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0章 屠漢事件

“利益,爲了華夏的利益!”李自成向椅背一靠,微微眯縫雙目,將早已思索國的思路,在大腦過了一遍。

華夏對外征伐和擴張,首先是解決自身的安危。

像北疆,即便原先不是大明的奴兒干都司,華夏也不會停止征伐,如果不能將北方的土地逐漸征服過來,然後漢化,北方好戰的遊牧民族,永遠是懸掛在華夏頭頂的一柄利劍!華夏數千年的歷史,是與北方遊牧民族的鬥爭史,擊敗遊牧民族的皇帝和將軍,是民族英雄,永載史冊!

可惜,由於缺乏戰略眼光,央之國從來未能從戰略消除北方的邊患。

最成功的大漢王朝,最終只是讓匈奴消失在歷史塵埃,但並沒有破壞、消除滋生遊牧民族的土壤。

華夏來了,站在先人的肩膀,應該先人看得更遠……

其次是爲了戰略要地。

臺灣、琉球是東出太平洋的水道要衝,華夏的命脈;緬甸是南下印度洋的出海口,方便華夏融入大航海時代。

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大唐和大明,都曾爲印度洋的出海口努力過,大唐走的是西域,然後南下,大小勃列,吐火羅,距離出海口已是近在咫尺,差一點成功了;大明在雲南南部,大量建立宣慰司,或許已經打通了印度洋的通道,可惜沒有後續的經濟利益做支撐,最終還是放棄了……

華夏站在大明的肩膀,向前發展一步,重新整合了大明時代的三宣六慰,最終將緬甸省納入國土,實現了央之國數千年的夙願。

大明對央之國最大的貢獻,不是“不稱臣、不納貢、不和親、不割土”和“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骨氣,而是大明初步征服和漢化了雲南,沐氏守護雲南數百年,力保雲南大部分國土不失,當初授予沐天波伯爵,於此應該有極大的關係……

有云南省及附屬的宣慰司做依託,華夏才能輕鬆突破印度洋出海口。

第三,收復前朝列代故地。

華夏周邊,新朝總是開拓發展,但每個朝代的末期,又被迫棄土、退讓,在這個過程,漢人逐漸向周圍擴張,爲華夏的征伐、鞏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只要華夏繁榮昌盛,周邊歸屬華夏,都是水到渠成的事,像琉球,華夏尚未開發,琉球王尚賢,卻是主動來投……

李自成收回思緒,淡淡一笑,“但暹羅與東籲不同,暹羅一直與大明修好,從來沒有攻擊大明(華夏);而且,在歷史,暹羅從來只是大明的藩屬國,而不是直接的屬地,與朝#鮮、安南亦是不同。”

南居益心一動,皇如此說,是否盯着朝#鮮、安南?

華夏立國時間太短,尚不及對安南採取措施,可是朝#鮮……皇當初爲何沒有趁機征伐?是皇看不朝#鮮,還是征伐的土地太多,顧不朝#鮮這個彈丸之地?

如果是無暇顧及朝#鮮,在殲滅平壤的韃子之後,華夏不該與朝#鮮結盟,任其自生自滅,等到朝#鮮國內出現變故,華夏恰好騰出手來……

《亞盟》?

南居益默默唸叨着,心忽地一動:華夏與朝#鮮結盟,要掌控朝#鮮國外交、國防、通商等大事還好理解,爲何要求朝#鮮國推廣、使用漢語?並且和華夏一樣,都要信奉天主教……

讓暹羅加入《亞盟》,先讓暹羅與華夏建立直接、友好的國家關係,以後看形勢的發展再說,華夏幫助暹羅驅趕西洋人,已經站在道義的制高點,爭取了暹羅的民心。

可以看作分兩步走,第一步先同語、同教,下一步是不是皇所說的水到渠成?

南居益越想越怕,不,是越想越興奮,皇的心思,臣子們永遠猜不透……

扎倫回暹羅的時候,李自成除了派出外交官,還讓吳二毛的無影戰隊隨行,相時而動。

牛金星迴到昆明時,李自成立即召見,問明實兌府的現狀,讓他休息一個晚,次日便出關,去關外協調第三營、虎騎兵、狼騎兵、鷹騎兵,還有西北的第一營和第七營,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將拓北團納入進去。

是否攻打漠北,李自成並沒有做出明確的指示,他讓牛金星去往關外,根據戰場的形勢再做出決定。 wWW◆ tt kan◆ ℃ O

不過,李自成告訴牛金星,漠北三部,最東部的車臣汗部落,內部有華夏的人,必要的時候,他們會主動聯絡天命軍……

牛金星去關外,李自成便不再關心關外的事,以牛金星與李信在軍事的才能,對付漠北蒙古三部,有些大材小用了,李信有戰場謀略,牛金星有大局觀,漠北蒙古人口不多,實力並不強,唯一的懸念,是能否找到漠北各部主力決戰……

這一日,李自成正在南城外考察雲津市坊的建設進度,四條環形大道均已完工,寬敞、平坦、開闊,讓人從心底由衷生出幾分敬意。

南環金碧路、西環三市路,正在修建兩層的商鋪,因爲預定的商戶有限,先期各修建三套,這六幢商鋪完工,雲津市坊要開業了。

李自成想着,自己要不要買下一幢商鋪,將順豐集團開到昆明,正在這時,一名親兵從城內飛馬趕來,在李自成身前十餘步飛身下馬,緊走幾步,單腿下跪,“皇,來自南洋的緊急訊息!”

“南洋?”李自成心一動,這個時候,南洋有什麼緊急訊息?施羅保的船隊不可能這麼快趕到南洋,應該不是船的華夏官員出現變故,難道是漢清部的人?

不會,他很快否定了。

漢清部的人,都是查探訊息的高手,受過特殊的操訓,不但善於僞裝,而且都是人精,善於從別人的臉色、語言篩選出真實的訊息。

如果不是被某個專門的機構盯,漢清部應該不會遭受巨大的損失。

這個時代,似乎並沒有專門正對漢清部的機構,南洋沒有,西洋應該也沒有!

最大的可能,還是佔據南洋各地的西洋人,或許他們發生了火併!

親兵雙手奉一份尚未拆封的訊息,“皇,臣不知何事!”

李自成接過訊息,撕開封口,展開一看,臉色不禁大變,他咬着牙,瞪大雙目,兩鬢的青筋,蚯蚓般不斷蠕動……

等到看完全部訊息,李自成的臉,呈現出從未見過的蒼白,跟在身邊的黨守素頓時吃了一驚,忙道:“皇……”

李自成迅速將手訊息揉成一團,怒喝道:“走,回宮!”

“是!”親兵們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皇如此作色,肯定有大事發生,他們並不敢問,紛紛馬,隨着李自成趕回城內。

從麗正們入城,剛剛踏南正街,李自成忽地回頭,“守素,傳令三院十部的主官來皇極殿,朕要召開臨時超會!”

“是!”黨守素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皇如此神色凝重,事情一定不會小,搞不好是血流成河……他召過幾名親兵,吩咐一聲,讓親兵們快去。

李自成恍恍惚惚,感覺到天要塌下來了,他沒有回乾清宮,而是直接去了皇極殿。

坐在龍椅,將漢清部從菲律賓傳回的訊息再次看了一遍,一字不漏。

沒錯,的確是發生了屠殺漢人的事件。

大明萬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菲律賓當地流傳着的古怪傳言:明朝皇帝打算藉着移民的名義在菲律賓駐紮,然後,找個機會將菲律賓納入版圖,侵吞這裡的黃金。西班牙人本來與當地漢人矛盾頗深,如今,更是忌憚想要開疆的大明朝廷,所以,流露出強烈的屠戮華人的意圖,漢人聚集區,到處人心惶惶。

同年十月,身處險境的漢人決定先發制人。

由於裝備低劣,加漢人都是平民出身沒有戰鬥力,所以,戰鬥只持續了四十餘天便遭到打壓。之後,戰況逐漸變成一邊倒的形勢,在菲律賓都督府的煽動和蠱惑下,大量外國人、菲律賓土著等,都參加到了對漢人的屠戮,根據西班牙的菲律賓都督府統計,當初至少有兩萬漢人慘遭殺害。

戰爭結束之後,菲律賓都督府害怕大明與菲律賓之間的經濟貿易無法開展,更害怕戰爭會引來明朝官方的報復,便派遣了特使奎瓦等人前往大明協調雙方的關係。

大明朝廷獲知了漢人在菲律賓慘遭橫禍,但沒有任何行動,連一句空洞的譴責都沒有,更沒有要求西班牙人道歉、賠償、保證不再發生類似的事情。

奎瓦在大明的所見所聞傳進了菲律賓,讓西班牙人越發自信,先前害怕大明報復的擔憂,霎時煙消雲散。

或許是大明的縱容,使得西班牙人的膽子越來越大,對漢人的盤剝、掠奪、欺壓更是變得肆無忌憚。

大明崇禎十二年(公元1639年),菲律賓漢人忍無可忍,被迫揭竿而起,公然對抗西班牙人。

西班牙人絲毫沒有收斂,全副武裝的西班士兵,再次向當地的漢人舉起來屠刀,這一次,沒有確切的傷亡數字,但據倖存的漢人說,很多漢人都是全家被屠、老少無存……

第1038章 南疆北疆第602章 民心向背第512章 一舉兩得第290章 得隴望蜀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57章 防患於未然第872章 進攻受阻第1004章 只有投降第1336章 大唐西域鯉魚第281章 沙陀寺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967章 好好疼她第236章 一封沒有發出的奏摺第816章 一箭雙鵰第383章 用自己的箭矢,射自己的盾牌第23章 做親第1254章 孟艮府第872章 進攻受阻第706章 這個魔王第765章 早有預謀第70章 偏要衝鋒陷陣第672章 攪局的韃子第583章 城外相見第2章 城南古廟第636章 各自罷兵第25章 了斷第530章 功不抵過第3章 劫道第1396章 大結局第522章 叫天不應第832章 贖身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121章 日月山口第269章 最後一名騎兵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748章 禮樂司第1020章 知朕者,李香君也第353章 混合作戰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856章 鋪天蓋地第1153章 相互讓步第1250章 主動權第369章 東街市坊第346章 誘敵深入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1346章 帶頭立功第48章 謀劃第308章 東征隴右(十四)第1072章 航海第1219章 佈局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44章 意外升職第1261章 阿拉幹第1140章 與韃子拼命,值!第283章 西海水軍第1290章 大張旗鼓第208章 河西走廊第1229章 臨時朝會第687章 責罰第466章 拜師第900章 逃離武昌第253章 暗潮涌動第1264章 東籲滅國第841章 不對勁第1163章 沙爾虎達第625章 白桿兵第463章 視角轉換第801章 開門納降第823章 萌生去意第894章 大明顯陵第7章 天然鹼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838章 秘密聯絡第840章 鬼城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1304章 百姓破城第269章 最後一名騎兵第1386章 海星伯爵第66章 最後的希望第889章 合兵爲營第1097章 喀喇沁人第389章 隱藏實力第42章 水桶法則第1090章 蘇迪雅第192章 關寧騎兵第1027章 集體智慧第560章 月亮湖第210章 遲疑不決第705章 多羅貝勒第50章 首戰第536章 車技第895章 來去自由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1031章 長子次子第783章 兩個畜生第226章 北伐甘州第594章 湛藍色的焰火第521章 重回蘭州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
第1038章 南疆北疆第602章 民心向背第512章 一舉兩得第290章 得隴望蜀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57章 防患於未然第872章 進攻受阻第1004章 只有投降第1336章 大唐西域鯉魚第281章 沙陀寺第1361章 周坤的心思第967章 好好疼她第236章 一封沒有發出的奏摺第816章 一箭雙鵰第383章 用自己的箭矢,射自己的盾牌第23章 做親第1254章 孟艮府第872章 進攻受阻第706章 這個魔王第765章 早有預謀第70章 偏要衝鋒陷陣第672章 攪局的韃子第583章 城外相見第2章 城南古廟第636章 各自罷兵第25章 了斷第530章 功不抵過第3章 劫道第1396章 大結局第522章 叫天不應第832章 贖身第1278章 安西都督府第121章 日月山口第269章 最後一名騎兵第1364章 邀請破城第748章 禮樂司第1020章 知朕者,李香君也第353章 混合作戰第132章 韃子入塞第856章 鋪天蓋地第1153章 相互讓步第1250章 主動權第369章 東街市坊第346章 誘敵深入第1385章 美洲和亞洲如此接近第1346章 帶頭立功第48章 謀劃第308章 東征隴右(十四)第1072章 航海第1219章 佈局第462章 朝廷的人第44章 意外升職第1261章 阿拉幹第1140章 與韃子拼命,值!第283章 西海水軍第1290章 大張旗鼓第208章 河西走廊第1229章 臨時朝會第687章 責罰第466章 拜師第900章 逃離武昌第253章 暗潮涌動第1264章 東籲滅國第841章 不對勁第1163章 沙爾虎達第625章 白桿兵第463章 視角轉換第801章 開門納降第823章 萌生去意第894章 大明顯陵第7章 天然鹼第949章 代州受阻第838章 秘密聯絡第840章 鬼城第764章 何去何從第921章 決戰汝州第1304章 百姓破城第269章 最後一名騎兵第1386章 海星伯爵第66章 最後的希望第889章 合兵爲營第1097章 喀喇沁人第389章 隱藏實力第42章 水桶法則第1090章 蘇迪雅第192章 關寧騎兵第1027章 集體智慧第560章 月亮湖第210章 遲疑不決第705章 多羅貝勒第50章 首戰第536章 車技第895章 來去自由第741章 深夜娶親第1031章 長子次子第783章 兩個畜生第226章 北伐甘州第594章 湛藍色的焰火第521章 重回蘭州第1362章 軍人不管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