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殺機暗伏

楊元慶的心理毒箭射進了每一個人心中,大堂內的氣氛已經變得有些微妙了,衆人依然在小聲說笑着,儘量迴避剛纔楊元慶帶來的不愉快。

但有些東西卻迴避不了,他們不再談論關隴貴族的團結和前途,都在談論風花雪月,這是人的自我保護本能,當他們發現會多言遭禍時,每個人的言語都會變得小心翼翼。

幾雙目光向坐在下首的楊師道望去,楊師道臉色平靜地喝着酒,彷彿發生的一切都和他毫無關係。

房間裡,元壽的臉色極爲憂慮,楊元慶的心理毒箭不僅射中了別人,更是射中了他,他覺得自己就是當年的賀若弼。

“浦臺兄,你覺得有這個可能嗎?”

張瑾也嘆了口氣,“君心難測,我也不知。”

張瑾當然知道楊元慶是出言嚇唬他們,楊元慶若真有陰謀,他就不會提醒衆人,可問題是確實有這種可能,楊廣在等機會再次打擊關隴貴族,只不過沒有告訴楊元慶而已。

直覺告訴張瑾,楊廣若真對關隴貴族下手,要麼是元壽,要麼就是自己,他們兩個主謀中必有一人。

“我們的計劃就這樣....結束嗎?”儘管難以啓口,元壽還是問出了這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張瑾沉默半晌,點了點頭,給元壽一個肯定的答覆。

“我不甘心!”元壽狠狠一拳砸在桌面上。

“這不是你甘不甘心的問題。”

張瑾看了一眼外面大堂,淡淡道:“楊元慶一箭穿心,人心渙散,已經凝聚不起,至少今晚不能再談此事。”

張瑾又深深看了一眼元壽,猶豫良久,還是忍不住說出來,“元兄,我有一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我們幾十年的交情,有什麼話不能說?”

張瑾苦笑一聲,“元兄,我們對付山東士族,其實真不該從楊元慶下手,他和聖上瓜葛太深,又有樂平公主的後臺,若鬥不下,反受其害.....”

元壽低頭不語,張瑾迅速瞥了他一眼,心中暗忖,‘莫非他真是挾大義報私怨不成?’

“元兄,一定要對付楊元慶嗎?”

“哎!”

元壽長長嘆息一聲,語氣裡帶着無盡的沉痛,“我元家和楊元慶仇恨確實難解,但我不會讓大夥兒替我報私仇,我會繼續對付楊元慶,但和其他關隴貴族無關,浦臺兄,你有什麼建議就直說吧!”

張瑾點點頭,“既然如此,我就直說了,山東士族絕對是關隴貴族大敵,但這不是一早一夕便能解決,我們可以緩一緩,等這次讖語風波過去後,我們再重新開始,下一次,我打算對付崔伯肅,從他着手對付山東士族。”

“可以,我完全同意!”

張瑾提到讖語風波,使元壽驀地想起一事,他迅速看了一眼大堂,低聲道:“浦臺兄,我在想楊元慶最後說的那句話,他很感謝李家,莫非讖語是李淵所爲?”

張瑾一驚,“不會吧!他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說不定他想渾水摸魚呢?”

元壽陰**:“你不是說李淵此人貌忠實奸嗎?看他裝病,我就覺得此人有問題,我們要不要問一問?”

張瑾沉吟半晌,搖了搖頭,“我們畢竟沒有證據,問起來,怕大家尷尬,反而會造成不必要的隔閡。”

此時元壽已經不想再對付什麼山東士族了,他一心就想除掉楊元慶報仇,他就想知道,到底是誰編的讖語,最後嫁禍給元家,這涉及他切身利益,現在他隱隱猜到是李淵,他怎麼可能還忍得住。

“無妨,我就試探他一下。”

他立刻吩咐站在門口的一名侍衛,“去把李家的建成公子請來!”

片刻,李建成憂心忡忡地走了進來,在他身後,竇衍也跟了進來,他極重義氣,唯恐李建成受到什麼不公的指責。

李建成上前施一禮,“建成參見兩位世伯!”

元壽瞥了一眼後面的竇衍,笑呵呵道:“就一點小事想問問賢侄。”

“世伯儘管問,建成知無不答。”

“很好!”

元壽本來就對李淵極爲不滿,他一直認爲李淵對他侄子元尚應之死負有極大責任,是李淵和楊元慶合謀害死侄子,儘管李淵屢次解釋,他依然不信,若不是看在族弟元弘嗣的面上,他根本就不會與李淵和解,現在他想到李淵可能在背後害自己,他心中對李淵的怒火又再一次燃了起來。

元壽也不轉彎,便直接問道:“楊元慶走的時候,說謝謝你父親,賢侄能不能告訴我,他說的‘謝’是指什麼?”

李建成搖搖頭,“小侄也很困惑,剛纔一直在想此事,或許是官場上之事,小侄不太瞭解,準備回去問問父親。”

李建成藉口不知,想把此事推掉,但以元壽的精明,他怎麼可能推得掉。

“是嗎?可他說的是‘你們心裡明白’,而不是‘你父親你心裡明白’,我覺得你應該知道。”

元壽緊緊盯着李建成的每一個表情,眼睛一眨不眨。

李建成苦笑道:“我只是一白丁,官場之事我哪裡會知道?要不然就是汾陽宮之事,我父親順利築成,使他也能免責,除此之外,別的事情我一概不知。”

“不是吧!賢侄。”

元壽盯着李建成,陰險地笑道:“我怎麼感覺楊元慶的語氣是在說一件見不得人的事,難道是讖語?”

元壽試探地向李建成打出一拳,李建成臉上毫無表情,搖搖頭,“我不懂世伯在說什麼?”

旁邊卻惹惱了竇衍,他是練武之人,脾氣火爆,不由怒喝一聲,“元內史,你這樣污衊人,你有什麼證據?”

他聲音極大,驚動了外面大堂上的客人,客人們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很多人都起身向側堂走來。

張瑾連忙拉一把元壽,讓他不要再說了,但元壽怎麼可能被小輩喝一聲,就嚇得噤若寒蟬,他的面子往哪裡放?他可是堂堂的內史令,內閣宰相,元氏家主。

元壽臉沉了下來,“竇公子,此事與你無關,請你出去!”

“元家主,我好歹是你請來的客人,你既然這樣無禮,我就告辭了!”

竇衍一把抓住李建成的手腕,“建成兄,我們走!”

他不容分說,將李建成硬拖出了房間,大步向外走去,他大聲對衆人道:“元內史毫無證據,硬說那個讖語是李家所編,實在是無禮之極,這個壽酒不喝也罷,我們先走一步。”

他將李建成拉出了大堂,李建成這才掙脫了他的手,低聲道:“這樣走太無禮了,會得罪人。”

竇衍哼了一聲,道:“別傻了,他們要去跳火坑,我們不趁此機會跳下賊船,難道還要陪葬他們嗎?快走吧!”

李建成想到元壽的懷疑,他心中無可奈何,只得跟隨竇衍離開了元府。

只見大堂內傳來獨孤器的聲音,“時辰已經不早,那我也告辭了!”

........

楊元慶書房裡,楊八郎將一份清單遞給了楊元慶,“公子,這就是元家在京城的全部產業,我都查清楚了。”

楊元慶接過清單仔細看了一遍,很快找到了他想要的內容,他指了指清單問道:“這上面的內容,和崔使君確認過嗎?”

“下午給崔使君看過,他說完全正確。”

楊元慶又翻了兩頁,眉頭一皺道:“米價怎麼又變成了鬥米三百錢,我去伊吾之前不是已經打壓到鬥米一百二十錢嗎?”

楊八郎躬身道:“聽說和隴右打吐谷渾有關,隴右和關中那邊米價暴漲,京城的米價自然也跟着漲了,崔使君說,京城民衆頗爲抱怨。”

楊元慶只是隨口問問,他點了點頭,“我知道了,你去休息吧!”

楊八郎施一禮,退下去了,楊元慶鋪開奏章紙,提起筆,凝神想了想,便開始奮筆疾書,寫一份奏摺,明天早朝,他要和元壽當朝對質,這是他的風格,既然他已掌握了主動,他就會連續出擊,絕不給元壽半點喘息之機。

這時,綠茶在門口道:“公子,馬車已經準備好了。”

楊元慶想了想,只得放下筆,回來再寫,他披上衣服快步向外走去,又問道:“夫人情況怎麼樣了?”

裴敏秋昨晚受涼感冒了,躺了一天依然不能起牀,讓楊元慶頗爲歉疚。

“比上午稍微好一點,夫人知道你忙,讓你別擔心,她明天就能起牀了。”

時間已經很晚,楊元慶來不及去探望妻子,直接走到外院,馬車已等候多時,他登上馬車,吩咐道:“去京兆尹崔使君的府邸!”

......

御書房,楊雄陪同着兒子楊師道,正在向楊廣詳詳細細回稟今晚在元府發生的事情,當楊師道說到楊元慶要求與元府決鬥時,他緊張得停了下來,但楊廣卻面無表情,不爲所動。

“關隴貴族的反應呢?”他語氣冷冷淡淡地問。

楊師道連忙躬身道:“回稟陛下,關隴貴族再也沒有人談對付楊元慶和山東士族,他們都只談論風月。”

楊廣看了一眼楊雄,“你認爲這是誰的計策?楊元慶還是裴氏兄弟?”

楊雄看不出楊廣的態度,至始至終,楊廣臉上沒有一絲笑容,也沒有一點惱火,楊雄心中一點底都沒有,只能按自己的感覺來回答,他小心翼翼道:“臣也說不清楚,只是一種直覺,兩位裴相國似乎沒有這麼鋒利的思路。”

楊廣的臉上還是沒有任何表情,他看一眼楊師道,“繼續說下去。”

楊師道心中生出一絲嫉妒,不管聖上對楊元慶是心懷不滿還是讚賞,這種對一名大臣的關注卻是極爲少見,楊師道和楊元慶同歲,又是皇族,他卻得不到聖上的這種關注。

不過楊師道很聰明,心中雖然嫉妒,臉上卻不敢顯露,更不敢從語氣中表露出,又將後面發生之事說了一遍,楊廣眉頭皺了皺,“不可能是李淵編的讖語,李淵此人膽小怕事,他沒有這種膽量。”

楊廣揹着手走了幾步,眯眼望着屋頂,半晌他徐徐道:“估計是元壽想讓李淵彈劾楊元慶殺元尚應之事,李淵便病倒了,楊元慶應該是爲這個謝李淵。”

楊雄連忙接口,“應該如陛下猜測,只是楊元慶說得模棱兩可,很容易讓人誤會。”

“哼!”

楊廣冷哼一聲,“那是他故意,就是爲了挑起元壽的疑心。”

楊雄一臉恍然大悟,滿臉諂笑道:“陛下英明!微臣自愧不如,陛下,既然關隴貴族再無聯合之意,這件事應該告以結束了吧!”

“不!”楊廣輕輕搖頭,“楊元慶既然打完伊吾還要打處月,所以按照他的性格,這件事並沒有結束。”

說到這裡,楊廣臉上終於露出了唯一的表情,那是一抹意味深長的冷笑,“所以真正的鬥爭應該在明天早朝,朕很期待!”

........

第29章 南下清河第56章 王妃煩惱第49章 趙郡小村第20章 世充密使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5章 爭奪人口第45章 佈局西域第25章 悲情男人第33章 智取宜昌第9章 貿易之利第34章 夜攻太原第9章 一名小兵第20章 聲先奪勢第39章 發現機會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9章 攻心爲上第15章 遭遇之戰第43章 郢州祭母第56章 遲到樑使第17章 接受密旨第18章 調兵遣將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89章 胡馬煙塵第20章 毒心李淵第7章 士信發威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16章 解囊救窘第59章 兄弟反目第4章 客棧新友第4章 不露聲色第24章 李淵之憂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2章 收官之棋第24章 聞喜裴氏第27章 晉陽疑雲第27章 義成公主第12章 初到突厥第21章 內部生變第23章 都市買禮第29章 尋找軍資第45章 唐相之危第96章 舉國兵策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34章 卿卿我我第54章 雨夜獻城第7章 羅藝告密第28章 二次談判第3章 兩猛相鬥第35章 越境事件第33章 北邙祭祖第32章 致命疏忽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2章 敵蹤初現第34章 泊舟九江第9章 利益之爭第34章 裴矩之策第5章 深藏不露第50章 心結難解第36章 千里改錯第1章 出征突厥第14章 太守師道第39章 承天廣場第23章 南華梟雄第7章 賀若之怒第39章 巡視塞北第50章 潼關內訌第76章 魏鄭和談第51章 草原異變第21章 誰爲主將第57章 高調姿態第22章 極度被動第61章 動之以情第9章 我想學武第79章 南郡兩事第39章 承天廣場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31章 軍機決策第35章 衛南漁翁第51章 草原異變第7章 楊廣之憂第32章 狼水伏擊第22章 庶叔積善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1章 興風作浪第57章 藥到病除第17章 發現契苾第32章 圍魏救趙第9章 貿易之利第15章 校場競箭第41章 楊家之請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59章 心有不滿第40章 三管齊下第94章 新朝開啓第37章 一招險計第1章 灞橋秋色
第29章 南下清河第56章 王妃煩惱第49章 趙郡小村第20章 世充密使第41章 弟高一籌第35章 爭奪人口第45章 佈局西域第25章 悲情男人第33章 智取宜昌第9章 貿易之利第34章 夜攻太原第9章 一名小兵第20章 聲先奪勢第39章 發現機會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9章 攻心爲上第15章 遭遇之戰第43章 郢州祭母第56章 遲到樑使第17章 接受密旨第18章 調兵遣將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89章 胡馬煙塵第20章 毒心李淵第7章 士信發威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16章 解囊救窘第59章 兄弟反目第4章 客棧新友第4章 不露聲色第24章 李淵之憂第29章 風過雁門第12章 收官之棋第24章 聞喜裴氏第27章 晉陽疑雲第27章 義成公主第12章 初到突厥第21章 內部生變第23章 都市買禮第29章 尋找軍資第45章 唐相之危第96章 舉國兵策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34章 卿卿我我第54章 雨夜獻城第7章 羅藝告密第28章 二次談判第3章 兩猛相鬥第35章 越境事件第33章 北邙祭祖第32章 致命疏忽第145章 沉重打擊第2章 敵蹤初現第34章 泊舟九江第9章 利益之爭第34章 裴矩之策第5章 深藏不露第50章 心結難解第36章 千里改錯第1章 出征突厥第14章 太守師道第39章 承天廣場第23章 南華梟雄第7章 賀若之怒第39章 巡視塞北第50章 潼關內訌第76章 魏鄭和談第51章 草原異變第21章 誰爲主將第57章 高調姿態第22章 極度被動第61章 動之以情第9章 我想學武第79章 南郡兩事第39章 承天廣場第140章 蕭樑烈女第31章 軍機決策第35章 衛南漁翁第51章 草原異變第7章 楊廣之憂第32章 狼水伏擊第22章 庶叔積善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83章 隋唐大戰(十三)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1章 興風作浪第57章 藥到病除第17章 發現契苾第32章 圍魏救趙第9章 貿易之利第15章 校場競箭第41章 楊家之請第152章 密見獨孤第59章 心有不滿第40章 三管齊下第94章 新朝開啓第37章 一招險計第1章 灞橋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