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李靖初戰

薛延陀部在大業初年慘敗在豐州大利城下後,實力大減,便投靠了突厥啓民可汗,被安置在突厥牙帳的北方,擁有一大片牧草豐美的草原。

經過十幾年的低調發展,人口迅速繁衍,薛延陀接連吞併了許多小部落,又漸漸強大起來,擁有部衆近三十萬,兵力十萬人。

而前年的豐州之戰,薛延陀部教訓深刻,一開始他們就不看好,可汗夷男藉口要抵禦烏圖部入侵,只象徵性地派出幾千人參加。

結果豐州之戰使薛延陀部的損失最小,而烏圖率軍殺入突厥牙帳時,他們卻又遠遠躲開,經過幾次的避害趨利,薛延陀部竟成了僅次於突厥的第二大草原勢力。

這次突厥南下立威,勒令薛延陀出兵,薛延陀部再也躲避不掉,便由夷男可汗親自率四萬大軍隨突厥出征。

夷男可汗便是當年薛延陀大酋長乙失鉢的長子,他反對父親進攻隋朝,最後他父親被契苾人所殺,正當壯年的夷男便被剩餘的薛延陀貴族擁立爲新酋長。

一晃過去了十幾年,夷男也已年近五十,鬚髮皆白,在平均壽命只有三十幾歲的草原,他已經算是高壽了。

夷男明白頡利可汗的意思,他站起身笑呵呵道:“按照傳統,戰利品自然是由大可汗來決定如何分配,這次應該也不例外,我相信大可汗一定會公平分配。”

他話音剛落,裴薩便冷笑一聲道:“天下若有‘公平’二字的話,也就不會有今天的薛延陀了。”

回紇和薛延陀的關係一直很惡劣,從大業初年突厥安置薛延陀時開始,安置薛延陀的那片土地本來是屬於回紇,被突厥強行劃給了薛延陀。

再加上突厥格外偏心薛延陀,封夷男爲可汗。而回紇的裴薩只是大酋長,所以今天薛延陀替突厥說話,回紇又豈會給他好臉色。

夷男沒想到對方居然會這麼譏諷他,頓時怒視裴薩道:“你是什麼意思,你把話說清楚!”

裴薩霍地站起身,手按住刀柄,惡狠狠地瞪着對方道:“和你這條狗有什麼話好說!”

不僅夷男怒了,他身旁的四名薛延陀萬夫長皆勃然大怒。一起拔出刀指向裴薩。幾名回紇萬夫長也不示弱,同時拔出刀。

突厥王帳內劍拔弩張,氣氛極爲緊張,頡利可汗沒想到會出現這麼一幕,他心中惱火萬分,但他還是剋制住了。便冷冷令道:“把刀都給我收起來!”

看在突厥大可汗的面子上,雙方都收起了刀,但裴薩心中卻餘怒未消。他重重哼了一聲,轉身便向大帳外走去,幾名回紇萬夫長也跟着他離去。

大帳內鴉雀無聲。頡利可汗臉色陰沉似水,盯着裴薩的背影,眼中殺機迸射,又迅速隱忍下來,現在還不是收拾回紇之時……就在突厥紮營慶功的同時。一支由八千騎兵組成隊伍正在星月黯淡的夜色中疾速向西奔行。

北方是黑黝黝的武周山脈,高大的山脈雄渾高大,在冷月銀輝的灑照下,峻峭插天,險惡異常。

李靖緊緊抿着嘴脣,目光嚴峻,疾勁的夜風在耳邊呼呼作響,他不斷揮鞭抽打戰馬,縱馬疾奔。

他們的時間很緊張,必須在明天天亮前趕到紫河,這是一步險棋,如果能成功,便能拖住突厥大軍五天以上,這關鍵的五天時間,可以保證馬邑郡的民衆南撤,隋軍的主力也能及時北上。

可如果失敗,他將承擔阻擊不力的責任,李靖的目光愈發凝重,他感覺自己肩上的壓力十分巨大……經過一天一夜的奔行,天矇矇亮時,八千隋軍騎兵抵達了紫河,紫河發源於馬邑郡的崇山峻嶺之中,一路潺潺北上,流出長城後,又像隋軍的弓一樣彎成了弧形,向左下方轉彎,又威風凜凜地伸直了。

閃爍着淺藍色光亮、淡紫色的河水,流過崇山峻嶺,又流經牧草豐美的草原,最後一直流入黃河。

紫河下游一直是北方遊牧民族殺入中原的主要通道,儘管這次突厥爲了殲滅烏圖部,幾乎可以肯定他們會從乞伏泊南下,但李靖還是穩重起見,在紫河下游的沿黃河通道一帶部署了五千防禦兵力。

事實證明,他的穩重完全正確,誰能想到烏圖部的最後部衆是向紫河逃跑,卻引來了兩萬突厥騎兵的追擊,紫河流域也出現了突厥軍。

天色已完全大亮,隋軍進入了紫河山谷,這是一條寬約一里的河谷,河谷長二十餘里,它實際上是山體經過河水千萬年的沖刷而慢慢形成的一條山澗。

兩邊是筆直的懸崖峭壁,峭壁上長滿了密集的各種植物和藤蔓,儘管已是冬天,但枯黃的蔓枝依舊遮蔽着石壁,儘管今天的陽光格外溫暖,但陽光卻照不進山澗,使山澗光線黯淡,有些陰森森的壓抑,河水早已冰凍如鏡,寒風呼嘯着穿過山澗,發出巨大而怪異的聲響,使人走在冰面上總有一種詭異的感覺,彷彿這是一條通往陰間地府的大門。

八千隋軍騎兵默默無語地在狹長的山澗中穿行,戰馬在冰面上的雜沓聲不時驚起一些不知名的有翼生物,它們尖叫着飛向數十丈高的山頂,突來的尖利叫聲總是令人毛骨悚然。

這時,十幾名巡哨逆着隊伍而來,在他們中間夾着一名穿着藍色道袍的道士,頭髮隨意挽一個髮髻,戴着一頂破舊的竹冠,道士年約三十餘歲,在隋軍士兵的挾持下,神情顯得有些不安。

“李總管!”

巡哨士兵終於找到了李靖,迎了上來,李靖也看見了他們中間的道士,馬鞭一指問道:“這個道士是怎麼回事?”

“回稟總管,此人是在懸崖上的一條巖縫裡找到,是一名採藥人,他有烏圖部的消息。”

李靖大喜,連忙問道:“你是哪裡的道士,有什麼情況要告訴我?”

道士連忙躬身行禮道:“小道是玄清觀的道士,道觀在這裡向南約五十里,長期在這一帶採藥,大概是昨晚五更時分,小道躲在巖縫裡睡覺,被一陣馬蹄聲驚醒,小道探頭出來,看見大約五六千人穿過山澗,他們舉着火把,大部分是婦孺,也有幾百名青壯男子,一看便是突厥人,很多男子帶着傷,他們一路哭哭啼啼,好像一支送喪的隊伍。”

停一下,道士又說:“他們的首領好像是個女人,穿得很華麗,被幾十名侍衛保護着,也不停地抹淚。”

李靖點點頭,應該就是烏圖部最後的倖存者,阿努麗也在其中,他們是向南去了,正好和自己失之交臂,但李靖略一思索,立刻便明白了,斥候說烏圖部還剩近萬人,但道士只看見五六千人。絕大部分是婦孺,幾百名男子都受了傷。

這就說明烏圖部是分兵兩路,一路應該是士兵,負責吸引突厥追兵,以掩護阿努麗和婦孺從山澗逃走,李靖迅速估算一下時間,道士是五更時分看見他們,那麼突厥追兵應該已經追過了山澗口,向西方去了。

李靖心中立刻擔憂起來,駐紮在紫河堡的五千隋兵離這裡並不是很遠,只有一百餘里,他們很可能會和兩萬突厥追兵遭遇,想到這,李靖心中焦急起來,他又問:“從這裡到山澗北口還有多遠?”

“不遠了,還有七八里就能出去,你們可以順着紫河一直走,出丘陵區後一路都是草原,估計你們要找的人也是順着河流西去。”

“多謝了!”

李靖隨即道:“賞他十兩銀子,放他走。”

士兵們放了道士,一名親兵給了道士一錠銀子,道士千恩萬謝地走了,李靖當即下令道:“傳我的命令,隊伍加速行軍!”

隋軍騎兵隊陡然加速,迅速向山澗北口而去……七八里路程片刻即過,不多時,隊伍便出了山澗,兩邊是低緩的丘陵,森林茂密,皆是莽莽的黑松林,還沒有向西的路,隋軍騎兵隊無奈,只能沿着河牀繼續向西北方向快速進軍。

大約走了二十幾裡,丘陵越來越低,很快便來到了紫河轉彎處,只見眼前豁然開朗,遠方沒有了丘陵,而是一望無際的草原,紫河便是在這裡大轉彎,向西南方向流去。

而他們身後是巍巍武周山脈,在陽光的映照下,山勢格外的高大雄壯,他們穿出的山澗已變成一條黑色細線,很難看清楚了。

“李總管!”

一名斥候飛奔來報:“我們發現了大片的馬蹄印,有數萬騎兵經過,沿着河流北岸西去了,大約過去了一個多時辰。”

李靖心中盤算片刻,紫河堡離這裡大約百里出頭,如果加快馬速,大約半天便可趕到,但他們行軍已經一天一夜了,人馬已極度睏乏,這樣趕過去,神算不大,可以讓斥候先去探明情況。

當然,李靖並不是爲了去營救烏圖部的最後幾千士兵,他們的目的是要殲滅這兩萬落單的突厥騎兵,如果這兩萬突厥騎兵被全殲,足以使突厥大軍不敢輕易南下。

李靖立刻下令:“傳我的命令,全軍就地下馬休息……()

第63章 一支冷箭第11章 合縱遇挫第15章 少年雙猛第27章 元家之慾第27章 晉陽疑雲第31章 意外挾迫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6章 館驛見賢第26章 宿將抉擇第5章 上兵伐謀第59章 兄弟分權第13章 河底練刀第31章 野心漸露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3章 戰爭來臨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9章 誘敵之計第30章 倒齊暗流第17章 兩強對陣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5章 意外來客第5章 路遇貴人第6章 養虎生患第10章 遷都角力第5章 咬金練箭第1章 重返京城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53章 四子巧郎第37章 被迫南撤第60章 關鍵人物第16章 內部決裂第10章 李密抉擇第9章 恆山之亂第8章 趁亂突圍第82章 收到假錢第27章 接風酒宴第63章 北地迎歸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41章 爭鋒相對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28章 殺人無形第74章 難得一致第40章 朝堂之議第7章 兵壓關內第20章 毒心李淵第12章 誥命風波第12章 河內對策第48章 集中民力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0章 君心似虎第37章 南市酒樓第32章 壯士斷腕第9章 貿易之利第17章 收網抓魚第47章 災情初現第15章 安撫江都第28章 局勢複雜第49章 西陘關前第83章 事態嚴重第28章 連環布套第45章 明智決定第17章 被迫決戰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63章 北地迎歸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8章 違規賣酒第56章 士信之擇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42章 踏平瓦崗第15章 校場競箭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25章 秦王心計第15章 求賢若渴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33章 大軍壓境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78章 戰略撤退第4章 佳夕如夢第27章 金口已開第16章 欲蓋彌彰第3章 兵臨城下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28章 暗箭難防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5章 十猛之計第13章 收復齊郡第80章 長孫之策第10章 君廓獻計第66章 尋找時機第33章 金精賭彩第9章 一名小兵第4章 啓用暗線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2章 兵部調令第51章 長安警報第56章 士信之擇第66章 碎葉求救第94章 新朝開啓第42章 長安科舉第27章 奪取河陽
第63章 一支冷箭第11章 合縱遇挫第15章 少年雙猛第27章 元家之慾第27章 晉陽疑雲第31章 意外挾迫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6章 館驛見賢第26章 宿將抉擇第5章 上兵伐謀第59章 兄弟分權第13章 河底練刀第31章 野心漸露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3章 戰爭來臨第58章 宮亂之根第19章 誘敵之計第30章 倒齊暗流第17章 兩強對陣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5章 意外來客第5章 路遇貴人第6章 養虎生患第10章 遷都角力第5章 咬金練箭第1章 重返京城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53章 四子巧郎第37章 被迫南撤第60章 關鍵人物第16章 內部決裂第10章 李密抉擇第9章 恆山之亂第8章 趁亂突圍第82章 收到假錢第27章 接風酒宴第63章 北地迎歸第93章 隋唐大戰(二十三)第41章 爭鋒相對第125章 兄弟危情第28章 殺人無形第74章 難得一致第40章 朝堂之議第7章 兵壓關內第20章 毒心李淵第12章 誥命風波第12章 河內對策第48章 集中民力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0章 君心似虎第37章 南市酒樓第32章 壯士斷腕第9章 貿易之利第17章 收網抓魚第47章 災情初現第15章 安撫江都第28章 局勢複雜第49章 西陘關前第83章 事態嚴重第28章 連環布套第45章 明智決定第17章 被迫決戰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63章 北地迎歸第725章 佛寺遇險第8章 違規賣酒第56章 士信之擇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42章 踏平瓦崗第15章 校場競箭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25章 秦王心計第15章 求賢若渴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33章 大軍壓境第108章 兩線反擊第78章 戰略撤退第4章 佳夕如夢第27章 金口已開第16章 欲蓋彌彰第3章 兵臨城下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28章 暗箭難防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25章 十猛之計第13章 收復齊郡第80章 長孫之策第10章 君廓獻計第66章 尋找時機第33章 金精賭彩第9章 一名小兵第4章 啓用暗線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2章 兵部調令第51章 長安警報第56章 士信之擇第66章 碎葉求救第94章 新朝開啓第42章 長安科舉第27章 奪取河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