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封疆大吏自難做(1)

經過此事,距離曹牧文去巡撫官署報到的日期沒有幾天了。還好上面所規定的時間較爲寬裕,自己遲了幾天,倒是沒有影響。

等到了那一天,曹牧文卻是有些緊張,前一天,曹牧文先是仔細打扮了一番,希望周身上下沒有絲毫錦衣衛的痕跡。等到了自己的飛魚服再度被收進箱子裡的時候,他嘆了一口氣,這身唬人的皮沒穿幾天便又要褪下去,看樣子,連刀都不能帶了。錦衣衛的秀春佩刀也是眨眼,王守仁不可能認不出來吧。

經歷文牒上面寫的身份倒是可以自圓其說,只要詳加記憶,自然不會出現疏漏。王守仁也不可能把人家差清清楚楚,錦衣衛什麼的王守仁是有心理陰影。

巡撫的官邸自然和錦衣衛這樣的秘密機構大不相同,錦衣衛在北城贛江邊上的一處小山上,而作爲南贛巡撫的官署卻是在城中,人來人往,略顯熱鬧了。這或許也是王守仁喜歡和一般百姓交流的緣故?王守仁現在擔任南贛巡撫,記得是去年新年交接之時到任的,瞧樣子也沒有來多少時間,畢竟明朝時期的巡撫並不同於一般人意義上的巡撫,更不同於以後的省長了。但是也是一地的封疆大吏沒錯,主管一省甚至是多省的一類大事,可謂是位高權重,而巡撫一職,異同與常設機構。北周與唐初均有派官至各地巡撫之事,系臨時差遣,“巡撫”亦未成爲官名,

巡撫初設時,往往是在本省“往來巡撫”,與布政司合署辦公。在明朝景泰、天順以後,各地巡撫陸續開府建衙。在前朝弘治皇帝時的南贛巡撫衙門作了如下記敘:前後堂五間,穿堂兩廊,大門、儀門廊廡各若干間,東左建寢室,又東則建賞功所。大門之外,立撫安、鎮靜二牌坊。屏牆之南,又立三司廳,以爲巡守、兵備會議白事之所。穹堂峻宇,高閎崇墉,規制壯麗,它鎮所未有也。凡政令之布、賞罰之施,皆在此。諸帥出兵、受律、獻馘,亦在此。郡縣百司政有弛張,亦必至此白之,而後敢罷行焉。

巡撫之名始於洪武二十四年敕遣皇太子巡撫陝西,《會典》中便有記:巡撫之名,起於懿文太子巡撫陝西。永樂十九年,遣尚書蹇義等二十六員巡行天下,安撫軍民。以後不拘尚書、侍郎、都御史、少卿等官,事畢覆命,即或停遣。巡撫起源於臨時性差遣;巡撫之名,得之於它的特殊使命,“巡行天下、安撫軍民”。與一般的御史出巡不同,巡撫主“安撫”而非主“監察”,且體制甚重,被稱爲“大臣出巡”。但卻容易給人們造成一個錯覺,以爲明代巡撫一直停留在“事畢覆命,即或停遣”的臨時性差遣的階段之上。

宣德五年,趙新、趙倫、吳政、于謙、曹弘、周忱等六人分往江西、浙江、湖廣、河南及山西、北直及山東、南直之蘇鬆等地巡撫,巡撫的設置開始成爲經常性的措施。

明代巡撫的設置,有其明顯的階段性,總的趨勢則是逐步地方化和制度化,即由中央的派出大員向地方的軍政長官轉化,由臨時性的差遣向永久性的機構轉化。

宣德、正統時期,巡撫一般以某項特殊性差遣爲過渡,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重疊性。宣德五年趙新等人分撫各省,直接使命是總督稅糧。《明宣宗實錄》載:“宣德五年九月丙午,先是,上謂行在戶部曰:‘各部稅糧,多有逋慢。督運之人,少能盡心。奸民猾胥,爲弊滋甚。百姓徒費,倉稟未充。宜得重臣往蒞之。’”於是命趙新等人分赴各地,“總督稅糧”。但是,在督糧過程中,不可避免遇到一系列問題,如有司作弊、豪戶包攬,以及農民逋負等等,因而又得“便宜行事”,“往來巡撫,撫安一方”。這是先有專責,兼爲巡撫的情況。儘管如此,對巡撫的基本職責,也開始有了較爲明確的規定。這可以從宣德八年給各處巡撫的敕諭中看出:“茲命爾等巡撫郡縣,務宣德意、撫民人,扶植良善。一切稅糧,從爾設法區處,必使人不勞困、輸不後期;衛所屯種,從爾比較,水田圩岸,亦從提督,使耕耘有時、水旱無患。應有便民之事,悉具奏聞。”巡撫之外,又有鎮守,始置於英宗即位之初。因而在許多地方出現了巡撫與鎮守並設的局面。如山西、河南,宣德五年已命于謙巡撫,宣德十年五月又讓于謙鎮守河南,旋兼巡撫,寧夏、甘肅、遼東諸邊均設置了文臣鎮守,與巡撫並稱“鎮巡官”。

《明會典》將鎮、巡概視作巡撫:“初名巡撫,或名鎮守”,而不作區分。因爲後來鎮、巡歸於一途。但這並不等於巡撫、鎮守完全沒有區別。一般來說,宣德、正統時的巡撫儘管在事實上多久駐一地,但明政府卻仍將其視作臨時差遣,而鎮守則一開始就有定製的趨勢。正統六年,又開始實行鎮守更代制,規定“歲一更代”。對於巡撫的地方化和制度化,鎮守的設置無疑是重要的一步。但巡撫、鎮守重疊,各持敕書,各行其事,出政多門,紛繁騷擾,往往使地方有司無所適從。

景泰至正德,是巡撫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時期。鎮守和巡撫重疊的局面是在天順時改變的。英宗復辟後,曾應石亨、曹吉祥等人的要求,罷去各地鎮、巡官。天順二年四月,又因“各邊革去文臣巡撫,十分狼狽”,經李賢建議,復置巡撫。但出於“鎮守既有總兵,又有內臣”的考慮,因而文臣出鎮,“不復有鎮守之稱,但稱巡撫”。鎮、巡自此合一,並保留了鎮守久駐一地及更代原則,使巡撫的地方化和制度化前進了一大步。;正統時設置的鎮守文臣,也是或部或院,未行統一。這樣,巡撫在文移往來、迎送禮遇等問題上往往和負有糾舉之責的巡按御史、提刑按察使發生糾紛。宣德時趙新以吏部右侍郎巡撫江西,按察使就因非其部屬而拒絕予以合作。爲此,宣德七年四月專門規定了巡撫與巡按、按司的文移事例。景泰四年,耿九疇以刑部右侍郎鎮守陝西,布政使許資提出:“侍郎出鎮,與巡按御史不相統,事多拘滯,請改授憲職。”爲了進一步解決撫、按之間“文移往來,亦多窒礙”的矛盾,明政府接受了許資的建議,將耿九疇由刑部右侍郎轉右副都御史,仍鎮守陝西。此後,各地鎮巡官陸續向都察院系統遷轉,皆稱“巡撫都御史”。巡撫考滿,可望“回院”主持兩京都察院事務。巡撫的資格也逐漸制度化。趙翼指出:“宣德中,于謙由御史超拜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此尚沿國初用人不拘資格之例。迄資格既定,則巡撫用僉都御史、或由布政使升用。”這一說法雖然過於絕對,卻無意中揭示了明代巡撫內外官並用的原則。一般來說,自成化、弘治以後,巡撫均於兩京各寺卿、少卿,大理寺丞,資歷較深的給事中、御史、郎中,以及在外之布政使、按察使、參政,資歷較深的兵備副使、上等知府內推升。原職高者爲副都御史,稱巡撫某處右副都御史;原職卑者爲僉都御史,稱巡撫某處右僉都御史。巡撫與京師的聯繫也相對減弱。這樣也可以保證他們較少影響朝中。

至嘉靖時期巡撫的地方化和制度化已經完成,巡撫居三司之上,爲各省最高權力機構。明代全部十三個布政使司均設定員巡撫,三司屬其管轄。加強對邊境地區的管轄,爲新省區建制的開端。這類巡撫主要設在邊境地區,又多在原有的行都指揮使司的基礎上發展而成,以遼東、寧夏、甘肅爲典型。組成特別區。這類巡撫主要設置在數省交界、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以南贛、鄖陽爲典型。組成戰區,這類巡撫有兩種情況。一是設置於原來的邊境重鎮,如宣府、大同等,有相對的穩定性,二是根據戰事的發展臨時增設,事平則罷。

而南贛巡撫設置的原委便是上述其中之一:弘治七年汀、贛奸民合爲寇,其始甚微,萑符狗鼠之盜耳。郡縣有司無遠略,不急逐捕,其勢寢熾。而岑南湖湘之不逞者,從而和之,四出剽掠,劫富家、燔民居、掠帑藏、殺官軍,鬨然爲東南郡縣患。有司始駁而圖之,備其東則發於西,剿於南則竄於北。時鎮守江西太監鄧公原,暨巡按監察御史、布按二司議,以爲盜之未平,以政令不一,而鄰境有司不肯協力故也。宜設巡撫憲臣,置司要地以節制之,而割附近鄰縣以隸之,則盜易平也。於是廷推廣東左布政使金澤爲巡撫,升右副都御史,置司於贛州,割江西之南安、贛州二府,福建之汀州府,廣東之韶州、惠州、南雄三府,湖廣之彬州以隸之,在閩、粵、湘、贛四省邊境建立了巡撫管理的衙門。王守仁所任的南贛巡撫便是如此所來,其職位高權大,同時也是責任深重。

第六十九章:複雜化(2)第四十三章:初爲侍從心自忐(2)第十一章:吃喝玩樂第七十二章:初戰第七十二章:夜中閒談(1)第八十四章:意外消息(2)第四十章:封疆大吏自難做(2)第六十六章:神秘人?第五十八章:酒逢知己,千杯亦別(3)第十七章:“知行合一”(2)第五十五章:追逐(2)第三十五章:出發第八十章:神機發威第五十九章:酒逢知己,千杯亦別(4)第三十章:激戰第二十三章:其人若有血光災(4)第七十九章:應州大戰(5)第七十三章:夜中閒談(2)第七十三章:夜中閒談(2)第四十六章:周剛的故事第三十一章:轉行!第四十四章:定計第五十二章:中計第七十八章:應州大戰(4)第五十一章:木赤加!第四十三章:接頭第十九章:吳徵第五十一章:端午佳節(5)第三十六:初到太原第六十章:龍城第五十三章:逃!第五十八掌:突如其來的狂風第九章:無聊事(1)第二十七章:上下和睦瑞氣升(3)第五十五章:端午佳節(9)第三十二章:前來報到第五章:尚可維生第二十二章:錦衣衛!第二十三章:挖墳?第五十一章:端午佳節(5)第六十章:朱門酒肉,路上死骨(1)第四十五章:初爲侍從心自忐(4)第六十五章:大帽羣山,所謂英雄(3)第六十八章:倖存第十六章:節日第八十六章:兄弟倪牆(2)第七十七章:夜中閒談(6)第六十四章:吳徵覆命第八十一章:“數”“歷”之法第六十六章:神秘人?第五十三章:逃!第六章:滕王閣第四十五章:尾隨第三十八章:破財免災第二十四章:吳徵的回憶第四十六章:佳節臨近第十六章:節日第五十二章:端午佳節(6)第六十六章:練軍(1)第五十六章:追逐(3)第五十九章:善變第六十四章:大帽羣山,所謂英雄(2)第十五章:竟遇陽明(4)第二十九章:逮人!第八十章:神機發威第六十一章:奴隸(1)第二十二章:其人若有血光災(3)第八十章:“跡”“算”之道第八章:偶遇(2)第二十五章:上下和睦瑞氣升(1)第十六章:節日第七十章:酒家(1)第四十一章:來到大漠第八十六章:兄弟倪牆(2)第三章:那位古人第七章:初穿越(2)第三十章:江月夜晚會神棍(2)第三十八章:朵顏三衛第三十九章:伯顏蒙克第一章:酒館閒談(1)第四十六章:周剛的故事第六十二章:奴隸(2)第五十七章:複雜化第七十八章:夜中閒談(7)第六十三章:發現!第五十三章:端午佳節(7)第七十章:酒家(1)第五章:尚可維生第三章:酒館閒談(3)第八十六章:兄弟倪牆(2)第三十五章:出發第一章:酒館閒談(1)第九章:新家第七十八章:應州大戰(4)第六章:滕王閣第五十七章:酒逢知己,千杯亦別(2)第五十四章:追逐(1)第五十二章:中計第三十九章:伯顏蒙克第六十三章:大帽羣山,所謂英雄(1)
第六十九章:複雜化(2)第四十三章:初爲侍從心自忐(2)第十一章:吃喝玩樂第七十二章:初戰第七十二章:夜中閒談(1)第八十四章:意外消息(2)第四十章:封疆大吏自難做(2)第六十六章:神秘人?第五十八章:酒逢知己,千杯亦別(3)第十七章:“知行合一”(2)第五十五章:追逐(2)第三十五章:出發第八十章:神機發威第五十九章:酒逢知己,千杯亦別(4)第三十章:激戰第二十三章:其人若有血光災(4)第七十九章:應州大戰(5)第七十三章:夜中閒談(2)第七十三章:夜中閒談(2)第四十六章:周剛的故事第三十一章:轉行!第四十四章:定計第五十二章:中計第七十八章:應州大戰(4)第五十一章:木赤加!第四十三章:接頭第十九章:吳徵第五十一章:端午佳節(5)第三十六:初到太原第六十章:龍城第五十三章:逃!第五十八掌:突如其來的狂風第九章:無聊事(1)第二十七章:上下和睦瑞氣升(3)第五十五章:端午佳節(9)第三十二章:前來報到第五章:尚可維生第二十二章:錦衣衛!第二十三章:挖墳?第五十一章:端午佳節(5)第六十章:朱門酒肉,路上死骨(1)第四十五章:初爲侍從心自忐(4)第六十五章:大帽羣山,所謂英雄(3)第六十八章:倖存第十六章:節日第八十六章:兄弟倪牆(2)第七十七章:夜中閒談(6)第六十四章:吳徵覆命第八十一章:“數”“歷”之法第六十六章:神秘人?第五十三章:逃!第六章:滕王閣第四十五章:尾隨第三十八章:破財免災第二十四章:吳徵的回憶第四十六章:佳節臨近第十六章:節日第五十二章:端午佳節(6)第六十六章:練軍(1)第五十六章:追逐(3)第五十九章:善變第六十四章:大帽羣山,所謂英雄(2)第十五章:竟遇陽明(4)第二十九章:逮人!第八十章:神機發威第六十一章:奴隸(1)第二十二章:其人若有血光災(3)第八十章:“跡”“算”之道第八章:偶遇(2)第二十五章:上下和睦瑞氣升(1)第十六章:節日第七十章:酒家(1)第四十一章:來到大漠第八十六章:兄弟倪牆(2)第三章:那位古人第七章:初穿越(2)第三十章:江月夜晚會神棍(2)第三十八章:朵顏三衛第三十九章:伯顏蒙克第一章:酒館閒談(1)第四十六章:周剛的故事第六十二章:奴隸(2)第五十七章:複雜化第七十八章:夜中閒談(7)第六十三章:發現!第五十三章:端午佳節(7)第七十章:酒家(1)第五章:尚可維生第三章:酒館閒談(3)第八十六章:兄弟倪牆(2)第三十五章:出發第一章:酒館閒談(1)第九章:新家第七十八章:應州大戰(4)第六章:滕王閣第五十七章:酒逢知己,千杯亦別(2)第五十四章:追逐(1)第五十二章:中計第三十九章:伯顏蒙克第六十三章:大帽羣山,所謂英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