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館驛見賢

次日一早,楊元慶的馬車剛抵達晉陽宮門口,在這裡他卻意外地遇到了相國王緒,對這個長着一張削瘦臉龐的相國,楊元慶心中此時有一種說不出的厭惡。

楊元慶也並不是要王家絕對效忠自己,他自己也出身名門,知道這些名門世家經過數百年的發展,家族關係早已是盤根錯節、枝繁葉茂,如果偶然有幾個家族子弟在敵方爲官,這也很正常,如裴家、崔家都有,盧氏家主盧楚甚至還在洛陽爲相,他也照拉攏無誤。

他恨的是‘刻意而爲’,昨晚那個羅姬告訴他,王緒的次子年初時還在長安國子學讀書,八月便在東宮求仕成功,成爲文學館供奉,一個剛剛出道的毛頭小子,居然能成爲東宮文學館供奉,很明顯這是爲了拉攏太原王氏家族,王緒敢說他不知道此事?

楊元慶甚至懷疑這是王緒的刻意安排,否則,一個國子學的士子竟然敢不知天高地厚跑去東宮文學館應募?

其實王緒將這件事公開,他的兒子在李唐爲官,這倒反而沒有什麼事了,畢竟名門世家更多是考慮家族的延續,不在一棵樹上吊死,這是所有世家的痼疾,楊元慶也只是心裡不舒服,但他能理解。

但王緒卻不是讓侄子或者其他子侄去李唐,而是讓兒子秘密效忠李唐,一個‘秘密’二字,這就說明他心中有鬼了,其實就是一種背叛,八月時,王緒已經成爲了北隋相國,他又秘密讓兒子去燒李唐的香,這種背叛是任何一個當權者都無法容忍。

儘管看透了王緒的虛僞,但楊元慶此時還暫時不想和王家翻臉,一方面固然是戰爭準備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後方暫時不能發生官場動亂,另一方面。他還需要王家來抑制裴家的獨大,如果王家倒了,將出現裴家把持朝政的局面,在朝廷內的各大山頭勢力沒有羣峰並起之前。確實還不能打壓王家,只是王緒讓兒子秘密去燒李唐的香,必須要提防王緒出賣隋朝的利益。

“總管,今天好像來得早了一點!”王緒笑眯眯上前拱手道。

楊元慶打了個哈哈,“還好吧!應該算是正常,我倒覺得王相國有點晚了。”

王緒並不知道昨晚被他趕出府的羅姬現躲在楊元慶府中,事實上他壓根就沒有把那個女人放在心上。一個靠賣藝悅人的風塵女子竟然說生了王氏的骨肉,不管是真是假,他都絕不會承認。

他的次子王凌入東宮爲文學館供奉之事十分隱秘,並沒有公開,只是王緒沒有想到楊元慶居然會在無意中知道了這個隱秘。

他摸摸自己腦門,也呵呵笑道:“今天好像是我晚了,身體有點不適。”

楊元慶立刻關切道:“王相國身體不適就回去休息吧!別把身體弄垮了。”

“多謝總管關心,一點小恙並不礙事。不知和突厥的談判會怎麼樣?”

“和突厥談判對雙方都有好處,不會有太大的波折。”

........

兩人一邊說,一邊走。便進了紫微閣,楊元慶走進自己官房,一名侍衛連忙上前替他脫去大氅,楊元慶見裴青松和蕭璡已經開始處理公務,便問:“今天有什麼大事嗎?”

裴青松是接沈春的公務,負責對外事務,他連忙站起身稟報道:“一早,京兆府傳來消息,幽州總管府司馬溫彥博已經進城了,現在歸隋館暫住。”

楊元慶前兩天接到上谷郡的鷹信。說溫彥博奉命出使隋朝,正在前往太原的路上,這個消息讓楊元慶頗感興趣,楊元慶倒不是對溫彥博出使的內容感興趣,他是對溫彥博這個人感興趣,早在大業四年他江南遇到薛道衡時。說起天下之才,薛道衡便提到了太原三溫,說他們三兄弟都是宰相之才,溫彥博是太原郡祁縣人,也是出身河東名門,現在又是幽州最重要的政務官員,如果他能歸隋,那對自己穩固幽州,乃至充實朝廷相才,都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

想到這,他立刻對裴青松道:“你去一趟歸隋館,請他來見我,要禮儀有加,不可輕慢了。”

“卑職遵命!”

裴青松匆匆去了,楊元慶又吩咐蕭璡,“去請裴相國來見我!”

楊元慶也想了解一下昨天裴矩和突厥咄苾商談的具體情況。

........

溫彥博是昨天晚上抵達太原城,他雖然在太原城有親戚,而且他的師父就是王通,但他並不想去投親靠友,只打算找一個客棧住一晚,不料京兆少尹薛明義認出了他,熱情地將他安排在歸隋館住下。

這裡的食宿條件很好,館驛臣照顧得也很細心周到,但他心中還是有點鬱悶,對方竟然把他安置在歸隋館,難道以爲他也是來投靠隋朝的嗎?

溫彥博揹着手在館舍裡慢慢踱步,館舍很大,有幾十個院子,好像不少院子都住了人,走到一間院子旁,他聽見院裡傳來朗朗讀書聲,他忍不住探頭進院張望,讀書聲嘎然而止,一個坐在梅樹下讀書的老者很不滿地擡頭瞪了他一眼。

溫彥博見老者有些眼熟,卻想不起是誰,他心中歉然,連忙拱手道:“打擾老先生讀書,抱歉!抱歉!”

他要退出院子,院中老者忽然問:“你是溫二還是溫三?”

溫彥博見他認識自己,估計是自己長輩,慌忙施禮道:“小子彥博!”

老者和善地笑了起來,“呵呵!你是溫二,是我故人之子。”

溫彥博的父親溫君悠原爲北齊文林館學士,後又任隋朝泗川司馬,老者這一說,溫彥博猛地想起來了,自己年少時見過這個老者,也曾是北齊文林館學士,徐文遠,有名的大儒,現任洛陽國子監祭酒,他怎麼會在這裡?

“原來是徐伯父!”

溫彥博慌忙上前再施一禮。“大臨參見徐伯父!”

溫彥博原名溫大臨,後改名爲彥博,他沒想到居然在歸隋館遇到長輩故人,着實令他感到高興。心中也有點詫異,難道徐文遠也要投靠北隋了嗎?

徐文遠曾任隋文帝時的國子學博士,培養不少優秀子弟,像楊玄感、李密、王世充等等,都是他的弟子,在隋朝很有聲望,他被皇泰帝任命爲國子監祭酒。但最近洛陽局勢惡化,物價暴漲,民不聊生,連他自己也要出門打柴度日,生活的艱難加上他對隋朝的忠心,使他最終選擇了北隋,前來太原謀職。

徐文遠一擺手,“賢侄不必多禮。請坐!”

等溫彥博坐下,徐文遠又問:“賢侄也是來投奔新隋嗎?”

溫彥博有些尷尬地笑了笑道:“小侄現任幽州總管司馬,是奉命出使隋朝。”

“羅藝?”

徐文遠搖了搖頭。“羅藝投唐而自立,自絕於死境,其人色厲而膽薄,連魏刀兒、劉武周那樣的烏合之衆都遲疑不取,白白把機會拱手讓人,他若早取上谷和恆山兩郡,打開河東通道,以幽州軍的精強,哪會有今天的北隋?此人不過是冢中枯骨,砧板上的魚肉罷了。不值得賢侄爲他效力。”

溫彥博心中暗贊徐文遠目光犀利,時局看得很透,他又問:“不知伯父認爲,北隋和西唐最後誰能勝出?”

徐文遠捋須道:“賢侄既然是我世交之子,有些話我就不得不說,李淵雖佔據關中帝業之地。但他有勾結突厥嫌疑,起兵名不正言不順,他自稱爲隋臣,但先帝剛薨,他便自立爲帝,有失君臣之道....”

徐文遠話沒有說完,溫彥博便忍不住道:“可天下人也承認他爲正統。”

徐文遠冷笑一聲,“他不過是關隴貴族承認的正統罷了,繼業帝、皇泰帝皆在,他何以爲正統?”

溫彥博臉一紅,沒有再說話,徐文遠又繼續道:“當然,李淵即位也有他的吸引力,要比李密、竇建德、蕭銑之流要好得多,只是他被關隴貴族和李氏家族制肘太重,讓人看不到新朝新氣象,軍事上他敵不過新隋,屢戰屢敗,政治上他又破解不掉關隴集團的利益壟斷,無法有效地獲得民意支持,關鍵是山東士族並不認可他,而楊元慶卻得到山東士族的支持,說到底,現在的時局還是當年北周和北齊背後兩大勢力集團鬥爭的延續,當年是關隴貴族戰勝了山東士族,現在關隴貴族遭受先帝的嚴厲打壓,已經不復當年之勇,而山東士族則遭遇造反亂匪的衝擊,也沒有當年之盛,所以兩大勢力最後誰能笑到最後,我確實不好說,不過我個人看好楊元慶,他至少沒有李淵的家族之累,能夠惟才取士,這一點便足以收買天下讀書人之心。”

溫彥博默默點頭,他覺得徐文遠說得很有道理,能夠做到無論寒庶,公平取士這一點,他就很欣賞。

這時,身後傳來腳步聲,溫彥博一回頭,只見身後出現一名年輕的官員,他躬身施禮道:“在下楚王府記室參軍裴青松,我家總管有請溫司馬前去一晤。”

溫彥博連忙起身回禮,“我這就去!”

徐文遠也起身問道:“裴參軍,請問老夫的事情可有說法了嗎?”

裴青松微微一笑,“老先生不必焦急,老先生的入職牒文吏部已經批了,現正在紫微閣討論,最後由總管簽署便可,以老先生大才,必然被重用,請耐心等候。”

徐文遠也有些不好意思笑了,“我是個性急之人,其實我纔來三天,比我來得早的人還在等候,我卻急不可耐了,慚愧!”

裴青松欠身行一禮,對溫彥博一擺手,“溫司馬請吧!”

........

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14章 龍鳳美玉第46章 攻克平壤第27章 京城家信第37章 南郡出事第5章 公主請客第23章 再見故人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25章 一劍穿心第5章 咬金練箭第23章 遠方來人第15章 強攻榆關第29章 聯合施壓第1章 初入楊府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22章 極度被動第31章 矛盾激化第4章 等待消息第1章 齊郡大戰第68章 羅藝之慮第14章 殺雞儆猴第9章 綠茶疑蹤第3章 情報暗戰第14章 臨榆關下第4章 反客爲主第15章 史蜀之毒第6章 抽中死籤第40章 先禮後兵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6章 三千奇兵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55章 兩萬誘餌第42章 踏平瓦崗第9章 利益之爭第4章 緊鑼部署第24章 酒樓告別第9章 利益之爭第6章 秘密武器第51章 玄感之死第53章 脣槍舌劍第42章 局勢複雜第3章 小妹何名第10章 一路追殺第24章 以信立身第55章 兩萬誘餌第16章 三千奇兵第73章 銀錢危機第11章 風險悄至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76章 裴府問策第26章 裴氏父子第48章 欲迎還拒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6章 一劍之情第22章 井陘遇警第10章 備戰高麗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51章 一葉知秋第17章 爭奪鐵礦第58章 李淵出事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3章 深巷小宅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0章 除夕意外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86章 最後通牒第15章 少女遇窘第25章 分憂之臣第15章 黑夜突破第13章 御房嘉獎第32章 千金一箭第27章 壟斷漕運第17章 路遇李淵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7章 士子云集第47章 金榜題名第22章 心理毒箭第50章 白衣渡江第30章 酒樓遇故第7章 賀若之怒第31章 被迫受命第15章 強攻榆關第34章 兩面三刀第46章 糧價危機第39章 水師新帥第36章 漏網之魚第39章 承天廣場第72章 闊綽請客第8章 斬斷後路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15章 校場競箭第48章 集中民力第9章 朝局悄變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13章 逃兵危機第21章 誰爲主將
第9章 夜襲敵哨(下)第14章 龍鳳美玉第46章 攻克平壤第27章 京城家信第37章 南郡出事第5章 公主請客第23章 再見故人第120章 絕妙好計第25章 一劍穿心第5章 咬金練箭第23章 遠方來人第15章 強攻榆關第29章 聯合施壓第1章 初入楊府第132章 竇氏抉擇第22章 極度被動第31章 矛盾激化第4章 等待消息第1章 齊郡大戰第68章 羅藝之慮第14章 殺雞儆猴第9章 綠茶疑蹤第3章 情報暗戰第14章 臨榆關下第4章 反客爲主第15章 史蜀之毒第6章 抽中死籤第40章 先禮後兵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6章 三千奇兵第3章 水勢漸深(上)第55章 兩萬誘餌第42章 踏平瓦崗第9章 利益之爭第4章 緊鑼部署第24章 酒樓告別第9章 利益之爭第6章 秘密武器第51章 玄感之死第53章 脣槍舌劍第42章 局勢複雜第3章 小妹何名第10章 一路追殺第24章 以信立身第55章 兩萬誘餌第16章 三千奇兵第73章 銀錢危機第11章 風險悄至第十一章 痛下狠手第76章 裴府問策第26章 裴氏父子第48章 欲迎還拒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6章 一劍之情第22章 井陘遇警第10章 備戰高麗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51章 一葉知秋第17章 爭奪鐵礦第58章 李淵出事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3章 深巷小宅第47章 雨夜追擊第10章 除夕意外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86章 最後通牒第15章 少女遇窘第25章 分憂之臣第15章 黑夜突破第13章 御房嘉獎第32章 千金一箭第27章 壟斷漕運第17章 路遇李淵第69章 殺機四伏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46章 褚氏父子第37章 士子云集第47章 金榜題名第22章 心理毒箭第50章 白衣渡江第30章 酒樓遇故第7章 賀若之怒第31章 被迫受命第15章 強攻榆關第34章 兩面三刀第46章 糧價危機第39章 水師新帥第36章 漏網之魚第39章 承天廣場第72章 闊綽請客第8章 斬斷後路第24章 會寧戰起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15章 校場競箭第48章 集中民力第9章 朝局悄變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13章 逃兵危機第21章 誰爲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