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公主夜宴(下)

壽宴設在公主府後花園的碧涵亭內,這實際是內湖的一座湖心亭,修建在水面上,爲檀香木築成,四面罩輕紗以防蚊蟲,亭內寬數丈,人坐亭中,檀香木本身防蚊,楊麗華命捲起紗罩,衆人身處亭中,只覺微風拂面,清涼宜人。

酒菜都已經上了,量很少,每人面前兩三盤,金壺玉盞翡翠盤,菜餚都是精美絕倫,賞心悅目,令人不捨下箸。

亭子呈圓形,衆人圍坐一圈,座位安排也煞費主人苦心,孩子不能上主桌,幾名孩子則單獨坐一排小桌,靠在主桌之後。

男客和女客分坐兩邊,因座位是圓形,最終還是男客和女賓相鄰,男客只有三人,楊昭坐中間,靠女賓一邊是宇文士及,而女賓靠男客一邊是南陽公主,也就是他們夫妻坐在一起。

楊元慶坐在靠孩子一邊,他的旁邊卻坐着楊麗華的外孫女李靜訓,李靜訓的年紀正好處於大人和孩子之間,按輩分,她應該和孩子們坐在一起,但楊麗華卻把她安排上了主桌,就坐在楊元慶身旁。

李靜訓長得像她父親,身材很高,她穿一件藍色條紋裙,白皙的脖頸上戴着一條精美華麗的嵌寶石金項鍊,這是她最心愛之物,雖然年少,但已亭亭玉立,只是很瘦弱,像根細細的嫩竹。

她之所以上坐,且坐在楊元慶身旁,這是楊麗華用心良苦,她希望楊元慶能等一等,等她外孫女長到十三歲時,娶她爲妻。

“楊將軍,我敬你一杯酒,敬你爲國禦敵,戍守邊疆。”

李靜訓端起一杯酒,敬向楊元慶,眉眼間還有點不好意思,低下頭,臉微微紅了。

“多謝姑娘!”

楊元慶端起酒杯,笑着和她杯子碰了一下,他發現李靜訓體質很像她母親,都很瘦弱,用民間的話來說,不是旺子之相,楊麗華只生了一個女兒,還可以理解爲受皇帝丈夫冷落,但宇文娥英也只生了一個女兒,那就是體質的問題。

宇文娥英體質很弱,而她女兒李靜訓體質更弱,不是長壽之相,楊元慶心中不由對她有些憐憫,但李靜訓喝了一杯酒,臉更紅了,就好像喝這一杯酒意味着什麼大事,令楊元慶也有點尷尬起來。

李靜訓今年算虛歲也才八歲,足足小了楊元慶十歲,以至於她和楊元慶坐在一起時,楊元慶壓根就沒有意識到這個座位安排的深意,只有幾個女人以特有的敏感意識到了。

太子妃韋氏坐在今天女壽星宇文娥英身旁,她趁楊麗華安排上菜的空隙,低聲問宇文娥英道:“皇姑的意思是想把靜訓許給楊元慶嗎?”

宇文娥英也不理解母親怎麼會想到把女兒安排坐在楊元慶身旁,她明白母親的意思,可是女兒還太小了,至少還要五六年纔可能考慮婚嫁,現在還是孩子,更重要是,她覺得母親有點一廂情願了,人家願意等靜訓嗎?

她知道母親很喜歡這個楊元慶,甚至還埋怨自己嫁得太早,讓她有點哭笑不得,難道喜歡就是要把自己的女兒,或者外孫女嫁給他嗎?

宇文娥英搖了搖頭,“這不太現實,靜訓尚幼,歲數上不配。”

太子妃韋氏心思細膩,憑她女人特有的直覺,她覺得裴氏三女中的一女似乎和楊元慶有緣,而絕不是李靜訓,她也在細心觀察,究竟有緣分的是哪一個?

裴氏三女坐在靠近孩子的一側,裴幽的身後就是太子楊昭的小兒子楊侑,楊侑只有五歲,性格頑皮,他很喜歡裴幽,他的喜歡錶現出來就是捉弄人,一會兒偷偷給她的蒲桃酒中加一點醋,一會兒趁她不注意,拔掉她頭髮上的釵子,弄得裴幽很是苦惱,心中厭煩之極,卻又發作不出來,無可奈何。

這時,裴喜兒輕輕碰了她胳膊一下,目視楊元慶那邊,裴幽也注意到了,李靜訓端了酒杯,正在向楊元慶敬酒。

裴幽被楊侑捉弄得心煩意亂,根本沒有注意到李靜訓在座位安排上的微妙,但她畢竟也是聰明的女人,在裴喜兒的提醒之下,她也看出來了,裴幽心中極不舒服,她見李靜訓低眉順眼向楊元慶敬酒,心中暗暗哼了一聲,‘一個乳臭未乾的黃毛丫頭,就懂得取悅男人了嗎?’

她又暗恨楊元慶趨炎附勢,還沒有長成的小娘,就因爲是樂平公主的外孫女,他就和她眉來眼去,男人還真是令人噁心。

裴敏秋坐在裴喜兒另一邊,她也看見了李靜訓向楊元慶敬酒,但她的心態卻和裴家另外兩女不同,她笑吟吟地望着楊元慶,眼角眉梢裡帶着一絲戲謔,她感覺得出楊元慶的尷尬,這着實很有趣,楊元慶肯不肯做樂平公主的外孫女婿呢?

正好此時楊元慶悄悄向她看來,眼睛裡充滿了無奈,他那種無辜的表情使裴敏秋忍不住捂嘴‘嗤!’地笑出聲來。

裴敏秋的笑聲使所有人的目光都向她望來,裴幽覺得這樣很無禮,她瞪了裴敏秋一眼,對衆人歉然道:“家妹童心未泯,無禮之舉,還望大家見諒!”

楊麗華也很喜歡裴敏秋,喜歡她的自然淳樸,毫無矯揉造作,她請裴家三女來,很大程度上就是她喜歡裴敏秋。

“敏秋,你經常出門嗎?”

楊麗華喜歡裴敏秋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她很健康,臉色紅潤,開朗活波,精神也很足,和自己病病懨懨的外孫女完全不同,楊麗華一直對李靜訓的病弱很揪心,她就希望能從裴敏秋那裡找到一點健康的秘方,她是怎麼飲食,怎麼運動,讓自己外孫女效仿她,也變得健康起來。

裴敏秋冰雪聰明,她立刻明白了公主的意思,是想知道怎麼才能讓李靜訓健康起來,她便嫣然一笑道:“其實我覺得應該多出去走走,去親近山水自然,身心會健康,性格也會變得開朗,我以前住在聞喜縣鄉下,經常和同族姐妹出去遊玩,大人也不禁止,如果有可能,這兩天我倒想出去郊遊。”

楊元慶笑了起來,“明天我要跟一些世家子弟出獵,聽說也有大家閨秀一同出行,裴姑娘如果願意,我邀請裴姑娘一同出遊。”

裴喜兒悄悄掐了裴敏秋一下,意思是讓她不能輕易答應,裴幽心中卻生出一絲嫉妒,楊元慶的當衆邀請卻輪不到自己,不等裴敏秋開口,她便搶先道:“楊將軍的好意心領了,只是我妹妹不善騎馬,跟隨出獵,恐怕會成爲拖累,她就不去了。”

“不善騎馬倒沒關係,我的馬非常靈敏,很好駕馭,我可以把馬給裴姑娘騎,關鍵是裴姑娘自己想不想去。”

楊元慶目光熱情地邀請裴敏秋,裴幽心中更不舒服,她剛要再拒絕,裴敏秋卻抿嘴一笑道:“如果楊將軍不嫌我是累贅,敏秋願意和將軍一同出獵。”

“好一個爽快的姑娘!”

楊麗華鼓掌贊笑起來,她指了指外孫女李靜訓,“裴姑娘,願不願意帶靜訓一同出遊?”

裴敏秋笑着問楊元慶,“我們兩個不擅騎馬的女子同去,楊將軍會不會嫌棄?”

楊元慶苦笑一聲,“這好像由不得我了!”

房間裡頓時一片笑聲,裴幽心中暗暗懊悔,其實她也想去,只是她剛纔的話說得太滿,這個彎轉不過來了。

.......

家宴完畢,楊麗華又安排了幾艘畫舫讓衆人泛舟遊玩,她府上的內湖佔地三十餘畝,波光粼粼,涼風習習,裴家三女跟楊麗華坐一船,而在楊昭的請求下,楊麗華特地安排一艘小舫,讓楊昭和楊元慶同坐。

小舫內,楊昭凝視着湖面水光,他低低嘆息一聲,“元慶,我有一種預感,天下可能會大亂。”

“殿下何出此言?”

楊昭搖搖頭,“我不知道,只是一種預感,我感覺父皇做事方法太粗糙、心急、暴虐,前兩天他對我說,南方纔是漢人正統,要想扭轉北強南弱的局面,光靠一條大運河還是不夠,最好把北方的雜胡全部殺光,把關隴貴族控制的軍隊全部趕去送命,然後再把南方人口大量北遷,才能徹底扭轉胡強漢弱之勢,大隋才能變成漢人的王朝。”

楊元慶心中一驚,連忙問:“聖上會怎麼做?”

“他說得很含糊,說是最好發動一場戰爭,比如高句麗之類,稍微弱小一點,然後把這些關隴貴族控制的府兵趕去送死,再把山東雜胡也一併趕去,讓他們統統死在高句麗,然後再遷移江南之民到北方。”

說到這裡,楊昭嘆了口氣,“我但願他只是隨便說說,如果父皇真這樣做了,北方局勢必然會失控,那些六鎮子孫焉肯束手就擒,那些關隴貴族又豈肯喪失老本,還有南方漢人未必領情,陳樑後裔也會蠢蠢欲動,北方士族也不會支持父皇,四面楚歌,大隋社稷將會毀在父皇手中。”

楊元慶默然,事實上局勢就是這樣發展的,楊廣做事只求霸道,不考慮天下民衆承受能力,恨不得一夜之間統統改變,從他修新都、挖運河便可看出,別人數年甚至數十年才完成的浩大工程,他一年便完成了,背後人民死活他從不放在心上,他骨子裡就是想把北方胡漢人都折騰死。

兩晉南北朝的胡漢同化一直延續數百年,直到北宋才漸漸完成,可楊廣卻想在十年內完成大業,他眼看辦不到,便不惜採用極端手段,發動高句麗戰爭,借戰爭之手來摧毀鮮卑及北胡勢力,以至於天下大亂,隋失其鹿。

楊元慶感嘆萬分,歷史的車輪正緩緩向最危險的方向駛去,他卻無力挽車,太子也看出這個趨勢,他也無能爲力,恐怕除了楊廣自己,天下再沒有人能攔住大隋王朝的車輪。

楊昭沉思良久,緩緩道:“元慶,如果你願意輔佐我的兒子,保他們一世平安,我可以遺命給他們,你就是我的兄弟,命他們視你爲皇叔。”

楊元慶心中感到震驚,連忙道:“殿下,何出此言?”

楊昭悽然一笑,“我隱瞞住了父皇,事實上我這些天已暈倒過兩次,我能感覺到自己身體的變化,我命已不長,之所以留在洛陽不肯回去,我就是不想孤零零死去,我要死在父母身邊,元慶,我若去世,我就把兒子託付給你了,你就是他們的叔父!”

說完,楊昭跪倒在楊元慶面前,泣不成聲。

.......

第29章 聯合施壓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9章 臨危下船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30章 巡視考場第5章 敦煌布棋第16章 識破敵計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7章 義成公主第2章 酒棚小遇第11章 宇文新計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39章 承天廣場第33章 收買人心第36章 返回太原第38章 兵分兩路第7章 生死之約第50章 縣衙對質第13章 城中暗流第21章 試探底線第96章 舉國兵策第51章 長安警報第50章 平定幽州第49章 引發上怒第20章 奇恥大辱第25章 狹路相逢第16章 資源危機第46章 激戰碼頭第30章 巡視考場第34章 京城來信第16章 資源危機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38章 觸犯利益第3章 黑臉魏刀第18章 玄感野望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9章 邙山遇故第3章 風雨前夜第27章 晉陽疑雲第6章 養虎生患第30章 兄弟和解第39章 西路使者第26章 另有深意第47章 匪亂再起第19章 去功贖罪第43章 催風助火第95章 隱患爆發第61章 聯盟分裂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20章 王妃請客第28章 洛陽來使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45章 唐相之危第42章 局勢複雜第76章 裴府問策第13章 世充評榜第42章 步步緊逼第30章 關中應對第19章 關隴雙貴第46章 拖住主力第6章 玄感起事第37章 南郡出事第40章 意外之禮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42章 捉虎不易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16章 資源危機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30章 西路隋軍第52章 南遷定襄第8章 弔孝風波第8章 夜襲敵哨第4章 威逼利誘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36章 三策選一第7章 賀若之怒第20章 高熲事件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7章 接風酒宴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9章 離別之酒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13章 棒打長孫第47章 意外潰營第27章 奇貨可居第16章 夜探胡營第9章 應對危機第44章 西秦使者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7章 被迫決戰第38章 兩個時辰第3章 唐魏結盟第24章 河邊誤認第24章 小男養家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02章 血戰沙場
第29章 聯合施壓第78章 隋唐大戰(八)第9章 臨危下船第75章 隋唐大戰(五)第30章 巡視考場第5章 敦煌布棋第16章 識破敵計第9章 仁壽宮變(一)第7章 義成公主第2章 酒棚小遇第11章 宇文新計第76章 隋唐大戰(六)第39章 承天廣場第33章 收買人心第36章 返回太原第38章 兵分兩路第7章 生死之約第50章 縣衙對質第13章 城中暗流第21章 試探底線第96章 舉國兵策第51章 長安警報第50章 平定幽州第49章 引發上怒第20章 奇恥大辱第25章 狹路相逢第16章 資源危機第46章 激戰碼頭第30章 巡視考場第34章 京城來信第16章 資源危機第119章 引蛇入套第38章 觸犯利益第3章 黑臉魏刀第18章 玄感野望第44章 再讓一城第19章 邙山遇故第3章 風雨前夜第27章 晉陽疑雲第6章 養虎生患第30章 兄弟和解第39章 西路使者第26章 另有深意第47章 匪亂再起第19章 去功贖罪第43章 催風助火第95章 隱患爆發第61章 聯盟分裂第85章 隋唐大戰(十五)第20章 王妃請客第28章 洛陽來使第45章 送君高招第130章 三思後行第45章 唐相之危第42章 局勢複雜第76章 裴府問策第13章 世充評榜第42章 步步緊逼第30章 關中應對第19章 關隴雙貴第46章 拖住主力第6章 玄感起事第37章 南郡出事第40章 意外之禮第20章 背後較量(上)第42章 捉虎不易第121章 故技重施第16章 資源危機第122章 被迫求和第30章 西路隋軍第52章 南遷定襄第8章 弔孝風波第8章 夜襲敵哨第4章 威逼利誘第37章 內廷獻策(下)第36章 三策選一第7章 賀若之怒第20章 高熲事件第135章 泄露天機第37章 致命一箭第27章 接風酒宴第54章 把水攪渾第19章 離別之酒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13章 棒打長孫第47章 意外潰營第27章 奇貨可居第16章 夜探胡營第9章 應對危機第44章 西秦使者第41章 兵困雁門第17章 被迫決戰第38章 兩個時辰第3章 唐魏結盟第24章 河邊誤認第24章 小男養家第148章 難過新年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6章 霹靂行動第102章 血戰沙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