫌疑之地第26章 罵死荀彧第5章 白波谷前第5章 驅散病患第27章 漫天箭雨第30章 奉駕幸許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8章 光祿新丞第12章 汝之不慧第1章 東郡英豪第10章 隆中訪賢第25章 大盈若衝第18章 二事不朽第6章 平春豪強第15章 就食玄菟第10章 爲小兒欺第8章 頭風復發第2章 安貧守賤第1章 如有勳在第14章 李代桃僵第27章 白晝荒夢第26章 軍國利器第7章 雷澤詩會第28章 零陵先賢第4章 無米之炊第18章 公臺不懌第25章 恩威並施第19章 屈身蠻夷第16章 臨陣三射第16章 城下轒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