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軍機決策

關隴貴族以辭職施壓,逼迫李淵取消南巡計劃,最終以李淵的低頭而告以段落,正如李世民所言,關隴貴族是大唐根基,在現在風雨飄搖之時,他們更不能輕易動搖根基。

雖然李淵被迫打消了遷都巴蜀的想法,但他並不甘心,他又給四子元吉送去一份密旨,命他坐鎮成都,做好遷都巴蜀的準備。

李淵的試探只是一個小插曲,但現在唐朝所面臨的緊迫問題卻是荊襄之危,如何解決這個危機?

當天晚上,李淵在武德殿偏殿召開了軍國會議,由政事堂五相和太子、秦王,以及大將軍柴紹、內史侍郎封德彝族等等一共九人蔘加,共同商討應對之策。

偏殿內燈火通明,十幾根手臂粗的鯨脂蠟燭將偏殿照得如白晝一般,大殿裡瀰漫着一股淡淡的異香,九人分坐兩邊,每個人都有坐榻,他們挺直了腰板,神情肅穆。

李淵坐在玉階龍榻之上,對衆人緩緩道:“朕剛得到襄陽傳來的消息,楊元慶已經收編了蕭銑和杜伏威的軍隊,加上部分隋軍,大約十五萬人,從長江兩岸同時向荊襄進發,我們的擔心即將成爲現實,現在危難關頭,大家暢所欲言吧!今晚無論說什麼,朕都可赦免無罪。”

衆人已經事先得到了今晚商議的內容,事實上大家都很清楚,隋軍攻克江南後,下一步必然是攻打荊襄,隋軍的戰略已經很明確了。下面就是看唐軍怎麼應對。

李淵又把三條應對之策告訴了衆人,他的意思很明顯,他是準備從這三策中選出其中一策,而衆人也知道,不可能選第三策放棄荊襄,如果李淵有魄力,那就選上策。如果求穩,那隻能選中策。

這時,蕭瑀起身道:“陛下。請容臣先說一言。”

李淵點點頭,“蕭相國請說。”

蕭瑀心中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比較支持中策。但一些細節上他卻不太贊成,蕭瑀走到大殿中央,看了衆人一眼,又向李淵行一禮道:“陛下,首先臣要明確態度,荊襄不能失,失去荊襄糧倉,只剩關隴和巴蜀,我們恐怕支撐不起三十萬軍隊,所以臣支持中策。朝廷須派兵援助荊襄,但在派兵細節上,臣有不同意見。”

李淵微微一笑,“有不同意見,儘管說。所有的不同意見,朕都要聽。”

蕭瑀又繼續道:“關鍵就是派十萬軍去支持,秦王殿下的意見是七萬軍支持荊襄,三萬軍防禦巴蜀,但問題就來了,我們這裡只剩下十萬軍隊。能否守住關隴?首先京城至少要五萬軍隊,那麼剩下五萬軍隊怎麼分配?所以我覺得調走十萬大軍,未免太多了一點。”

蕭瑀的話引起大殿內一片竊竊私語,連李淵的眉頭也微微一皺,不說還沒有感覺,蕭瑀這樣一分析,李淵也感覺到留下十萬軍隊防禦關隴確實少了一點,雖然十萬軍隊本身不少,但主要是須防禦京城,五萬軍隊他還覺得少了一點。

一旁李世民開口道:“蕭相國的分析雖然有道理,但調十萬軍隊已是底線,因爲現在巴蜀和漢中空虛,駐軍只有一萬五千人,還住要集中在漢中,如果沒有三萬軍隊防禦,一但隋軍從夷陵或者從隴西進入巴蜀,巴蜀就完了,另外隋軍是二十萬大軍圍攻荊襄,而荊襄只有八萬軍隊,就算我們增兵七萬,也只能十五萬軍隊,兵力不如隋軍,況且隋軍還有騎兵和水軍,蕭相國,調十萬軍南下,其實已經是很保守了。”

李世民說到這裡,都給大家一種捉肘見襟的感覺,明明唐朝還有三十萬大軍,卻居然覺得不夠用,這時,陳叔達沉聲說:“陛下,如果是這樣的話,只能考慮再徵兵了。”

他話音剛落,獨孤震和竇軌竟然同時冷笑一聲,這種異口同聲的冷笑使衆人感覺一股寒意,偏殿裡頓時安靜下來,李淵略略有些不悅,他又想起了這兩人以辭職來威脅自己之事,儘管他們已經把辭呈收回去,但卻是以自己的低頭爲代價,讓他內心窩了一肚子火。

不過剛纔他已經發話了,暢所欲言,可以出言不忌,他不能言而無信,李淵只得忍住氣對獨孤震道:“獨孤相國,你有什麼建議嗎?”

獨孤震站起身施了一禮,“陛下,竇相國的想法臣不知,但剛纔陳相國說募兵之事,微臣卻覺得他想得太簡單了,現在‘募兵’兩個字,可是這麼能輕易說出口的嗎?”

獨孤震沒有明說,但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實在是因爲這幾年唐軍募兵太狠,前後強徵了不下五六十萬軍隊,幾乎已到掃地爲兵的程度,如果再募兵,恐怕就會造反了。

竇軌也道:“獨孤相國說得不錯,現在種田人中,四十歲以下的青壯已經不多,上次隋軍攻打關中,朝廷在京城中臨時徵了六萬青壯,本來說好隋軍退兵後就放他們還民,結果並沒有放他們,使朝廷信譽遭受很大的打擊,我擔心如果再強行募兵,關中民衆就會大量向關北和河東逃亡,會引發更大的危機。”

李世民站起身,對李淵施一禮道:“啓稟父皇,竇相國和獨孤相國說得確實有道理,不過現實擺在這裡,如果不募兵,那隻能以十萬軍隊保護關隴,儘管有點兩難,但我們必須要做一個決定,到底是募兵還是不募兵?”

這時,一直沒有吭聲的李建成嘆了口氣道:“如果實在要募兵,那隻能在巴蜀招募,讓他們明白,從軍是爲了保衛他們家園,同時保證他們不離開巴蜀,我想少則三五萬,多則七八萬軍隊,應該可以募到。”

柴紹也接口道:“陛下,臣也贊成太子的意見。”

李淵緩緩看了一圈衆人,見大家都沒有反對意見,便點了點頭道:“既然都不反對,那就這麼決定了,調七萬大軍走漢中緊急援助荊襄,另外在巴蜀再招募八萬軍隊,把募兵人數分解到各郡,各郡必須完成募兵數量,否則太守就地罷免。”

下面又有一個問題出來了,由誰率軍援助荊襄,這時,所有的眼睛都向李世民望去,但李建成卻認爲不妥,應該是由李孝恭爲主將,派一名副將去援助,如果是李世民去,又會出現兩強並列的局面,指揮上會出問題。

李建成便沉聲建議道:“父皇,兒臣推薦禮部尚書楊恭仁率軍去援救荊襄,楊尚書文武全才,用兵極有謀略,讓他協助荊王,兒臣認爲最爲合適。”

蕭瑀也笑道:“陛下,臣贊成太子的提議,楊尚書當年參與滅楊玄感之亂,以數千軍擊潰賊衆數萬人,早在涼州爲太守時,率領官兵平定河西走廊上的馬匪,威名遠揚,讓他爲荊王副將,我認爲比較合適。”

李淵卻有想法,他當然知道楊恭仁文武全才,但他的兄弟楊師道可是隋朝的相國,有傳聞說他的妹妹就是楊元慶側妃,讓他當副將,李淵並不是很放心。

不過他也明白李建成的心思,讓世民帶軍去援助,必然會形成兩強並立局面,尤其李孝恭還背叛了次子世民,他們兩人之間恐怕很難配合默契,而李神通、李孝基之流又比較平庸。

其實李淵早有了想法,楊恭仁雖然不錯,但絕不能爲援軍主將,他的目光投向了柴紹,笑了笑,便徐徐對衆人道:“朕的想法是,由柴大將軍爲援軍主將、楊尚書爲副將,以荊王爲行軍元帥,統攬荊襄戰局,各位愛卿可有意見?”

這個方案比較中庸,等於是把楊恭仁放在第三位,柴紹爲人圓滑,善於協調各種關係,他能配合荊王的指揮,應該說這是一個比較妥協的方案,衆人都點頭認可。

連李世民也沒有反對,他本人並不想去荊襄,他的軍隊在關中,在大唐生死危亡的關頭,他應該鎮守關中才對。

李淵見衆人沒有反對意見,立刻做出了決定,“那就由柴大將軍爲援軍主將,楊恭仁爲副將,率七萬軍援助襄陽,兩天後出發……夷陵郡北部遠安縣,一直五千人的唐軍正疾速向夷陵郡的郡治宜昌縣進發。

宜昌縣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這裡是荊襄通往巴蜀的咽喉要道,可以說佔領宜昌縣,也就扼斷了襄陽和巴蜀之間的往來。

李孝恭也知道宜昌縣的戰略地位,他本身在宜昌縣部署有三千軍隊,但聽說隋軍大舉西進荊襄的消息,他唯恐宜昌縣有失,又追加了五千軍隊,以宜昌縣的險要和八千軍隊駐防,足以守住這座咽喉要城。

五千軍隊已經過了遠安縣,離宜昌縣還有一百五十里,按照正常的速度,再走兩天便可抵達宜昌縣。

由於李孝恭催得急,唐軍隊伍沒有休息,一路向南行軍,在崇山峻嶺之間,沿着蜿蜒盤旋的山道向遠方的宜昌縣行軍。

但唐軍做夢也想不到不到,就在他們南面約五十里外,一支一萬人馬的隋軍騎兵也正疾速向宜昌縣殺去……()

第51章 玄霸之錘第32章 龍有逆鱗第50章 平定幽州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9章 離別之酒第40章 釜底抽薪第46章 落井下石第12章 平亂奪權第55章 江陵變天第30章 飲恨弘農第22章 蕭後來臨第24章 安撫江南第31章 清河崔氏第25章 一劍穿心第29章 出爾反爾第21章 藉口送禮第38章 風雨欲來第7章 兵壓關內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7章 金口已開第46章 激戰碼頭第25章 悲情男人第40章 權貴施壓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9章 兵臨洛陽第40章 三管齊下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24章 小男養家第14章 府門遭遇第5章 重返大利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2章 出兵風波第5章 元慶回京第56章 士信之擇第12章 平亂奪權第22章 極度被動第56章 王妃煩惱第62章 交換條件第44章 當局者迷第2章 欺人太甚第39章 父子攤牌第6章 戰前會議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37章 內衛情報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45章 援軍到來第55章 談婚論嫁第32章 壯士斷腕第45章 明智決定第26章 裴氏父子第2章 水火楊家第6章 出乎意料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27章 李淵抉擇第74章 難得一致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5章 海底之針第8章 弔孝風波第33章 京城讖語第12章 河內對策第57章 楊家有女第59章 兄弟分權第8章 元慶抉擇第21章 北原謀生第7章 大利望族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41章 局面被動第4章 江淮伏威第18章 兩肋插刀第37章 內衛情報第40章 羅高離心第3章 小妹何名第21章 北原謀生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5章 少女遇窘第40章 先禮後兵第18章 反間之計第55章 兩萬誘餌第98章 兩線危機第32章 致命疏忽第14章 臨榆關下第27章 接風酒宴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29章 陌刀之秘第70章 漢中內訌第59章 兄弟反目第5章 略助風勢第46章 激戰碼頭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53章 暗通消息第8章 假途滅虢第39章 父子攤牌第40章 朝堂之議第1章 中元前夕第35章 真相揭開第48章 圍城打援第44章 再讓一城
第51章 玄霸之錘第32章 龍有逆鱗第50章 平定幽州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9章 離別之酒第40章 釜底抽薪第46章 落井下石第12章 平亂奪權第55章 江陵變天第30章 飲恨弘農第22章 蕭後來臨第24章 安撫江南第31章 清河崔氏第25章 一劍穿心第29章 出爾反爾第21章 藉口送禮第38章 風雨欲來第7章 兵壓關內第37章 三方對質第27章 金口已開第46章 激戰碼頭第25章 悲情男人第40章 權貴施壓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22章 背後較量(下)第9章 兵臨洛陽第40章 三管齊下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24章 小男養家第14章 府門遭遇第5章 重返大利第143章 父子交流第2章 出兵風波第5章 元慶回京第56章 士信之擇第12章 平亂奪權第22章 極度被動第56章 王妃煩惱第62章 交換條件第44章 當局者迷第2章 欺人太甚第39章 父子攤牌第6章 戰前會議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37章 內衛情報第142章 再布一局第6章 刀法秘笈(下)第45章 援軍到來第55章 談婚論嫁第32章 壯士斷腕第45章 明智決定第26章 裴氏父子第2章 水火楊家第6章 出乎意料第147章 意外消息第27章 李淵抉擇第74章 難得一致第71章 隋唐大戰(一)第13章 萬春茶莊第25章 海底之針第8章 弔孝風波第33章 京城讖語第12章 河內對策第57章 楊家有女第59章 兄弟分權第8章 元慶抉擇第21章 北原謀生第7章 大利望族第86章 隋唐大戰(十六)第41章 局面被動第4章 江淮伏威第18章 兩肋插刀第37章 內衛情報第40章 羅高離心第3章 小妹何名第21章 北原謀生第33章 洛陽兵變第15章 少女遇窘第40章 先禮後兵第18章 反間之計第55章 兩萬誘餌第98章 兩線危機第32章 致命疏忽第14章 臨榆關下第27章 接風酒宴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29章 陌刀之秘第70章 漢中內訌第59章 兄弟反目第5章 略助風勢第46章 激戰碼頭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53章 暗通消息第8章 假途滅虢第39章 父子攤牌第40章 朝堂之議第1章 中元前夕第35章 真相揭開第48章 圍城打援第44章 再讓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