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中秋之夜

府試的頭一日考的是讀史,自《史記》、《漢書》、《後漢書》中分別選了五段,仔細解讀而後論述之。在家去的牛車上,崔淵將那幾段說來,崔簡、王旼都尚未學史,自是半懂不懂。只王玫嘆道:“雖說聖人已經平了東突厥,但大唐疆域之外仍是羣狼環伺。便是東突厥設了兩大都督府,令突厥人歸化,亦仍有隱患。此次提及漢武滅匈奴故事,許是仍有用兵之意?”

“九娘曾言‘夷人入華則華之,華人入夷則夷之’,若欲突厥歸化莫過於使之融入中原。斷其血脈失之陰狠,倒不如抽其筋骨得好。”崔淵微微一笑,“先以戰而平之,再懷柔以待,視其爲子民。故而聖人方有‘天可汗’之威名。不過,如此尚不夠,還須得將突厥、薛延陀、回紇諸部都徹底化作中華之人方可。”

王玫接道:“令其不再遊牧,而漸漸定居耕田農桑;令其忘記族語而徹底漢化,如同北魏文帝那般,便漸漸可成了。”鮮卑一族融入中華,便是由北魏文帝而起。拓跋氏改姓元,如今雖是胡人高門,其家風卻也與漢人無異。如長孫氏、豆盧氏等其他胡人高門亦是如此。鮮卑族既然能成功漢化,突厥、薛延陀、回紇未必不成。

“須得徐徐圖之。”崔淵答道,“聖人有心借用東突厥擊潰西突厥,使之彼此內鬥耗盡,因而並不在意突厥漢化之事。不過,長此以往,必將引起東突厥諸部不滿。此舉眼下得利,於往後卻有害。”

“以聖人之心胸,未必不會接納突厥等族。只是連年征戰,積怨已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恐怕許多人都信不過這些突厥降部。”王玫中肯地評道。

兩人說了一陣話,不經意卻見崔簡、王旼趴在他們膝上已經睡熟了,不由得都失笑起來。

王玫便道:“明日便是中秋,還是將二郎送回家去罷。”王旼如今與崔簡同住,逢節假或休沐之日才能家去。這般年幼便過起了寄宿生活,總讓王玫這做姑姑的心生不忍。中秋雖非大節,亦是家人團圓之日,他若能家去,也能教冷清的王家增添些熱鬧。

崔淵頷首道:“明日考完,我便與你同去宣平坊。雖說節禮應該早便送過去了,我們也不妨再添置些東西,權當作自家的心意。”

王玫瞥向他:“我阿爺恐怕如今滿心都只想着摹本呢。你若能將親手臨摹的摹本送與他,他恐怕比得了萬金還更高興些。”

此話無異於讚美,崔淵心中涌起了暖流,笑道:“有些摹本,我卻是不如伯染(崔渲)的。若是岳父不嫌棄,我自是應該將所有摹本好好挑一挑,集成一個折冊送給他。舅兄那裡,必定也是少不得的。”

“提到摹本,雕版之事如何了?”王玫又問。因是她提起了雕版印刷之事,也不知崔淵到底打算如何做。

“正在刻印,還須些時日才能得。”崔淵道,“雕版做出來之後,先印幾冊試一試。須得請聖人過目,方能定下章程。若是聖人不許,我們往後再私下印些,給親近之人送去便是了。孩兒們正好也可人手一冊,好生練字。”

雕版印刷遲早會取代抄寫,他還記得九娘提過的活字印刷呢——日後說不得崔家還能建起後世那般的“圖書館”來。當然,這日後到底是多少年之後,還須得再仔細權衡一番。平心而論,他並不認爲世家便是高人一等,卻也不願博陵崔氏迅速沒落。因爲“圖書館”若當真建起來,寒門說不得便要徹底崛起了。畢竟,天下還是寒士更多些。世族不過是佔了家學淵源以及進學早、書卷衆多的便宜罷了。所以,還是得讓博陵崔氏準備妥當,才能推行此事。

回到崔府,鄭夫人也並未詢問府試之事,只讓王玫照料他好好歇息。真定長公主則遣人送來了兩簍子荔枝,特地命人說將一簍子分給點睛堂。鮮荔枝一向十分難得,且八月中旬送抵長安的荔枝想必也是最晚熟的一批了,王玫這才覺出些許考生的優待來。不過,雖說是真定長公主的好意,但也不能就這麼領回去。王玫撥出大半簍孝敬了阿翁阿家,這才命侍婢們洗淨荔枝,讓崔淵、崔簡、王旼都嘗一嚐鮮。

崔淵只嚐了兩顆,便笑看王玫剝着荔枝。荔枝雪白柔嫩的肉質,與她纖纖十指相映,彷彿也多了些許誘人的意味。崔簡、王旼一邊自己剝着吃,一邊享受母親(姑姑)親手剝的荔枝,都高興極了。

“你們若是這般喜歡荔枝,不如明年外放便到建州(福建)、廣州去罷。”崔淵忽然道。

王玫本以爲他方纔提起突厥、薛延陀、回紇,便是想去西北,聞言不由得道:“你想去何處,我們便跟着去就是。不過是區區一樣鮮果而已,哪裡值得如此。”

崔淵望着她,就着她的手指又吃了一顆荔枝,笑而不語。

第二日試策論,崔淵依然提早交了卷。五道時務策,他只思索片刻,便文思如泉涌,瀟瀟灑灑地一揮而就。且因他臨摹《蘭亭序》的緣故,雖用楷書答卷,其中卻也多了些自然圓融之意,一眼看上去更是賞心悅目之極。當場便閱了他的卷子的雍州功曹一目十行地看過去,擊案叫絕。

他朝着功曹行了一禮,也不管後頭正在冥思苦想的衆士子心裡做何感想,便施施然出了府衙。府衙外頭戍衛的軍士都已經認得他了,畢竟在府試中提前兩個時辰交卷者可並不多見。昨日考讀史便交得早了,今天考的是更爲重要的時務策,居然還交得更早。恐怕,這也是本朝雍州自開府試以來,最與衆不同的一人。

崔淵坐上自家的牛車,便對王玫道:“去宣平坊罷。”

王玫頷首,丹娘便吩咐了車伕幾句。於是,牛車一路緩行向南。

崔簡捧着自家阿爺昨夜挑出來的幾卷摹本,看得愛不釋手。不過,他知道這是送給王家外祖父的禮物,再如何不捨得,也只能依依不捨地放下了。王玫見狀,不由得笑道:“阿實都這般喜歡,想必我阿爺只有更喜歡的。”

果然,王奇得了這份禮物後,險些連自己拿出去的那些名家真跡都不想取回來了。一直拉着崔淵,讓他說一說這些時日臨摹的心得。李氏也不管他,只與女兒、兒媳說話。道了些家常之後,見天色已晚,她便催着女兒女婿趕緊回崔家,別耽誤了中秋團圓夜宴。

一家三口到得家中時,時候尚早。不過,小鄭氏早便奉鄭夫人之命,在後園湖泊中央的樓臺之上設下了中秋宴。一衆僕婢忙忙碌碌轉個不停,小鄭氏、清平郡主也不得歇息,只讓崔蕙娘、崔英娘跟着李十三娘,陪鄭夫人、真定長公主解悶說話。

崔淵、王玫、崔簡去內堂拜見了兩位長輩,便回點睛堂洗浴收拾了一番。待他們一切妥當,夜幕也已經降臨,中秋小宴即將開始。

設宴的樓臺屋檐四角上掛着燈籠,裡頭則立着枝型燭臺,遠遠看去燈火通明、亮如白晝。燈光映在湖面上,波光粼粼而動,間或傳來魚兒出水跳躍、翻轉之聲,更增添了幾分趣味。崔家衆人沿着湖中浮廊橋行至樓臺上,按長幼次序坐了下來。不多時,崔敦、崔斂、崔澄、崔澹、崔滔也匆匆趕了回來。於是,闊別將近兩個月的一家人,總算又大團圓了。

崔敦、崔斂、鄭夫人、真定長公主分別說了幾句話,又以指蘸酒簡單祭了天地祖先,飲宴方正式開始。僕婢們流水一般一輪一輪端上美味佳餚。因是秋天,又是中秋節,王玫特地定了許多與“中秋”相關的飲食,如桂花糕、桂花酒、楓糖芝麻胡餅、新烤月餅,做成月牙狀的煎茄盒,做成楓葉狀的水晶凍等。

崔家諸人一邊享用美食,一邊輕聲說笑,端的是鬆快無比。

“說起來,今日府試已經結束了罷?子竟考得如何?”崔斂關心地問。

“他剛考完試,就不許他鬆快鬆快?偏這時候便問了起來。”真定長公主嗔道,“子竟不必理會他,好生歇息幾日。咱們只等着放榜時,便開宴慶祝就是了。”

鄭夫人剛想接過話繼續寬慰幼子幾句,崔敦卻似笑非笑地哼道:“這些天他忙的都是名家法帖之事,哪裡還記得什麼府試。到時候放榜,便是落了榜我也不意外。”

崔斂、崔澄聞言,剛想打圓場,卻不料崔淵擡起眉,悠然回道:“阿爺可是羨慕我能見到那麼多名家法帖?倘若阿爺想看,與我說一聲便是了。都是別人家的珍藏之物,平日都捨不得拿出來。咱們正好抓住這個機會,多看一看,也好飽一飽眼福。”

崔敦臉微微一黑:“尋常的名家法帖,也不值得一觀。若有《蘭亭序》那般的好物,倒值得看一看。”

“瞧阿爺說得,就像是咱們家書房裡藏的那些,都不比王右軍的真跡差似的。”崔淵答道,又望向蠢蠢欲動的崔澄、崔篤、崔敏、崔慎幾個,“大兄、侄兒們待會兒儘管到我的書房去便是了。放在我這裡保管的真跡,都好好給你們瞧上一瞧。不過,你們若想臨摹,卻也只能在我的書房裡,不能拿到別處去。”

“好極了!”崔澄禁不住笑了起來,“平時大家都藏着掖着,哪裡會大大方方地拿出來給人看?這一回確實是難得的盛事。若有了摹本,也須得給我留幾卷纔好。”

“便是摹本,日後說不得也成了珍藏之物呢。”崔篤也接道,“尤其是叔父親手臨摹的摹本,侄兒一定會拿來作傳家之寶。”他是嫡長孫,未來的博陵崔氏二房族長,所說的話自然也有幾分份量。

崔澄聽了大笑稱是,崔敦卻眉頭抽了抽,沒有再多說什麼。

崔澹與崔滔對這書帖、摹本之事都毫無興趣。兩人對視一眼,崔澹便道:“好容易聚在一起,說這些作甚?今日既然大家興致都不錯,子竟不如做一回魚膾嚐嚐?也當是孝敬長輩了。誰讓你先前一連這麼些天都不見人影。”

“不錯,吃了你的魚膾,說不得還能從你們父子那裡分一點運氣。”崔滔接道。顯然,他仍然不能釋懷藥王之事。

崔淵笑道:“孝敬長輩,自然是應該的。”他穿着寬袍大袖,自是不適合做魚膾,便下去換了一身紫藤色窄袖圓領袍。此時,已經有僕從擡了一張長案上來,另有木桶、刀等物放在一側。

崔簡、王玫皆從未見過崔淵做魚膾,一臉好奇地看過去。

就見崔淵挽起袖子,從僕從提的木桶中拎起一尾活魚,手起刀落,便去了頭尾。接着,刀背一推一送,魚鱗魚皮便颳得乾乾淨淨,不傷一點魚肉。而後,他利落地剖開魚腹,細細洗淨,再將剩下的微紅魚肉平攤開,手微微抖動,魚膾細如薄紗,堆起來便如同是一捧新雪一般,潔白無瑕。

小傢伙們看得完全呆住了,連鄭夫人與真定長公主吩咐分給他們的魚膾也忘了嘗,急切地等着他再料理下一條。崔淵嘴角含笑,再度舉刀演示了一番。他一口氣迅速料理了五六條魚,這才淨了手,坐回了茵褥上。

崔滔嚐了之後,嘆道:“果然比我做的魚膾滋味好。”

真定長公主笑着將一盤魚膾吃了個乾淨:“四郎的手比你快,切下的魚膾也比你薄,都已是透明之狀了。”

鄭夫人也感慨:“都已經許久不曾吃過四郎做的魚膾了,險些將味道都忘了。”

崔敦神色微霽,也難得地讚了一句不錯。崔斂更道:“下回家宴之時,再讓子竟做一回罷。”他掃了一眼底下雙目亮閃閃的孫輩們,笑道:“也教一教大郎他們,免得他們連做魚膾都比不上旁人家的小郎君。”

聽了此話,崔簡壓低聲音問:“阿爺、母親,做魚膾也是咱們博陵崔氏的家學淵源?”

王玫禁不住彎起了嘴角,瞥向崔淵。

崔淵很淡定很自然地頷首:“自從我學會了之後,便是咱們家的家學淵源了。”

聞言,崔家諸人皆笑了起來。

第90章 共度元日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7章 家中生活第74章 登高相會第64章 心中糾結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60章 盧家拜訪第90章 共度元日第23章 提攜還恩第35章 偶然相遇第68章 告知親人第21章 受邀宴飲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97章 催出新婦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8章 東都洛陽第95章 婚禮前日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65章 吹皺池水第58章 互相試探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39章 形形□□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44章 心中志向第67章 自然相處第57章 久仰大名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4章 王家七郎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43章 崔氏一門第5章 和離之因第97章 催出新婦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66章 坦誠溝通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82章 遣媒提親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48章 來是他第29章 兄長貢舉第71章 重陽之宴第69章 表妹來襲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4章 親人相見第3章 長秋尼寺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21章 受邀宴飲第81章 閨中之客第90章 共度元日第39章 七夕之日第54章 嫁妝經營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39章 七夕之日第58章 互相試探第91章 相約上元
第90章 共度元日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88章 彈冠相慶第17章 家中生活第74章 登高相會第64章 心中糾結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60章 盧家拜訪第90章 共度元日第23章 提攜還恩第35章 偶然相遇第68章 告知親人第21章 受邀宴飲第87章 崔郎報復第13章 回到長安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97章 催出新婦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8章 東都洛陽第95章 婚禮前日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65章 吹皺池水第58章 互相試探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39章 形形□□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44章 心中志向第67章 自然相處第57章 久仰大名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4章 王家七郎第104章 壽宴之中第184章 波瀾乍起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43章 崔氏一門第5章 和離之因第97章 催出新婦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66章 坦誠溝通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82章 遣媒提親第22章 芙蓉之宴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48章 來是他第29章 兄長貢舉第71章 重陽之宴第69章 表妹來襲第47章 王家宴會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4章 親人相見第3章 長秋尼寺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21章 受邀宴飲第81章 閨中之客第90章 共度元日第39章 七夕之日第54章 嫁妝經營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39章 七夕之日第58章 互相試探第91章 相約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