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家人再聚

車馬如龍,徐徐駛入勝業坊崔府中,至內門前緩緩停了下來。崔淵領着幾個侄兒守候多時,上前一步,溫聲道:“孩兒恭迎阿孃家來。不知阿孃這一路可平順?”鄭夫人扶着侍婢下了車,瞥了他一眼:“你倒是捨得離開那《蘭亭序》半步了。我還道,不到你府試的時候便見不着你呢。”

“孩兒一向沉迷書道,阿孃應該早已經習慣了纔是。”崔淵如此接道。

王玫又替他描補了一句:“四郎便是沉迷書道,也日日念着阿孃與叔母。有兒替他盡孝,他才能放心呢。”說着,她不免橫了崔淵一眼,讓他順着說幾句話,別隨意就給她拆臺。雖說某人的性情崔家人無所不知,但不過是說幾句軟話而已,能教長輩們心中愉悅些,又何樂而不爲呢?

崔淵微微一笑,從善如流:“還是九娘瞭解我。”

“罷了罷了,我還不知道你的性子麼?好不容易來迎我們一回,怕是心裡卻掛念着那些個摹本,恨不得立刻便回你的院子裡去罷。”鄭夫人笑了起來。她也難得見幼子這般軟和,大部分時候他都太過隨性了,連裝上一裝也是不願的。“橫豎也都累了,你們不必陪我回內堂,直接回院子歇息便是。”

“有孫兒們奉着祖母回內堂便夠了。”崔篤、崔敏、崔慎三人很知機地接道。

鄭夫人微微頷首,漫步行得遠了。小鄭氏、清平郡主、崔淵、王玫都對着她的背影行禮,接着各自暫別,便牽着孩子們回了自家院子。

因多日不見,崔淵的目光落在王玫身上,遲遲不願意移開,彷彿怎麼瞧也瞧不夠似的。此時此刻,恐怕無論任何名家真跡,都無法將他的心神引開。連他自己心中都有些意外,似乎一直沉浸在書法之中的他轉瞬間就隱沒了一般。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位疼愛妻兒的尋常男子,只是一個相思心動之人。

不過望了幾眼,他便道:“不是去山居別院消夏度日?怎麼看着你卻似是清瘦了不少?可是因茶園之事累着了?或是做道場的時候,用素齋不習慣?阿實倒是不曾瘦,好像也長高了一些。”

“許是每日動得多了些罷。”王玫聞言撫了撫臉龐,“血氣也足了不少,上山下山竟也不覺得疲累了,很有些健步如飛的意思呢。”她每天光是晨昏定省,便需在別院中上坡下坡走動,比平常鍛鍊得更多。

崔簡則比了比自己的頭頂與阿爺的差距,失落地道:“阿爺定是看錯了,我明明不曾長高。”

“還沒到時候呢。”王玫安慰他道,“待你到了十一二歲,恐怕晚上都能聽見骨頭拔節的聲響。如同竹子一般,不聲不響就長得高了。瞧你三阿兄,可不是半個月不見,就長了一截麼?”三郎崔慎便剛到了抽條的時候,雖然瘦得像柳條兒一般,但時時刻刻都精神得很。

“真的麼?母親讓我多喝牛乳、羊乳,往後是不是長得更高?”

“當然。不過,光長得高可不夠,還須得生得壯實些——就如你阿爺那般。”所謂的穿衣顯瘦、脫衣有肉,纔是好身材。此時人們都崇文尚武,便是世家子,也並非一味追求膚白消瘦、羸弱不堪的審美標準。當然,太過壯實了便像個粗漢蠻夷,也是不美。

崔淵聽了,勾了勾嘴角:“二郎、晗娘、昐娘都家去了?”

“阿爺、阿孃、阿嫂已經許久不見他們了,一定十分想念。我便想着,讓他們在家中歇息些時日也好。二郎的功課也暫時免了,就當給他放幾天假罷,過些日子再讓他補回來便是。”王玫回道。路過宣平坊時,她便命人將侄兒侄女們送了回去。而且,她也想再尋個合適的日子,回孃家探一探親。

“你們一路可順利?累是不累?”

“順利得很。累倒是不累,只是在車中待得太久,渾身有些痠痛罷了。”

“我寫了好些封信與阿爺,阿爺怎麼就回了三封信?”

“事多,有些忙碌。且我更想聽你們說,而非看信。偶遇藥王的事,看起來便頗爲傳奇。阿實,你覺得藥王如何?與你先前所想的那些隱世前輩高人有何區別?”

“一點也不像那種高高在上的老神仙,也不像寺觀裡的老和尚、老道士,更像是普普通通的老翁。不過,聽藥王說起話來,卻覺得很有見地。總覺得,能從他的每個字裡都琢磨出一些不同來。若不是我對醫藥之道確實沒有興趣,便是藥王不想收我,我也會千方百計拜他爲師。”

如此絮絮地說了好些話,既平淡又溫馨。到得點睛堂時,崔淵已經大致將母子倆所遇見的那些事都聽了一遍。盧傅母、丹娘也時不時在後頭補充幾句,隔閡似乎也已經消解了不少。他便吩咐衆人去準備夕食、洗浴等,而後將王玫、崔簡都帶進了書房。

書房中掛滿了他寫的《蘭亭序》摹本。若不是摹本實在太多,於書道上並無多少積累的王玫、崔簡恐怕都分辨不出真假來。崔淵帶着他們評點了一番自己這些摹本的好壞,便笑道:“十分神韻難得,除非王右軍再世,否則恐怕誰都寫不出來。不過,如今有了八分神韻,也不枉我廢寢忘食參詳那麼多日了。”雖說離他所想的九分神韻尚差了一線,但還有大半個月的時間,他並不着急。而且,聖人拿到他的摹本後,已經龍心大悅很是高興了。當然,這也並不意味着他比歐陽詢、褚遂良等人更勝一籌,不過是沾了能夠連日琢磨體悟的光罷了。

“的確寫得極好。”王玫認真端詳着每一幅字,依稀彷彿確實能從那些字中看出些許神韻來。崔簡則忍不住開始磨墨,照着自家阿爺的摹本勾畫幾筆。他修習書法時日尚淺,臨摹了幾個字之後,連自個兒都看不下去了,忙又換了紙重寫。

崔淵含笑指點了他幾句,便又對王玫道:“除了《蘭亭序》,我們還見識了不少珍藏的名家真跡,也算是意外收穫了。”魏王的收藏自不必說,太子雖不好此道但給他獻上真跡的人也很是不少。杜荷拿出了萊國公府的家傳名家法帖,崔泌崔泳兄弟倆也求來了安平房不少稀有真跡。此事漸漸傳開之後,陸陸續續有不少高門世家都產生了興趣——誰不想在聖人面前搏一搏存在感,得幾句誇讚呢?如大房崔渲,不但送來了真跡,還毛遂自薦;又如滎陽鄭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趙郡李氏、隴西李氏、京兆杜氏、京兆韋氏、弘農楊氏、蘭陵蕭氏、河東裴氏等,無不踊躍襄助。連岳父王奇都從書房裡翻出了不少名家法帖,一股腦地給他送了過去。他也不想讓大舅兄錯過這等盛事,自己先抄了一份摹本給他送去參詳。

“參與此事的人越來越多,想來也容易選出好摹本罷。”王玫垂目想了想,“不過,若只能靠諸位臨摹成卷,畢竟太累了。而且,恐怕在省試之前,也臨摹不出多少份來。四郎記得我曾提過的雕版印刷麼?不若選出最有神韻的摹本,令最好的工匠做成雕版,便可印刷無數次了。將那些摹本裝訂成摺頁冊子,如同佛經那般,也更便於觀看。”她一邊說,一邊勾畫經摺裝的示意圖。

崔淵敏銳地意識到,此舉不但可推廣法帖,還可印刷書畫,使更多寒門士子獲益。想到此,他忽然道:“世家之積累,通常須得數百年、上千年之功。家風爲一,財富爲一,人脈爲一,名望爲一,書卷爲一。紛亂遷徙之時,寧舍錢財田地,也不可舍書卷,可見書卷傳承之重要。若有印刷之法,書卷便不再那般珍稀,寒門與世家之差也將愈來愈小。說不得延綿三代、四代,便可稱世家了。”他從王玫那裡得知了歷史的走向,知道世家必將衰亡。然而,身爲五姓七家的博陵崔氏子,他卻並不覺得悲哀鬱憤。仔細想想,世家又何曾興盛過多久?秦漢崛起,魏晉巔峰,而後又日漸衰落。開貢舉之試,提拔寒門,修《氏族志》,便足可見聖人待世家的態度了。

“世代公卿,世享膏粱,卻並非世出人材。”王玫輕聲道,“且世家勢大,皇權便勢小。以貢舉之試,得天下英才盡忠竭力,纔是聖人所願。至於出身世家或寒門,在聖人看來,都沒有差別。唯一的差別,只是是否爲他所用而已。不能爲其所用,除之;能爲其所用,舉之。”

崔淵頷首,嘆道:“若只以家世爲傲,而非以自身爲傲,遲早世家都會衰落下去。”

在旁邊努力臨摹的崔簡擡起首,倏然插口道:“阿爺,這兩者有矛盾麼?我自然以身爲博陵崔氏子爲傲,也想有朝一日博陵崔氏以我爲傲。”

聽了他的話,王玫與崔淵都禁不住笑了起來。眼角眉梢間的沉重之色,也盡數化解了去。

“阿實所言甚是。這纔是真正的世家子弟該有的驕傲呢。”

“呵,我便等着,看你如何讓博陵崔氏以你爲傲。”

崔簡的臉微微一紅:“阿爺和母親,也必定會以我爲傲。”他要做文武雙全的書道大家,要做解頭、狀頭,目標可多得很呢。有朝一日,他留下的書法真跡,一定也會成爲衆人爭相獲取的珍藏,成爲他們效而法之的法帖。他與自家阿爺,也會像“二王”(王羲之、王獻之)那般,被人稱之爲“二崔”,成就又一段父子佳話。或者,他再有弟弟,稱爲“三崔”,比“二王”還多一人,便更好了。

崔淵、王玫自是不知道小傢伙內心中熊熊燃燒着的遠大目標,也不知道那不知尚在何處的小兒子如今便已經讓自家大兄盯上了。他們只是互相瞧了瞧,而後便將崔簡帶離書房。

“書法一道,並非一日之功。而且,你如今尚不必習行書。先將秦篆、漢隸、楷書練好再說。”

“阿實,別急。一張一弛纔是進學之道,今日就到這裡罷。咱們一整天都在外頭,也該先洗浴一番,去一去疲憊,再用夕食。”

崔簡點點頭,乖乖地回了自己的寢房。

崔淵則不動聲色地牽起了王玫的手,道:“我今日也尚未沐浴,便與你一同去罷。”

王玫雙頰嫣紅,含嗔看了他一眼,卻並未拒絕。分別這麼些時日,相思入骨的,又何止是她一人呢?既然相思,便需一解相思。而後各種繾綣溫存、耳鬢廝磨,便不足與外人道了。

用過夕食之後,王玫便覺得累極了,回寢房躺下了。崔淵則帶着崔簡去正院內堂中給崔敦與鄭夫人問安。崔敦剛從皇城中回來,才用完夕食,見父子倆來了,眉頭一挑:“前些時日怎不見你?偏內眷們家來了,你也不聲不響地出現了。”

“孩兒特地從別院回來迎接阿孃。”崔淵答道。

“嘖。說罷,有什麼事?”知子莫若父,崔敦直接問道。

“咱們家不是有夾纈鋪子麼?可否給我幾個好雕版工匠?我想將摹本都做成雕版,如同做夾纈那般印在紙張之上。”崔淵道,“如此,便可少在摹本上費些功夫了。”他確實喜歡鑑賞臨摹名家法帖不錯,但若爲了臨摹而臨摹,爲了集成摹本卷軸而臨摹,反倒有些興致缺缺了。

崔敦略作思索:“各家珍藏的法帖都送到了你跟前,我還以爲你眼珠子都快轉不動了,將什麼事都忘了。想不到,你倒還有閒情逸致琢磨這些事。也罷,這種事情,與你阿孃說就是了。”說着,他又呵斥道:“過兩天便該府試了,你這陣子沉迷書道,可還記得什麼府試?聽說你早便宣揚出去,說一定要拿下解頭、狀頭。若是一着不慎,就是滿盤皆輸了!”

“阿爺儘管放心罷。”得了他的準信,崔淵利索地牽着崔簡往外走,“臨試之時,再看一看就是了。”他確實有些日子不曾準備府試,也該暫時專心讀一讀書了。

作者有話要說:到年末有點忙,可能更新不會太定時

麼麼噠~

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23章 提攜還恩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62章 堅持己見第3章 長秋尼寺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6章 再見前夫第56章 中秋夜宴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0章 啓程歸家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43章 崔氏一門第36章 高人支招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9章 端陽來臨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66章 坦誠溝通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3章 長秋尼寺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98章 喜結青廬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6章 再見前夫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71章 重陽之宴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3章 長秋尼寺第12章 崔氏父子第5章 和離之因第9章 洛陽坊市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3章 長秋尼寺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23章 提攜還恩第31章 惡人求親第55章 中秋之節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40章 何人出手第66章 坦誠溝通第94章 添妝鋪房第7章 兄妹深談第72章 初次交鋒第9章 洛陽坊市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84章 終成密友第59章 續絃之意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80章 還俗歸家第55章 中秋之節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91章 相約上元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18章 握手言和
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23章 提攜還恩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62章 堅持己見第3章 長秋尼寺第181章 上元夜驚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120章 開誠佈公第6章 再見前夫第56章 中秋夜宴第56章 中秋夜宴第117章 反敗爲勝第99章 崔家認親第168章 隱患暗藏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52章 道場中事第10章 啓程歸家第80章 還俗歸家第165章 乾坤未穩第154章 崔淵府試第72章 初次交鋒第159章 一波又起第86章 準備雪恥第133章 選妃傳言第43章 崔氏一門第36章 高人支招第94章 添妝鋪房第195章 步步爲營第106章 新婦歸寧第19章 端陽來臨第202章 番外二崔家好兄長第127章 宮中應對第66章 坦誠溝通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110章 蝴蝶振翅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01章 同仇敵愾第3章 長秋尼寺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129章 崔淵縣試第123章 貴主生辰第98章 喜結青廬第75章 談話了悟第190章 上巳出獵第149章 得遇藥王第6章 再見前夫第102章 夫婦同心第194章 倒戈一擊第71章 重陽之宴第200章 灞橋離別end第140章 相看衆女第3章 長秋尼寺第12章 崔氏父子第5章 和離之因第9章 洛陽坊市第100章 新婚適應第3章 長秋尼寺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82章 石破天驚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77章 年間動盪第23章 提攜還恩第31章 惡人求親第55章 中秋之節第19章 端陽來臨第157章 奪得解頭第40章 何人出手第66章 坦誠溝通第94章 添妝鋪房第7章 兄妹深談第72章 初次交鋒第9章 洛陽坊市第119章 情勢判斷第201章 番外一吾家有女第185章 風雨之前第37章 道觀生活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84章 終成密友第59章 續絃之意第71章 重陽之宴第199章 揭破虛僞第80章 還俗歸家第55章 中秋之節第42章 回到家中第116章 球場風雲第31章 惡人求親第158章 一波未平第148章 阿實習射第91章 相約上元第146章 京郊避暑第96章 親迎之禮第111章 夫妻深談第189章 慶賀飲宴第39章 七夕之日第141章 舉薦事定第17章 家中生活第167章 魏王之宴第88章 下聘納徵第118章 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