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佳夕如夢

【這一章寫了一天,不容易啊!如果您覺得不錯,就鼓勵老高一張票,月票、推薦票、評價票,老高都感謝】

‘敏秋’這個名字讓楊元慶很是耳熟,卻一時想不起,他一回頭,只見三個身姿少女拎着花燈向這邊奔來,洛水岸邊人潮洶涌,能找到一個空位放燈已是不易,楊元慶帶有十名手下,十人正好離開,立刻空出一片位置,被這三個小娘發現了。

跑在最前面的是裴幽,她目光敏銳,善於抓住機會,一眼瞅見空位,立刻招呼兩個妹妹奔來。

她卻沒有看見楊元慶,搶到一塊坐石,心中歡喜,連忙招呼兩個妹妹,“喜兒、敏秋,快一點!”

楊元慶認出了她們三人,兩年不見,她們三人居然還在一起,心中竟有一種他鄉遇舊人的歡喜,尤其那個敏秋,楊元慶對她印象深刻。

他的目光不由向後望去,只見兩個少女端着蓮花水燈快速跑來,後面一個是翩若驚鴻的俏身材,手中倒拖一柄碧羅宮扇,左手託一盞蓮葉花燈,燈上的蠟已經點着,燈苗忽滅忽亮。

裴敏秋買的花燈原本挑一支小杆,但她的燈繩子斷了,只能用手託着,偏她又拿一柄宮羅扇,很是累贅,託了一路,手腕已痠軟,眼看要到水邊,她心中着急,加快速度,腳下卻被石頭一絆,一個踉蹌,蓮花水燈脫手出。

“哎呀!”她一聲驚叫,身邊一個黑影一閃而過,伸手接住了她的花燈。

楊元慶將花燈遞給她,笑道:“還好,沒有摔着。”

“多謝公子!”

裴敏秋連忙接過,盈盈施一禮,但對方的聲音卻有點耳熟,藉着微弱的燈光,她偷眼向楊元慶望去,秀眸驀地一亮。

“楊將軍,是你嗎?”她驚喜地叫了起來。

“人生何處不相逢,敏秋姑娘,沒想到我們又在洛水遇見。”楊元慶微微笑道。

兩年不見,裴敏秋又長高了一點,身子也不像上次那樣單薄,娉娉婷婷,已出落得如同一朵含苞欲放的水蓮花。

“楊將軍,你不是在五原郡大利城嗎?”

裴敏秋小聲問道,又迅速瞥了一眼不遠處的裴幽和裴喜兒,俏臉上不由地飛過一絲暈紅,自己幹嘛說得這麼詳細,她又連忙解釋,“我聽說楊將軍在大利城打了勝仗。”

“這次回來是有點家事,剛到京城才一個時辰,真是巧啊!又遇到了你們三個。”

楊元慶見裴幽和裴喜兒都走上前,便提高了聲音笑道。

裴幽和裴喜兒都沒有想到會在洛水邊遇到楊元慶,尤其裴幽,心中更是有一種說不出的失落,她去年出嫁,嫁給太原王家,就在拜堂前夜,她的丈夫卻病情加重,拖了幾天便死了,使她成了望門寡。

儘管婚姻倫理上要求從一而終,可實際上寡婦再嫁非常普遍,無論皇室貴胄、貴族官僚,還是一般庶民百姓,都有再嫁的自由,並不以爲再嫁有傷風化或者有辱門第。

隋朝初年,禮教凋敝,公卿士大夫去世後,其愛妾侍婢,子孫輒嫁賣之,遂成風俗,而且有些大臣在朝廷同僚死後,‘朝聞其死,夕規其妾,無廉恥之心,棄友朋之義。’

所以開皇十六年,隋文帝楊堅下詔,‘凡九品以上妻,五品以上妾,夫亡不可改嫁’,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效果,女者願嫁,男者願娶,男女之慾,豈是皇帝一張詔書就能管得住?

不過名門世家卻有其族規臉面,裴家在和王家商議後,雙方達成妥協,裴幽爲亡夫守寡三年,然後可隨意出嫁,王家不再過問,其間可住在孃家。

雖是這樣,裴幽的清白之身還是背了一個寡婦之名,令她心中鬱鬱不樂,不準任何人在她面前提一個‘寡’字,諧音也不準,前兩天裴喜兒說是給她算卦,算的結果不好,又帶了一個‘卦’字,使她心中惱火,臉陰沉了幾天,今晚出來散心,偏偏又遇到了楊元慶。

裴幽自卑自憐,她不敢對視楊元慶,只是施一禮,“楊將軍,好久不見了。”

楊元慶見她已不是待字閨中的打扮,便以爲她已經出嫁,說不定丈夫就在旁邊,便不敢和她多說什麼,拱拱手笑道:“恭喜裴夫人了!”

他這句話讓敏秋和喜兒花容失色,都膽顫心驚地等着裴幽勃然大怒,不料裴幽卻悽然一笑,再施一禮,“多謝楊將軍!”

楊元慶又給她們介紹了自己的丫鬟綠茶,三女見綠茶天真爛漫,雖是丫鬟,卻也不輕視她,都和她說笑。

這時,周圍民衆一陣騷動,人人離開岸邊向奔去,有人喊道:“快去看,佛光鬥寶開始了!”

三個裴家女孩一下子高興得跳了起來,直拍巴掌,她們放完燈,就等着看佛光和百戲。

“楊將軍,我們一起去吧!”

敏秋熱情地邀請他,“聽說今年有新花樣,難得一見,不去可惜了。”

“公子,我們去吧!”綠茶也在一旁央求。

楊元慶看見了十名親兵祈盼的目光,又不見裴幽的丈夫來找娘子,便欣然笑道:“走吧!大家一起去。”

綠茶歡喜得跳了起來,拉着裴敏秋的手便向南奔去,綠茶雖天真爛漫,但心思卻有乖巧聰明的一面,她見裴幽臉色多變,一會兒歡喜,一會兒悽慘,便疑心她有病,不敢靠近她;裴喜兒冷冷淡淡,有點瞧不起她的丫鬟身份,只有裴敏秋寬容和善,待她熱情,她一下子便喜歡上了裴敏秋,拉着她的手蹦蹦跳跳向定鼎門大街而去。

........

洛水觀燈和盂蘭佛光是中元節之夜京城的兩大盛景,洛水觀燈是在洛水,而盂蘭佛光卻是在定鼎門大街,這是因爲京城的權貴名門和公卿大臣都基本上住在定鼎門大街兩側,盂蘭佛光只有權貴名門的府門前纔會出現。

盂蘭盆幾乎家家都要製作,只是小戶人家的盂蘭盆製作簡單,就是果品菜蔬和米飯等等食物,或者放置於門前,請路人食用,或者放置寺院,供奉佛陀。

而權貴公卿等豪富人家已經漸漸地變了味,不願和小戶人家並論,便用珠玉代替蔬果,用金銀粒代替米飯,精心裝飾,放置在府門前敬奉過路神佛,到了夜間,又扎燈映照,使得珠光寶氣,璀璨奪目,遠望去形成光輪,所以世俗人謂之佛光,盂蘭佛光就由此而來。

楊廣登位後,不禁奢侈,盂蘭佛光又開始大行其道,士庶民衆觀燈賞富,趨之若鶩,使盂蘭佛光成爲京都一大盛景。

“敏秋姑娘,令祖現在身體可好?”

不知不覺,楊元慶便和裴敏秋並肩而行,這個時候,他當然也願意和年輕美貌的女孩一路同行,而不是和一幫無趣的手下在風花雪月之夜大談守城攻略。

和綠茶一樣,他也不大喜歡裴喜兒的冷冷淡淡,他知道那是裴喜兒的性格,而不是她刻意冷淡,但他還是不喜歡,和這樣的女子說話,沒幾句就會冷場,上次裴府家宴他是請教過了.

更重要是,他對裴敏秋要熟悉一點,兩年前和裴敏秋在楊麗華壽宴上的談話,令他印象深刻,這是一個不矯揉造作,坦率真誠的女子。

至於裴幽,成了親的人,最好是敬而遠之,剛纔他已經知道裴幽未嫁喪夫,寡居在孃家,儘管他心中很同情,但畢竟裴幽是寡居,他對她的感覺,還遠遠到不了那種不顧流言蜚語的程度。

相比之下,他喜歡裴敏秋的恬靜和親切,不遠不近,不冷不熱,讓他感到很自在從容,和兩年前失手打碎琺琅瓶那種無助的青澀相比,她變得成熟和從容了。

“多謝將軍關心,祖父身體很好,前天聽說有點感恙,大家都擔心,可休息了一夜,昨天一早又如常上朝。”

裴敏秋揮動宮羅扇,款步姍姍,和元慶並肩而行,她又嫣然巧笑道:“前月,祖父還在家學裡提到你,批評裴家子弟四體不勤,都是些文弱書生,要求大家不要人人都走讀書之路,也可以去邊塞從軍,像元慶將軍一樣成爲陰山飛將,威震一方。”

“你祖父過獎了,太平盛世,還是文采風流更有優勢,像我這種一介武夫,也只是因爲一文不懂才學武。”

“將軍太謙虛了!”

裴敏秋抿嘴一笑,兩頰笑渦如霞光盪漾,道:“誰說將軍不懂文?‘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將軍的詩文,鏗鏘有力,令人奮進,還有剛纔將軍見我時隨口而言,人生何處不相逢,平淡中卻見深意,一般的裴家子弟也未必寫得出,還有‘寧爲百夫長,不做一書生’,不就是將軍五歲時所作嗎?”

裴敏秋清眸流盼,笑語盈盈,讓楊元慶既暗自慚愧,可又有點心中得意,有佳人崇敬,他若否認是自己所寫,豈不是大煞風景?

“讓姑娘見笑了。”楊元慶乾笑一聲,他有點奇怪,難道高熲來拜訪過裴矩了嗎?

裴敏秋卻不肯放過他,她雖然不是裴幽那種火爆子脾氣,一點心事都藏不住,但不是裴喜兒那種文靜內向,心事從不讓人知曉。

楊元慶的武藝她是知道了,可她更想知道楊元慶的文采,前不久,前相國高熲來拜訪祖父,祖父提到楊元慶在大利城大敗十萬薛延陀軍,堪稱大隋後輩大將第一人,高熲卻說起了元慶五歲時的一件軼事,他寫了一首詩,令人拍案叫絕,時隔十幾年,高熲依然記得。

這首詩裴敏秋無意中看到了,她心中充滿了好奇,但又有點不相信,她就想找機會讓元慶再寫一首,今晚可不是機會嗎?

幽姐和喜兒帶着綠茶早不見了蹤影,十名手下也遠遠跟着他們,涼風習習,夜靜人闌,正是寫詩的良辰。

“將軍可能再應景寫一首詩?”裴敏秋低聲笑道。

楊元慶愕然,說到最後,卻是讓他寫詩,小時候學得東西早就還給了嬸孃,他哪裡會寫,就算抄一首,他一時也想不起,便連連擺手,推辭道:“這個只能是偶然有靈感才行,真要我隨口吟詩,豈不是變成大學士了,我還去守什麼大利城。”

“將軍,你就吟一首吧!我保證不告訴別人,就我一人知道,將軍,好不好?”

裴敏秋語氣裡帶着少女的撒嬌,活潑潑的一雙秋波,越顯得神情如水,貌豔於花,令楊元慶怦然心動。

“你讓我吟什麼?”

裴敏秋擡頭見一掛銀河從頭頂鋪過,星光密集璀璨,心中忽地想起前幾天正是七夕,那天夜裡她仰望一掛星河,顧影自憐,心中竟涌起一絲說不清的情愫,她低低嘆息一聲,緩緩吟道: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

楊元慶能感受到裴敏秋心中的傷感,不知道她是顧影自憐,還是心有所屬,而眷屬難成,想安慰她,卻又不知從何說起,他望着天上一掛銀河,想起了一首傳誦不衰的絕唱,也低聲道:

纖雲弄巧,

飛星傳恨,

銀漢迢迢暗渡。

金風玉露一相逢,

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

佳期如夢,

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長久時,

又豈在朝朝暮暮。

.....

這首詞竟讓他心中也有一絲傷感,走了片刻,他忽然發現身邊卻不見裴敏秋,回頭望去,只見她站在十幾步外,凝視着銀河,眼中竟有點癡了。

“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裴敏秋自言自語,她完全沉浸在這首樂府曲的無窮意境之中,那種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幽怨,使她陶醉了,她已經忘記了那些俗不可耐的佛光鬥寶。

她嘆了口氣,轉身便向回走,楊元慶連忙追上她,“敏秋姑娘,你要回去嗎?”

裴敏秋搖搖頭,又低頭走了幾步,忽然,她凝視着楊元慶嫣然一笑道:“楊將軍,你這首樂府曲就送給我,好嗎?”

說完,她頓時感覺不妥,這話中有病句,這可是戀人間的情詩,怎麼能送給自己,這會生誤會的,她的臉竟驀地紅了,羞得她低下了頭,心中又慌又亂,不知該向他怎麼解釋?

........

第34章 卿卿我我第25章 不速之客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3章 楊家禍根第22章 蕭後來臨第17章 雄信之災第33章 京城讖語第73章 計賺敵降第21章 誰威脅誰第23章 智取霍邑第15章 楊家喜憂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6章 重大隱憂第6章 瓦崗分家第39章 妥協援兵第28章 暗箭難防第33章 北邙祭祖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36章 連夜撤軍第19章 夜攻河內第10章 神秘馬賊第18章 契苾助力第61章 動之以情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39章 水師新帥第46章 落井下石第3章 小妹何名第71章 北市試錢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30章 玄感回京第24章 添把小亂第48章 圍城打援第6章 玄感起事第26章 一戰成名第2章 宇文義子第9章 一名小兵第3章 雙瞳之將第34章 兩面三刀第21章 內部生變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11章 瀚海奇兵第67章 兵壓漢中第96章 舉國兵策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章 唐魏結盟第6章 養虎生患第9章 攻心爲上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5章 咬金練箭第19章 蠢蠢欲動第5章 深藏不露第34章 北市暴亂第50章 心結難解第36章 各有選擇第83章 事態嚴重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5章 公主承諾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27章 逼出水面第10章 反間之計第67章 兵壓漢中第37章 南郡出事第5章 初到幽州第36章 千里改錯第13章 勝利逃亡第42章 暗流洶涌第25章 野心泄露第21章 初次談判第25章 初查齊郡第13章 齊王軍師第37章 南市酒樓第4章 反客爲主第31章 蠅頭小利第53章 七星寶刀第62章 激戰七裡第39章 重要情報第18章 追根究底第11章 瀚海奇兵第42章 人棄我用第23章 再見故人第16章 紅影驚現第70章 北方消息第22章 河東紳商第61章 南陽事件第26章 嚴厲警告第36章 楚王親書第21章 藉口送禮第30章 太子殺招第28章 暗箭難防第39章 承天廣場第4章 突厥異變第69章 道高一丈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5章 元慶回京第43章 郢州祭母第40章 羅高離心第9章 恆山之亂第15章 首鼠兩端
第34章 卿卿我我第25章 不速之客第26章 迎頭痛擊(上)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3章 楊家禍根第22章 蕭後來臨第17章 雄信之災第33章 京城讖語第73章 計賺敵降第21章 誰威脅誰第23章 智取霍邑第15章 楊家喜憂第28章 遷都試探第16章 重大隱憂第6章 瓦崗分家第39章 妥協援兵第28章 暗箭難防第33章 北邙祭祖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36章 連夜撤軍第19章 夜攻河內第10章 神秘馬賊第18章 契苾助力第61章 動之以情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81章 隋唐大戰(十一)第39章 水師新帥第46章 落井下石第3章 小妹何名第71章 北市試錢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30章 玄感回京第24章 添把小亂第48章 圍城打援第6章 玄感起事第26章 一戰成名第2章 宇文義子第9章 一名小兵第3章 雙瞳之將第34章 兩面三刀第21章 內部生變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11章 瀚海奇兵第67章 兵壓漢中第96章 舉國兵策第28章 迎頭痛擊(下)第3章 唐魏結盟第6章 養虎生患第9章 攻心爲上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5章 咬金練箭第19章 蠢蠢欲動第5章 深藏不露第34章 北市暴亂第50章 心結難解第36章 各有選擇第83章 事態嚴重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5章 公主承諾第131章 鄭家尋路第27章 逼出水面第10章 反間之計第67章 兵壓漢中第37章 南郡出事第5章 初到幽州第36章 千里改錯第13章 勝利逃亡第42章 暗流洶涌第25章 野心泄露第21章 初次談判第25章 初查齊郡第13章 齊王軍師第37章 南市酒樓第4章 反客爲主第31章 蠅頭小利第53章 七星寶刀第62章 激戰七裡第39章 重要情報第18章 追根究底第11章 瀚海奇兵第42章 人棄我用第23章 再見故人第16章 紅影驚現第70章 北方消息第22章 河東紳商第61章 南陽事件第26章 嚴厲警告第36章 楚王親書第21章 藉口送禮第30章 太子殺招第28章 暗箭難防第39章 承天廣場第4章 突厥異變第69章 道高一丈第138章 井陘殲敵第5章 元慶回京第43章 郢州祭母第40章 羅高離心第9章 恆山之亂第15章 首鼠兩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