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買辦(一)

政府經濟工作會議完成不久,隨行秘書之一的楊蓉芳遞來一份文書,道:“國師大人,下午‘特區買辦商會’成立慶祝典禮,邀請您您參與開幕式會議。關於演講稿內容,秘書小組已經按照您的意思,完稿了。”

肖圖白點頭道:“讓我看看稿子。”

稍微閱讀不久,肖圖白指出一小段問題,令其修改。楊蓉芳點頭道:“在會議之前,屬下一定會修改完成的。”

“蓉芳啊,你在政府部門工作,有半年多了吧?”肖圖白忽然問道。

楊蓉芳低眉順目道:“將近七個月了。”

肖圖白道:“有沒有獨當一面的想法?”

楊蓉芳搖頭道:“屬下是女兒身,擔任秘書還好說。如果當了大官,會被說成母雞司晨,不太合適。而且,屬下也覺得秘書工作,做的挺好,沒有必要換崗位。”

肖圖白點頭,笑了笑道:“聽說,你家裡還有一個弟弟?”

楊榮芳點頭道:“早年家中遭遇大變,弟弟被託養在親戚家中。十月份,屬下將弟弟接到葛沽,安排在小學讀書。”

“成績怎麼樣?”肖圖白問道。

楊蓉芳笑道:“他在家鄉,有族叔給他打的文化底子。語文成績不下於小學五年級以上,就是數學、自然等等學科,需要從頭學起,並無多少優勢。”

肖圖白時常與下屬侃一通家長裡短,拉近與下屬的關係。這也是領導駕馭手下。培養心腹的辦法。純粹靠制度、利益去拉攏,未必能完全拉攏住人心。有時候,需要用長久相處的感情因素,逐漸培養自己的心腹嫡系。

每一名秘書。肖圖白都是作爲嫡系官員進行培養的。

作爲經濟特區的最高領導,肖圖白除了的事物非常繁雜,參與的會議演講數不勝數。普通的演講即興發揮,但是一些重要的演講,則需要有演講稿。此時,大多數的演講稿,皆是秘書完成。

比如,肖圖白的秘書團隊就是超過60多人的豪華陣容。有國資委、經濟特區政府、皇家新軍、國營企業、市舶司等等部門的人員。每一名秘書雖不是全能人才,但是至少是某一個領域的精英。

秘書的崗位上,也是鍛鍊人的位置。隨時要跟隨領導的思路,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辦事能力。

而在秘書的崗位上。能力獲得肖圖白認可,往往也會被派到實權崗位,擔任重要部門的領導。所以,肖圖白的秘書,也是在特區官場升遷的捷徑之一。

當然。肖圖白的秘書團隊,以男性秘書爲主。但是,肖圖白並不排斥用女性秘書,農業時代的男尊女卑傳統。也是嚴重浪費了女性的勞動力資源。

尤其是明清時代,東方的儒家文明圈流行裹小腳。女性的勞動能力進一步受到削弱。

經濟特區政府自然是反對裹小腳。爲了提倡這種新風氣,肖圖白政府。不但在企業、政府的崗位上,招募了一些女性擔任基層公務員。而且,政府對於特區境內的女子進行統計,未裹小腳的健康女子,每年能夠領取500文錢的補貼。而未裹腳的女子,如果參與工作崗位,每年更能夠領取1兩銀子。

採用政策補貼刺激下,特區許多家庭紛紛感覺到不裹腳比較划算,裹腳不過是盼望女子嫁個好人家。但是,不裹腳的女子參與工作,每年額外拿1.5兩銀子的政府補貼,無疑使得天足女子在競爭力比之裹腳女子的競爭力更強。

鼓勵女子參加工作、鼓勵女子天足。

用種種政策,釋放女子勞動力資源,也是立竿見影提高社會生產力發展。當然了,經濟特區參與工作的女子,大多數是在紡織廠,或者是一些服務業。能夠在政府工作的女子,鳳毛麟角。而在政府工作,還身居高位的女子,更是稀罕的大熊貓更少。

畢竟,經濟特區男性官員,思想轉變也需要一個過程,暫時特區男性公務員的主流心態,可以接受女子成爲普通的辦事公務員,但是絕對難以接受女子身居高位成爲官員。

肖圖白不由遺憾,楊蓉芳的能力,也着實不凡,如果不是女子身份,他早有心思將之放到下面,擔任重要位置的領導。

楊蓉芳出身官員家庭,不過因爲父親在官場上犯事而夥計家人,幼年時候獲罪成爲教坊司的官妓,好在被選入宮中表演,不用在花街柳巷中受糟蹋。後來,崇禎皇帝削減宮人數量,教坊司中不少的宮女被送到皇家新軍擔任文工團女兵。

楊蓉芳加入文工團女兵後,參與編寫《皇家新軍字典》和參與將科技書籍白話文翻譯的工作,立下不俗功勞。因爲其個人意願,更願意參與政府工作,而非軍隊工作,所以工作被調到國資委。身爲國資委秘書小組之一,負責與買辦商人打交道。

所謂買辦最初並不純粹是貶義詞。從字面上理解,“買辦”不外乎是採購、辦事。而負責與買辦商人打交道,其權利着實不小。

隨着特區工商業經濟發展狂飆猛進,光是崇禎九年這一年,採購的生產原料和生活用品總值得達到835萬兩之巨,而對外銷售的商品價值則達到了1700多萬兩白銀。

如此龐大的貿易量,靠着官員的力量肯定是辦不成的,所以更倚重商人的力量,完成採購和銷售任務。

專門爲特區採購和銷售商品的中間商,被稱爲“買辦商人”。

“買辦”這個詞,在明朝時期主要指幫宮廷採購商品的商人。北京、南京兩座皇宮,生活15萬名宦官、宮女,每年需要採購的生活用品達到數百萬兩。經手採購的太監,並不熟悉商業採購的流程,往往依仗民間的商人幫助其採購物資。

而向宮廷供貨,往往能夠比開出比民間正常市場價貴幾倍的商品物價,裡面油水多的驚人,能夠成爲宮廷的“買辦”,往往都是有靠山有背景的商人。

當然,買辦這個詞,也並不是宮廷採購商人專用。爲軍隊辦事的商人,可以被成爲軍隊的買辦。爲官府辦事的商人,可以是官府的買辦。爲宮廷辦事的商人,自然就是宮廷的買辦。

而爲經濟特區辦事的商人,也就成了經濟特區的買辦。

關於經濟特區的買辦商人,規模最大的是鄭芝龍家族,去年鄭家幫助特區進口270萬兩的原料和生活用品,並且幫特區銷售300多萬兩的商品。

其次是澳門的葡萄牙商人何塞,何塞每年幫助特區採購也是超過百萬兩,並且幫助特區銷售150多萬兩的商品。何塞專門做“大明——歐洲航線”的貿易,來回雖是十倍利潤。但是,一年之間只能做一個來回。加上,何塞的船隊只有800多名員工,遠遠不如鄭家船隊川流不息繁忙的在亞洲幾十個港口進出口貿易。

而除了鄭芝龍、何塞兩大第一線買辦商之外,其他的二三線買辦商有國內的商人,也有日本朱印船主,其餘的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商人也不勝枚舉。

隨着經濟特區的發展,這些買辦商人也等於搭上了便捷的發財通道,財力勢力也不斷的水漲船高。與此同時,這些買辦商人對特區就更加依賴。

當然,這些商人通過幫助經濟特區政府辦事,從而個個發財。而他們的資金、人力、智力的參與,何嘗不是對特區政府的發展,注入了活力源泉?

特區政府與傳統的官府不同,傳統的官府或許會做出殺雞取卵,對一些沒有靠山背景的商人進行貪婪的掠奪。“破家縣令、滅門知府”,面對官面上的手段,哪怕是擁有千萬身家,也難保富貴,反倒可能家破人亡。

特區的開明環境,也成爲了吸引很多商人的獨特因素。

第83章 獨石口(一)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74章 搶修棱堡第3章 計劃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19章 整風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60章 棱堡(二)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34章 陰謀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83章 暗流(四)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37章 探病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183章 暗流(四)第162章 貨幣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66章 傳教士(一)第76章 糧商(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46章 聖旨第81章 虜變(三)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75章 買辦(一)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57章 建黨(二)第137章 探病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176章 買辦(二)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178章 風俗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57章 建黨(二)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76章 買辦(二)第246章 長崎(二)第98章 情報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137章 探病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239章 問策(一)第175章 買辦(一)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81章 虜變(三)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
第83章 獨石口(一)第91章 鄭芝豹的船隊(二)第74章 搶修棱堡第3章 計劃第195章 軍火傾銷、耽羅島半殖民地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19章 整風第115章 再戰錢鍾莊(三)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60章 棱堡(二)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34章 陰謀第152章 遷都之議(二)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11章 鐵與血的碰撞第231章 艦炮之威第183章 暗流(四)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73章 抗清援朝,保家衛國第198章 拍賣、管子思想第138章 絞肉機(一)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37章 探病第45章 葛沽鎮的新生活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183章 暗流(四)第162章 貨幣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05章 華人髡爲夷,苟活不如死第66章 傳教士(一)第76章 糧商(二)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256章 錦衣夜行,賤人矯情第46章 聖旨第81章 虜變(三)第5章 總顧問衙門、莊田拍賣第248章 官逼民反,九州暴亂第175章 買辦(一)第148章 蚯蚓滿倉、家禽成羣第57章 建黨(二)第137章 探病第87章 危險和機遇(一)第66章 傳教士(一)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176章 買辦(二)第40章 皇家新軍的三段射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251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三)第261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一)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0章 荒地、兵營、練兵第27章 顧問黨利益集團第61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一)第234章 鐵軌路、崑崙奴第178章 風俗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89章 危險與機遇(三)第279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一)第57章 建黨(二)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第82章 不怕對手神,就怕隊友豬第189章 漕幫之亂(二)第176章 買辦(二)第246章 長崎(二)第98章 情報第281章 轟動的造勢,更瘋狂的暴利第137章 探病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07章 城鄉差距背後的陽謀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71章 銀幣風暴第275章 軍火訂單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239章 問策(一)第175章 買辦(一)第155章 簡單機械之滑輪組(一)第123章 葛沽大興第172章 朝鮮佈局(三)第81章 虜變(三)第36章 蜂窩煤的暴利(一)第4章 錦衣衛和東廠第187章 改進工具(二)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47章 禁教和潛流第226章 鋼鐵的價值第202章 皇帝南下第143章 小蘿莉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