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嚴厲警告

“我來是想明確告訴裴家,我是裴家的女兒,但寧兒不是,希望裴家以後不要再找寧兒,我的兒子,我會把他教好!”

裴敏秋的語氣十分冷淡,冷淡中還帶着一絲威脅,此時,在她心中,一萬個裴家也抵不上自己的兒子,她絕不容許任何人傷害到自己的兒子,孃家也不行。

裴敏秋的冷淡語氣使裴矩心中也很是不悅,他可是是祖父,哪有孫女對祖父這樣說話,不過敏秋畢竟是王妃,裴矩還不敢翻臉發作。

他臉上的笑容消去,淡淡道:“敏秋,有話可以好好說,都是一家人,沒有什麼不可以商量,至少我是你祖父,最起碼的尊重你應該有。”

裴敏秋也剋制住心中的怒火,坐了下來,“好吧!那我們就開誠佈公地談。”

“這就對了!”

裴矩見她肯坐下談,心中便有了把握,他這個老奸巨猾的人,只要給他機會,他就能說服孫女。

這時,一名侍女走上堂,上了兩杯茶,裴矩端起茶杯慢慢喝茶,儘量拖一拖時間讓敏秋先冷靜下來。

“這件事。。。。你要理解裴家面臨的危機,我也是沒有辦法。”

裴矩說得很慢,聲音不高,略略帶一點沙啞,這是一種談話的策略,用語重心長的口氣,可以讓對方冷靜下來。

裴敏秋也終於冷靜下來,她沉默一下,道:“我不知道裴家有什麼危機。但祖父的目的是想讓元慶登基,是不是這樣?”

裴矩也不否認,點了點頭,“確實如此!”

“這其實並不是什麼壞事,祖父怎麼做都沒有什麼話說,可我不明白,祖父爲什麼讓寧兒做這種事情。你讓我怎麼向元慶交代?”

裴矩嚇了一跳,臉色微微變了,“元慶知道這件事了?”

“元慶是否知道這件事。我不敢說,但以他的脾氣,他如果知道這件事。他會對裴家怎樣?祖父想過這個後果嗎?我就不懂,爲什麼一定要在王府藏玉璽,爲什麼一定要寧兒去做?”

裴矩嘆了口氣,“這是祖父一時考慮不周,事後我也很後悔,敏秋,這件事我向你道歉,你就原諒祖父吧!下次我不會再找寧兒。”

裴矩的道歉並沒有讓裴敏秋服軟,她很瞭解祖父,以祖父的老謀深算。他怎麼可能考慮不周,他就是吃準自己會隱瞞住此事,現在來道歉,根本就沒有什麼誠意,她心中不由冷笑一聲。

不過裴敏秋畢竟也是裴家之女。她來只是想要個說法,不是來和孃家翻臉,而且她也沒有明確告訴祖父,元慶已經有可能知道了這件事,既然祖父已道歉,她也沒有必要再追究下去。

“既然如此。我就明着告訴祖父,在弘文館陪寧兒讀書的三個裴家子弟要全部離開,寧兒身邊不能再有任何裴家之人,,另外,三年之內,寧兒不會登裴家一步,希望祖父明白問題的嚴重性。”

雖然裴敏秋沒有明說,但裴矩還是懂了她的意思,十有八九楊元慶知道了此事,所以裴敏秋開始全力彌補。

他心中開始緊張起來,這才終於意識到自己做了一件蠢事,搞不好整個裴家都要跟着倒黴。

裴矩後背出了一聲冷汗,但此時自責已沒有用,必須要想辦法應對,他腦海裡在疾速思索對策,裴矩畢竟浸淫官場數十年,他知道該怎麼應付這種危機,只要自己能及時收手,還是有迴轉的餘地。

“好吧!一切照你說的來辦,無論你怎麼做,裴家都會全力配合你。”

祖父的表態讓裴敏秋還算滿意,她心中也軟了下來,嘆了口氣道:“我也是希望裴家能好,畢竟是我孃家,我希望裴家能全力支持元慶,而不要扯他的後退,更不要在後面做什麼小動作,元慶是個念舊情之人,我相信他不會虧待裴家。”

“敏秋你放心,裴家不僅不會從扯元慶的後腿,更不會讓你難過,裴家會成爲你的堅強後盾,這次雖然方法不妥,但用心是好的,我們都希望元慶能早日登基,不要再出什麼意外。”

既然話說到這一步,再往下說就沒什麼意思了,裴敏秋站起身道:“那就這樣吧!我先回去了,我還有很多事要處理。”

“去吧!”

裴敏秋告辭下堂而去,裴矩站在臺階上望着她走遠,心中着實有些焦慮,這件事他確實有點太大意了,不該輕易動世子這顆重要棋子。

裴矩現在很清楚,現在裴家要做的事情,就是全力保住裴敏秋和楊寧的地位,不能再出半點紕漏,更不能讓沈家異軍殺出。

裴矩揹着手,陷入了深深地沉思之中,他該怎麼做?

。。。。。。。。。

井陘也是位於太原郡境內,在太原郡東南,實際就是太行山的一條戰略通道,西起太原郡井陘關,東至恆山郡土門關,長約數百里,是太行八陘中最重要的戰略通道。

此時三萬突厥騎兵已被四萬隋軍封堵在井陘內,隋軍在東西各部署兩萬軍,由李靖全權負責。

這天下午,楊元慶在三千騎兵的護衛下來到了井陘關,離井陘關還有數裡,李靖便帶領數十名將領迎了出來。

“卑職李靖,參見楚王殿下!”李靖在楊元慶馬前單膝跪下。

“參見楚王殿下!”數十名將領一起行禮。

楊元慶翻身下馬,對衆將笑道:“各位將軍辛苦了。”

李靖迎上前道:“卑職先向殿下介紹一下情況。”

“不急,邊走邊說吧!”

楊元慶向衆將招招手,幾十大將簇擁着他向井陘關走去,一邊走,李靖一邊介紹道:“沉寂了一個多月,從五天前起,突厥軍開始突圍了,他們好像是分兵兩路,一路在土門關突圍失敗,另一路便想衝出井陘,被我們密集的弓弩壓了回去。”

“沒有聯繫過投降之事嗎?”楊元慶又問道。

說到投降,李靖眼中閃過一絲憤怒,道:“半個月前,我命一隊士兵護衛鎧曹參軍前去和他們談判投降之事,但突厥人卻把他們全部殺死,人頭扔了出來。”

“他們竟然如此囂張!”楊元慶也忍不住惱怒起來。

“殿下,他們自知罪孽深重,所以死活不肯投降,我們有斥候翻山越嶺去探查他們情況,發現他殺馬爲食,到處都是凍死、病死的突厥人屍體,估計已剩下不足一半,這幾天他們急於突圍,卑職認爲他們已堅持不住了。”

楊元慶點了點頭,“今天已是十二月十八日,離新年已不足半月,我到來就是要告訴大家,務必在新年前結束圍剿戰,將突厥軍悉數消滅,這樣將士們就可以輕鬆過年。”

“卑職遵命!”

這時衆人進了井陘關,這裡是進入井陘的起點,站在城頭,迎面羣山巍巍,壯麗的太行山橫亙數千裡,像一條白色的巨龍臥在中原大地上,在他們眼前,一條彎彎曲曲的山道通向太行山深處。

這條道路楊元慶已經非常熟悉了,此時山道已被白雪覆蓋,但白雪下還隱隱露出星星點點的黑色,那便是突圍時被射殺的突厥士兵,昨晚一場中雪覆蓋了他們的屍體。

在城關上站滿了隋軍士兵,不僅如此,隋軍士兵還在城下修建三道工事,連同關城,可以容納一萬士兵同時阻擊突厥軍的突圍。

在三裡外的一條山樑絕壁上,修建了一座烽火臺,從烽火臺可以看到十幾裡外的井陘情況,能及時通知隋軍做好戰備情況。

“殿下請進屋吧!突厥軍一般要晚上纔會突圍。”

楊元慶點點頭,跟隨李靖進了城樓,城樓內臨時改成了軍務堂,也就是激戰時的指揮中樞,堂上放着一臺沙盤,幾名參軍事正在沙盤前標註突厥軍位置,見李靖陪着楚王殿下走進來,嚇得他們連忙退下。

楊元慶走到沙盤前,沙盤頗大,長寬各三丈,包括了河東和河北兩大片土地,井陘則用硃砂塗成紅色,一眼便可看見。

李靖拾起木杆指向井陘中插有一面紅旗的寬闊地帶,“根據斥候的情報,這裡應該就是突厥人盤踞之地,原來叫韓家村,是一箇中等村落,八十餘戶人家,只有七八個獵戶逃出,其餘皆被突厥人所殺,這裡離井陘關約四十里,聽說他們也修建了工事,防禦隋軍的進攻。”

楊元慶沉思片刻又問道:“如果就困而不打,需要多少時間能困死他們?”

“根據他們的戰馬推斷,大約需要三個月左右,不過現在是因爲大雪封山,他們難以逃出,但春天冰雪融化後,他們便可以翻山越嶺逃出,所以必須在冬天將他們全殲。”

李靖的話音剛落,一名士兵疾奔而出,“啓稟總管,烽火臺出現了三柱烽煙。”

李靖一怔,突厥軍怎麼白天進攻了,他不及多想,立刻喝令道:“傳令三軍,準備作戰!”

楊元慶快步走出城樓,站在城牆上向遠處望去,暫時看不見任何人影出現,這時城頭上響徹了刺耳的警鐘聲,‘當!當!當!’

在警報聲中,一隊隊全身盔甲的隋軍士兵從營帳裡奔出,準備迎戰。

。。。。。。。。

第5章 動之以情第61章 南陽事件第2章 齊郡召將第16章 三千奇兵第17章 東山再起第30章 三個條件第1章 落魄高才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0章 窮途出路第61章 聯盟分裂第17章 參軍之謎第24章 等待機會第43章 苛刻條件第49章 蕭家試探第36章 鬥智鬥狠第15章 安撫江都第11章 宇文新計第42章 不臣之心第1章 如期而至第10章 遷都角力第49章 趙郡小村第60章 關鍵人物第53章 脣槍舌劍第51章 連夜清洗第62章 雞肋之城第47章 金榜題名第28章 關鍵小人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56章 士信之擇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31章 果斷殺伐第79章 南郡兩事第46章 激戰碼頭第10章 捉兇逼宮第53章 窮途末路第42章 捉虎不易第79章 南郡兩事第13章 勝利逃亡第24章 公主壽宴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3章 跨境剿匪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19章 關隴雙貴第35章 弓如霹靂第72章 闊綽請客第40章 兄弟暗鬥第8章 暗鬥不息第79章 南郡兩事第23章 智取霍邑第36章 連夜撤軍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42章 要何封賞第33章 金精賭彩第7章 不徇私情第31章 意外挾迫第67章 兵壓漢中第24章 草原天鵝第3章 意外相遇第46章 落井下石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1章 京城來人第39章 水師新帥第45章 四面皆敵第59章 兄弟反目第64章 宮外之音第35章 計劃有變第45章 送君高招第33章 緣定三生第34章 尋找突破第36章 連夜撤軍第32章 狼水伏擊第29章 尋找軍資第18章 諫臣之死第45章 唐相之危第13章 萬春茶莊第63章 北地迎歸第27章 關中之變第7章 智取伊吾第18章 裴閥態度第9章 挖掘線索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4章 殺雞儆猴第74章 意外發生第34章 卿卿我我第55章 陰差陽錯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13章 投鼠忌器第36章 三策選一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8章 百戰之功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28章 交換戰俘第47章 災情初現第23章 再見故人第16章 何罪之有?第22章 收穫不菲第5章 重返大利第17章 尋找線索第1章 中元前夕第13章 城中暗流
第5章 動之以情第61章 南陽事件第2章 齊郡召將第16章 三千奇兵第17章 東山再起第30章 三個條件第1章 落魄高才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0章 窮途出路第61章 聯盟分裂第17章 參軍之謎第24章 等待機會第43章 苛刻條件第49章 蕭家試探第36章 鬥智鬥狠第15章 安撫江都第11章 宇文新計第42章 不臣之心第1章 如期而至第10章 遷都角力第49章 趙郡小村第60章 關鍵人物第53章 脣槍舌劍第51章 連夜清洗第62章 雞肋之城第47章 金榜題名第28章 關鍵小人第13章 仁壽宮變(五)第56章 士信之擇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31章 果斷殺伐第79章 南郡兩事第46章 激戰碼頭第10章 捉兇逼宮第53章 窮途末路第42章 捉虎不易第79章 南郡兩事第13章 勝利逃亡第24章 公主壽宴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3章 跨境剿匪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19章 關隴雙貴第35章 弓如霹靂第72章 闊綽請客第40章 兄弟暗鬥第8章 暗鬥不息第79章 南郡兩事第23章 智取霍邑第36章 連夜撤軍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42章 要何封賞第33章 金精賭彩第7章 不徇私情第31章 意外挾迫第67章 兵壓漢中第24章 草原天鵝第3章 意外相遇第46章 落井下石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1章 京城來人第39章 水師新帥第45章 四面皆敵第59章 兄弟反目第64章 宮外之音第35章 計劃有變第45章 送君高招第33章 緣定三生第34章 尋找突破第36章 連夜撤軍第32章 狼水伏擊第29章 尋找軍資第18章 諫臣之死第45章 唐相之危第13章 萬春茶莊第63章 北地迎歸第27章 關中之變第7章 智取伊吾第18章 裴閥態度第9章 挖掘線索第95章 隱患爆發第14章 殺雞儆猴第74章 意外發生第34章 卿卿我我第55章 陰差陽錯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13章 投鼠忌器第36章 三策選一第39章 西路使者第18章 百戰之功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28章 交換戰俘第47章 災情初現第23章 再見故人第16章 何罪之有?第22章 收穫不菲第5章 重返大利第17章 尋找線索第1章 中元前夕第13章 城中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