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相看衆女

貴主們陸續到來,除卻手持帖子的那些客人之外,其餘人等皆未能尋着機會上前問安,心裡越發忐忑不安了。尤其是那些個拿着帖子卻繃不住帶上了一串人的貴婦,更是後悔不迭。再貴重的禮物,再難以推拒的人情,又哪裡比得上幾位貴主的另眼相待?她們也是一時昏了頭,禁不住各種財物人情的攻勢與誘惑。如今遭到丹陽長公主的無視,她們比誰都更坐立不寧,只恨不得時光倒轉,將過去那個混沌的自己狠狠搖醒。

胸有城府的貴婦們尚且如此,那些不過及笄年紀的少女便更是再也端不住了,不過一會兒工夫便分出了高下。有個別心性不定的,當即便露出了或羞憤或不忿或懊惱的神色來。也有些性情穩重或聰慧靈敏的,便只作什麼都不明白,正襟危坐毫不動容。

當然,少女們自是不知,她們及其長輩的表現,都已經分毫不差地落在幾雙眼睛中。

王玫拿着硃砂筆,在細白麻紙上迅速地打了一串叉,又格外畫出了幾個圈。仔細看去,她那張細白麻紙上橫豎線交錯,分明畫了一張繁複而又清楚無比的表格。橫列分別寫着被觀察少女及其長輩的名字(來源爲賓客名單),豎列則按照德、言、容、功四大部分又細分成了更小的觀察項。譬如德包括孝順、友愛、穩重、寬容等,言包括非禮勿言、言出心正、言思敏捷等,容則包括容貌出衆、裝扮得體、氣度從容等,功包括書、畫、琴、棋、女紅、詩賦、騎射等。另外還有些備註項,亦即家世出身、家風家訓、父祖官職、親友心性等。

方纔當她畫出這張表格的時候,不僅李十三娘、晉陽公主、衡山公主都徹底折服了,連真定長公主、丹陽長公主、衡陽長公主、長樂公主、鄭夫人也覺得很是不錯。經過幾位貴主的討論,將一些細項作了調整之後,便更是十分齊全了。王玫將修改過的表格再拿回來一瞧,心中也很是佩服。若能按照這般標準選晉王妃,那還有什麼可說的呢?那般出衆的小娘子,莫說是配晉王了,說句大不敬的話,足以勝任未來的皇后之位。

確定表格的內容之後,丹陽長公主立即命貼身侍婢多抄幾份,王玫、李十三娘、晉陽公主、衡山公主人手一份。她們坐在樓梯口上,下頭的情形便一覽無餘。四人一邊細細觀察諸位少女,一邊用硃砂筆打分。叉便表示這一項十分不足,圈便表示這一項通過,簡單明瞭,一看便清清楚楚。

“當孃的淺薄無知,做女兒的想必也好不到哪裡去。”衡山公主舉着硃砂筆,厭惡地望向幾個婦人,一氣畫了好些叉,順便給她們的女兒在“德”上也畫滿了叉。

“歹竹出好筍也是有的。”王玫勸道。不過,她話鋒又一轉:“雖說與小娘子們本身或許無干,但一個淺薄無知的阿孃,還不知會惹出多少事來呢。真教這種婦人當了晉王的岳母,恐怕會藉着晉王的名義做下一堆不法事,平白連累了晉王的名聲。”

“表嫂說得很是。”晉陽公主道,“物以類聚,人以羣分。雖說或許有異數存在,但長輩行差踏錯之時不能及時勸阻,反而任長輩施爲帶到了這場飲宴中,便意味着此人本身便有不足之處。孝順是大善,但盲目愚孝卻是惡非善。”

晉陽公主因病弱的緣故,瞧着年紀比實際年齡顯得小些。王玫初見她時,以爲她也不過**歲而已。但實際上,她已經將滿十一歲,比崔芝娘大整整一歲。衡山公主也顯小,將滿十歲,與崔芝娘年紀彷彿。無論是十歲或是十一歲,在王玫看來,都仍是小姑娘。她並沒有想到,這樣的年紀竟也能發出這般感慨來,不由得深爲佩服。在這個時代,人們普遍早熟。但並非所有早熟之人,都是思維敏捷、性情通達的神童。毫無疑問,晉陽公主的資質仔細論起來或許比三位嫡親的兄長都更好些。只可惜,生而爲女。

李十三娘在旁邊瞧着她們,噙着笑意與崔芝娘細語了片刻,爲她細細解釋這畫叉畫圈的緣由。崔芝娘本便聰敏靈透,一點即通,便也自行抄了一張表,認認真真地評價起來。她的評價大概不能算數,但對於磨練心性與眼光十分有好處。

“將她們拘在這裡也看不出什麼了。”王玫道,“且與長輩們在一處,小娘子們便會拘謹許多,反倒不容易流露出本性。倒不如將她們帶開,送得遠遠的,讓她們去頑遊戲罷。兩位貴主也可加入,近距離觀察她們。”

“就按表嫂說的辦。”衡山公主立即道,“不過,單我和阿姊相看還不夠。若旁邊還有地方讓表嫂們悄悄地看着纔好呢。”

“實在是巧得很呢。”丹陽長公主安排給她們的貼身侍婢笑着行禮,“湖水另一頭有一座九曲迴廊,裡面正好可用來招待小娘子們遊戲。迴廊邊立着一座假山,山腹中空,設有石桌石凳,可通過石縫賞湖景,亦可查看回廊裡的情況。”

“甚好,趕緊佈置下去罷。”衡山公主便輕輕拊掌笑道。

“煩勞多安排些遊戲。投壺、書、畫、琴、棋,甚至女紅、射花都使得。如今也將近午時了,不如將宴席也安排在那回廊中,再請小娘子們吃酒行酒令則更好。”王玫又補充道。必須給每一位小娘子展示才藝的機會,至於自己展示或看別人展示才藝時的種種情態,或者面對輸贏時的神色,便是她們需要重點觀察的目標了。

“妙。”晉陽公主讚道,“一個一個展示才藝不免過於平和,也不易看出她們真實的想法。若能引出她們的爭勝之心,品性便表露無遺了。”

李十三娘也一嘆:“九娘,往後給阿實、阿韌挑媳婦,便都交給你了。讓你這般細細一挑,還有什麼不能放心的?”她眼眸含笑,又瞥了崔芝娘一眼,意味不言自明——挑媳婦須謹慎,挑女婿更須小心翼翼了。能娶走崔芝娘、崔蕙孃的小郎君,絕對得精挑細選才好。至於具體考察的項目,自然需要她們崔家老老少少都好好想一想方可。

一切佈置妥當後,王玫、李十三娘先下樓去了假山中。徐徐走出水榭的時候,王玫似乎感覺到兩道帶着些惡意的視線一直停留在自己身上。她有些疑惑地回首一看,匆匆掃過裡頭的一羣貴婦,一時之間也沒有什麼異常的發現。

這倒是奇怪得很。水榭裡頭這些人都爲了晉王妃一事而來,便是要嫉恨,也應該衝着那幾位格外出色的小娘子去。她一個已婚婦人,與此事沒什麼干係,怎麼還會惹來旁人的惡意?雖然心懷疑問,但此時不宜聲張,她也只是在心裡暗暗記下了此事,便依然神情自若地跟着侍婢們來到了假山裡。

這座假山山腹之內十分寬敞,擺下石桌石凳仍然綽綽有餘。且此處本便陰涼,不需擺設冰盆也已經足夠舒適。侍婢們十分細心,已經在石凳、石桌上放了一層葦蓆,隔絕陰寒之氣。石桌上另還擺着茶水、烏梅漿、鮮果、點心、乾果蜜餞等物。

王玫、李十三娘坐下來,側首往外看去,正好能瞧見那侍婢所言的九曲迴廊。她們不過坐了片刻,便見一羣小娘子正緩步走過來。迴廊裡已經佈置妥當,每一位小娘子都尋了自己擅長的遊戲,頑耍起來。晉陽公主、衡山公主換了衣衫,和崔芝娘一起,作好奇之狀四處走動。因她們年紀小,多數小娘子並未將她們放在心上,任她們隨意看。也有幾位小娘子友善地邀請她們一起頑耍,她們推辭幾回之後,便順勢加入了。

“那位……蕭氏小娘子,確實是聰明人。”王玫評論道,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評價表。蘭陵蕭氏旁支嫡女,家世無可挑剔,又是丹陽長公主正經邀過來的客人,果然出色。通過方纔短暫的見禮,記住晉陽公主、衡山公主、崔芝孃的小娘子有好些位,但舉止如此自然妥帖的,恐怕屈指可數。不過……想起蕭淑妃也是蘭陵蕭氏女,她總有種這又是一位不曾暴露的蕭淑妃的錯覺。

“確實不錯。韋氏小娘子、杜氏小娘子也都不愧爲大族出身。雖然並非嫡支嫡脈,身份教養也已經足夠出色了。”李十三娘也讚道。蘭陵蕭氏、京兆韋氏、京兆杜氏,都是一等一的世族。前者作爲前朝皇室,對於嫁入皇室沒有任何疑慮。後兩者權勢大過名聲,都是重視實惠勝過面子的,別說讓旁支嫡女出頭,便是讓嫡支嫡女做晉王妃恐怕都捨得。

王玫想到了中宗的韋皇后,不由得眯了眯眼。她知道自己聯想過度了,眼下那位韋皇后的爹孃恐怕都尚未成人呢!以京兆韋氏的教養,若無女皇陛下的成功先例在前,韋皇后的心也不會養得那般大罷。空有效仿女皇陛下的心,卻沒有對應的能力,韋皇后與安樂公主兩個事敗也是理所當然的。

如此看了一會兒,遠處又影影綽綽走來幾人,王玫便道:“又有人來了。”她想起丹陽長公主曾提過的,下降清河崔氏的館陶長公主、下降河東裴氏的臨海長公主、下降弘農楊氏的長廣長公主。這些個新來的小娘子們,大概便是跟着這幾位貴主過來的。她幾乎能夠肯定,清河崔氏爲了名聲着想應該不會舉薦本族的小娘子。而河東裴氏、弘農楊氏與方纔所說的蕭氏、韋氏、杜氏一樣,都不會太過在意這些。

“新來的小娘子裡頭,怎麼瞧着好幾個都彷彿有些眼熟?”李十三娘疑惑道。

王玫細細一看,臉色微變,惱道:“鴻臚寺卿崔家真是好大的顏面,居然攀上了館陶長公主。”鴻臚寺卿崔家的蕭夫人一向喜歡帶着家中一羣小娘子出門,明面上是爲了增長她們的見識,實際則是給旁人相看,用她們給崔家結下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以便於日後守望相助。當初崔淵續絃之事傳開時,這羣小娘子便出現過。李十三娘見過她們幾次,便看着面熟。王玫卻是去他們家探望過王十七娘,也常聽她說起這些表姊妹,已經認得她們了。幸而裡頭沒有王十七娘,不然,太原王氏的面子便活生生教他們家丟在地上踩了。

“館陶長公主畢竟年紀小,恐怕也是受了鼓動罷……”李十三娘一嘆,不再多言。

高祖共有十九女,後頭生的幾位長公主,年紀與晉陽公主、衡山公主相差彷彿。聖人待這些年幼的妹妹也如同親女一般。丹陽長公主排行十五,如今不到雙十年歲;臨海長公主排行十六,約莫二八年紀;館陶長公主排行十七,大約也不過十三四歲而已。至於排行十八的千金公主、排行十九的常樂公主都未及十二歲,尚未出降。

想到這些,王玫的氣惱也稍稍平息了些,淡淡道:“恐怕蕭夫人確實是欺瞞了館陶長公主。這幾位小娘子的性情,旁人不知,我卻是很清楚。她們恐怕也擔不起貴主的舉薦。”說罷,她便索性只去看新來的裴氏小娘子與楊氏小娘子了。正待細細觀察,她冷不防又發現一位不速之客:“阿嫂,那不是……祁縣王氏那位小娘子?她怎麼也來了?”這位王氏來了,同安大長公主還會遠麼?一定是聽聞這場飲宴活動的目的就是爲了舉薦晉王妃,這才急匆匆趕過來破壞的罷!

真實歷史當中,高祖第六女永嘉長公主(房陵公主)只比長樂公主大兩歲。可見……其實要真按照歷史來說,真定長公主是第十三女,恐怕只有比長樂公主小的╮(╯_╰)╭。老李特別能生啦~

但這不是平行世界麼,年齡都是浮雲=-=|,所以就給長公主們重新設置了一下→→

謝謝十二三月扔了一個火箭炮 投擲時間:2015-01-1414:36:45,麼麼噠,親破費啦~

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39章 形形□□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0章 啓程歸家第28章 首次相見第27章 解困之恩第32章 尚無對策第11章 路過潼關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60章 盧家拜訪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71章 重陽之宴第36章 高人支招第35章 偶然相遇第2章 放妻之後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7章 家中生活第8章 東都洛陽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32章 尚無對策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2章 放妻之後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74章 登高相會第76章 相見恨晚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69章 表妹來襲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55章 中秋之節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29章 兄長貢舉第23章 提攜還恩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21章 受邀宴飲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46章 宴飲邀請第20章 曲競渡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54章 嫁妝經營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80章 還俗歸家第66章 坦誠溝通第5章 和離之因第65章 吹皺池水
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39章 形形□□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44章 皇后召見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58章 互相試探第10章 啓程歸家第28章 首次相見第27章 解困之恩第32章 尚無對策第11章 路過潼關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74章 盧氏之念第103章 見過族人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178章 再會兄長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143章 暗潮涌動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60章 盧家拜訪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27章 解困之恩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86章 省試開考第71章 重陽之宴第36章 高人支招第35章 偶然相遇第2章 放妻之後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7章 家中生活第8章 東都洛陽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176章 壓抑新年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42章 奇妙緣分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32章 尚無對策第83章 納吉之禮第192章 終有喜事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2章 放妻之後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90章 共度元日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70章 家族內務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74章 登高相會第76章 相見恨晚第35章 偶然相遇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69章 表妹來襲第34章 心生抉擇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55章 中秋之節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29章 兄長貢舉第23章 提攜還恩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10章 啓程歸家第156章 義診施藥第21章 受邀宴飲第50章 重新相識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46章 宴飲邀請第20章 曲競渡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54章 嫁妝經營第68章 告知親人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80章 還俗歸家第66章 坦誠溝通第5章 和離之因第65章 吹皺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