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長崎(二)

這個年代的日本人,對於中國人崇拜、尊敬的過火了!從官方到民間,都洋溢着崇拜大明上國的氛圍。

日本民間崇拜中國,是因爲中國富裕、強大,尤其是中國輸入日本的各種商品,令日本人目不暇接,將中國想象成天堂一般美好的富裕美好的國度。當然,這種中國月亮比日本更圓,是建立在中國富裕強大基礎上。後世,中國變窮了後,日本人很快嫌貧愛富的歧視中國人了。做了中國千年學生,日本最繁榮穩定的時期,都是在給中國當學生。與中國關係出現了斷裂期間,日本往往就是亂世。

因此,德川幕府的統治者堅定的認爲——只有與中國多展開往來,才能創造太平盛世的景象。

爲了招攬中國的商船,德川幕府成立之初,多次向大明朝廷寫文書,表示表示中國商船駛往日本,皆會發給朱印船文書。

對於其他國家的商船,幕府僅開通長崎港貿易。而對大明的商人,可以在日本任何一個港口進行貿易。

幕府的創立者德川家康,就曾經對於一名廣州的普通商人進行了隆重歡迎,整個江戶城衆多的官員貴族,僅爲歡迎普通的中國商人。這種千金市馬骨的姿態,也代表了德川幕府官方,對於中國商船的歡迎,甚至是爭相招攬的態度。

歷史上,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更爲嚴格進行了閉關鎖國政策後,還對中國的船主們說:“中國商人如果遵守鄙國法律。可以照舊來往日本貿易。繁榮的貿易,對兩國都是有利的。”

歷史上。幕府鎮壓天主教徒起義後,從1639年開始“閉關鎖國”封閉了兩百年。這種閉關鎖國,主要針對於西方國家,對於中國商船並不設防。19世紀中期,一名英國船主希望和日本進行貿易,卻遭到日本幕府驅逐。英國上商人卻目睹了,中國商船被日本人奉爲上賓,於是英國人進行了抗議。反對日本幕府這種極其荒謬、歧視的貿易政策。但是,日本幕府是我素我行,將中國船主奉爲上賓,而驅逐其他國家的商船。

一直到,美國黑船事件,轟開日本國門,西方諸國才爭相以武力從日本獲得通商、關稅之類的優惠待遇。其實。中國自古以來已經享受了這種待遇,但是卻從充分利用這種特區,牟取足夠的利益。理論上,中國周邊的“藩屬國”,屬於半殖民地性質。後世列強在中國開闢租界、享受治外法權,等等一系列的特權待遇。中國自古以來。就在周邊一些藩屬國中享受了這種特權。

後世,民國期間部分學者提出——中國想要富強,必須要恢復中國自古以來擁有過的殖民地!

那些自古以來擁有的殖民地,其實就是“藩屬國”。

藩屬國對於宗主國,給予了無數的優惠政策。而宗主國的國民。在藩屬國享受包括“治外法權”和稅收優惠在內的準殖民特權。比如,這個年代一些中國商人在外國犯法了。藩屬國政府也不敢妄自定奪,需要通知宗主國政府,按照宗主國的法律進行審判。

比如,琉球國的尚氏王朝,在明初時,祈求大明政府派遣官吏、儒生、工匠、商人,幫助他們官吏國家事務。至今,琉球國很多事務,都是華人官員操辦。明人在琉球國,享受最高等級的特權,因此,明朝皇帝給琉球寫了一份牌匾——“守禮之邦”!什麼叫守禮,簡直說,就是中國人在該國家的感受,感受到一堆的特權便利,自是認爲對方守禮,是文明的國家。如果,中國人在該國的感受是不友好,享受不到特權,甚至難以溝通,自然是野蠻之邦了。

“呀,中國來的老爺!”

“看看,那個大明的男子太英俊了!”

“只有高貴的上國血統,才能養育出如此多的俊傑!”

長崎港的當地人,被如此龐大的明人船隊引得萬人空巷。許多自詡貴族的武士、官員們,紛紛趕到碼頭。

艦隊還未到港,長崎的市民們便划着小船出來迎來。

艦隊的船員們下船後,長崎當地的市民爭着將明人攬到家中。有些的大名、武士們,更是宣佈願意對中國商人提供免費食宿。

讓艦隊中的中國人,皆摸不着頭腦,但是這不過是日本人對強者的崇拜!

日本人非常崇拜唐朝,因爲唐朝人揍過她!

日本人非常崇拜明朝,因爲明朝人也揍過她!

後世日本人崇拜美國,因爲美國人也是狠狠揍過日本人,甚至向日本砸過原子彈

日本人就像是一名潑婦,和她講道理以德服人,是會被輕視的。只有揍她一頓,才能讓她身心迷醉到崇拜。

明朝的援朝戰爭,擊敗了豐成秀吉的軍隊。不但幫了德川家康的大忙,而且也徹底贏得日本人的崇拜……

可以說,明朝末年的幾十年年間,國內雖是風雨飄搖。但是,日本對於大明的崇拜,卻是進入一個新的**。

——————

在大明的船隊,停駐長崎,是以通商名義。而3000多名官兵,本色表演了“商人”這個角色。

尤其是,天津水師的官兵,基本大多數人,皆是攜帶私貨。到港後,便大肆兜售賺錢。水師官兵,幾乎大多數人,都掌握了奸商的天賦。

當然,此時銷售的僅是一些民用產品銷售額,艦隊真正主打的產品——軍火,卻是待價而沽!

水師官兵每次巡航攜帶私貨,這已經是艦隊的一種福利。一些清高的官兵,不屑於做商賈之事,但是一些家境普通的水師官兵,卻是充分利用了航行的便利,銷售自己的貨物。

這一次,攜帶貨物的水師官兵都是發了大財!而商業思維遲鈍的皇家新軍士兵,卻多數只能瞪大眼看着水師官兵們發財。

大明的普通書寫紙張,每刀紙僅30文錢,在日本則可以賣到100文錢。一匹絲綢纔不過3兩銀子成本,賣到了日本值10兩銀子。天津的蠟燭,每隻不過3文錢,賣到日本則是20文錢一隻。

還有其他的棉布、瓷器、玻璃,統統皆能夠獲得不菲的利潤……

“老張,出發前叫你購買一些商品,到日本販賣,你不聽!看吧,現在羨慕死了!”一名水師官兵拿着10兩重的金元寶,炫耀私人貨品兜售所得。

那皇家新軍出身的老張,悶哼道:“軍人的職責是保家衛國,如爲貪圖這點錢財,某早就去經商了!”

“死腦筋!”那水師官兵振振有詞道,“我私人攜帶的貨品出口,不但讓生產商盈利,促進了大明的實業發展,給更多人提供了就業。而且,還繳納了關稅,給國家做了貢獻。我們僅是在軍隊允許的範圍內,公開透明的發家致富。而且,每次我們的軍事任務,也從未耽誤過。這有什麼不對?”

老張皺眉道:“天津水師這不是在培養士兵,還是在培養商人?”

皇家新軍,薪水也僅相當於一般的技工和小公務員。養家餬口沒有問題,但是奢侈享受還是不行的。

而天津水師官兵,一趟貿易賺百十兩銀子暴利。將來,一個個成爲了富翁,不願意幹上戰場冒險了,該怎麼辦?

“老張,你多慮了!”

這名多慮的老張,並不代表大多數的官兵。其實,大多數的海陸官兵,都是興高采烈的爲這次任務帶來的暴利而慶祝。

部分水師官兵,爲了表示對陸軍兄弟們的友善,掏腰包在長崎請客出入各種風俗娛樂場所。

沒辦法,皇家新軍和水師,都不是“憶苦思甜”的工農兵,而是爲新興資產階級量身打造的軍隊。雖然,他們嚴守軍紀,不會像軍閥部隊那麼目無法紀。但是,軍紀不約束他們放假的時候去及時行樂。

“上國的大人,您好威猛!”

“要了奴家吧,奴家是處女!”

風俗場所,各路的日本藝妓,各施絕技,拉攏生意。

數千大明官兵,停留在長崎港的這段時間,其實不但與風俗女子惹上交情,甚至有一些良家的大姑娘,小媳婦,也與明軍產生一夕之歡、露水姻緣。

以至於,後來長崎港新生了數百名混血兒,名字中很多是“思明”、“盼明”、“望明”、“小華”、“小明”、“水郎”、“陸郎”之類的。

當然,新式明軍的節操是比較靠譜的,不像後世的美國大兵一般提上褲子就不負責。明軍官兵,後來不少人回長崎港尋親,並給在異國誕生的子女寄撫養費。

由於,皇家新軍和水師官兵們經濟寬裕,給出的撫養費,讓這些婦人,在長崎港能過上富裕生活。以至於,後來很多日本女子貪慕虛榮,盼望通過與明人產生露水姻緣,甚至運氣好一點嫁給明人,移民大明上國。這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對於後來同化日本、腐蝕日本的戰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54章 黨報(一)第117章 震動(一)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62章 貨幣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34章 陰謀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59章 棱堡(一)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85章 獨石口(三)第76章 糧商(二)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42章 勝了(二)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70章 豐收(一)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19章 整風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98章 情報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76章 買辦(二)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78章 風俗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
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221章 新式教育和輿論宣傳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220章 爲了當官,讀書人可以背叛孔孟之道!第18章 流民、安置、葛沽荒地第62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二)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192章 整頓漕幫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165章 明朝時期的石油化工業(三)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109章 爲鄉親們報仇(一)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21章 駐軍、徵地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88章 漕幫之亂(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193章 防旱、防蝗第128章 整軍備戰第210章 擴軍、銀行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33章 仙肥、女兵、農莊第114章 再戰錢鍾莊(二)第47章 收容難民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54章 黨報(一)第117章 震動(一)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07章 誓師——必勝的信念!第15章 皇莊拍賣舞弊案第162章 貨幣第23章 鄭芝豹、招商局、公制單位第127章 蚯蚓養雞鴨和逆天的蚯蚓田第229章 四艘新艦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22章 香水的暴利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9章 建鎮、開荒、馬鈴薯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55章 九州失控,明軍助剿第58章 變得更好,還是更壞?第223章 皇城島海戰第34章 陰謀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59章 棱堡(一)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85章 獨石口(三)第76章 糧商(二)第264章 新軍、舊軍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142章 勝了(二)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97章 葛沽炒房記(二)第208章 人定勝天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157章 部門改組(一)第70章 豐收(一)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19章 整風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98章 情報第30章 談判和規範第147章 韃子竄逃了第99章 與虎謀皮(一)第242章 鄰居無好人啊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74章 搶修棱堡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51章 遷都之議(一)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83章 獨石口(一)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76章 買辦(二)第228章 老朋友何塞(二)第178章 風俗第94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一)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5章 女兵們的加入第232章 經濟合作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133章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