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駕幸溫湯賦

劉瑕

劉瑕,即《開天傳信記》之劉朝霞。朝霞或爲劉瑕之字,以字行。開元、天寶時人。餘不詳。

此文原載《敦煌遺書》伯五○三七、伯二九七六。校錄本有潘重規《敦煌賦校錄》、張錫厚《敦煌賦校理》、伏俊璉《敦煌賦校注》、陳尚君《全唐文補編》等。鄭綮《開天傳信記》載:“天寶初,上游華清宮,有劉朝霞者,獻《駕幸溫泉賦》,詞調倜儻,雜以俳諧,文多不載。今略其詞,曰:‘若夫天寶二年,十月後兮臘月前。辦有司之供具,命駕幸於溫泉。天門乾開,露神仙之輻輳;鑾輿劃出,驅甲仗以駢闐。青一隊兮黃一隊,熊踏胸兮豹拏背;朱一團兮繡一團,玉鏤珂兮金鞍。’述德雲:‘直攫得盤古髓,掐得女媧瓤。遮莫你古時千帝,豈如我今日三郎。’自敘雲:‘別有窮奇蹭蹬,失路猖狂,骨橦雖短,伎藝能長。夢裡幾回富貴,覺來依舊悽惶。今日是千年一遇,叩頭莫五角六張。’帝覽而奇之,將加殊賞,上命朝霞改去‘五角六張’字,奏雲:‘臣草此賦時有神助,自謂文不加點,筆不停輟,不願從天而改。’上顧曰:‘真窮薄人也。’遂授以宮衛佐而止焉。”引用了此賦中的部分文字,只是略有不同。賦中說:“開元改爲天寶年”,可知作於天寶元年(742)。

開元改爲天寶年[1],十月後兮臘月前。辦有司之貢具[2],道駕行於溫泉[3]。天門閶開[4],露神仙之塞[5];鑾輿劃出[6],驅甲仗而駢闐[7]。然後雨師灑地[8],風伯行吹[9],紅旗閃天[10],火幕填煙[11]。青一隊兮黃一隊,熊踏胸兮豹拏背[12];珠一團兮繡一團,玉佩珂兮金鏤鞍[13]。車轟轟而海沸,槍戢戢而星攢[14]。嗑[15],沸[16],天動兮地[17],雲開兮霧合。叩滻水兮人隘[18],入望春兮仗匝[19]。

若乃日入嚴更,日出駕行,拔三庫物,掣萬營兵。後飛塵而鬥暗[20],前御道而軫平[21]。我皇乃播雙仗,撮嚴障[22],過渭川,透藍田[23]。羅直入於洪口[24],趁獸卻回於灞川[25]。掩掠東西[26],撮搦南北[27],從一頭搖[28],依次第[29]。拖挬枷描[30],掉胡祿側[31],狗向前捻[32],馬從後逼。百蟲膽懾而撩亂[33],七鳥心忙而恛惑[34]。於是弓矢卓[35],腳蹉拳[36],鶻左右打,縱橫[37]。撲兔扳鹿[38],拏狼拗豺[39],豬倚力而頭強,狐怕人而尾[40],或愴忙而失孔[41],或蹭蹬而投崖[42]。於是盤遊闌珊[43],班賜稍[44],天顏歡喜,兵士[45]。掃白鹿之長原[46],搜高陵之半界[47]。麅只飛走[48],掃除精怪,百官叩頭而起居[49],四夷搕額而再拜[50]。亦曾從沒商量時來遊獵[51],不得似這回之最快。

既而到溫湯,登會昌[52],歷巖帳[53],巡殿堂。宮城圍而匝[54],樹木黯而。奪蓬萊之院宇[55],捉之軒廊。檐檐相壓,相當,千門萬戶,陽耀陰藏。石甕團欒[56],吸飛泉於半壁;靈臺駁硌[57],鏡曉霧於高岡。於時空中即有紫雲磊對[58],白鶴翱翔,煙火素日,水氣噴香。忽受顓頊之圖樣[59],串虹霓之衣裳。共君喜遇[60],拱天尊傍[61],請長生藥,得不死方。執王喬手[62],至子晉房[63],尋李瓚法[64],入丁令堂[65]。駕行王液[66],盛設三郎[67]。別有窮奇蹭蹬[68],失路猖狂[69],窟橦雖短[70],伎藝能長。騁掘奇之解數[71],獻戛卓之文章[72]。至若風前月下,不怕你盧駱楊王[73]。或獲取盤古髓[74],又剜取女媧瓤[75]。夢裡幾回富貴,覺後依舊悽惶。癡心準擬[76],意承望[77],今日千年逢一遇,叩頭莫五角六張[78]。

(陳尚君《全唐文補編》卷三五,中華書局2005年)

[1]天寶:據《舊唐書·玄宗紀下》:天寶元年春正月,改元。“冬十月丁酉,幸溫泉宮。辛丑,改驪山爲會昌山。……十一月己巳,至自溫泉宮。”

[2]貢具:即供具,出行所需之器具。

[3]溫泉:《新唐書·地理志一》京兆府昭應縣:“有宮在驪山下,貞觀十八年置,咸亨二年始名溫泉宮。……(天寶)六載,更溫泉曰華清宮,宮治湯井爲池,環山列宮室,又築羅城,置百司及十宅。”

[4]閶開:伏俊璉《敦煌賦校注》以爲“閶”與下句之“劃”皆象聲詞。閶通鼞。《集韻·唐韻》:“鼞,或作、閶、鞺。”並引《說文》:“鼓聲也。”(下引伏俊璉之注皆出此書,甘肅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露:暴露,暴露於路。神仙:指宮女。塞:伏俊璉解即逼塞、楅塞,充塞、擁擠之意。

[6]劃出:“劃”亦象聲詞,如韓愈《聽穎師彈琴》:“劃然變軒昂,勇士赴敵場。”蘇軾《後赤壁賦》:“劃然長嘯,草木震動。”

[7]駢(pián)闐(tián):絡繹不絕。

[8]雨師:司雨之神。

[9]風伯:風神。《淮南子·原道訓》:“令雨師灑道,使風伯掃塵。”伏俊璉以爲此句“吹”字不叶韻,疑爲“天”字之訛,“行天”與“灑地”正好爲對。

[10]閃天:“閃”或作“掞”,光炎。伏俊璉認爲此句“天”字不當叶韻,疑爲“光”之訛。並引《漢書·禮樂志》“長麗前掞光耀明”顏師古注引晉灼曰:“掞即光炎字也。”甚是。

[11]火幕:伏俊璉以爲指紅色的車蓋,見《〈敦煌賦校注〉補正》,載其《敦煌文學文獻叢稿》,中華書局2004年版。填煙:伏注以爲即“填咽”,佈滿之意。《抱朴子·疾謬》“車騎填咽於閭巷”;韓愈《石鼓歌》“觀經鴻都尚填咽”。

[12]“青一隊”兩句:描寫儀衛的裝飾與所執旗幟。據《新唐書·儀衛志上》:天子出行,諸衛馬隊所執旗有辟邪旗、應龍旗、角獸旗、飛黃旗、赤熊旗、犀牛旗、白狼旗等。

[13]“珠一團”兩句:描寫諸衛士乘馬的裝飾。珂,馬勒上的裝飾。

[14]戢(jí)戢:齊整貌。星攢:如星星之會聚。

[15]嗑(kè)(liè):象聲詞。

[16]沸(cā):沸騰的樣子。《玉篇·水部》:“,沸貌。”

[17](kè):《廣韻·盍韻》:“,崩損也。”

[18]滻水:《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司馬相如《上林賦》:“終始霸滻,出入涇渭。”司馬貞《索隱》引張揖曰:“滻亦出藍田穀,北至霸陵入灞。”

[19]望春:唐宮名。《新唐書·地理志一》京兆府萬年縣:“有南望春宮,臨滻水。西岸有北望春宮,宮東有廣運潭。”匝:環繞。原作“迎”,伏注以爲“匝”之形訛,“匝”與“合”、“”押韻,甚是。據改。

[20]鬥暗:鬥通陡,突然。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二:“鬥,猶陡也,頓也。”

[21]軫(zhěn)平:軫通甚,表程度,如軫念、軫恤、軫懷、軫憂等,“軫”皆與“甚”義相通。

[22]撮:牽引。《集韻·末韻》:“撮,挽也。”障:指用作隔離的圍障。

[23]透:潘重規《敦煌賦校錄》釋“透”作“過”,可從。藍田:縣名,唐屬京兆府京兆郡。

[24](chéng):《玉篇·手部》:“,觸也。”羅即觸網之意。洪口:大河之口。流經長安者渭水爲大,當指涇、渭合流處,即谷口。

[25]趁:追。灞川:即霸水,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一京兆府:“霸水,在(萬年)縣東二十里。”

[26]掩掠:大肆擄掠。

[27]撮搦(nuò):聚攏而捕捉。

[28]一頭:一邊。搖:伏注以爲當從伯二九七六作“臽”,並引《說文》:“臽,小陷也,從人在臼上。”此處用作動詞,謂在一邊設置陷阱。

[29]:伏注以爲即“揊”字。《廣雅·釋詁三》:“揊,擊也。”

[30]拖:曳拉。挬(bó)枷(jiā):以與下文“胡祿”作對仗觀之,當是捕獸用的器具,疑即連枷之類,撲打草叢以驅趕出鳥獸。描:《集韻·效韻》:“描,擲也。”

[31]掉:搖動。《說文·手部》:“掉,搖也。”胡祿:藏矢的器具。《新唐書·兵志》:“人具弓一、矢三十,胡祿、橫刀、礪石……皆一。”

[32]捻:伏注“捻”通“攆”,追逐之意。此字伯五○三七作“視”。

[33]撩亂:紛亂。

[34]七鳥:伏俊璉以爲“七”爲“千”之訛,見《〈敦煌賦校注〉補正》。恛(huí)惑:不知所從。

[35]弓矢卓:伏注爲弓張矢遠之意。同彉,拉滿弓。

[36]:伯五○三七作“搓”。蔣禮鴻《敦煌變文字義通釋》:“用《廣韻》《集韻》的切音來互證,知道‘搓’、‘搋’、‘扠’實是一字,而‘差’是同音通用,‘’就是‘搋’的簡寫。”

[37](nà):獸名,猴屬。伯五○三七作“主”。伏注以爲爲“豽”之省,並引《說文》:“NFDDB,黃犬黑頭。”當作“NFDDB”,指獵犬。:《廣雅·釋詁三》:“,齧也。”

[38]撲:擊打。扳:扳倒。

[39]拏:捉拿。拗:折斷。

[40]:伏注以爲字書無此字,疑爲“捶”之誤,“捶”通“垂”,下垂之意。可通。

[41]愴忙:即倉忙。“愴”爲“倉”的音借。

[42]蹭(cèng)蹬(dèng):行路困頓之意。

[43]盤遊:娛樂遊玩。《尚書·五子之歌》:“(太康)乃盤遊無度,畋於有洛之表,十旬弗反。”闌珊:懶散之意。

[44]班賜:同“頒賜”。:伏注曰:“原卷‘篩’字潦草,形似‘’,當爲‘餼’字。稍餼,廩食也。《周禮·考工記》:‘以致稍餼。’”

[45](xiàn)(mài):《集韻·怪韻》:“,爭怒。”

[46]白鹿原: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卷一京兆府:“白鹿原,在(萬年)縣東二十里,亦謂之霸上。漢文帝葬其上,謂之霸陵。”

[47]高陵:《新唐書·地理志一》京兆府:“高陵,畿。武德元年析置鹿苑縣,貞觀元年省。”

[48]麅(páo):獸名,鹿類。

[49]起居:問候平安之意。

[50]搕額:以手撫額。《廣韻·合韻》:“搕,以手盍也。”

[51]沒商量:沒話說、無事可做之意。當時俗語。

[52]會昌:山名,即驪山。《新唐書·地理志一》京兆府昭應縣:“天寶元年更驪山曰會昌山。”

[53]巖帳:即巖障,以山爲屏障。

[54](hé)匝:,伏注補正:“疑爲‘厔’之誤,‘厔’又爲‘盩’之誤。陝西省有盩厔縣,故連類而誤‘盩’爲‘厔’。‘盩’同‘周’,‘盩匝’即‘周匝’。”見《〈敦煌賦校注〉補正》

[55]奪:勝過之意。蓬萊:唐宮名。大明宮在禁苑東南,高宗龍朔二年改曰蓬萊宮,後復曰大明宮。見《新唐書·地理志一》。

[56]石甕:鄭嵎《津陽門詩》“石魚巖底百尋井”自注:“石魚巖下有天絲石,其形如甕,以貯飛泉,故上以石甕爲寺名。”錢易《南部新書》己:“石甕寺者在驪山半腹石甕谷中,泉激而似甕形,因是名谷,以谷名寺。”

[57]靈臺:即集靈臺,在華清宮。《舊唐書·玄宗紀下》:“(天寶元年十月)新成長生殿名曰集靈臺,以祀天神。”王溥《唐會要》卷三〇華清宮:“天寶元年十月,造長生殿,名爲集靈臺,以祀神。”伏注以爲西周之靈臺,非是。駁硌:同“剝落”,色彩斑斕。

[58]紫雲:象徵祥瑞的雲氣。磊對:伏注同“磊堆”,“堆”又寫作“碓”。聚積貌。

[59]顓(zhuān)頊(xū):古帝名,五帝之一,相傳爲黃帝之孫。此處指星次。《左傳·昭公十年》:“今茲歲在顓頊之虛。”孔穎達疏:“《釋天》雲:玄枵,虛也。顓頊之虛,虛也。郭璞曰:虛在正北,顓頊水德,位在北方,當以北方三次以玄枵爲中,玄枵次有三宿,又虛在其中,以水位在北,顓頊居之,故謂玄枵、虛星爲顓頊之虛也。”

[60]君喜:伏注以爲“喜君”之乙轉,非是。以與下句“天尊”作對仗看,當是人名,故疑爲“尹喜”之訛。劉向《列仙傳》捲上:“關令尹喜者,周大夫也。……老子西遊,喜先見其炁,知有真人當過,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老子亦知其奇,爲著書授之。”

[61]天尊:元始天尊,道教供奉的最高天神,謂生於太元之先,故謂元始。

[62]王喬:《後漢書·方術傳·王喬》:“王喬者,河東人也。顯宗世,爲葉令。喬有神術,每月朔望,常自縣詣臺朝。帝怪其來數,而不見其車騎,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臨至,輒有雙鳧從東南飛來,於是候鳧至,舉羅張之,但得一隻舄焉。”

[63]子晉:劉向《列仙傳》捲上:“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遊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64]李瓚:伏注爲李膺子。《後漢書·李膺傳》:“膺子瓚,位至東平相。初,曹操微時,瓚異其才,將沒,謂子宣等曰:‘時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張孟卓與吾善,袁本初汝外親,雖爾勿依,必歸曹氏。’諸子從之,並免於亂世。”

[65]丁令:丁令威。舊題陶潛《搜神後記》:“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於靈虛山,後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衝天。”

[66]王液:伏注疑爲“玉液”之誤,恐非。當是“五夜”之訛。古時一夜分甲、乙、丙、丁、戊五段,故稱。五夜即五更之時。此句言皇帝五更時即起駕。

[67]三郎:玄宗行三,故稱三郎。如鄭嵎《津陽門詩》“三郎紫笛弄煙月”自注:“內中皆以上爲三郎。”羅大經《鶴林玉露》甲編卷二:“小說載:明皇自蜀還京,以駝馬載珍玩自隨,明皇聞駝馬所帶鈴聲,謂黃幡綽曰:‘鈴聲頗似人言語。’幡綽對曰:‘似言三郎郎當,三郎郎當也。’明皇愧且笑。”

[68]窮奇:伏注以爲“窮塗”之訛,“窮塗”即“窮途”,用阮籍“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事,見《世說新語·棲逸》“阮步兵嘯聞數百步”注引《魏氏春秋》及《晉書·阮籍傳》。

[69]猖狂:伏注引劉瑞明之說,猖狂詞義是信步而行,沒有目的,不擇道路之意。王勃《滕王閣序》:“阮籍猖狂,豈效窮途之哭。”

[70]窟橦:伏注:“原卷‘橦’字潦草,形似‘儡’,則疑作‘窟儡’。《駢雅·釋器》:‘窟儡,木偶也。’《唐書音訓》:‘窟儡子,亦曰魁儡子,作偶人似戲。’”

[71]掘奇:奇特。解數:本事、本領之意。

[72]戛卓:形容文章不同凡響。

[73]盧駱王楊:即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高宗時以文章著名,時人稱爲“四傑”。

[74]盤古:神話傳說開天闢地之人。傳說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陽清爲天,陰濁爲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長一丈。見《太平御覽》卷二引徐整《三五曆紀》。

[75]女媧:傳說往古之時天崩地裂,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見《淮南子·覽冥訓》。瓤:伏注“女媧瓤”即“女媧腸”,並引《說文》鑲字“作型中腸”段注:“型者鑄器之法也,其中腸謂之鑲,猶瓜中腸謂之瓤也。”甚是。

[76]準擬:盼望,料想。

[77]意:《玉篇·疒部》:“,癡貌。”可知意即癡心。

[78]五角六張:馬永卿《懶真子》卷一:“世言五角六張,此古語也。嘗記開元中,有人獻俳文於明皇,其略雲:‘說甚三皇五帝,不如來告三郎。既是千年一遇,且莫五角六張。’三郎謂明皇也……五角六張,謂五日遇角宿,六日遇張宿,此兩日作事多不成。然一年之中,不過三四日。紹興癸丑歲,只三日,四月五日角,七月二十六日張,十月二十五日角,多不過四日。他皆仿此。”

此賦文字通俗,意思俳諧,《文心雕龍·諧隱》說:“諧之言皆也,辭淺會俗,皆悅笑也。”漢蔡邕《短人賦》、晉劉謐之《龐郎賦》,便皆屬嘲謔性質。劉瑕此賦本爲頌德而作,卻兼帶諧謔之意,於俳諧諸賦中也是不多見的。頌耶?諷耶?大可值得玩味。與《文苑英華》所載同一題材之林琨《駕幸溫泉宮賦》、韓休《駕幸華清宮賦》相較,可謂別具一格。

(尹佔華)

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49章 茶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61章 閔己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61章 閔己賦第72章 囚山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89章 蝨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31章 白鸚鵡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50章 夢渴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96章 登吳嶽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96章 登吳嶽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2章 青苔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62章 別知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74章 濾水羅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12章 青苔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60章 蒙泉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59章 墨池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60章 蒙泉賦
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49章 茶賦第19章 登長城賦(1)第61章 閔己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87章 晚晴賦並序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61章 閔己賦第72章 囚山賦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1章 唐五代賦概述(1)第89章 蝨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97章 夢舞鍾馗賦第79章 華山賦並序第31章 白鸚鵡賦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50章 夢渴賦第45章 含元殿賦並序(3)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4章 遊北山賦並序(2)第81章 姮娥奔月賦第37章 溫湯御毬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21章 麗色賦第90章 三怪物賦第43章 含元殿賦並序(1)第24章 雲中古城賦第76章 秋雲似羅賦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109章 水輪賦第35章 夜聞山寺鐘賦第27章 荔枝賦並序第84章 夢遊仙賦並序第55章 蟋蟀鳴西堂賦第17章 靈臺賦(1)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78章 太阿如秋水賦第52章 林表吳岫微賦第95章 江南春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99章 秋蟲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11章 蕩子從軍賦第96章 登吳嶽賦第91章 湖南觀雙柘枝舞賦第13章 澗底寒鬆賦並序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104章 桃花賦並序第96章 登吳嶽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32章 奉和鶻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12章 青苔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98章 漁父歌滄浪賦第10章 窮魚賦並序第33章 大鵬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93章 漁父辭劍賦第107章 館娃宮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15章 麈尾賦並序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62章 別知賦第102章 蠶賦並序第103章 霍山賦並序第74章 濾水羅賦第105章 春愁賦第82章 欹器賦並序第39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2)第108章 勾踐進西施賦第80章 牡丹賦並序第64章 山陽城賦並序第38章 裴將軍劍舞賦並序(1)第12章 青苔賦第106章 明皇回駕經馬嵬賦第60章 蒙泉賦第83章 大孤山賦並序第71章 夢歸賦第23章 長樂花賦並序第2章 唐五代賦概述(2)第48章 夢遠遊賦並序第110章 煉石補天賦第42章 晴皋鶴唳賦第59章 墨池賦第67章 雞距筆賦第60章 蒙泉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