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石破天驚

且不提王玫這廂一行人趕緊加快腳步家去,便是走得有些疲憊了也只能強撐着打起精神。另一廂崔淵追了不多時,便從街邊擺攤的行商小販處打聽着了崔芙孃的行蹤,一路繼續尋下去。沒多久,卻迎面遇上護送着自家牛車的王方翼。

能在這人山人海的上元夜偶然相遇,兩位至交好友自然覺得十分高興。只可惜眼下並不是開懷暢言、把臂同遊的時候,崔淵上前向牛車中的王母李氏問好,盧十一娘也喚了“姊夫”。王方翼見他身旁那些部曲正四處打聽尋找着什麼,忽然道:“莫非你們家走丟了人不成?”

崔淵也不瞞他:“三房的侄女,被母舅家蠱惑,方纔竟趁我們不備出走了。”

王方翼略作思索:“可是一個七八歲左右的小娘子?穿着杏紅長襖披着緋紅兜帽?身邊還帶着一個十來歲的侍婢?方纔我們經過旁邊的通化坊門前時,正好見着她。她人小單薄,又步伐匆匆走得飛快,我便多看了幾眼。”原本他也覺得這小娘子似是與家人走散了,但見她急忙趕路卻又不像驚懼慌張的模樣,便不曾過於注意。

“仲翔可是幫了我的大忙。”崔淵立即吩咐部曲疾奔而去,“我而今有事,便不與你多說了。另外,九娘帶着幾個孩子在朱雀大街上,恐怕正想着家去呢。仲翔可否前去照料一二?”

王方翼毫不猶豫道:“找人也要緊,不如我與你同去。”

李氏在車裡道:“很該如此,你去罷。我們坐着車,也正好去幫九娘。”

盧十一娘也道:“姊夫放心,阿家與我必會尋着九娘姊姊,不教她們被人衝撞了。”

崔淵謝過她們,便與王方翼朝着通化坊趕過去。張大尋着通化坊的武侯,給了些錢財詢問了一番。那武侯果然還記得崔芙娘,道:“那小娘子上了一輛被部曲圍着的世家牛車。原以爲她是那家的小娘子呢。”

“那牛車可有什麼特徵?或者家族徽記?”

“沒什麼徽記。不過某卻見過幾回,應是旁邊興化坊李縣尉家的。”

興化坊的李縣尉,可不就是三房李氏的堂兄?如今正任長安縣的法曹?崔淵面無表情地想着趙郡李氏在京這一房最近的動靜。雖說如今以隴西李氏爲上,皇室也自認隴西李氏出身。但世族們心裡很清楚,聖人祖上應該是趙郡李氏旁支。許是仍留着幾分香火情的緣故,趙郡李氏的仕途也日漸通達。他們雖並非手握要職,但六大房系一羣老狐狸皆蟄伏不出,也只等着家中教養出一羣好子弟一飛沖天罷了。眼下這種緊要的時候,在京的漢中房斷然不會隨意站隊。說不得,此事可能只是這一旁支獨斷專行所爲。既是自作主張,便不需鬧到族長見面的地步,私下交接打壓也夠了,想來他們也不敢隨意說出去。

雖說上元之夜長安城內外百萬人口都齊聚而來,但最熱鬧的仍然是東西兩市與皇城、朱雀大街。其餘裡坊外的街道雖說亦是人頭攢動,但因道路寬闊的緣故,也頗爲暢通。趙郡李氏的牛車回興化坊也不過片刻時間,偏偏卻在坊門前被崔家的部曲截了下來。

“閣下攔住我家的牛車是爲何意?”那牛車邊守衛的部曲大聲喝問。

護衛在崔淵身邊的張大冷冷道:“趙郡李氏誘拐我崔家的小娘子又是何意?”

“什麼誘拐崔家的小娘子,牛車中坐的是某主家的縣尉娘子。”

“嘖,可需俺們喚來通化坊的武侯問一問?做這種事原該偷偷摸摸的,坐着刻着家族徽記的牛車出來,也怨不得旁人抓住把柄。”張大又詐了他們一句。

李家那些部曲一怔,有人忍不住就去查看車轅上是否當真留着徽記。這一看,自是什麼都沒有,卻坐實了他們做賊心虛。於是,兩羣人剎那間便怒目而視,做出凶神惡煞的模樣來。幾十個配着橫刀的虯髯大漢眼看就要打起來,嚇得旁邊的行人立即避讓開,不多時便給兩邊人馬留出了足夠寬闊的空地。更有些好事的反倒不走不避,裡三層外三層圍了個結結實實。

崔淵素來不甚在意所謂的名聲,也不在乎是否遭了旁人圍觀。他走近幾步,淡淡道:“某博陵崔氏崔子竟,正在尋找侄女芙娘。通化坊的武侯說,曾見芙娘登上這輛趙郡李氏的牛車。若是芙娘尚在車內,煩勞將她帶下來,某便當作這只是一個誤會。趙郡李氏對我博陵崔氏並無惡意。否則,說不得便要請族長們出面說道說道了。”趙郡李氏漢中房好不容易舍了一個旁支嫡女,才與博陵崔氏二房嫡支結了親家,又哪裡能輕易捨棄這門姻親?若是族長出面,做下這等事的人必定逃不過嚴厲的懲罰。他們怎願意鬧得人盡皆知,恐怕還巴不得能私下和解。

牛車中靜了靜,隨即傳來低低的言語聲。隱約能聽見崔芙孃的尖叫,似是正在商量拿一個什麼藉口來搪塞此事。只是,未等她們商量好,忽然從坊門內躥出來十幾個手持橫刀的黑衣漢子。他們的橫刀上還流着血,闖進人羣中便如同進了羊羣的狼,四處砍殺。周圍的百姓們何曾見過這等逞兇的場面,立即亂了起來,慘叫哭喊之聲不絕於耳。逃走的、摔倒的、踩踏的,轉眼間,這附近便彷彿成了人間煉獄一般。

此時,又有人在後頭喊道:“抓刺客!!抓刺客!魏王遇刺了!!”

這幾聲大喊讓人們越發慌亂不堪,那些黑衣人也更加兇殘了,無論老弱婦孺竟都是衝着要害一刀砍下去。崔淵與王方翼大驚,見那些黑衣人不管他們這羣人,似是隻想從人羣中逃出去,便吩咐道:“分出幾個趕緊疏散百姓!餘下的兒郎們!!與我一起上,抓住刺客!!”“別教行人衝擠裹挾住了!!”

這時候,牛車中也傳來女子的尖叫:“你們都愣着做什麼?!還不快去抓刺客!!膽敢刺殺魏王的反賊!抓住他們便是大功一件!錢財前程絕不會少了你們的!”崔芙娘似是也跟着喊了起來:“大好的機會!還不快去!”

趙郡李氏的部曲們一怔,許是被主家許下的利祿衝昏了頭腦,竟然不管不顧就這麼舉着刀衝了上去。他們一盤散沙,遇上那些刺客哪裡討得了什麼好處?轉眼間就被殺得七零八落。爲首的刺客許是氣惱之極,竟舉起背上的大弓對着牛車便連射起來。

崔淵抽出地上屍首手中的橫刀,一閃身來到牛車前,將那些射往車廂的箭都擋住了。還有幾枝流箭,卻將拉車的犍牛和車伕射死了。聞見濃重的血腥味,車裡頭的尖叫聲不絕於耳。崔淵只覺得聽得煩躁,舉刀上前攔截那些刺客。王方翼也簡單對張大幾人佈置了幾句,便如一柄尖刀般衝向黑衣人。

此時魏王的侍衛也都衝了過來,那些刺客不敢戀戰,留下幾具屍首且戰且走。崔淵與那爲首的刺客戰了幾個回合,反手在那人手上留下一道長口子。那人悶哼一聲,忽然一矮身闖進了混亂的人羣裡。魏王侍衛本待再追,但慌亂的民衆四處擠壓踩踏,只恨不得趕緊逃脫此處,又哪裡會給他們讓出道來。他們也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刺客脫掉一身黑衣,便泯然衆人走得遠了。

崔淵與王方翼立即高聲疏散起了百姓,最終聲嘶力竭,卻險些被人流裹挾而去。他們只能退回坊門邊,待驚恐的人羣散去,滿地上只留下百具或被砍殺或踩踏致死的屍首。兩人互相看了一眼,無不神情沉重。好好的上元節之夜,居然出了這等慘事,誰都能想象到,聖人會是如何震怒。

“某千牛備身王仲翔,不知魏王遇刺,傷勢如何?”略微平復心情之後,王方翼上前與魏王那些侍衛寒暄起來。

聽得他是千牛備身,魏王侍衛們的臉色也好了些,便有校尉道:“所幸某等拼死相護,大王安然無恙避回了魏王府。只是沒想到這些賊子如此猖狂,居然釀成這般慘禍。”魏王府所在的延康坊就在興化坊之西,確實離得再近不過。

“大王果然吉人自有天相。”王方翼道,“今夜多有不便,改日再去魏王府上探訪。”

見他說得客氣,那校尉便略鬆了鬆,叉手道:“幸得王郎君與友人出手相助,才能留下幾個刺客的屍首,某定會將此事一一稟報魏王。”

王方翼但笑而不言,看似感激那校尉十分通人情地賣了個好,實則心中暗歎今日運氣太差。他們也不過是想把崔家那位出走的小娘子追回來,又哪裡料到會遇上這種事?若是教魏王以爲他們有意投效,又遭了太子記恨、晉王不喜,豈不是前途盡毀?

與此同時,崔淵來到那輛牛車前,掀開車簾將裡頭正在哭喊阿爺阿孃的崔芙娘拎了出來。崔芙娘一見外頭地上躺着那麼多屍首,四處鮮血橫流,更是驚嚇得厥了過去。崔淵便命張大去找輛車來,儘快將這個惹禍的侄女帶回家去。又讓部曲迅速去找些醫者過來,趕緊給仍然躺在地上的傷者們問診施救。

將差使都佈置下去後,崔淵一邊回想着那些刺客的刀法與箭法,一邊揣測着刺客的來路,眉頭擰得更緊了。回首見王方翼苦笑着看過來,他更是面沉似水。兩人暫時與魏王侍衛告別,又留了一兩個部曲在此處,等着長安縣縣衙的差人問話。此事事關重大,定會引起朝野震動。如斯要案,長安縣令也攬不住,想必會交給大理寺卿、刑部尚書、御史中丞三司會審。明日大理寺的司直、評事應該會上門問訊,他們一時間恐怕也不得閒了。

兩人與刺客打鬥片刻,均已是渾身狼狽,衣袍上也濺滿了血跡,幸得並沒有受傷。悄悄進入人羣之中後,仍然歡欣雀躍的人們也幾乎不曾注意到他們一行人的異狀。眼下興化坊附近的事並不曾大肆傳開,皇城前、朱雀大街上、東市附近仍是載歌載舞一片歡騰。他們回想着方纔那血流成河的慘狀,再看眼前,更是默然了。

崔淵本想與王方翼就近去平康坊暗宅中商量對策,但想想此事必須早些告知崔敦、崔斂與真定長公主,他們眼下的行蹤日後可能也會受到盤問,索性便一同回了崔府。老管事崔順見他們都帶着一身血腥回來,只悄悄稟報了崔敦與崔斂,並未驚動內院的女眷們。

崔淵又吩咐道:“芙娘還昏厥着,想來也需要交給長輩們處置。”

崔順便讓僕婢擡着檐子,將昏迷的崔芙娘帶了進去。待她從昏迷中慢慢醒來,等着她的也只會是暴風驟雨。

“到底你們遇上了什麼事?!”崔敦和崔斂將二人喚到書房。他們目前尚未接到消息,只隱約覺得似乎要出大事了,心中頗有幾分沉重與擔憂。

崔淵答道:“有黑衣刺客行刺魏王,未曾得手,逃跑之中正好遇到我和仲翔去尋芙娘。他們砍殺百姓引發騷亂,我們欲攔截卻只留下幾具屍首,剩下的人都逃了。如今興化坊門前還是血流滿地。”

王方翼補充道:“那些刺客武藝高強且毫無人性,想來應是死士或者……並非我大唐人士。”若是心存一絲善念之人,絕不會對那些無辜的老弱婦孺痛下殺手。

崔敦與崔斂自是十分震驚。如今天下承平,聖人治下百姓安居樂業,出了這樣一件人爲造成的慘禍,若不查清楚、不懲治罪魁禍首,聖人豈能安心?只是,怨恨到會派人刺殺魏王者,除了太子還會有誰?雖說眼下並無證據,但太子與魏王圖窮匕見,也是遲早之事。不過,若沒有實打實的信件往來或是刺客招供,便是人人心裡都很清楚誰是指使者,聖人也定然不會相信。

“東宮不穩,才釀成如此慘禍。只是,聖人未必會相信。”崔敦道,“你們二人不慎涉入此事,也不能輕舉妄動。雖說你們僅僅是證人,但說不得便會惹來太子的忌恨、魏王的拉攏,爲他們互相攻訐所利用。”

“我們省得。”崔淵道,“省試快要到了,我自會閉門攻讀。”

王方翼也道:“此事一出,我也說不得會休息幾日,直到事情水落石出爲止。”

便是遍尋不得罪魁禍首,想來太子一派也會丟出一枚棄子讓魏王一派滿意。只是,都已經鬧到這般程度了,這兄弟鬩牆之禍既然已經發生了一次,定然便還會有第二次。這第二回又會是什麼時候?誰會成功?誰會失敗?

第57章 久仰大名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38章 影響王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55章 中秋之節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39章 形形□□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4章 王家七郎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68章 告知親人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65章 吹皺池水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72章 王大婚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52章 敏銳察覺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72章 王大婚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49章 崔家四郎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6章 再見前夫第56章 中秋夜宴第56章 中秋夜宴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66章 坦誠溝通第27章 解困之恩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39章 七夕之日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2章 放妻之後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98章 喜結青廬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2章 放妻之後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38章 影響王第68章 告知親人第70章 王十七娘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6章 再見前夫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43章 崔氏一門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24章 宴飲之樂第89章 除夕之夜
第57章 久仰大名第57章 久仰大名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38章 影響王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55章 中秋之節第163章 密友再聚第139章 形形□□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4章 王家七郎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31章 親親之情第175章 又起動靜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30章 徹底交託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73章 落花流水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44章 心中志向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68章 告知親人第85章 波折再起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65章 吹皺池水第74章 登高相會第137章 密友親事第52章 敏銳察覺第135章 崔家商定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8章 母女交心第122章 兄長上任第64章 心中糾結第134章 歷史轉向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172章 王大婚第70章 王十七娘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14章 緣定八郎第107章 相約而見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52章 敏銳察覺第54章 嫁妝經營第172章 王大婚第150章 摹本之事第49章 崔家四郎第21章 受邀宴飲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6章 再見前夫第56章 中秋夜宴第56章 中秋夜宴第205章 番外五再回長安(中)第66章 坦誠溝通第27章 解困之恩第38章 訪客探望第160章 人心浮動第39章 七夕之日第92章 夜色後續第161章 阿實生辰第2章 放妻之後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169章 三房歸來第145章 法帖之澤第61章 盧十一娘第16章 王家夜談第155章 中秋之夜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96章 走投無路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98章 喜結青廬第49章 崔家四郎第108章 喜獲侄兒第125章 薦醫入宮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91章 謀逆之始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153章 家人再聚第2章 放妻之後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173章 密友婚事第180章 衝突之後第138章 影響王第68章 告知親人第70章 王十七娘第76章 相見恨晚第105章 子竟風采第6章 再見前夫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43章 崔氏一門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97章 太子事發第24章 宴飲之樂第89章 除夕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