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孰敵孰友

清晨破曉,轟隆隆的戰鼓聲便響徹了涿縣城外的原野,三萬竇建德大軍如潮水般涌上,集中向南城發動了進攻,一座座木板橋架過護城河,數百架攻城梯搭上了城頭,數萬士兵瘋狂攻打城頭,城頭上箭如急雨,滾木礌石密如冰雹,戰鼓聲、慘叫聲、吶喊聲在城池內外迴盪,薛萬徹率領一萬幽州軍頑強地抗擊着竇建德大軍的進攻。

十里外,隋軍依然駐紮在原來的大營內,在同樣一座高塔上,楊元慶冷冷地注視中竇建德大軍對涿縣城的進攻,他現在已經完全能肯定,竇建德就是想要那五千重甲騎兵。

望着竇建德大軍攻勢如潮,楊元慶毅然下令:“傳我的命令,令謝映登和裘順德各率三千弓騎兵騷擾敵軍進攻!”

‘嗚——’隋軍大營內號角聲響起,兩支弓騎兵從大營兩翼飛奔而出,雖然每名大隋士兵都配備有弓箭,但騎兵的射箭一般要下馬射擊,能在飛馳戰馬上射箭的騎兵畢竟不多,弓騎兵便是特別訓練而成,他們騎術嫺熟,能用雙腿控馬,能在高速飛奔的戰馬上張弓疾射,有的騎兵甚至能左右開弓。

弓騎兵和普通騎兵最大的區別是他們配備短矛,左手盾,右手矛,矛就插在馬後的矛鞘內,隨時可以拔出作戰,其次,弓騎兵有三壺箭,足以保證他們在戰爭中的消耗。

在大規模軍團作戰中,弓騎兵主要負責外圍遊射,破壞敵軍陣型,在某種程度上也起到斥候軍的作用,也正是這樣,很多斥候軍都是出身弓騎兵。

六千名弓騎兵分兵兩路撲向涿縣南城,與此同時,竇建德也在大營內觀察隋軍的動靜,隋軍的重新殺至在他的意料之中,但隋軍畢竟和幽州不是同盟。如果把幽州軍比喻爲羊,那麼隋軍就是和他共同爭奪這隻肥羊的另外一羣狼。

就看誰下手快、下手狠,那麼他就能奪到最肥嫩的一塊肉,他竇建德只要那五千重甲騎兵,其餘骨肉他可以讓給隋軍,可問題是,竇建德也知道,事情未必像他想的那樣美好。重甲騎兵這塊肥肉。隋軍怎麼可能輕易讓他得到。

“王爺,隋軍騎兵出來了!”一名親兵在旁邊大喊。

竇建德已經看到了,他不可能讓隋軍騎兵去騷擾他的攻城。竇建德也立刻下令,“令董康買率一萬騎兵去攔截!”

鼓聲雷動,一萬騎兵從竇建德大營內殺出。也分兵兩路向隋軍弓騎兵迎擊而去。

Wωω▪ ттκan▪ ¢O 這時,隋軍陣營也發生了變化,又一支六千人的騎兵殺出了營盤,由副將秦瓊率領,秦瓊一馬當先,揮舞長槊,吼聲如雷,六千騎兵如一條鐵龍,突殺進了竇建德的騎兵羣中。兩支騎兵在曠野中混戰在一起,秦瓊率軍殺出,有力分擔了弓騎兵的壓力。

兩支弓騎兵一路疾奔,突破竇建德軍的重圍,很快便衝到了南城,他們在攻城士兵的背後發動了襲擊,六千隋軍弓騎兵策馬奔馳。一支支箭從他們手上的強弓中射出,鋪天蓋地射向攻城士兵。

此時的攻城戰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竇建德下達了第一個衝進城池者賞黃金三千兩的鉅額懸紅,前十人各賞金千兩,極大刺激了攻城士兵的鬥志。一百五十架攻城上密密麻麻爬滿了瘋狂進攻的士兵,城下滿天飛射的箭矢壓制住了城頭幽州軍反擊。

儘管城下已伏屍累累。但發財的**讓攻城士兵仍不顧一切地向上攀爬,喊殺聲、叫罵聲,長矛刺穿了胸膛,橫刀劈砍掉頭顱,血光四濺,斷肢橫飛,已經有數百人衝上城頭,和幽州軍拼死惡鬥,越來越多的攻城士兵衝上城頭。

就在這時,一隊隊隋軍弓騎兵從局勢最危險的攻城梯旁飛掠而過,漫天飛矢如疾風驟雨般射至,密集的箭雨使城梯上的攻城士兵紛紛中箭,慘叫着摔下城。

隋軍弓騎兵以百人爲一隊,來自四面八方而至的襲擊使四萬攻城士兵一陣大亂,這就像在享受一頓美味的大餐時,忽然被一根堅硬的魚刺卡住了喉嚨,雖然死傷只有千餘人,傷亡並不大,卻嚴重地擾亂了士兵們的攻城,尤其攻上城的士兵後繼不濟,又被士氣大漲的幽州軍反擊,一鼓作氣將敵軍趕下城頭。

負責攻城的大將高雅賢恨得心中滴血,他被迫無奈,只得下令撤軍,‘當!當!當!’鳴金收兵的鐘聲敲響,攻城士兵如潮水般退回,岌岌可危的攻城局勢頓時被化解,引來城頭上守軍一片歡呼。

隋軍騎兵速度太快,竇建德還沒有來得及派出第二支攔截隊伍,局勢便發生了變化,竇建德勃然大怒,回頭對大將劉黑闥喝令:“率我的近衛軍去衝殺隋軍!”

竇建德有五千最精銳的騎兵,是從數十萬軍中挑選出的精銳,護衛在他身邊,被稱爲近衛軍,一般不會出戰,但今天隋軍的擾亂使他怒髮衝冠,第一次將最精銳的五千近衛騎兵派出。

“末將遵令!”

劉黑闥對竇建德身後的騎兵大吼一聲,“跟我來!”

五千騎兵戰馬奔騰,矛尖如林,如一片黑壓壓的烏雲,向數裡外的隋軍弓騎兵衝殺而去。

弓騎兵一般不會直接和敵軍鏖戰,謝映登見一支騎兵向自己軍隊疾衝而來,殺氣沖天,他立刻命令身邊士兵,“通知裘將軍,暫時南撤!”

裘順德是楊元慶手下一名偏將,跟隨王君廓一起投降,武藝高強,尤其擅長騎射,在高速奔跑中射箭,百步外百發百中,極得楊元慶賞識,破格提升他爲弓騎郎將,統帥三千弓騎兵。

他得到了謝映登命令,當即揮舞短矛大聲喝令,“兄弟們,撤退!”

裘順德調轉馬頭,率領三千弓騎兵向南方急撤,謝映登的軍隊也隨之南撤,很快,六千弓騎兵離開了戰場。

就在這時,隋軍大營的傳來收兵的鐘聲,正在鏖戰的中秦瓊立刻率領騎兵脫離戰場,向隋軍大營撤退。

逼迫竇建德軍隊停止軍事行動有很多辦法,如果大軍列陣,以勢迫人,又比如集中兵力攻擊敵方的糧草輜重大營等等,但隋軍採用的是騷擾方式,這種方式無法改變戰局,只能暫緩對方的攻勢,很顯然,隋軍並沒有直接制止竇建德軍隊攻城的意思,只是在局勢變得岌岌可危的時候,迅速出手瓦解竇建德軍的攻勢。

竇建德也意識到了隋軍的企圖,隋軍是在利用他的軍隊來削弱守軍的實力,同時又不讓他攻下城池,竇建德也下令暫停攻城,士兵歸營,雙方整頓軍馬在涿縣城下形成了對峙。

。。。。。。。。

在第一天的攻城中,羅藝沒有任何動靜,他保持了沉默,甚至沒有出兵去救援自己的城池,只是大營向前推進了五里,駐紮在涿縣東北方向十里之外。

羅藝已經得到情報,隋軍又返回了涿縣城,他很清楚,隋軍絕對不會讓竇建德攻破城池,既然隋軍要替他出頭,他又何樂而不爲?

羅藝要保存自己的實力,只是派出一隊隊斥候前去打探情況,而他的三萬幽州軍依舊在十里外按兵不動。

在幽州軍的大營前也搭建了一座高達三丈的眺望塔,整整一個上午,羅藝都站在眺望塔上觀察戰局,他雖然不出兵,但他卻比誰都關心戰局的進展。

一隊隊斥候士兵像走馬燈似的趕回來向他彙報戰局走向,當他聽說隋軍出動騎兵攻擊竇建德攻城軍的後背,他懸在嗓子眼上的心才驀地鬆懈了。

這時,一隊哨兵護衛着幾名隋軍官員飛馳而至,很快便直奔營門前,一名哨兵上前稟報:“啓稟王爺,隋軍使者來見!”

羅藝點點頭,對身邊親衛道:“請隋使到中軍副帳相見!”

他下了眺望臺,騎馬返回了大帳,剛回副帳,親兵便將隋軍使者領了進來,是一名三十餘歲的文職軍官。

隋使上前躬身施禮,“隋軍倉曹副參軍施榮參見羅總管!”

羅藝一擺手,“施參軍請坐。”

這時,羅藝次子羅誠也走進大帳,站在父親身後,他心情有點複雜,或許是他曾經在楊元慶手下爲將的緣故,他內心更偏向於隋朝,

他覺得楊元慶既然肯派使臣前來,那麼就有商量的餘地,他就不明白,爲什麼父親不肯投降隋朝,當年父親也是楊元慶手下,儘管心中有想法,但他畢竟是兒子,他必須要跟隨父親。

施榮坐下,從懷中取出一封信遞給羅藝,笑道:“這是楚王殿下給羅將軍的一封親筆信,請將軍過目!”

羅誠上前接過信,呈給了父親,他一眼瞥見了信封上的幾個字‘致幽州總管府北平督軍羅藝將軍。’

這是羅藝在隋朝的正式官職,幽州總管是他的自封,北平郡王更是唐朝給他的爵位,隋朝絕不可能承認,所以楊元慶是以隋朝的官職來稱呼他,這讓羅誠心中一動,他已隱隱猜到了信中內容。

羅藝深深看了一樣信封的一行字,‘幷州總管楊元慶致幽州總管府北平督軍羅藝將軍。’

他心中不由冷笑一聲,楊元慶不肯承認他羅藝爲幽州總管,可他楊元慶的幷州總管不也一樣是自封嗎?

羅藝打開信,信的內容卻讓他大吃一驚。

。。。。。。。。

第5章 可汗金箭第10章 通風報信第48章 攻破大營第34章 裴矩之策第27章 監察御史第5章 敏秋心事第39章 妥協援兵第40章 羅高離心第8章 斬斷後路第47章 金榜題名第28章 局勢複雜第58章 新婚回門第10章 裴矩辭相第30章 酒樓遇故第10章 通風報信第5章 重返大利第19章 李氏父子第16章 資源危機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1章 風險悄至第50章 心結難解第25章 寸步不讓第1章 初使西域第29章 聯合施壓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20章 世充密使第23章 南華梟雄第35章 亡國之恨第5章 元家造反第19章 心理之戰第3章 微妙來訪第15章 貌合神離第2章 齊郡召將第11章 夜襲倉城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34章 卿卿我我第6章 陰山可汗第30章 玄感回京第47章 意外潰營第1章 中元前夕第14章 三個女人第78章 戰略撤退第54章 把水攪渾第50章 局勢漸變第19章 誘敵之計第18章 少童何人?第31章 新的靠山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56章 士信之擇第73章 計賺敵降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8章 兩個時辰第67章 兵壓漢中第1章 灞橋秋色第3章 小妹何名第36章 返回太原第74章 意外發生第29章 運籌帷幄第14章 暗流涌動第46章 拖住主力第29章 情理之中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57章 東宮震怒第16章 月夜雙殺第43章 西秦內訌第21章 京城來人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6章 識破敵計第60章 趙郡太守第31章 果斷殺伐第51章 玄霸之錘第67章 兵壓漢中第73章 計賺敵降第42章 步步緊逼第34章 京城來信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63章 北地迎歸第61章 南陽事件第54章 彭城兵變第56章 士信之擇第2章 酒棚小遇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10章 神秘馬賊第26章 嚴厲警告第62章 交換條件第21章 雙猛大戰第12章 先鋒玄霸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36章 漏網之魚第47章 雨夜追擊第50章 心結難解第14章 府門遭遇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6章 一劍之情
第5章 可汗金箭第10章 通風報信第48章 攻破大營第34章 裴矩之策第27章 監察御史第5章 敏秋心事第39章 妥協援兵第40章 羅高離心第8章 斬斷後路第47章 金榜題名第28章 局勢複雜第58章 新婚回門第10章 裴矩辭相第30章 酒樓遇故第10章 通風報信第5章 重返大利第19章 李氏父子第16章 資源危機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1章 風險悄至第50章 心結難解第25章 寸步不讓第1章 初使西域第29章 聯合施壓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20章 世充密使第23章 南華梟雄第35章 亡國之恨第5章 元家造反第19章 心理之戰第3章 微妙來訪第15章 貌合神離第2章 齊郡召將第11章 夜襲倉城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34章 卿卿我我第6章 陰山可汗第30章 玄感回京第47章 意外潰營第1章 中元前夕第14章 三個女人第78章 戰略撤退第54章 把水攪渾第50章 局勢漸變第19章 誘敵之計第18章 少童何人?第31章 新的靠山第104章 生死存亡第56章 士信之擇第73章 計賺敵降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38章 兩個時辰第67章 兵壓漢中第1章 灞橋秋色第3章 小妹何名第36章 返回太原第74章 意外發生第29章 運籌帷幄第14章 暗流涌動第46章 拖住主力第29章 情理之中第36章 內廷獻策(上)第57章 東宮震怒第16章 月夜雙殺第43章 西秦內訌第21章 京城來人第12章 北巡訊至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49章 干戈玉帛第16章 識破敵計第60章 趙郡太守第31章 果斷殺伐第51章 玄霸之錘第67章 兵壓漢中第73章 計賺敵降第42章 步步緊逼第34章 京城來信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63章 北地迎歸第61章 南陽事件第54章 彭城兵變第56章 士信之擇第2章 酒棚小遇第106章 雪夜踏關第23章 都市賣豹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10章 神秘馬賊第26章 嚴厲警告第62章 交換條件第21章 雙猛大戰第12章 先鋒玄霸第25章 宇文父子第137章 嚴厲警告第36章 漏網之魚第47章 雨夜追擊第50章 心結難解第14章 府門遭遇第105章 虎穴奇計第5章 刀法秘笈(上)第6章 一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