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關中應對

兩萬精兵被楊元慶全殲、主帥李叔良戰死的消息在五天後終於傳到了長安,令朝野震動,河東危機使文武百官人心惶惶。

武德殿外,劉文靜揹着手來回踱步,心中的焦慮使他不時低聲長嘆,早在李淵派李叔良爲主帥出戰,劉文靜便意識到會有今天的後果,可惜李淵不聽他的勸告,不僅喪失了兩萬精銳,還導致河東局勢惡化,現在李淵後悔又有何用?

這時,一名侍衛匆匆走出來,“丞相請先生進去!”

劉文靜並不是主動來找李淵,而是李淵派人把他請來,劉文靜整理一下衣帽,快步向內殿走去。

房間裡,李淵裹着頭巾,躺在病榻上,御醫喬善堂正給他把脈辨色,旁邊李建成憂心忡忡,眉頭皺成一團,擔憂地望着御醫。

喬善堂放下李淵的手笑道:“李丞相身體很好,並無大礙,只是一時痛極攻心,才引起心中絞痛,只要放寬心思,好好休息兩日,一切都會正常起來。”

“多謝喬御醫。”

李淵隨即吩咐建成,“送喬御醫出去,再封一餅銀子。”

“不敢當!”

喬御醫連忙推遲,“這是在下分內之事,萬萬不敢受賞。”

“這是我的一點心意,御醫就收下吧!”

喬御醫千恩萬謝退下去了,這時,一名侍衛上前稟報:“丞相,劉先生來了。”

“讓他進來。”

李淵掙扎着要坐起身,旁邊兩名侍妾連忙將他扶起,又替他將頭巾裹好,劉文靜走了進來,躬身施禮道:“卑職參見丞相。”

“先生請坐!”

李淵又吩咐侍妾,“去倒兩杯茶來。”

劉文靜坐下,他見李淵面有病容,便小心翼翼問:“剛纔遇到世子和喬御醫,說丞相病倒了,可要緊嗎?”

李淵臉上露出羞愧之色,嘆息道:“這是心病,叔良戰死,兩萬精銳被殲,我的心能不痛,愧不該當初拒絕先生的建議,千悔萬悔已無可挽回,望先生再助我一臂。”

李淵雖然已不太信任劉文靜,但現在生死存亡之際,他心急如焚,也顧不上其他了,只盼望劉文靜給他出了一個良策,走出眼前的困局。

劉文靜已看了河東之戰的詳細報告,他思考了一路,心中已經有了一點想法,略略整理一下思路道:“卑職認爲,首先應該分析敗因,然後才能對症下藥,這次失敗,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兵強將弱,主將輕敵而失誤。”

李淵沉吟不語,李叔良已經陣亡,儘管他心裡明白是李叔良的能力不足,但他不想把過錯都推到李叔良身上,因爲用人不當,那最後就是他李淵的責任,連劉弘基也說李叔良非常謹慎,幾次看透了楊元慶的策略,防禦穩固,最後是敗在楊元慶的重甲步兵上。

“叔良能力稍弱不假,但先生應該看到楊元慶的重甲步兵和強大的騎兵,都是我們現在難以應對,這個問題不能迴避。”

“楊元慶有奇兵卑職明白,但就算再有奇兵也不至於這樣一敗塗地,李叔良手中可是兩萬精兵,最後卻像烏合之衆一般潰敗,丞相不覺得奇怪嗎?”

李淵默然,劉文靜又道:“李叔良之敗,就敗在他過於謹慎上,他把希望寄託在營盤防禦,這樣就很被動,一旦楊元慶突破他的營盤,他的兩萬軍隊被困在狹小的營地裡,而無法列陣對戰,而且又是在夜間,這樣就形成了單兵作戰的局面,騎兵的極大優勢便可以充分發揮出來,步兵的優勢陣型卻無法施展,騎兵以一戰二,又有重甲步兵配合,楊元慶必勝無疑,這種情況下,最好的辦法就是潰逃,或許還能保留住一萬多軍隊,但營盤四周的槍陣又將軍隊困死,無從逃生,主將陣亡,自然就全線崩潰了。”

李淵長嘆一聲,“我明白先生的意思了,如果叔良放開膽量,能在白天列陣和楊元慶對戰,充分發揮步兵陣型優勢,以二對一,即使最後敗了,也不至於全軍覆沒,我只考慮叔良善於守城,不善於對戰,這是我的責任,和叔良無關。”

劉文靜咬了一下嘴脣,“其實裴寂也有重大責任,丞相沒有發現嗎?”

李淵愕然,“爲何?”

“楊元慶的軍隊是先去了聞喜縣,然後才從聞喜着急殺回,他必然是從聞喜縣得到了情報,而裴寂也在聞喜縣,楊元慶的到來他焉能不知?如果他能及時派人通報李叔良,只要李叔良能提前半個時辰知道楊元慶殺來,那他就有時間躲進正平縣,最後的慘敗就不會發生,但裴寂沒有及時通報,獨孤懷恩的報告說,裴寂派來的人足足晚了近兩個時辰,爲什麼楊元慶能及時捕捉戰機,抓住機會一戰成功,而裴寂身爲行軍司馬,卻後知後覺,他不該承擔責任嗎?”

李淵沉默了半響,緩緩道:“或許裴長史是因爲被困在裴府,或許他還有別的苦衷,當時的詳情我們也不知,但他能派人去通報,就說明他也已盡職了,我認爲正平之敗和他無關,先生,現在不是討論責任的時候,應該考慮如何應對眼前的困局。”

李淵的語氣中也隱隱透出一絲不滿,劉文靜執着於追究責任,令李淵心中不悅,事後諸葛亮誰不會?他召劉文靜來,不是要他來追究責任。

其實這就是劉文靜書生意氣的一面,他極有謀略,是李淵的軍師,但他在官場上卻遠不如裴寂精明油滑,他並不懂得,領導的所謂自責不過是擺擺姿態,而作爲下屬,任何時候都不能讓領導來承擔責任。

劉文靜只想到就事論事,從分析失敗入手,找出應對之策,他卻不知道李淵在這件事上的尷尬,忘記了李叔良和李淵的關係,沒有意識到李淵其實不想承擔責任,李淵已經提醒他了,這件事和主將無關,是楊元慶的騎兵和重甲步兵厲害,劉文靜卻認爲不是,這便使李淵的臉色越來越陰沉。

李建成已經回來了,他旁邊看出了一絲不妙,重重咳嗽一聲,提醒劉文靜道:“我提議由世民擔任主將,再率軍三萬去援助河東,先生以爲如何?”

劉文靜還是沒有意識到他剛纔犯下的錯誤,不過他的注意力已被李建成轉移了,他想了想道:“秦公去河東當然最合適,但薛舉那邊怎麼應對?還有世民只帶三萬軍,兵力上可能不足。”

李淵見他不再追究兵敗責任,臉色稍稍和緩了一點,便笑道:“薛舉軍隊在十天前被世民擊敗,已敗退到枹罕郡,一時緩不過氣來,現在由竇抗和李軌的軍隊繼續壓制住薛舉,世民可以從西線騰出身來,至於兵力不足問題,先生也不用擔心,世民的三萬軍只是先鋒,我又命屈突通率兩萬軍爲後軍,一共有五萬軍馬,應該可以應對河東之危。”

劉文靜又沉思片刻道:“其實可以讓屈突通北上取關內,現在楊元慶兵力集中在河東,關內必然空虛,可趁此機會奪取,同時也可以向楊元慶施壓,丞相以爲如何?”

李淵點了點頭,劉文靜這個建議很好,他又沉思了片刻,對李建成道:“我還是打算讓屈突通爲世民的副將,關內空虛,由你率三萬軍去奪取,我讓你二叔協助你,至於兵力方面,我打算命柴紹整頓朱桀和薛舉的降卒守關中,這樣關中的精兵就可以用在刀刃上。”

李建成看見了一眼劉文靜,笑道:“能不能讓軍師隨我同去?”

李淵猶豫了一下,最終答應了,便笑呵呵對劉文靜道:“那就辛苦先生了。”

劉文靜躬身行一禮,“文靜願全力輔佐世子。”

.......

劉文靜退了下去,李淵取出了劉文靜寫的那封信,遞給李建成,“你先看看這封信吧!”

李建成看了看這封信,他忽然明白父親爲什麼有點不信任劉文靜了,劉文靜在信中表達了對豐州的好感。

他沉思一下說:“父親,劉文靜此人有點書生意氣,心中坦直,並不一定是他背叛了父親,從他建議取關內,便可看出他並沒有站在楊元慶一邊,孩兒覺得是父親多慮了。”

李淵陰沉着臉道:“就算是我多慮,我也不喜歡此人,你可以用他,但我是不會再用他,而且我還要再提醒你,他的話只可聽三分,不可全信。”

“孩兒明白了,請父親放心。”

李淵看了一眼李建成,又緩緩道:“相對於關內,其實我更想奪取的是河西養馬之地,我聽說河西大旱,便派兵部侍郎安興貴出使河西,提出用五萬石米換五萬匹戰馬,沒想到李軌竟然答應了,從這件事便可看出李軌缺乏戰略眼光,爲了能儘快拿下河西,這次你出兵關內,有些事我必須要交代你。”

“請父親交代,孩兒會用心記住。”

李淵點點頭,又繼續道:“在關隴我們已經有薛舉這個大敵,隨後又將是李軌,所以我們不能再和楊元慶樹敵,這次取關內,關北六郡中可以取延安郡,其他五郡都暫時不能碰。”

李建成不解問:“父親,爲什麼惟獨可以碰延安郡?”

“因爲關北六郡中只有延安郡不和豐州接壤,沒有威脅到楊元慶的根本利益,而且我也想試探一下楊元慶的底線在哪裡?”

.......

第8章 一點眉目第38章 皇后之勸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26章 少郎何人第13章 河底練刀第2章 水火楊家第19章 關隴雙貴第40章 朝堂之議第9章 臨危下船第38章 親情如水第35章 亡國之恨第18章 裴閥態度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26章 奸商本色第15章 少女遇窘第1章 異牀同夢第7章 秋風至楊第8章 違規賣酒第14章 意外之箭第6章 戰前會議第21章 誰爲主將第75章 條件苛刻第10章 米酒事件第26章 少郎何人第46章 拖住主力第14章 殺雞儆猴第45章 佈局西域第38章 觸犯利益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6章 宇文告密第24章 聞喜裴氏第47章 金榜題名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45章 援軍到來第47章 獨孤家將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5章 四面皆敵第17章 參軍之謎第3章 盂蘭燈會第56章 王妃煩惱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3章 黑臉魏刀第22章 收穫不菲第22章 北突求援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9章 風過雁門第25章 十猛之計第37章 三方對質第48章 攻破大營第16章 紅影驚現第86章 最後通牒第2章 齊王供奉第19章 壯士秦瓊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42章 捉虎不易第31章 清河崔氏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28章 盛名之禍第33章 官場暗鬥第14章 得罪小人第37章 疑兵之計第44章 公主阿蠻第60章 大戰悄至第35章 激戰尉氏第24章 草原天鵝第6章 裴府家宴第19章 首鼠兩端第42章 長安科舉第6章 王府夜話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17章 大舉東進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39章 水師新帥第26章 嚴厲警告第15章 更深之秘第33章 洛陽兵變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15章 貌合神離第28章 初遇建德第13章 投鼠忌器第37章 一記反抽第4章 假手於賀第19章 蠢蠢欲動第26章 奸商本色第3章 情報暗戰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8章 關鍵小賊第20章 聲先奪勢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24章 等待機會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7章 爭奪鐵礦第34章 斷然拒絕
第8章 一點眉目第38章 皇后之勸第33章 御房進諫第111章 意外發現第26章 少郎何人第13章 河底練刀第2章 水火楊家第19章 關隴雙貴第40章 朝堂之議第9章 臨危下船第38章 親情如水第35章 亡國之恨第18章 裴閥態度第104章 暴雪來臨第80章 隋唐大戰(十)第26章 奸商本色第15章 少女遇窘第1章 異牀同夢第7章 秋風至楊第8章 違規賣酒第14章 意外之箭第6章 戰前會議第21章 誰爲主將第75章 條件苛刻第10章 米酒事件第26章 少郎何人第46章 拖住主力第14章 殺雞儆猴第45章 佈局西域第38章 觸犯利益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6章 宇文告密第24章 聞喜裴氏第47章 金榜題名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45章 援軍到來第47章 獨孤家將第10章 米酒事件第19章 家族利益第45章 四面皆敵第17章 參軍之謎第3章 盂蘭燈會第56章 王妃煩惱第110章 頂住壓力第3章 黑臉魏刀第22章 收穫不菲第22章 北突求援第33章 攻城前夕第35章 軟硬兼施第29章 風過雁門第25章 十猛之計第37章 三方對質第48章 攻破大營第16章 紅影驚現第86章 最後通牒第2章 齊王供奉第19章 壯士秦瓊第23章 血戰大利(上)第42章 捉虎不易第31章 清河崔氏第25章 血戰大利(下)第28章 盛名之禍第33章 官場暗鬥第14章 得罪小人第37章 疑兵之計第44章 公主阿蠻第60章 大戰悄至第35章 激戰尉氏第24章 草原天鵝第6章 裴府家宴第19章 首鼠兩端第42章 長安科舉第6章 王府夜話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3章 威震突厥(中)第17章 大舉東進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39章 水師新帥第26章 嚴厲警告第15章 更深之秘第33章 洛陽兵變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15章 貌合神離第28章 初遇建德第13章 投鼠忌器第37章 一記反抽第4章 假手於賀第19章 蠢蠢欲動第26章 奸商本色第3章 情報暗戰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8章 關鍵小賊第20章 聲先奪勢第102章 血戰沙場第24章 等待機會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17章 關內急變第38章 吳興沈氏第17章 爭奪鐵礦第34章 斷然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