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絞肉機(三)

如暴風雨一般激烈的石塊,瘋狂向錢鍾莊明軍陣地拋射。

戰陣前列的民兵,承受着可怕的傷亡,每分鐘至少會被石塊奪走五至十人的生命。

這還是在皇家新軍的炮火掩護下,降低了韃子投石車拋射頻率使然,否則民兵的傷亡率會更大。

“還不如頂着韃子衝鋒,殺個痛快!”民兵們紛紛產生這種想法。

前幾日韃子騎兵衝鋒,只管“向左刺”,給予韃子大量傷亡。而此時3000多人舉着盾,挨着從天而落的無盡石塊,卻連一個韃子也沒有殺到,這種傷亡算什麼?愚蠢嗎?

士兵們的心聲,也被軍官們反映到肖白浪耳中:“大人,弟兄們認爲,白白的挨投石車的磚石飛砸,這是無謂犧牲。是不是讓民兵們先後撤?”

肖白浪大聲道:“再大傷亡,也堅持,不能退!你們撤退了,韃子騎兵衝過壕溝怎麼辦?”

民兵軍官硬着頭皮道:“等韃子衝過來,咱們保管頂上去!”

肖白浪將望遠鏡遞給民兵軍官,指着韃子軍營的一角,說道:“你看,韃子那邊不但砸磚石填壕溝,還準備了一些俘虜,用人命填壕溝?韃子隨時會衝過來,你們必須在前線待命!”

民兵軍官苦着臉道:“可是弟兄們死傷太慘烈了!”

肖白浪拍了拍他肩膀,道:“再堅持一會,行不?你看炮兵不正在努力嗎!韃子的投石車。不斷在被摧毀!”

肖白浪指着炮兵陣地。

但見到,炮兵陣地上,一排排的青煙冒起。

轟!轟!轟!

十斤重的鉛彈,也就是歐洲人所說的十二磅炮彈。瘋狂的向韃子投石車陣地狂轟濫炸。火炮的炮彈落點至少比投石車更精準,威力更是比投石車拋擲的石塊更大。

一發炮彈落在密集的人羣中,往往會犁出一條血路。

少則殺傷兩三人,多則甚至一發炮彈殺傷十人。與此同時,平均炮彈更是每三分鐘摧毀一座投石車。

這一仗,不但是意志的對抗,也是遠程武器策略的對抗!

事實上,韃子的投石車拋射石塊。也是一石二鳥。第一,能夠造成明軍的人員人上。第二,不是之間大量的石塊落入了壕溝之中,也等於是利用投石車在填壕溝。一旦壕溝被石塊填平。韃子蓄勢待發的騎兵,便會毫不猶豫的衝鋒。

民兵們必須頂在前線,抗住韃子隨時可能發動的騎兵集團衝鋒。

肖白浪耐心的將道理講給民兵軍官聽。

“好吧,我回頭去勸一勸弟兄們!”民兵軍官們,苦着臉重返了前線陣地。繼續給士兵們打氣。

肖白浪默默的用望遠鏡觀察戰場態勢——

這就是毫無花俏,**裸的殺戮。韃子用投石車殺前面的民兵,而皇家新軍則用火炮摧毀投石車殺傷清兵。

民兵方陣沒有崩潰,這還是多虧是軍官的心理素質過硬。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很明確是指出了軍官對於基層士兵。起到的影響力。優秀的軍官團隊,必然能讓手頭的士兵們充分的發揮勇武、血氣。而無能的軍官團隊只能讓士兵們成爲烏合之衆。

歷朝歷代,皆涌現過無敵的強軍。這些強軍,少則能夠保持十多年的戰鬥力,多則也就保持個幾十年的戰鬥力。很少有一直無敵的軍隊,百年之後依然能夠保持當初的作風。

一隻強盛軍隊的墮落,首先是軍官階層整體墮落,這在會使得,基層士兵的訓練鬆弛、軍餉缺乏,戰鬥能力墮落。

沒有誰能保證,皇家新軍的軍官集團永遠不墮落。但是至少眼下他們的血是熱的......

————————

半個小時後。

民兵付出了大約400多人傷亡的代價,而皇家新軍的炮兵,也摧毀了敵軍絕大多數的投石車。

韃子先後付出了大約900多人的傷亡,損失了絕大多數的投石車,然而,前方的壕溝已經被投石車拋射的石塊,填平了大半。

“壕溝快填平了!”

“衝啊!”

韃子先是驅趕了五天時間抓捕的俘虜。大約是400多名俘虜,被驅趕上了陣地,推向壕溝。之後,壕溝又被屍體墊出了一層“屍橋”......

滾滾煙塵揚起,大約3000名蓄勢待發的韃子騎兵衝鋒了!

震耳欲聾的馬蹄聲!

與此同時,韃子騎在馬上,瘋狂的彎弓射箭......

成千上萬的箭雨,瘋狂的向着民兵方陣傾瀉。

儘管民兵們舉着盾牌,穿着棉甲。但是,不幸被射到防護死角,比如面孔、脖子等等弱點上,也不免慘遭不幸。

當然了,韃子的弓箭貫穿力也是相當強的,儘管棉甲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防護,但是並不能百分之百的擋住弓弩的射擊。也有時候,不幸的民兵,穿着棉甲也被少數勁道超強的弓箭給貫穿了!

轉眼間,民兵再次損失了百多人!

肖白浪大聲下令道:“虎蹲炮,準備炮擊!”

傳令兵迅速將其命令傳達到虎蹲炮陣地。

“虎蹲炮,開炮!”

“是!”

清理炮膛、上火藥、搗實、裝彈片、點火......一系列複雜的操作,士兵們大約能在一分鐘之類完成。事實上,虎蹲炮也是能夠被看做是更粗、更壯的大號火銃,所以兩者操作,擁有太多的相似之處。

當然,正是因爲虎蹲炮的炮管比火銃的槍管要粗壯,所以能夠裝上更多更多火藥和十多枚鉛彈,因此。火力也比火銃要猛的多。唯一的缺點是,重量太沉重,單兵攜帶虎蹲炮行軍太消耗體力而已。

蓬!

蓬!蓬!

蓬!蓬!蓬!蓬!.......

陣地上騰起一道道煙柱,沉默許久的虎蹲炮。再次發出了怒吼!

120門虎蹲炮,對着韃子密集衝鋒的騎兵方陣進行炮轟。

平均每一炮都能帶走兩三條人命,虎蹲炮的殺傷效率,已經發揮到了極致.......兩輪炮擊,殺傷清兵500條人命!

接下來,皇家新軍的400名火銃兵,排成了四列,連綿的進行輪射。虎蹲炮、鳥銃。組成了殺戮的火網,不斷的撲向韃子的騎兵!

與此同時,韃子們射出的箭雨,給民兵和皇家新軍造成莫約300人的傷亡!

韃子騎兵紛紛衝過了壕溝!

越來越近了.....

韃子最前列的百多名騎兵。已經揮着彎刀,劈向民兵!

“向左刺!”軍官們嘶啞的大吼着。

民兵長槍兵方陣,舉着如林的長槍,開始刺出!“噗!”、“噗!”、“噗!”、“噗!”.......長槍兵們瘋狂的捅着!

彎刀與長槍的對抗,長槍顯然佔據了上風!

韃子們並不知道。他們用的彎刀,用於衝鋒陷陣,其實並不太科學。

在20世紀初,馬刀即將被淘汰之前。關於最強馬刀的爭論卻在激烈的進行着。最終歐洲的軍事家達成了共識,筆直的馬刀。利於刺擊的馬刀,比彎刀更有利益騎兵的衝刺時對敵的殺傷。

用彎刀的。一般屬於輕騎兵,僅僅是身陷重圍中劈砍更有利!

真正的衝鋒之中,最有用的騎兵長槍,由於騎兵槍不利於攜帶,取而代之則是有利於刺人、捅人的長刀。

韃子對於馬刀的認識,顯然還沒有達到20世紀初的高度。

長槍兵與韃子彎刀近戰的結果是——無畏的民兵,此次近戰中,僅僅損失了30人。而韃子的100多名騎兵,紛紛被長槍捅穿了身體!

騎兵衝鋒,砍不如刺!

韃子不懂這一點,死了活該!

浪潮一般長槍方陣,撞向洶涌重來的騎兵!兩丈多長的長槍,一寸長一寸強!

“向左刺!”

“向左刺!”

“向左刺!”

長槍如林,刺、拔!刺、拔!

民兵的長槍捅殺下,越來越多的韃子墜下馬。漸漸的,大量失去主人的戰馬,在戰場上亂奔跑,讓韃子的編制,逐漸出現了混亂。

清兵騎兵越來越亂,士兵找不到軍官,軍官也約束不到士兵!

韃子培養一名騎兵要以十年爲週期,而民兵培養甚至一個月以內,只要在合格的軍官帶領下,便能上戰場打仗。戰術複雜、培訓困難的騎兵,遇到粗鄙、廉價的長槍兵們,卻遭到瘋狂殺戮。

望遠鏡中,肖白浪掩蓋住心中的竊喜,微笑道:“當揚古利選擇以輕騎兵向長槍兵們衝鋒,更註定了其敗局!韃子順風順水的仗打慣了,以爲所有明軍都是衝到陣前就崩潰!誰料到,咱們的長槍兵們,不但沒有崩潰,反而殺的韃子們崩潰了。歐羅巴那邊,長槍兵方陣剋制騎兵衝鋒,這已經是常識了......”

第二營的政治教導員趙天如也是幽默的笑道:“韃子的見識還停留在通過《三國演義》學習軍事智慧,如何能夠博覽羣書,瞭解世界各地的軍事歷史!”

“呵呵呵......”肖白浪將望遠鏡掛在脖子上,笑道,“幸好韃子沒有讀歐羅巴的軍事史,否則這一仗的結局就不好猜了.......”

這一仗,皇家新軍的各類武器,將韃子剋制死死的!

遠程攻擊,韃子的投石車不如皇家新軍的火炮;中距離攻擊,訓練嚴格的火槍手與弓箭手,難分高下。

近距離的格殺,原本應該是韃子擅長的。然而,民兵長槍方陣恰好是騎兵衝鋒時的剋星。3000名滿蒙騎兵,發動了一波集團衝鋒,便等於展開了自殺之旅!

“敗了,敗了!......”韃子們驚恐萬分,紛紛策馬想要逃回營地。

兵敗如山倒!

光是這一天,韃子先後損失了3000人。加上之前的損失,更是達到了6000人。當然了,這些損失絕大多數都是蒙古人.....

肖白浪趁機利用抓捕的蒙古俘虜叫喊道:“蒙古的弟兄們,不要當滿清的炮灰啊!清廷故意派蒙古人送死,消耗暫咱們的實力,以便於皇太極更容易駕馭蒙古人!”、“皇家新軍太厲害了,不要送死啊!”、“逃啊,不要給滿清賣命了!”......

一聲聲的吶喊,讓許多蒙古人,產生了異樣心思。

事實上,蒙古人臣服滿清,並不是滿清以德服人,而是用武力征服。以前蒙古各部跟滿清進入大明境內搶劫,往往也能夠發一筆橫財,所以蒙古人也樂意做炮灰。

然而,短短的七天之內,揚古利在錢鍾莊損失了6000人,其中九成都是蒙古人,真正的滿人損失的不過是六百多,如果不讓這些蒙古人心生異心。

如果,犧牲瞭如此多的兵力,能打贏也就罷了!

關鍵是,這些蒙古人,也紛紛覺得看不到勝利的希望,哪怕勝利了後果也不是通過洗劫一夜暴富,而是徹底觸怒皇家新軍這隻猛虎......

“逃啊!”一名蒙古部落的王子,忽然帶着自己200多名部下,臨陣脫逃了!

而有了這個部落帶頭,接下來逃亡的蒙古人越來越多。轉眼之間,蒙古人逃走了3000多人。

僅僅剩下揚古利本部800多人,以及與清廷關係親密的蒙古部落2000多人未逃!這時候,已經不是揚古利圍剿肖白浪了,而是肖白浪準備棒打落水。

“追擊,殲敵!”

“追擊,殲敵!”

長槍兵方陣,踏着堅定的步伐挺近揚古利大營!

刀盾兵方陣,也露出了迎戰的姿態!

接着,皇家新軍火銃兵方陣,肩扛步槍,踏步前向.....

100多門虎蹲炮方陣,被獨輪車推着,向前衝鋒......

剩下的20具百虎齊奔箭,也紛紛被馬車裝載,衝向韃子軍營......

皇家新軍和民兵勢不可擋,排山倒海的發動了總攻!

原本,揚古利準備下令與皇家新軍死拼,卻被手下牛錄額真拉住,哭道:“貝勒爺,不能再拼了!拼光了咱各大牛錄的主力,皇上要削您的兵權,瓜分咱部族了!咱虎爾喀部,不能這麼就徹底消亡了!”

虎爾喀部......

揚古利聞言,嘆息!畢竟,他揚古利名雖是正黃旗貝勒,其實部族中的老人,卻更認同他是虎爾喀部落的族長。

虎爾喀族,舊姓石抹,契丹奚族人,遼時經常出皇后的蕭氏,就是虎爾喀族的祖宗。

而愛新覺羅家自稱是女真人,實質上卻是從更遙遠的通古斯,數千裡遷徙到黑水白山。虎爾喀族族與愛新覺羅家,本質上並不是一個族啊。哪怕揚古利成爲愛新覺羅家的女婿,這也僅僅是政治聯姻!愛新覺羅家對其提防,從未放鬆過......

“退!”揚古利黯然下令。

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70章 豐收(一)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62章 貨幣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73章 民心沸騰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20章 震動(四)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79章 遊街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85章 獨石口(三)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83章 暗流(四)第26章 拜年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36章 送別第76章 糧商(二)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78章 創刊(二)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6章 拜年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9章 皇家新軍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81章 虜變(三)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80章 暗流(一)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19章 整風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17章 震動(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43章 新軍醫院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11章 射擊訓練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03章 總督(一)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
第37章 蜂窩煤的暴利(二)第70章 豐收(一)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63章 何塞船長的商品(三)第162章 貨幣第16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15章 新寶船艦隊(二)第32章 打鐵還要自身硬第1章 穿越明末,皇帝分身第283章 醫院、防疫、顯微鏡第73章 民心沸騰第6章 科技創新,從珍妮機開始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20章 震動(四)第96章 葛沽炒房記(一)第116章 我有奇術第154章 新任的天津巡撫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216章 返航、炮擊、旅順第68章 傳教士(三)第153章 遷都之議(三)第236章 《天工開物》和宋應星第200章 體制、工業、渤海公司第186章 改進工具(一)第47章 收容難民第209章 班師、建設、豐收第159章 廉政風暴(一)第199章 漕、海之爭第179章 遊街第149章 玻璃產業第21章 漁政、造船、海權第85章 獨石口(三)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280章 權貴田弘遇和名士錢謙益(二)第24章 文工團、書社、股份制第235章 全民教育,新聞時代第183章 暗流(四)第26章 拜年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237章 工科學院第227章 老朋友何塞(一)第136章 送別第76章 糧商(二)第51章 李慎之的心態變遷第65章 去欽天監挖人才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85章 獨石口(三)第225章 獨門壟斷帶來暴利第185章 兵器製造(二)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50章 商人、槍炮、十字架(二)第78章 創刊(二)第277章 皇帝養成計劃(二)第102章 與虎謀皮(四)第196章 鄭芝豹的生意第197章 地產熱、海軍計劃第44章 剿匪、勞動力、國家資本主義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166章 皮島海戰(一)第184章 兵器製造(一)第212章 皇上在南京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262章 不做死就不會死(二)第90章 鄭芝豹的船隊(一)第101章 與虎謀皮(三)第88章 危險與機遇(二)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第131章 烽煙再起(三)第22章 外商、合作、剪刀差第26章 拜年第206章 抗災滅蝗第7章 從海洋中獲取食物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9章 皇家新軍第126章 王啓年之死的討論第81章 虜變(三)第158章 部門改組(二)第29章 店鋪、出租、青樓第180章 暗流(一)第35章 蜂窩煤和煤爐第219章 整風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117章 震動(一)第284章 天津巡撫的憂鬱第43章 新軍醫院第93章 葛沽的規矩(二)第13章 統一思想、軍歌第268章 科技、經濟、內政(二)第117章 震動(一)第168章 皮島海戰(三)第11章 射擊訓練第112章 戰後餘波第103章 總督(一)第266章 鑽牀、鋸牀第42章 追悼會、烈士、撫卹第171章 朝鮮佈局(二)第95章 鄭芝豹的葛沽見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