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延安緊急電報



四四年十月下旬,七七○團指戰員都在地裡參加勞動,二營同志們揮汗如雨幹得正歡,從團部直屬隊那邊傳來消息,軍委命令七七○團上前線作戰!戰士們直起腰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

“哈哈,終於輪到我們上前線!看小日本鬼子還能猖狂到幾時!”戰士們甩下手中的鋤頭高興地跳起來,再沒有比這更讓人激動的事。

“依我看,已經到了對日發起全面反攻的總階段,要不然軍委也不會把保衛延安的留守部隊調上前線。”二營戰士把營長王厚安圍在中間聽他分析。

“營長!全國人民共同抗戰,我看東洋倭寇也蹦噠不了幾天啦!”戰士們高興的議論。

“營長!這次一定要趕快行動免得夜長夢多,我恨不得立刻將小鬼子刀劈兩半,讓他死在在中國的土地上沃臭當大糞使!”想起改編時說上前線,三天就變掛了,黨中央把七七○團留下來守衛在隴東前沿,一住就是七年。

“營長,戰士們早就憋着一口氣要打小鬼子!現在總算能上前線跟鬼子真刀真槍的幹,這纔是真正的戰士!”炎林從內心發出感嘆,他別提有多高興,從腰間抽出毛巾擦了一把頭上的汗水。

炎林從延安回來後被提爲二營五連連長,新提的副連長生性活潑,平時喜歡和戰士打鬧開玩笑。高興之下他竟抓起一團稀泥巴朝炎林的臉上抹去,炎林象個孩子似的追着要揍他,兩人開心的打鬧,戰士們拍着巴掌在一旁起鬨。營長見兩個正副連長花着一張臉在身邊嘻戲追打,他寬容地笑笑表示理解,連他自己也想抒發心情大喊大叫。

“收工吧!今天肯定要開會。”聽營長這樣說,戰士們立刻扛着農具往回走,都想早些知道下一步的行動,他們將奔赴哪個戰場。

七七○團要上前線消息立刻傳遍了大鳳川,這一天終於等到了!要真刀真槍和日本鬼子幹了,戰士們忍不住流下熱淚。鬼子在

中國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家仇國恨一定要報!血債要用血來還!是條漢子都熱血沸騰。

留守兵團指示七七○團留下一個營守住大鳳川,一邊搞生產一邊搞防守。一份電報把三個營弄得惶惶不安,誰都想上前線,誰都怕自己營被留下來,最後留下的是三營,一營、二營終於鬆了一口氣。

三營同志吃過很多苦,在隴東留守歲月中擔任打撈海鹽的艱鉅任務,條件相當艱苦,他們克服一切困難堅決完成了任務。現在不讓他們上戰場,戰士們當然想不通。

三營的工作不好做,全營意見很大,有的戰士哭了,最終三營還是堅決服從了命令,他們都是好樣的。三營的篆刻碑文中有句話,“上前線的是健兒,留下來的是英雄。”

善於思考的三營長郭應春想到,七七○團在大鳳川開山劈林從無到有,糧食堆滿囤,自立更生豐衣足食,支援前線部隊,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對陝甘寧邊區全面封鎖的陰謀。分別前一定要留下什麼做紀念也不枉七七○團在大鳳川幹了一場,他向張才千提出修建一個紀念碑,“這個建議很好!我馬上向旅部彙報。”張才千搖起電話。

在七七○團出征前,三營的同志開始一鑿一斧建刻石碑,爲三八五旅七七○團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歷史見證。兩米多高的紀念碑上刻有王維舟旅長的題詞,還有三八五旅其它領導和隴東地委、專署的題詞。

七七○團撰寫了一篇碑文鑿刻於碑上,正面有一段:“...... 生產之勞動英雄、學習模範與工作模範者全團以數百計。連長鄧仲華,劉海清;排長張久海、朱炎林;班長王德金、吳開祥,戰士竇喜才、李髮長、李才榮更是羣英中的出色人物。這兩年中,我團犧牲有三人:九連楊全成建築中傷亡;張友成在保衛邊疆戰鬥中流血犧牲;五連李三明操勞成疾,病歿於醫院......”

炎林兩次榮立一等功,無愧於“

羣英中的出色人物”,碑中所提五連的李三明就是在開荒比賽中倒下的機槍班長。

由於趕刻任務急,石刻碑上也有小誤,竇喜纔在一九四三年大生產時就已提爲班長,朱炎林在一九四三年一月提爲副連長,立碑之前已是二營五連連長,副團長萬科應該是卜萬科。

接到出征命令,七七○團在大鳳川準備了一週,他們臨走前還念念不忘把手頭沒做完的農活安排好,把各種農具和一些物品送給大鳳川的老鄉。

部隊將要出征,旅長髮話特許連隊殺豬宰羊讓戰士們在上戰場前好好的吃上幾天。誰都嘗過戰場上有一頓沒一頓的滋味,戰士們爲既將上戰場敞開肚皮吃喝,立下殺敵報國的豪邁誓言。

七七○團移交給抗大七分校的豬牛羊牲畜有幾千頭,家禽幾萬只和幾十萬斤糧食。

炎林來到五連三排,和戰士們一起把杯中的高梁酒灑在這片讓他們流下無數汗水的土地上,懷念爲大鳳川生產奉獻出生命的機槍班長李三明同志。

要走了,戰士們依依不捨,對大鳳川懷有深厚的感情,望着成熟的莊稼和一排排的營房窯洞,他們的眼眶溼潤了,從田間地頭到牛圈豬舍都是他們親手打造。

戰士們最後一次參加勞動,唱起自己創作的開荒歌:“你一杴我一杴,比比誰的力氣壯,你一鋤我一鋤,開荒好比一戰場。上戰場啊打東洋,咱們生產爲誰忙,爲的是打勝仗!打勝仗保家鄉,保家鄉要武裝,抗戰軍民有公糧......”

出發了,離開自己親手創建的家園,戰士們別過頭匆匆而去,再見!大鳳川!再見!三營的同志們!炎林在三營呆過,和他們有很深的感情,他一面爲三營挽惜一面又爲自己慶幸,要不是去了旅宣傳隊,至今他還留在三營不能上前線。

當七七○團踏上三營灑下辛勤汗水修建的“七.七”石橋,保家衛國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本章完)

第七節 八路軍過年國軍湊熱鬧第二節 二五八團.三八五營第四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 (三)第四節 三八五旅宣傳隊第三節 護送司令員開會第四節 捨身炸碉堡第三節 在*身邊第六節 短期整訓第二節 夜渡漢江(下)第三節 克敵制勝第三節 戲中有戲第一節 十八軍五十三師第六節 西行歲月(上)第七節 艱難的決擇第六節 夜上大巴山第一節 西南軍大八分校第二節 仁仟的家庭第二節 佃戶第三節 紅四軍的紅小鬼第二節 從延安出發第七節 八路軍過年國軍湊熱鬧第九節 悟仙山下的戰鬥第五節 勸降第一節 改編進行時第一節 保存革命火種第七節 消失的戰友第八節 嚴懲叛徒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二節 秀才改名第六節 英雄無悔第三節 戲中有戲第三節 壯士斷腕第二節 猛子兄弟第六節 別開生面的自主經營第四節 填糞坑第一節 趕盡殺絕第四節 報案的糧販第五節 一次偵察失誤第一節 不速之客第五節 血戰百丈關第十節 再別根椐地第八節 嚴懲叛徒第二節 始料未及第二節 鎮原練兵第一節 夜渡漢江(上)第二節 挺進會寧第二節 從延安出發第四節 救命的小紙條第五節 英明決策第七節 西行歲月(中)第七節 再越秦嶺第六節 向五師靠攏第四節 動員參軍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五節 放牛娃第二節 衝過平漢鐵路第七節 阻擊第七節 前線救護第四節 草地.雪山第二節 各顯身手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四節 報案的糧販第一節 死亡威脅第三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二)第一節 看護班長第一節 死亡威脅第三節 激戰進行時(上)第六節 別開生面的自主經營第二節 小云參軍第九節 漫川關前的決定第一節 光榮而艱鉅的使命第四節 救命的小紙條第一節 改編進行時第十節 回到主力第九節 尋找主力第三節 紅四軍的紅小鬼第二節 七七○團第二節 緊急營救.再起風波第三節 在*身邊第七節 中原軍區第五節 血戰百丈關第一節 不速之客第一節 死亡威脅第二節 猛子兄弟第三節 紅四軍醫院(三)第一節 跳出包圍圈第五節 捨生忘死的戰友第十節 再別根椐地第三節 長征路上的女兵第五節 五龍臺戰鬥第一節 夜渡漢江(上)第六節 翻雪山.過藏區第三節 英勇就義第五節 放牛娃第一節 西南軍大八分校第六節 短期整訓第二節 猛子兄弟第七節 艱難的決擇第一節 肩負使命
第七節 八路軍過年國軍湊熱鬧第二節 二五八團.三八五營第四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 (三)第四節 三八五旅宣傳隊第三節 護送司令員開會第四節 捨身炸碉堡第三節 在*身邊第六節 短期整訓第二節 夜渡漢江(下)第三節 克敵制勝第三節 戲中有戲第一節 十八軍五十三師第六節 西行歲月(上)第七節 艱難的決擇第六節 夜上大巴山第一節 西南軍大八分校第二節 仁仟的家庭第二節 佃戶第三節 紅四軍的紅小鬼第二節 從延安出發第七節 八路軍過年國軍湊熱鬧第九節 悟仙山下的戰鬥第五節 勸降第一節 改編進行時第一節 保存革命火種第七節 消失的戰友第八節 嚴懲叛徒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二節 秀才改名第六節 英雄無悔第三節 戲中有戲第三節 壯士斷腕第二節 猛子兄弟第六節 別開生面的自主經營第四節 填糞坑第一節 趕盡殺絕第四節 報案的糧販第五節 一次偵察失誤第一節 不速之客第五節 血戰百丈關第十節 再別根椐地第八節 嚴懲叛徒第二節 始料未及第二節 鎮原練兵第一節 夜渡漢江(上)第二節 挺進會寧第二節 從延安出發第四節 救命的小紙條第五節 英明決策第七節 西行歲月(中)第七節 再越秦嶺第六節 向五師靠攏第四節 動員參軍第四節 敵情複雜第五節 放牛娃第二節 衝過平漢鐵路第七節 阻擊第七節 前線救護第四節 草地.雪山第二節 各顯身手第一節 西安告急.援西軍第四節 報案的糧販第一節 死亡威脅第三節 護送青年幹部隊(二)第一節 看護班長第一節 死亡威脅第三節 激戰進行時(上)第六節 別開生面的自主經營第二節 小云參軍第九節 漫川關前的決定第一節 光榮而艱鉅的使命第四節 救命的小紙條第一節 改編進行時第十節 回到主力第九節 尋找主力第三節 紅四軍的紅小鬼第二節 七七○團第二節 緊急營救.再起風波第三節 在*身邊第七節 中原軍區第五節 血戰百丈關第一節 不速之客第一節 死亡威脅第二節 猛子兄弟第三節 紅四軍醫院(三)第一節 跳出包圍圈第五節 捨生忘死的戰友第十節 再別根椐地第三節 長征路上的女兵第五節 五龍臺戰鬥第一節 夜渡漢江(上)第六節 翻雪山.過藏區第三節 英勇就義第五節 放牛娃第一節 西南軍大八分校第六節 短期整訓第二節 猛子兄弟第七節 艱難的決擇第一節 肩負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