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啓程歸家

被侍婢們簇擁着的王九娘,回首望了一眼竹林掩映下只露出些許輪廓的精舍,目光中充滿了感慨與複雜。這是前身自盡之地,亦是她獲得新生之地;曾經是充滿絕望之地,後來卻成了安逸休養之地。洛陽、長秋尼寺,這輩子她可能都不會再踏足了。然而,這間精舍,一定會永久地留存在她的記憶中。

她身側的丹娘、青娘也跟着望過去,眼裡蘊含的情緒卻更加矛盾。過去這幾個月充滿了跌宕起伏,她們陪伴主人從垂死邊緣掙扎着走了過來,委實太過不容易了。兩人彷彿回憶起了那些驚惶、恐懼的過往,互相看了看,卻並未出聲提醒什麼。春娘、夏娘則更是靜默無比,對於主人此刻的舉動,有些懵懂,又似乎有些理解。

“走罷。”王九娘很快便回過了神,緩步走出竹林,進入了長秋尼寺。

她在長秋尼寺的精舍中住了那麼久,又曾得靈和法師妙手相救,於情於理,都應向這位恩人告別。不過,當她在年輕比丘尼的指引下,於寶殿香爐邊尋得身着一身緇衣的靈和法師時,卻發現兄長王七郎正拈着香立在旁邊。

“阿兄。”她出聲喚道,又對靈和法師行禮,“見過靈和法師。”

靈和法師對着她微微頷首,王七郎掃了妹妹一眼,勾脣笑了。

王九娘擡起下頜,有些刻意地挺了挺胸膛,作出幾分威武霸氣之態。只見她身着時興的藤黃色翻領窄袖長袍,配上漆黑的腰帶,身側垂着塊羊脂白玉花鳥佩,頭上綁着玄色長腳襆頭,腳踏翹頭長靴,瞧着竟像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郎一般俊逸瀟灑。

丹娘、青娘、春娘、夏娘也紛紛着了胡服,站在她身後,亦是個個精神抖擻。

長安、洛陽兩地的貴女們多有着“丈夫衣”的舉動,王七郎瞧着妹妹前所未有的打扮頗覺有趣,靈和法師則早就見怪不怪了,反應也很是平靜。

將手裡的線香/插/進/香爐中後,王七郎道:“你親自來辭別靈和法師也好。阿兄不便在尼寺中逗留,且去外頭等你。”說罷,他便悠然出去了。

王九娘遂笑了笑,像個男子一般朝着靈和法師躬身作揖:“蒙法師數次施救,九娘感激不盡。他日若是有緣,法師去往長安掛單時,莫忘了與我一見。若長秋寺遇上什麼事,只要我幫得上忙,法師儘管差人送信便是。”其實,作爲一個女子,她能幫得上忙的,或許也只有定期派人過來多施捨些香油錢了。

靈和法師合掌還禮,淡然道:“檀越是有緣法之人,心性又赤誠,一劫一度已是過了,往後必然安穩無憂。而貧尼與檀越,若有緣便自能相見,倒是不必太過刻意相求。”

王九娘怔了怔,心中對這位豁達的比丘尼更是欽佩:“多謝法師吉言,九娘就此別過。”

靈和法師微微頷首:“貧尼是方外之人,便不送檀越了。”

王九娘點頭致意,目送她回到寶殿內繼續誦經,便帶着侍婢們走出了長秋寺吱呀輕響的大門。待她們踏出去之後,那無人守着的木門竟緊跟在她們身後,無聲無息地合上了。

正回頭打量着門上懸着的“長秋寺”牌匾的王九娘若有所悟。丹娘、青娘也似是想到了什麼,春娘、夏娘則被唬了一跳,只能面面相覷了。

王七郎就等在門外,彷彿沒有看見這一幕般,笑着道:“九娘居然穿了一身胡服,莫非是想跟着阿兄一起騎馬?”

“阿兄覺得,我能騎馬麼?”王九娘並不知道前身騎馬技術如何,也只能這樣反問回去,“我只是覺着,趕路的時候,穿長裙實在不太方便,着胡服才便於行動而已。”至少,穿上窄腿褲和靴子,在上下馬車的時候就乾脆利落多了。她新做的衣服裡恰有那麼兩三身,正好在這一路上換着穿戴。

“騎馬便罷了。”王七郎搖了搖首,“教了你六七年也沒學會,還賭氣不願意繼續學。如今都這麼大了,就算你想學,阿兄也不能教了。”他語中帶着感慨,彷彿回憶起了過去的時光,看着妹妹的目光越發溫和。

王九娘又瞧見他身後立着幾個眼熟的部曲、僕從,還擡着一個精巧的檐子,笑道:“阿兄,我們不如走下山罷。我連這片山都不曾好生走過呢,今日也算是最後的機會了。”昨天趕着進洛陽城,所以她也是坐了檐子下山。今天她倒想漫步下山,不但能賞景,還能在坐一整天馬車前,好好活動一番筋骨。

王七郎自是毫不猶豫地點頭答應了:“無妨,我們也不用急着趕路。橫豎只要在端陽前趕回長安便可,十來天已是足夠了。”

於是,兄妹二人帶着侍婢僕從,緩步朝山下走去。這座山並不高峻,與那些名山大川相比,也不過是個林木森森的小坡罷了。又因附近寺觀衆多,平日也常有不少香客往來,上下山的路徑皆鋪了青石板,所以並不難行走。

時近五月,陽光已是頗具威力,但走在幾乎遮蔽了頭頂的森林石徑上,卻依舊是涼風習習、舒適愜意。

王七郎指了指旁邊的一個岔路口:“那邊便是清雲觀了。說起來,一直沒帶你去瞧瞧那幾叢芍藥,實在可惜了。不過,待回到長安,自家園子裡的芍藥也應該開得不比它們差。”

王九娘好奇地側身瞧了瞧,小徑彎彎曲曲,通入松林深處。雖沒能見到屋檐圍牆,卻隱約聽見鐘聲陣陣。她搖了搖首,道:“聽阿兄說起來,這清雲觀也不過是座普通的道觀而已,沒有道法高深的觀主,亦沒有多美的景色。至於那芍藥叢,這些天阿兄大概已經將那些開得好的都折來與我簪在頭上了,我便也不覺得有多可惜了。”

王七郎不由得大笑起來:“說得倒是。守門的小道童每一回見到我都是一付苦臉,似乎恨不得立刻將那幾叢芍藥移到別處去纔好。不過,在這觀內認識的幾個文士,倒是心性、才華俱是不錯。”他忽然細細聽了聽動靜,又笑道:“真是說曹操,曹操便到了。”

王九娘正疑惑,便聽見後頭一陣腳步聲傳來。

自剛纔那條岔路上,快步走來了幾位年輕男子。他們中,年紀輕的不過十七八歲,年長的也不足三十,皆穿着有些褶皺的圓領衫,行色匆匆地邊趕路邊低語着什麼。待瞧見王七郎後,幾人均是神情微鬆,露出半是怨怪半是欣喜之色。

“王兄怎麼不待我們醒來,便不告而別了?”

“是啊,王兄走得也太匆忙了。”

“總得讓我們送一程罷。”

王九娘聞見他們身上傳來的淡淡酒味,不着痕跡地退了幾步。王七郎瞥了妹妹一眼,微笑着道:“昨夜咱們喝得又盡興又暢快,該說的也都說了。今早發現你們都酒醉未醒,我也不忍心再將你們都拉起來了。相交相知一場,又何必拘泥送與不送這等小事?”

“王兄說得好!我們幾個適才也合計了一番,就不給你送行了——乾脆直接跟着你一起回長安便罷。”

“是啊,在洛陽也待得夠久了,回長安便該好生準備貢舉之試了。”

“咱們的文貼,也該尋機好好投遞一番了。”

“最近的詩文正好能用得上!”

王七郎不由得莞爾:“也好,若是送行便罷了,若是同行,自是再好不過。此去長安十餘日,途中說不得還能多出些佳作。”

年輕男子們個個意氣風發,都齊聲大笑起來。

這時候,纔有人發現王九娘與幾位侍婢似有些不同。女子裝扮成男子,又未刻意掩飾形態,只要稍加註意,便能認得出來。不過,扮成鬚眉的女嬌娥在長安、洛陽早已成了一道道亮麗風景,他們倒也並不算太意外。

“王兄,恕我等唐突了,不知這位是?”

“正是舍妹。”

王九娘便垂首與這些士子見禮,侍婢們則退得更遠,低首靜默不言。有外人在場,她再與他們一起下山便不太合適了。於是,她只能略有些遺憾地坐上了檐子,暫時辭別了兄長,先一步下山去了。

山下,趙九牽着幾匹駿馬,正立在裝載得滿滿的車隊前靜靜守候。見王九娘乘坐着檐子下了山,立刻迎了上去:“九娘請入馬車。”

王九娘見他牽了這麼多馬匹,又想起方纔那羣年輕男子的人數,竟正好能對上,不由得微微蹙起眉來。等入得馬車內,丹娘便立刻讓青娘出去問問待會兒會在哪裡用午食、晚上去哪裡投宿,她們可需要準備帷帽之類的細節。青娘對這些問題也甚爲好奇,便帶着兩個小丫頭纏上了趙九。

待馬車裡只剩下她們兩人後,丹娘壓低聲音問:“九娘,怎麼了?”

王九娘恍然回過神,眉頭略鬆了鬆,道:“阿兄莫不是早就料到這些人會一同回長安?不然怎會教趙九正好備了那麼多馬匹?”

“七郎料事如神而已。”丹娘倒似並不覺得意外。

王九娘搖了搖首,沒有再言語。不知爲何,她總有種兄長似乎在打什麼奇怪主意的錯覺。這羣文士衣着樸素簡單,家世門第應該很一般,所以才寄居在道觀中。兄長可能只是起了愛才之心,想幫他們順利回到長安,又不願直接贈程儀傷了他們敏感的自尊,這才巧妙激他們同行;也有可能想與他們在這段旅程中繼續加深瞭解,日後助他們一程,不教他們埋沒了才能。但,她總覺得這些都並不是他的本意。

該不會……

他正在思量着從這羣人中間,給她找個青年才俊吧?

王九娘一激靈,無奈地笑了起來。但願只是她多想了。她明明都已經說過她不願再嫁了,兄長恐怕也只當她是一時傷情而已。或許只有等日子久了,他纔會放棄這種念頭罷。

如此,本是兄妹一同回長安的旅程,便多了幾位同伴。

由於心存疑慮,王九娘舉止行動便格外小心翼翼,隨時隨地都帶着丹娘、青娘在身邊,也不敢隨意走動。她白天待在馬車中,也不掀開車簾看外頭的景色,只是悶着讀書讀經,或者與侍婢們說笑。也因此,只有在進朝食、午食、夕食時,她纔會遠遠地與那幾位年輕文士見上一面,互相遙遙行禮致意。在這種彼此都敬而遠之的狀態下,她倒是漸漸覺得自在了許多。

而王七郎也始終沒有做出什麼特別的舉動。他一面不忘記細心叮囑侍婢照料妹妹,定時詢問她的身體情況,一面又與那羣文士一同騎馬奔馳、談天說地。王九娘在馬車內,經常聽見他們暢快的大笑聲,或互相打趣,或者隨時冒出幾句衆人都津津樂道的精彩句子。旅程因爲有了他們,確實也更添了不少興味。

如此幾日便倏忽間過去了,王九娘已是鬆了口氣,覺得自己可能是想得太多了些。就算兄長確實有讓她再嫁的意思,肯定也不會急於一時。而且,有了張五郎這種前車之鑑,或許他反而會更挑剔纔是。

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39章 形形□□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32章 尚無對策第138章 影響王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36章 高人支招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70章 王十七娘第78章 曲踏秋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69章 表妹來襲第88章 下聘納徵第35章 偶然相遇第65章 吹皺池水第79章 天命不違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38章 影響王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38章 影響王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52章 敏銳察覺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76章 相見恨晚第9章 洛陽坊市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4章 王家七郎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5章 回家首夜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25章 寺廟進香第18章 母女交心第5章 和離之因第71章 重陽之宴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30章 雙喜一怒第26章 遇到惡人第29章 兄長貢舉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6章 再見前夫第3章 長秋尼寺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91章 相約上元第18章 母女交心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58章 一波未平
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39章 形形□□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32章 尚無對策第138章 影響王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36章 高人支招第45章 道門歸家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70章 王十七娘第78章 曲踏秋第113章 同遊花會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69章 表妹來襲第88章 下聘納徵第35章 偶然相遇第65章 吹皺池水第79章 天命不違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138章 影響王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38章 影響王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24章 宴飲之樂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52章 敏銳察覺第41章 暫時告別第118章 握手言和第76章 相見恨晚第9章 洛陽坊市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4章 王家七郎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15章 回家首夜第36章 高人支招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25章 寺廟進香第18章 母女交心第5章 和離之因第71章 重陽之宴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30章 雙喜一怒第26章 遇到惡人第29章 兄長貢舉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6章 再見前夫第3章 長秋尼寺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91章 相約上元第18章 母女交心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158章 一波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