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放妻之後

精舍內,滿臉病容的少婦聽着院落裡的動靜,心裡長長地嘆了口氣。這年輕男子分明對妻子仍有情意,句句吩咐都頗爲細心,不過,休妻的決心也異常堅定、無可更改。從他和兩個婢女的反應裡,她覺得,這對夫妻之間大概產生了什麼敏感的誤會。妻子並沒什麼明顯的過錯,但做丈夫的實在忘不掉也忍不得,才這麼狠心地給出了“休書”。

說到敏感的誤會,大概就是紅杏出牆之類的事了吧。前身的那場重病和懸樑自盡,或許就是出於這個緣故。少婦有些心不在焉地想着。幸好她穿到了唐朝,若是換了明清兩代,大概就只剩下沉塘的下場了。

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麼回事,她非常想知道。如果對此事一無所知,恐怕會給她往後的生活埋下隱患。但是,這種事也不可能貿然去詢問兩個婢女,只能等學會說話以後,再慢慢旁敲側擊了。而這對性格向來較爲直率、從來就不適應那些彎彎繞繞的她來說,簡直就是件無比艱難的任務。

王九孃的視線挪到了矮几上,探出身,拿起那張細白麻紙,仔細地看了起來。

雖然她在書法上沒什麼造詣,但幸好這位“前夫”寫的是楷書,即使是筆畫複雜的繁體字,也大致能認得出來。這個時代根本沒什麼標點符號,斷句完全靠猜,她只能艱難地聯繫着上下文,勉強提取了一些重要的詞句。

這男子確實對妻子手下留情了,寫的並不是措辭嚴厲的休書,而是放妻書。內容大致是性格不合,夫妻關係不協調,所以放妻離開,各尋幸福。其中還提到了妝匣、資財之類的事情,她看不太懂,索性也就不再琢磨了。

正當她想把細白麻紙放回去的時候,丹娘和青娘急匆匆地奔了進來。

王九娘還是頭一次見到兩位素來舉止有度的婢女這樣驚慌失措,手裡的細白麻紙竟一時不知該不該繼續放下去,同時也極力控制住自己的表情。

丹娘望見那張細白麻紙,又看了看她,猛地撲到牀邊,跪坐下來,俯身哭道:“娘子,以前的事情便都忘了罷!郎君既然不願信娘子,便是緣分盡了!只望娘子念及家中郎主、娘子,別再自傷了!”

王九娘結合她的神態語氣,以及能聽懂的隻言片語,大致理解了她的護主之意。她又看了一眼那封放妻書,忍不住擡手撫了撫自己的頸部。直到現在,她都清清楚楚地記得剛醒過來那會兒,頸上火辣辣的疼痛。頭部稍稍一動,便會牽扯到傷處,疼得她成天渾渾噩噩,完全無法思考。後來,喉嚨更是腫得幾乎連藥湯都咽不下去,幾度高燒瀕死。她不知道前身是懷着什麼樣的心情選擇了懸樑,又忍受了多大的痛苦才逝去。但是,換了是她,絕不會因爲離婚就想不開。

且不說唐朝是個對女性多有優容的時代,僅是這次來之不易的重生奇遇,就夠讓她無比珍惜自己的性命了。

青娘見她撫着頸上仍未消解的青紫瘀傷,似是若有所感,也跟着跪下來抹淚哭泣:“娘子可別再輕賤自己的性命了!那天瞧見娘子懸在屋裡,奴簡直就要嚇死了!且娘子可放心些,郎君道會去信長安,七郎說不得馬上便來了。有七郎爲九娘子做主,事情說不定便會有什麼轉機。”說話之間,她便帶出了女主人未嫁時的稱呼。

捕捉到了關鍵信息的王九娘終於知道,她可能還有個排行第七的兄長,住在長安,過些天就會趕來探望她。父母俱全,又有個哥哥,離婚之後多少也能得到些照顧。只是,她“性情大變”,他們是否會接受?思索之間,她也便錯過了丹娘怒視青孃的那一幕。

“會有什麼轉機!難不成你方纔沒見郎君離去匆匆的模樣麼?”

“丹娘不是也一直希望郎君把娘子接回去,重新和好?”

“那是先前。事到如今,郎君既然已經下定了決心,九娘又何必再留戀他們張家?而且,九娘在他們家也過得不如意,區區女婢竟然都敢欺主,目無尊卑……”丹娘目露決然之意,頓了頓,又小心翼翼道,“九娘,那放妻書不看也罷,奴且收起來,如何?”

王九娘瞥了她一眼,將那張細白麻紙遞給她,又半躺了下來。

她這樣的反應,已是比今日之前的毫無動靜好了不少。丹娘和青娘對視一眼,又是意外又是高興。二人也不再爲放妻之事爭執,一個忙着把放妻書放進匣子裡保存好,一個上前給主人掖了掖被子。

王九娘看她們忙忙碌碌,心裡對她們這些天的照顧也頗覺感激。雖然她們是前身的婢女,照料她也算是本職工作,但盡心或是不盡心,她皆能明白地感覺得到。不論前身曾經做過什麼不靠譜的事,單隻看她身邊能有這種忠婢,就應該也是位不錯的大家閨秀了。她或許性格太過剛烈,爲了證明自己的清白和對此事的不滿,才憤而自盡;或許性格略有些軟弱,承受不住丈夫對她的誤會以及聲譽毀滅的壓力,萬念俱灰才自盡。不管如何,紅顏薄命,真是可惜了。

“九娘——還是喚九娘習慣些。”青娘破涕爲笑,殷殷道,“這兩日九孃的臉色眼見着好了不少,將窗戶支開些,也好教九娘瞧瞧外頭的春景,如何?”

丹娘轉過頭,仔仔細細打量了主人一番,頷首道:“確是如此。”主人今日並沒有因郎君匆匆來去給了這封放妻書而失色,她心中卻更是擔憂了。一則九娘與郎君向來琴瑟和鳴,郎君此番卻如此決絕,她希冀破滅,只會更加傷心。二則情緒若外露還可,若分毫不露,焉知九娘又下定了什麼決心?有前番懸樑自盡之事在,唯恐她又想不開了。

她將窗戶支起,讓外頭的日光斜斜灑了進來。透過那一扇窗,便可見精舍外頭,幽幽竹林隨風婆娑舞動。那長秋尼寺寶殿的一角屋檐,也若隱若現。

王九娘定定地望着窗外,感受着微涼的春風帶來的竹林清香,一時間,內心隱藏着的重重心事也都暫且放下了。

見她彷彿被窗外美景吸引住了,神情略鬆快了一些,丹娘便輕輕拉着青娘退出了東屋。

“從今日起,我們輪流陪伴九娘,絕不能令她身邊少了人。”她低聲囑咐着,“郎君如此無情,九娘心裡許是有什麼念頭也未可知。不論如何,藥湯、飲食均不能斷了,從前那些事情也不必再提。”

wωω●Tтkā n●CΟ

青娘躊躇了一會兒:“可是,九娘之前……”

丹娘打斷了她:“那時九娘不准我們向郎君提及此事,我們自是聽九孃的。但待到七郎來時,勢必全盤托出,也好教七郎定奪此事。七郎知道事情始末,才更好緩緩開解九娘。”

青娘聽得連連點頭,想了想,又吞吞吐吐地問:“九娘出了這般大事,郎君一怒之下發賣了黛娘。在這尼寺裡,九娘又……奴擔心,七郎該不會遷怒我們,將我們打殺了,或者發賣了罷?”

丹娘雙目微冷:“別再提黛娘那背主的賤婢!”她咬緊牙齒,勉強才嚥下滿腹的憤懣,聲音更低了:“我們忠心爲主,與黛娘怎麼可能一樣?七郎素來寬仁,絕不會因此怪罪我們。大罰雖不可能,小懲卻也難免。畢竟九娘出了事,我們既是貼身女婢,多少有失察疏忽之錯。”

“奴明白了。”青娘鬆了口氣。

丹娘瞧了瞧外頭的天色,接着道:“奴去熬藥,準備夕食。你且去九娘身邊,好好陪她說說話。”

青娘拿起前兩日她折的一枝桃花,笑道:“也教九娘看看它,興許心情好些。”

丹娘讚許地頷首,便去了位於精舍院外的簡易廚房中。而青娘輕步回到東屋,將那枝泰半盛放的桃花插在瓶中,擱在牀前的矮几上:“九娘看這桃花,開得可好?若是身體好些,便可去這竹林旁邊的那一小片桃林中賞玩了。說起來,這長秋寺唯一能賞的春景,也就是那片桃林了。”

王九娘瞥向那枝桃花,見那整枝上開了十餘朵花,灼灼豔麗、柔嫩可愛,心裡越看越是喜歡。而不過十四五歲的少女站在桃花邊,真應了那句人面桃花相映紅之語,更顯得俏麗靈動。

青娘年紀尚幼,悲喜憂怒更形於色,眼下也笑得格外燦爛,嘰嘰咕咕地說起了這些時日她在附近轉悠時的所見所聞。

王九娘看似面無表情地聽着,實則從她的話中得知了不少事。譬如她們眼下所在的精舍,是屬於一座名爲長秋寺的尼寺所有。這尼寺處在洛陽城郊,並不如何出名,只有那片桃花林尚可稱道。但因唐人皆好遊玩,又篤信佛教,所以不少品階較低的官家女眷都紛紛來此上香。這些時日,青娘遠遠瞧見了不少眼熟的女婢,唯恐她們認出,傳出什麼流言蜚語,便再也不敢隨意踏出竹林了。

“聽聞郎君對外稱是娘子染病,送到尼寺祈福安養。但若真是祈福安養,洛陽城中有竹林尼寺、正覺尼寺、明懸尼寺,哪個不比這長秋寺好多了?真遇上那些官家娘子,就什麼都說不清楚了。”

聽了個大概的王九娘聯繫起了那件關乎她未來生活的桃色事件,心中不免嘆息。或許,自從她那“前夫”將她送到了這裡,便註定了王九孃的結局了。這裡既然是座尼寺,等她身體好些,也入鄉隨俗,去上上香吧。既謝過諸天神佛給了她這份奇緣,也能爲那縷不知歸於何處的芳魂祝禱一番。

丹娘端着藥碗進來時,青娘連忙收聲不語了。

看王九娘似乎正在聽她說話,注意力也轉移了不少,丹娘便當作什麼也未曾聽見:“夕食奴準備了紫米粥、鵝肉羹、人蔘益氣湯、雞子,前頭尼寺還送來了七寶五味粥、菘菜豆腐湯、天花畢羅。在夕食之前,九娘還是先飲了藥湯罷。”

青娘將一張小食案放在牀上,低聲道:“到了這尼寺,九娘也跟着茹素了,一連多少天都不見什麼葷腥,身體如何能好得起來?”

“胡說,雞子和鵝肉便不是葷腥麼?而且,九娘眼下身體尚虛,食不得過於葷腥之物。”丹娘瞥了她一眼,將藥湯奉上。她剛想像往常一樣,一勺一勺喂王九娘飲藥湯。王九娘卻徑自拿起湯匙,自己飲盡了這碗苦藥湯。

兩位女婢對視一眼,皆有些欣喜。不論如何,主人總算不再像個木頭人似的毫無反應了。或許,是她們想得岔了,今日郎君那封放妻書,說不定反倒刺激得九娘想開了。照此下去,在七郎到之前,九娘也許便能養得好起來了。到了那時,她們作爲貼身婢女,也算是能夠向主家交待了。

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54章 嫁妝經營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44章 心中志向第91章 相約上元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章 大唐棄婦第55章 中秋之節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41章 暫時告別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38章 影響王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21章 受邀宴飲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97章 催出新婦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54章 嫁妝經營第7章 兄妹深談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31章 惡人求親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58章 互相試探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章 大唐棄婦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8章 東都洛陽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48章 來是他第29章 兄長貢舉第4章 王家七郎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9章 洛陽坊市第52章 敏銳察覺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20章 曲競渡第8章 東都洛陽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48章 來是他第60章 盧家拜訪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33章 再次對峙
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77章 舅兄提醒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54章 嫁妝經營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59章 續絃之意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44章 心中志向第91章 相約上元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章 大唐棄婦第55章 中秋之節第193章 喜氣盈門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66章 通曉消息第124章 同安試探第128章 同心同力第60章 盧家拜訪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41章 暫時告別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38章 影響王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21章 受邀宴飲第69章 表妹來襲第132章 茶園經營第97章 催出新婦第40章 何人出手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51章 又到中元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54章 嫁妝經營第7章 兄妹深談第112章 盧氏傅母第31章 惡人求親第204章 番外四再回長安(上)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30章 雙喜一怒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203章 番外 三 陌上少年足風流第58章 互相試探第63章 心悅君兮第1章 大唐棄婦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179章 宴飲中事第8章 東都洛陽第183章 心生對策第187章 狀頭出世第65章 吹皺池水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48章 來是他第29章 兄長貢舉第4章 王家七郎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62章 茶鋪開業第53章 心有所動第198章 得意而驕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9章 洛陽坊市第52章 敏銳察覺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15章 應邀觀球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20章 曲競渡第8章 東都洛陽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21章 小試茶道第95章 婚禮前日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48章 來是他第60章 盧家拜訪第79章 天命不違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33章 再次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