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世充評榜

“殿下,不可隨意出城!”郭士衡慌忙阻止他。

“你這個膽小鼠輩,連唐軍巡哨都害怕!”

王君度狠狠罵了他一句,轉身向城下奔去,集中了軍隊,他翻身上馬大喝一聲,“開城!”

城門開啓,王君度率領兩千軍隊向城外奔去,郭士衡喊之不及,只得眼睜睜看着他衝出城去,他跟隨王世充南征北戰,有着很豐富的戰鬥經驗,直覺告訴,這兩百巡哨軍隊極可能有詐,但他也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四周並沒有看見敵軍主力。

郭士衡再一次向兩百唐軍巡哨望去,這一次他刻意留意那個戴金盔者,金盔在戰場上一般是主帥或者王者以上才能戴,難道這真是唐朝宗室?郭士衡看見那名金盔者已翻身上馬,手執一對雷公錘,大如巴斗,起碼重兩百斤,這對錘讓他倒吸一口冷氣,這究竟是何人?

旁邊一名將領驚呼道:“莫非此人就是天下第一猛將李玄霸?”

郭士衡也呆住了,如果真是此人,王君度危險了,但此時王君度已經衝出城,喊他來不及了,郭士衡恨得一跺腳,回頭大喊:“整軍出城!”

若越王有個三長兩短,他也難交代了,他只留五百人守城,親自率一千五百軍隊衝出城接應王君度。

城外,趙王李玄霸手執雙錘,一臉傲然,他並沒有把衝上來的兩千人放在心上,對他來說,這兩千人就是兩千只螞蟻。

李玄霸的戰馬也格外雄壯,四肢強健,比一般戰馬高一頭,通身漆黑,叫做‘黑風駒’。是一匹來自遙遠西方的大宛寶馬,是李世民從一名粟特商人手中耗費百金購得,只有這匹馬才能承受得住李玄霸的體重和他的大錘。

李玄霸目光冷厲地望着迎面衝來的敵將,他雖然是天生弱智,但上了戰場,那種與衆不同的武者天賦便發揮出來,就彷彿一臺精確地掃描儀器,敵將王君度的戰鬥力他便了然於胸。

使一杆長鐵戟。重約七十斤。身高六尺出頭,從他手握長戟的態勢,便看出他下功夫不夠,戟法並不精純,只是有幾斤笨力氣罷了,談不上猛將。只勉強算良將,不過對方和他一樣,居然頭戴金盔。估計地位不低。

李玄霸輕蔑地哼了一聲,大喊,“拿命來!”雙錘一揮。催馬向前迎去,他的兩百親兵個個武藝高強,皆能以一敵十,他們跟着吶喊,揮舞兵器衝上。雖然只有兩百騎兵,但殺氣沖天,氣勢壯觀,儼如萬馬千軍。

這時尉遲恭已聽到城內守軍出戰的消息,他大喜過望,立刻率軍掩殺而來。

李玄霸的馬速極快,瞬間便衝至王君度面前,大喝一聲,迎頭一錘向他砸去,‘嗚—’掛出一聲風響,王君度見大錘來勢兇猛,他也嘶聲狂吼,舉鐵戟相迎,‘當!’的刺耳聲響,鐵戟脫手而飛,王君度被震得兩膀脫臼,大喊一聲“不好!”

調轉馬頭便逃,李玄霸的第二錘又如影般砸來,正砸在王君度的後腦勺上,王君度的腦袋當即爆漿,被砸得稀爛,死屍落馬。

李玄霸如雷公般仰天狂笑,揮動大錘殺進了敵軍羣中,一對大錘上下翻飛,挨着便死,碰着就亡,殺得一羣羣士兵骨斷筋折,死屍遍野,他的二百親兵如狼似虎,跟隨着李玄霸在敵軍羣中縱橫殺戮,所向披靡,王世充的軍隊被殺得一片哀嚎,四散奔逃。

這時,郭士衡率援軍殺至,一名士兵卻指後面大喊:“將軍,唐軍從後方殺來!”

郭士衡一回頭,只見數千唐軍騎兵戰馬奔騰而來,眼看要殺到城門處,郭士衡大吃一驚,向奔回去已經來不及了,“這個蠢貨!”他氣得大聲叫罵,王君度的愚蠢害死了全軍,這時,一名將領帶着數百敗軍逃回,驚恐稟報道:“郭將軍,越王已被敵將殺死!我們該怎麼辦?”

郭士衡知道大勢已去,調轉馬頭便東北方向逃去,千餘敗兵跟着他拼命奔逃,漸漸地,逃離了戰場。

三原城的五百守軍見越王已死,副將逃走,他們無路可走,只得開城投降,尉遲恭率軍進了三原城

兩天後,李世民率領八萬唐軍主力抵達了三原城,而長孫無忌在攻佔函谷關後留兩千士兵守關,他則率八千士兵東來,在三原城和唐軍主力匯合。

李世民在數百士兵的護衛下,騎馬在外圍巡視這座洛陽的子城,這完全是一座軍城,裡面沒有民居,城池周長約十二里,從規模上看屬於小縣,但又因爲它爲軍事要塞的緣故,城牆修得格外高大堅固,這座城池令李世民很滿意。

尉遲恭在旁邊笑道:“殿下是打算把它當做糧草重城嗎?”

李世民點點頭,“這座軍城離洛陽很近,又是要塞式城堡,很適合用作後勤,我決定就把後勤重地設在此處!”

停一下,李世民又用一種略帶責怪的語氣對尉遲恭道:“這次攻城策略雖好,但有點冒險,尤其用趙王冒險,一旦有什麼閃失,我很難向父皇交代,下次尉遲將軍不要再這麼大意了。”

李世民已經聽取了尉遲恭的報告,雖然尉遲恭沒有明說,但李世民聽得出來,尉遲恭就是利用李玄霸的特殊身份誘引敵將出城,且不說這個計策多少有點僥倖,但用三弟李玄霸爲誘餌,便讓李世民多多少少有些不滿。

尉遲恭額頭上冒出冷汗,連忙躬身道:“是卑職大意了,趙王一直讓卑職給他一次機會,我看已經快到洛陽,若再不給他這次機會,就是卑職失信,所以……卑職記住了,絕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你記住就行了,他頭腦稍微愚笨,難識敵軍計謀,所以以後不能讓他單獨出戰。”

李世民拍了拍尉遲恭肩膀,不再責怪他,催馬上前來到李玄霸身邊,李世民微微笑道:“三弟,今天這一仗打得過癮嗎?”

“一點也不痛快!”

李玄霸滿臉不高興,“那個那麼王,簡直太稀鬆平常,還不如史大奈,二哥,什麼時候給我找個對手,長孫上次在雁門郡答應過我,說安排我和楊元慶打一仗,結果居然是哄我,我可給他記住了!”

李世民這才明白三弟對長孫無忌有點愛理不理的緣故,原來是對兩年多前的雁門郡之事耿耿於懷,他不由啞然失笑,安撫李玄霸道:“無忌大哥不是哄你,實在是因爲楊元慶的身份不一般,他現在更是大隋楚王,一國君王,就像父皇一樣,你看父皇什麼時候親自上陣和人比武?”

半晌,李玄霸才甕聲甕氣道:“如果楊元慶不能和我比武,那羅士信呢!聽姐夫說,羅士信是隋朝五虎第一將,他總可以吧!”

“你放心吧!如果我們遭遇羅士信,我一定安排你出戰。”

李玄霸大喜,“二哥,你可別像長孫那樣哄我!”

李世民笑眯眯道:“二哥什麼時候哄過你?”……

洛陽皇宮內,郭士衡跪在玉階前,流淚向王世充述說當時發生的情形,“卑職有種感覺,兩百騎兵明目張膽前來探查,肯定是有問題,但越王不肯聽我之勸,硬要帶兵出城迎戰,結果遭遇到唐朝第一猛將李玄霸,被一錘擊斃,卑職率軍出城援救,卻遭遇唐軍埋伏,後路被斷,萬般無奈只得棄城逃回,卑職願接受陛下懲處!”

王世充負手站在玉階上,背對郭士衡,眼睛裡閃爍着兇光,第一戰就受挫,這會影響到他的士氣,他恨不得一刀將郭士衡宰了,居然還有臉逃回來。

但最終他也無可奈何,他心裡也明白,這件事確實不能怪郭士衡,明知越王愚蠢,還把軍權交給他,這是他王世充用人問題,如果這件事處罰了郭士衡,會引發衆將不滿,這口怒氣王世充只能憋在心中。

半晌,王世充嘆了口氣道:“郭將軍,越王一向是頭腦簡單之人,他中唐軍激將之計,也是在預料之中,你起來吧!這件事朕不怪你。”

“多謝陛下!”

郭士衡心中感激,站起身咬牙道:“陛下,越王被慘殺之仇,卑職一定會報,卑職一定會殺了李玄霸。”

“郭將軍,李玄霸既然號稱天下第一猛將,必然是有真本事,死在他手上,越王也不冤枉,朕只是有點好奇,那李玄霸的武藝真的能把宇文成都壓下去嗎?”

“陛下,確實很厲害,一錘將越王的鐵戟震飛十幾丈遠,卑職聞所未聞,宇文成都比不上他,楊元慶也不是他的對手。”

旁邊王仁則站出列道:“陛下,臣倒覺得有點言過其實,李玄霸的武藝或許確實很厲害,使二百四十斤的大錘,和宇文成都最多在伯仲之間,但如果說他超過楊元慶,臣覺得不現實,楊元慶的箭法天下無雙,連宇文成都也曾說過,若和楊元慶對陣,他必死在楊元慶箭下,李玄霸能躲得過楊元慶的鐵箭嗎?”

幾名大將都在竊竊私語,王世充卻淡淡道:“這只是唐人的無聊排名,李玄霸不過是一隻稍微勇猛的燕雀罷了,他怎配和楊元慶這樣的赤鷹比高,把楊元慶排在第三,恐怕連他老子李淵也沒有這麼厚的臉皮。”()

第50章 鴻門酒宴第17章 尋找線索第84章 連夜出擊第4章 不露聲色第16章 紅影驚現第17章 收網之時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1章 霹靂出擊第5章 公主承諾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3章 拜彌勒教第51章 一葉知秋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37章 內衛情報第27章 會寧換帥第27章 壟斷漕運第56章 雙相辭呈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67章 當即立斷第55章 兩座崔府第48章 欲迎還拒第1章 齊郡大戰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6章 危機前夜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2章 仁基北歸第34章 裴矩之策第6章 北地天鵝第28章 連環布套第58章 蕭後心思第61章 南陽事件第42章 步步緊逼第8章 斬斷後路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9章 贖買條件第50章 平定幽州第79章 南郡兩事第23章 切斷退路第37章 三方對質第33章 御房進諫第34章 裴矩之策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22章 不甘失礦第6章 裴府家宴第30章 兄弟和解第19章 一封信件第16章 三千奇兵第16章 危機前夜第17章 發現契苾第30章 關中應對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0章 善度聖意第42章 長安科舉第16章 內部決裂第19章 陰山夜襲第30章 蛇打三寸第3章 風雨前夜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10章 李密抉擇第45章 烈火焚城第7章 兵壓關內第47章 意外潰營第37章 被迫南撤第7章 大利望族第26章 初戰王薄第20章 毒心李淵第2章 齊王供奉第6章 玄感起事第47章 災情初現第27章 關中之變第58章 李淵出事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38章 知微見着第29章 聯合施壓第90章 大戰悄至第55章 談婚論嫁第92章 李靖初戰第31章 以刀代令第41章 不惹小人第34章 京城來信第16章 識破敵計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18章 追根究底第8章 合縱抗隋第48章 獨孤家主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2章 銀甲小將第28章 俏語解憂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3章 御房嘉獎第26章 討要說法第28章 初遇建德第28章 洛陽來使第41章 爭鋒相對第40章 權貴施壓第37章 三方對質
第50章 鴻門酒宴第17章 尋找線索第84章 連夜出擊第4章 不露聲色第16章 紅影驚現第17章 收網之時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28章 俏語解憂第11章 霹靂出擊第5章 公主承諾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3章 拜彌勒教第51章 一葉知秋第126章 唐使到來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37章 內衛情報第27章 會寧換帥第27章 壟斷漕運第56章 雙相辭呈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67章 當即立斷第55章 兩座崔府第48章 欲迎還拒第1章 齊郡大戰第46章 王庭之變第16章 危機前夜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2章 仁基北歸第12章 仁基北歸第34章 裴矩之策第6章 北地天鵝第28章 連環布套第58章 蕭後心思第61章 南陽事件第42章 步步緊逼第8章 斬斷後路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9章 贖買條件第50章 平定幽州第79章 南郡兩事第23章 切斷退路第37章 三方對質第33章 御房進諫第34章 裴矩之策第52章 最後一名隋軍第22章 不甘失礦第6章 裴府家宴第30章 兄弟和解第19章 一封信件第16章 三千奇兵第16章 危機前夜第17章 發現契苾第30章 關中應對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0章 善度聖意第42章 長安科舉第16章 內部決裂第19章 陰山夜襲第30章 蛇打三寸第3章 風雨前夜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10章 李密抉擇第45章 烈火焚城第7章 兵壓關內第47章 意外潰營第37章 被迫南撤第7章 大利望族第26章 初戰王薄第20章 毒心李淵第2章 齊王供奉第6章 玄感起事第47章 災情初現第27章 關中之變第58章 李淵出事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38章 知微見着第29章 聯合施壓第90章 大戰悄至第55章 談婚論嫁第92章 李靖初戰第31章 以刀代令第41章 不惹小人第34章 京城來信第16章 識破敵計第91章 隋唐大戰(二十一)第18章 追根究底第8章 合縱抗隋第48章 獨孤家主第66章 碎葉求救第22章 銀甲小將第28章 俏語解憂第53章 建德求和第13章 御房嘉獎第26章 討要說法第28章 初遇建德第28章 洛陽來使第41章 爭鋒相對第40章 權貴施壓第37章 三方對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