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引導消費

楊元慶心中只有苦笑,他來啓民可汗部,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阿思朵,如果這是他此行唯一的收穫,他寧可空手而歸,剛剛經歷了離別之痛的楊元慶,實在不願再踏進同一條河流之中。

阿思朵飛馳而至,大半年沒見,她似乎又長高長胖了一點,頭上扎着一條條烏黑的小辮,笑容綻放,足以融化寒冷的嚴冬。

“元慶,你終於來了!”

她毫不掩飾內心的激動,單純的心思裡除了心中的勇士,再也容不下其他。

楊元慶在駱駝上向她躬身行一禮,微笑道:“尊貴的草原天鵝,感謝你還記得我這個遙遠國度軍官,我很願意再品嚐到你親自釀製的馬奶酒,回味它的甘甜。”

“我有,我釀製了很多,專門爲你釀製,我會把你醉倒在我的帳篷裡。“

烏圖拍拍楊元慶的肩膀笑道:“我們天天聞到阿思朵釀製的美酒,卻從沒有機會品嚐,她爲你釀的酒多得可以開設酒坊,今天我們終於可以沾你的光,好好痛飲阿思朵的美酒。”

周圍的突厥軍官們都大笑起來,阿思朵羞紅了臉,眼中卻因喜悅而變得異常明亮,她對衆突厥軍官嬌嗔道:“我不會給你們喝,給你們喝了,就醉不倒他。”

衆突厥軍官笑聲更加響亮,阿思朵又羞又急,含羞帶怨地瞥了楊元慶一樣,調轉馬頭馳馬而去。

楊元慶無奈地搖搖頭,他的禮貌和客氣卻被這位心思單純的草原少女視作了求愛,讓他的頭一陣陣脹痛。

這時,低沉的號角聲在雪地曠野裡響起,一隊浩浩蕩蕩的騎兵出現在遠處,金狼頭大旗在風中飛揚,這是啓民可汗染干到了。

“可汗來了!”

突厥軍官們紛紛停住戰馬分列兩邊,此時楊元慶已換了戰馬,他催馬上前,只見身着一襲金色長袍的染干飛馳而至,他老遠便大笑,“尊貴的草原客人,我又見到你了!”

楊元慶翻身下馬,上前躬身施一禮,“草原上的王鷹,我封大隋聖人可汗的命令,代表他向你表示誠摯的敬意和問候”

說着,他從一名士兵手中接過一隻金盤,將它遞給染干,“這是大隋皇帝賜給你的禮物,願你像珍愛自己眼睛一樣愛護它。”

染干跪倒在地,恭敬地接過金盤,“我會比生命還要愛護它!”

他站起身將金盤高高舉起,陽光照耀在金盤上,發出奪目的光澤,上萬突厥士兵一片歡呼,染干將金盤交給隨從,他挽住楊元慶的手笑道:“今天我在王帳設家宴款待你,你不僅大隋的使者,也是我染干最好的朋友。”

........

突厥可汗的家宴雖然沒有盛大酒宴的排場和禮遇,但它卻有一層更深的含意,它意味着客人還是可汗的私人朋友。

染干的私人大帳內佈置奢華,鋪着厚厚的地毯,隨處可見來自隋朝的絲綢和瓷器,但各種餐具卻是從西方運來的金銀器皿,金光閃耀,使大帳內變得金碧輝煌。

染干的一大家人濟濟一堂,桌上擺滿了各種美酒、果品和烤肉,菜餚豐富,四周圍坐着他的四個兒子和幾個女兒,還有他的五六名妻子,但楊元慶卻驚訝地發現有兩個重要人物沒有到來,一個是突厥可敦義成公主,她是突厥的皇后,居然缺席了染干的家宴,還有一個便是阿思朵,她也沒有來。

在家宴之前,楊元慶先休息了一個時辰,這一個時辰突厥內部發生了什麼事?

他還發現女婿烏圖也變得沉默了,完全沒有了剛見自己時的意氣風發,這就使楊元慶敏銳地察覺到,染干熱情的笑臉和盛情招待背後,似乎還隱藏着一種不太協調的冷漠。

正是爲了掩飾這種冷漠的存在,染干纔會用規格更高的家宴來款待自己。

染干的家人一一走上來向楊元慶敬酒,說着熱情讚美的語言,帶着誠摯的笑容,染干則笑吟吟地坐在一旁,不時低聲和旁邊另一名妻子說話。

“楊將軍的箭術征服了我們突厥勇士的雙手,希望楊元慶帶來的友誼也同樣征服我們的心。”染干長子咄吉敬了楊元慶一大碗酒,將碗中酒一飲而盡

各種讚美的語言使楊元慶想到了突厥人的一句話諺語:‘空勺子放在嘴裡沒味道,空話聽到耳朵裡沒味道。’

確實是這樣,這些熱情讚美的語言裡沒有任何實質的內容,它們就像空氣在耳邊一飄而過,連一向不喜歡自己的染干長子咄吉,居然也說出了動聽的話語,這讓楊元慶開始懷疑染干的誠意,但他卻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裡?

這時輪到了烏圖,他端着酒碗凝視着楊元慶的眼睛笑道:“楊將軍越過冰海雪原來到突厥牙帳,我希望楊將軍帶來的是友誼和財富,而不是戰爭和苦惱。”

“烏圖!”

染干臉一沉,呵斥他道:“哪有這樣對貴客說話的,酒喝多了就到一邊去。”

妻子阿努麗連忙將烏圖拉過去,烏圖不好意思地笑道:“看來我真是喝多了,頭暈暈的。”

他碗中酒一飲而盡,不再說一句話,

烏圖的怪異表現和他的敬酒語,使楊元慶忽然明白了烏圖想對自己表達的意思,那就是千萬不要提薛延陀之事。

看來染干已經猜透了自己前來的目的,爲了薛延陀之事,而突厥根本不想和自己共同對付薛延陀,或者說他們壓根就不想和薛延陀開戰。

這一刻,楊元慶完全明白了,或許突厥內部的意見並不統一,有的想對付薛延陀,有的不想和薛延陀開戰,所以染干纔不肯用國禮招待自己,他怕大帳中主戰的酋長提出結盟對付薛延陀。

他不準阿思朵參加家宴,也是怕她和自己的接近,泄露了突厥的秘密。

想通這一點,楊元慶也不再提薛延陀之事,他將碗中酒一飲而盡,對染干笑道:“可汗可能還不知道,我已出任豐州交市監使,主管對大隋和突厥及鐵勒的貿易,我之所以選擇這個時候來突厥,就是爲了事先和突厥商量春季馬市的安排。”

染干眯着眼睛笑了起來,薛延陀之事他會裝着什麼都聽不懂,但貿易之事他卻愛聽。

“這是好事情啊!楊將軍,很期待貿易能給突厥來財富。”

見楊元慶不提薛延陀之事,染干也鬆了一口氣,舉起酒碗就笑:“今天冬天格外寒冷,大雪封路,族人都呆在家中,前兩天族人酋長們聚會,大家談論,什麼東西少了,什麼東西多了,大家都一致說,牛羊太多了,皮子堆滿倉庫,隋朝的東西少了,絲綢、瓷器,大家都很盼望,就等着開春後,大家去馬市換貨,楊將軍,你這次來,有沒有帶什麼好東西來?”

“我這次來,帶了三千匹錦緞,可汗,不知哪家大酋長誰有興趣?”

“錦緞給我!”

長子咄吉霍地站起身道:“三千匹錦緞我全部要了,我用上好的羔羊皮跟你換。”

“咄吉,你太貪心了,我們幾個兄弟都在,你怎麼能一個人全部拿走?

隋朝的錦緞現在是突厥的搶手貨,錦緞不像瓷器是耐用品,它是一種消耗品,隨着東方突厥人的生活漸漸平穩,他們對生活的品質也開始重視起來,每個突厥女人渴望有一匹隋朝的錦緞做衣服,她們在丈夫耳邊抱怨,弄一匹錦緞幾乎成爲每一個突厥勇士的任務,而安撫手下的情緒也同樣成爲突厥酋長們頭疼的事情。

當楊元慶突然宣佈他帶有三千匹錦緞時,立刻引發染干幾個兒子的爭奪,他的幾個兒子都各自有自己的部落,剛纔表示不滿的是三子咄苾,他和兄長的關係不太好,兩人怒目而視。

“好了!被爭了。”

染干擺擺手,打斷了幾個兒子的爭奪,“楊將軍帶來的錦緞我會一併收購,倒時我會分給大家。”

染干又笑着問楊元慶道:“還帶了什麼好東西嗎?”

“還有一樣東西,是我送給可汗和突厥酋長們的禮物。”

楊元慶將隨身一個紙包打開,衆人紛紛探頭望來,“是茶葉!”染干一下子認出來了。

他在義成公主那裡見過,義成公主每天都會煮一點點,細細品味,染干也喝過兩次,嘗不出什麼滋味,他見楊元慶居然拿出茶葉,心中不由有些失望。

楊元慶心裡明白,對衆人笑道:“這茶葉其實應該是草原人的寶貝纔對,只是大家還不知道它的巨大作用。”

“這玩意兒會有什麼作用?”

一旁咄吉叉着手問道,他對茶葉沒有什麼興趣,遠遠比不上對錦緞的興趣,此時茶葉還遠沒有普及,不說草原,連隋朝北方,也只有大戶人家喝茶,但南方卻已經普及,所以當楊元慶拿出茶葉做禮物,衆人都感到困惑。

“它的作用是解膩去燥!”

楊元慶就像一個後世的推銷員,耐心地給大家講解,“大家天天吃牛羊肉,喝奶酒,難道會不膩嗎?不說草原人,我們隋軍將士也是一樣,吃牛羊肉膩煩,開始大家都不知茶有解膩的作用,後來逐漸知道,大家都離不開茶葉,每年朝廷都會給軍隊送不少茶葉來。”

楊元慶見大家將信將疑,便將手中的一斤茶葉倒入奶罐中,又抓一把鹽放進去,放在火上煮,片刻,羊奶開始沸騰,整個大帳內瀰漫着濃烈的奶茶味。

又煮了片刻,他用長柄勺給每人舀了一碗,給自己也舀了一碗,笑道:“大家可以試一試,我每人送給大家幾斤,覺得不錯再告訴我。”

染干畢竟是突厥可汗,見識較多,他聞了一下奶茶便問道:“我聽說契丹那邊也有喝茶,難道就是爲解肉食之膩?”

楊元慶笑着點點頭,“就是這個緣故,契丹人已經發現茶葉對他們的重要,所以已開始有商人販運茶葉過去,我這次帶了五百斤茶葉來,就是送給可汗和各大酋長的禮物,我希望大家能領我的人情。”

他端起奶茶,慢慢地喝着,很快便將一碗奶茶喝盡,衆人半信半疑,也慢慢地喝了,從出生到死,長期吃牛羊肉那種生理上的燥膩困擾着他們一生,如果茶葉能解膩,這倒是件大好事。

楊元慶也知道,不可能立竿見影,這要喝上好幾天纔會有效果,要讓突厥人形成喝茶的習慣,必須走上層路線,一個有影響力的人發現了它的作用,就會影響周圍一大批人,繼而影響更多的人,這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只要第一塊倒下,最後全部都會倒掉,而第一塊最關鍵的骨牌,就是突厥人的可汗。

他那裡有幾千擔茶葉,就是爲了打開草原這個巨大的市場,隋朝的禁令很多,光靠瓷器和絲綢,還是賺不了多少錢,必須要靠新商品,茶葉這種消耗品,無疑就是最好的商品。

.........

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1章 幽州平寇第67章 慷人之慨第33章 攜子視察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55章 陰差陽錯第33章 御房進諫第76章 魏鄭和談第39章 雙女初見第2章 敵蹤初現第26章 討要說法第42章 人棄我用第7章 羅藝告密第43章 關鍵人物第38章 觸犯利益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6章 夜探胡營第23章 隱形力量第6章 王府夜話第14章 武周示弱第56章 士信之擇第6章 出乎意料第34章 枕戈以待第2章 出兵風波第21章 建德逼反第17章 勇闖縣獄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77章 楊氏希望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3章 微妙來訪第17章 勇闖縣獄第13章 河底練刀第69章 一觸即發第28章 初遇建德第33章 拜彌勒教第76章 魏鄭和談第1章 江南隱憂第17章 爭奪鐵礦第39章 齊府隱憂第9章 玄感之憂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30章 倒齊暗流第46章 褚氏父子第40章 兄弟暗鬥第38章 風起南郡第22章 銀甲小將第64章 予民厚禮第32章 有喜有憂第42章 局勢混亂第22章 河東紳商第10章 一路追殺第27章 關中之變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11章 發現主力第18章 契苾助力第36章 走出迷惘第10章 師傅是誰?第29章 出爾反爾第39章 發現機會第32章 文道武途第35章 隔牆有耳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86章 最後通牒第30章 關中應對第23章 奸佞之計第15章 京城讖語第50章 縣衙對質第28章 時機成熟第45章 明智決定第30章 蘄縣奇案第3章 神秘使臣第24章 臨戰增帥第3章 意外相遇第11章 月圓之夜第41章 李密之思第30章 關中應對第66章 羅家有喜第52章 軒然大波第45章 烈火焚城第5章 深藏不露第31章 意外挾迫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38章 兩個時辰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40章 羅高離心第9章 生死之鬥第20章 夜入武房第79章 南郡兩事第3章 意外相遇第67章 當即立斷第82章 收到假錢第53章 臣的要求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15章 更深之秘第39章 夜襲江城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6章 識破敵計第20章 一夜軍變
第55章 借風夜襲第21章 幽州平寇第67章 慷人之慨第33章 攜子視察第45章 血戰平壤(下)第55章 陰差陽錯第33章 御房進諫第76章 魏鄭和談第39章 雙女初見第2章 敵蹤初現第26章 討要說法第42章 人棄我用第7章 羅藝告密第43章 關鍵人物第38章 觸犯利益第21章 公主夜宴(中)第16章 夜探胡營第23章 隱形力量第6章 王府夜話第14章 武周示弱第56章 士信之擇第6章 出乎意料第34章 枕戈以待第2章 出兵風波第21章 建德逼反第17章 勇闖縣獄第17章 仁壽宮變(九)第77章 楊氏希望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43章 血戰平壤(上)第3章 微妙來訪第17章 勇闖縣獄第13章 河底練刀第69章 一觸即發第28章 初遇建德第33章 拜彌勒教第76章 魏鄭和談第1章 江南隱憂第17章 爭奪鐵礦第39章 齊府隱憂第9章 玄感之憂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30章 倒齊暗流第46章 褚氏父子第40章 兄弟暗鬥第38章 風起南郡第22章 銀甲小將第64章 予民厚禮第32章 有喜有憂第42章 局勢混亂第22章 河東紳商第10章 一路追殺第27章 關中之變第113章 長安城破第11章 發現主力第18章 契苾助力第36章 走出迷惘第10章 師傅是誰?第29章 出爾反爾第39章 發現機會第32章 文道武途第35章 隔牆有耳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86章 最後通牒第30章 關中應對第23章 奸佞之計第15章 京城讖語第50章 縣衙對質第28章 時機成熟第45章 明智決定第30章 蘄縣奇案第3章 神秘使臣第24章 臨戰增帥第3章 意外相遇第11章 月圓之夜第41章 李密之思第30章 關中應對第66章 羅家有喜第52章 軒然大波第45章 烈火焚城第5章 深藏不露第31章 意外挾迫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38章 兩個時辰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40章 羅高離心第9章 生死之鬥第20章 夜入武房第79章 南郡兩事第3章 意外相遇第67章 當即立斷第82章 收到假錢第53章 臣的要求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15章 更深之秘第39章 夜襲江城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16章 識破敵計第20章 一夜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