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參軍之謎

溫彥博對陪同自己的裴青松很感興趣,才二十歲,竟然擔任了楚王府記室參軍,要知道這是一個掌管機要的極爲重要職務,不僅是處理機要文書,而且對一些重大事務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沒有資歷的人是很難擔任這個職務,他的兄長溫大有四十餘歲才擔任了李淵的記室參軍。

“裴參軍可是出身聞喜裴氏?”

馬車裡,溫彥博終於忍不住問道,他思來想去,覺得這纔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裴青松對這個溫彥博很是反感,一見面目光就對自己不停地上下打量,那種目光裡充滿了驚訝和不信任,他當然知道這個溫彥博不是什麼有斷袖之癖,而是他對自己擔任這個職務的驚訝。

其實裴青松遭遇這種質疑已不是一次兩次了,從他擔任這個職位開始,他一直便處於不斷的質疑之中,朝官們在背後議論紛紛,說他資歷不夠,年紀太輕,尤其是王緒,對他的不滿極爲明顯,每次見到他,都要拉高語氣教訓一番。

王緒是希望他的族弟王績來接任這個記室參軍之職,但最後的結果是他裴青松擔任了這個職務,而王績做了西河郡司馬,這就使王緒一直耿耿於懷,現在這個從幽州來的溫彥博也開始質疑自己了,令裴青松忍無可忍,但最終裴青松還是忍下來了,總管關照過他,要對這個溫彥博禮儀有加。

“我確實是出身聞喜裴氏。”

裴青松不冷不熱回答道,說完,他又補充了一句,“我同時也是今年秋試科舉第三名。”

溫彥博笑了,他也是科舉出身,大業九年。他通過了楊廣的考試。成爲名滿天下的文士,他能理解科舉的意義,眼前這個年輕人能考第三名。很不錯,但這並不能成爲他出任記室參軍的理由。

“裴參軍出身名門,又出任機要職務。前途無量啊!”

儘管裴青松極力否認,但溫彥博已經大致明白了,裴青松出任記室參軍,還是楊元慶給裴家的紅利,當然不是籠絡那麼簡單,這裡應該有很複雜的權力分配,裴矩年紀已經很老了,他時刻想到的,是他身後的裴家利益。而裴家的下一輩並沒有傑出的人物,裴世清雖然不錯,但不足以成爲相國。裴矩心中的焦慮可想而知。楊元慶必須給他一顆定心丸,要讓裴矩明白。他會繼續重用裴家。

所以纔會有裴青松以如此年輕的資歷,出任記室參軍這樣重要的職務,裴青松本人或許不會明白,但楊元慶和裴矩都應心照不宣。

裴青松沉默了,他沒有回答溫彥博的恭維,其實他也曾經問過家主,總管是不是因爲他是裴氏子弟,才任命他爲掌管機要的記室參軍,家主笑而不答,朝中其他大臣的質疑,他可以視爲一種嫉妒,而溫彥博是外人,他也有同樣的疑惑,這讓裴青松自己的信心也有點動搖了,難道自己出任這個職務,真的是因爲他是裴家子弟的緣故?

溫彥博笑了笑,據說楊元慶還不到三十歲,竟然就有如此高明的政治手腕,掌握輕重緩急,牢牢控制住裴家,令他刮目相看,此時,他很想看一看這個被稱爲天下梟雄的人物。

........

紫微閣尚書令官房,溫彥博第一次見到了楊元慶,和他想象中的略略不一樣,雖然高大魁梧的外形沒有錯,臉上的陽剛和銳利的目光顯示出他武將的出身,不過他眼中透出的一種難以言述的睿智和沉靜,讓溫彥博感到了上位者那種獨有的自信。

在羅藝眼中卻看不到這種睿智和沉靜,更多是一種商人的狡黠,這種第一目光的比較便讓便讓溫彥博深深嘆息,自己走錯了一步。

“溫司馬請隨意坐!”

楊元慶請他坐下,又命侍衛倒了兩杯茶,微微笑問:“溫司馬一路過來,我們的官員有沒有接待不周?”

“一路過來很好,上谷郡李太守是少見的能吏,所見所聞令我感受良多。”

楊元慶臉上露出一種難以似笑非笑的神情,沉吟一下,他說道:“你相信嗎?李太守在大業九年曾經被御史彈劾過,那時他是濟陰郡太守,彈劾他任意將一些大戶指認爲亂匪,抄家攫財,不少錢財都中飽私囊。”

溫彥博愕然,半晌,他緩緩道:“當時這種情況好像很普遍。”

“確實很普遍,因爲聖上當時下發一道旨意,嚴查勾結亂匪的大戶,這便給各地官府以不受控制的權力,李奐之在我任命之初承認了他當時所爲,他還承認自己曾把被本該銷燬的黴腐之米私自扣留,拿出去低價變賣獲利,這些是我不知道的,他也坦率承認了。”

溫彥博沉默不語,他知道楊元慶說這些必然是有緣故,楊元慶短促一笑,又道:“我之所以最後還是決定用他爲上谷郡太守,是因爲他在濟陰郡賑濟災民做得很好,而且他能坦率承認自己過去的坐貪,在前幾年那種天下大亂的時局下,沒有誰能有一塵不染的清白,包括我的師父張須陀,那麼自律崇高的人,他也曾有過濫殺無辜,所以我相信李奐之能把上谷郡治理好,事實上,他沒有讓我失望。”

“我明白殿下的意思了,淮北之枳到淮南則爲橘,是水土不同。”

楊元慶目光深深注視着他,不急不緩道:“溫司馬昨晚住在歸隋館,你可知,歸隋館有不少官員都住了一個月,因爲我派去調查他們的人還沒有回來,並不是所有前來投奔的隋官我們都會用,有過失其實沒有什麼關係,關鍵是要坦誠,能和過去割裂,要有作爲,我寧願要有污點的能吏,也不要碌碌無爲的庸官,在我們這裡,只要有幹才有能力,那怕他曾是奴隸出身,他一樣可以做到相國。”

溫彥博心中已經明白楊元慶給自己說這麼多的意思,雖然他沒有說出一句讓自己留下來的話,但他的態度,他的誠意,分明就是告訴自己,希望自己能夠留在河東爲官。

溫彥博心中嘆息一聲,其實他何嘗不動心呢?從他一路的所見所聞,從李奐之的胸懷抱負的感嘆,從徐文遠的銳利透徹的分析,從此時楊元慶的敦敦勸導,溫彥博都深深感到,河東纔是他施展才華的地方,纔是他人生的歸宿。

半晌,清澈的目光注視着楊元慶,他無比誠懇地說道:“我明白殿下的誠意,我心中也深受感動,但我現在什麼都不能答應,我肩負使命,假如有一天,我可以重新選擇自己的仕途,那麼我一定會選擇太原,一定會!”

楊元慶也笑了起來,“我很期待溫先生的選擇!”

........

溫彥博離去了,整整一天,裴青松都在一種沉默中忙碌,黃昏時分,遠方傳來的悠揚的的鐘聲,這是結束一天朝務的信號,滿朝文武除了一些高官需要晚一點離去之外,中低層官員都紛紛收拾文書,準備離開晉陽宮了。

蕭璡走上前拍了拍裴青松的肩膀,“一起去喝杯酒吧!”

他看出裴青松今天的情緒有點低落,他對裴青松的印象很好,聰明能幹,而且雖出身裴氏,卻很低調,很謙虛,不懂都會主動請教自己,今天他去接了一趟溫彥博,情緒就開始低落了,這是什麼緣故?

裴青松默默點了點頭,他也想痛快地喝上幾杯酒,讓自己一醉忘記煩惱。

此時,楊元慶還在和裴矩及崔君素商量着出使突厥的細節安排,他們的議事起碼要到晚上纔會結束。

兩人收拾了文書,便離開了晉陽宮,蕭璡輕車熟路,帶着裴青松來到了一處比較偏僻的小巷,巷口有一家不大的酒肆,這是蕭璡常來之處,裴青松卻是第一次來。

“來這裡不用擔心遇到別的同僚,可以放心說話,而且酒菜的口味都比較清淡,我很喜歡。”

蕭璡一挑簾子,帶着裴青松走進酒肆,掌櫃見到他,立刻滿臉笑容迎了上來,“蕭蔘軍,今天這麼早?”

蕭璡呵呵一笑,“帶個兄弟來喝酒,還是老規矩,雙人份!”

“知道了,蕭蔘軍請!”

他們走進一佈置清雅的小間,地上鋪着席子,可容三四個人喝酒,牆角點着火盆,炭火燃燒正旺,使房間裡溫暖如春。

“坐吧!隨意一點,咱們是來喝酒輕鬆,不用太緊張!”

蕭璡脫下外裳掛在鉤子上,裴青松也脫了外衣,這時,門推開了,走進來兩名年輕的陪酒女子,雖然長得不是很美貌,但也是清秀可人,手中端着酒壺,一女連忙放下酒壺,上前替裴青松脫外衣,柔聲笑道:“今晚讓我來伺候公子。”

裴青松的臉騰地紅了起來,向後退了一步,不肯讓女子碰自己,女子一下子愣住了,她還從來遇到過這樣的客人,連脫外衣就不行嗎?那呆會兒喝酒時,摟摟抱抱更不可能了。

蕭璡見裴青松很拘謹,他心念一轉,立刻明白過來了,便笑道:“今天不陪酒,你們去拿琵琶唱曲吧!”

“是!”

兩女轉身出去了,裴青松紅着臉尷尬道:“家族規矩嚴厲,請蕭兄見諒!”

蕭璡呵呵一笑,“是我忘記了,應該是我抱歉,就讓她們唱個曲,我們自己喝酒。”

兩人坐下,這時,兩名女子抱着琵琶回來,坐在他們對面,輕攏琵琶,開啓朱脣,委婉地唱了起來。

‘暮江平不動,春花滿正開。流波將月去,潮水帶星來......’

.......

第92章 李靖初戰第17章 君心難測第12章 帝王心思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6章 討要說法第31章 蠅頭小利第28章 時機成熟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16章 三千奇兵第22章 庶叔積善第14章 引而不發第30章 飲恨弘農第53章 窮途末路第55章 江陵變天第27章 奇貨可居第1章 中元新夜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19章 誘敵之計第37章 回京前夕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2章 戰略撤退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19章 邙山遇故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22章 鄭家春水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3章 微妙來訪第52章 北平船所第51章 玄感之死第23章 夜襲飛狐第19章 心理之戰第46章 斷臂之仇第17章 接受密旨第26章 奸商本色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40章 痛苦抉擇第30章 酒樓遇故第37章 欲加之罪第18章 人贓俱獲第8章 夜襲敵哨第64章 趁火打劫第3章 兵臨城下第25章 秦王心計第41章 兵困雁門第39章 西路使者第7章 生死之約第26章 柴紹心機第20章 夜入武房第51章 玄感之死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2章 烽火狼煙第48章 東線突破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30章 玄感回京第23章 隱形力量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56章 遲到樑使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32章 千金一箭第1章 返回太原第22章 獨孤暗線第14章 貌忠實奸第49章 引發上怒第27章 監察御史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31章 以刀代令第33章 緣定三生第33章 官場暗鬥第46章 拖住主力第16章 重大隱憂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24章 河邊誤認第63章 北地迎歸第31章 野心漸露第55章 陰差陽錯第14章 臨榆關下第44章 拖延三天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4章 枕戈以待第40章 意外之禮第5章 公主請客第29章 豐都事件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3章 南華之會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46章 棋輸一着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16章 伴君如虎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29章 危機漸至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58章 李淵出事第41章 局面被動第51章 玄感之死第31章 矛盾激化第31章 裂痕初現
第92章 李靖初戰第17章 君心難測第12章 帝王心思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6章 討要說法第31章 蠅頭小利第28章 時機成熟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16章 三千奇兵第22章 庶叔積善第14章 引而不發第30章 飲恨弘農第53章 窮途末路第55章 江陵變天第27章 奇貨可居第1章 中元新夜第34章 威震突厥(下)第19章 誘敵之計第37章 回京前夕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8章 隋胡大戰(下)第22章 戰略撤退第153章 隔牆有耳第19章 邙山遇故第101章 隋突大戰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92章 隋唐大戰(二十二)第22章 鄭家春水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3章 微妙來訪第52章 北平船所第51章 玄感之死第23章 夜襲飛狐第19章 心理之戰第46章 斷臂之仇第17章 接受密旨第26章 奸商本色第133章 危險之物第40章 痛苦抉擇第30章 酒樓遇故第37章 欲加之罪第18章 人贓俱獲第8章 夜襲敵哨第64章 趁火打劫第3章 兵臨城下第25章 秦王心計第41章 兵困雁門第39章 西路使者第7章 生死之約第26章 柴紹心機第20章 夜入武房第51章 玄感之死第41章 意外情況第22章 烽火狼煙第48章 東線突破第90章 隋唐大戰(二十)第30章 玄感回京第23章 隱形力量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56章 遲到樑使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32章 千金一箭第1章 返回太原第22章 獨孤暗線第14章 貌忠實奸第49章 引發上怒第27章 監察御史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31章 以刀代令第33章 緣定三生第33章 官場暗鬥第46章 拖住主力第16章 重大隱憂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24章 河邊誤認第63章 北地迎歸第31章 野心漸露第55章 陰差陽錯第14章 臨榆關下第44章 拖延三天第11章 興風作浪第34章 枕戈以待第40章 意外之禮第5章 公主請客第29章 豐都事件第16章 仁壽宮變(八)第3章 南華之會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46章 棋輸一着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16章 伴君如虎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29章 危機漸至第48章 家族之弊第128章 逼上絕路第58章 李淵出事第41章 局面被動第51章 玄感之死第31章 矛盾激化第31章 裂痕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