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海寺之戰

李密趁中原兵力空虛,兵進滎陽,一舉奪取了洛口倉,華夏震動,翟讓心中懊悔,率領大軍前來和李密匯合,並推舉李密瓦崗之主,尊爲爲魏公,自己甘爲瓦崗次主。

瓦崗四十餘萬大軍距離京城洛陽只有百餘里,洛陽形勢危機,瓦崗軍十萬大軍隨即包圍了滎陽郡治管城縣,滎陽太守郇王楊慶緊急向皇帝楊廣求救。

楊廣被瓦崗軍軍勢震懾,下旨命河南道討捕大使張須陀率五萬軍討伐瓦崗,並加封他爲滎陽通守。

此時的張須陀也同樣連戰連捷,橫掃河南道十二郡,所向披靡,他和瓦崗軍曾經爲爭奪濮陽而交戰數次,皆將瓦崗軍殺得大敗,連翟讓也險些死張須陀手上。

張須陀慷慨領命,率三萬大軍一路殺向滎陽,賊兵望風而逃。

這天下午,張須陀逼近管城縣,命大軍在管城縣以東二十里外紮下大營。

時值大業十二年新年,隋軍大營一片靜謐祥和,士兵們今天放了假,但不準出營,士兵們都在帳中休息,有的睡覺,有的聚在一起聊天,談論家鄉的風物。

張須陀則騎馬在大營內巡視,之所以敢讓士兵們休息,是因爲他得到了情報,瓦崗軍已經撤了管城縣之圍,退回到滎陽縣,周圍二十里,並無敵軍。

張須陀今天已經五十二歲,他一生中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有一個兒子,但上天不眷顧他,他膝下無子,只有兩個女兒,可是兩個女兒也不幸慘死,讓他彷彿一下子老了十歲一般。

失女的哀痛他深深壓在心中,在任何人面前他不會表露出來,在將士們眼中,他是嚴慈相濟的統帥,是寧願自己無錢養家,也不能委屈士兵的父親;在朝官們眼中,他是個不近人情,不懂變通的愚將,立下那麼大的功勞,卻不懂誇耀自己,只會給將士請功;在皇帝楊廣眼中,他是一個屢戰屢勝的猛將,是忠心耿耿的大臣,是支撐大隋的柱石;在民衆眼中,他卻又是一個嫉惡如仇,愛民如子的清官。

但不管衆人是怎麼看他,卻沒有人去想過他的家庭,想過他的失女之痛,彷彿他沒有家庭,沒有妻女,只有一些細心的士兵發現他的頭髮白了大半,發現他的孤寂的背影開始變得有些佝僂,他們才慢慢體會到這位主帥心中埋藏着的巨大哀痛。

這時,秦瓊不知何時來到了張須陀的身旁,“大帥,去休息一會兒吧!卑職來替大帥。”

張須陀笑了笑問:“士信呢,怎麼不見他?”

“他的心情不好,我讓他一個安靜一會兒。”

張須陀點點頭,“我們走走吧!”

兩人騎馬慢慢而行。

“叔寶,你今年有四十了吧!”

“明年四十了。”

張須陀嘆了口氣,“時間過得快啊!當年你來投奔我時,還不到三十歲,現在你也是老將了,我也老了。”

秦瓊沉吟一下問:“大帥,聽說朝廷準備將我們拆分,有這回事嗎?”

“不是叫拆分,是朝廷準備我們一半軍隊調去河北道對付竇建德,可能這場戰役結束後,我會去河北,然後這裡留一部份將領和士兵組建三支新軍,分別鎮守河南十二郡。”

“這三支新軍主將中有卑職嗎?”秦瓊低聲問道。

張須陀的眼中閃過一絲難過,本來他是推薦秦瓊爲河南道東路軍主將,駐紮齊郡,但兵部回饋的名單中卻沒有秦瓊的名字,張須陀也知道問題出在那裡,就因爲秦瓊的父親是北齊官員,也正是這個原因,自己屢屢爲秦瓊請功,卻屢屢被駁回,大業六年他便是齊郡都尉,大業十二年,他還是一個鷹揚郎將,一直得不到提升。

秦瓊冷笑一聲,“我知道,兵部那幫人又看了我的籍貫是吧!”

張須陀嘆了口氣,“也不一定,現在正式任命並沒有下來,只是一些傳聞,等打完這一仗,我親自去江都見聖上,如果還是不肯給你升官,我也辭官不做了。”

秦瓊心中默默感動,這時,他又想起一事,小心翼翼道:“聽說這次楊玄感造反,元慶並沒有率軍去關中匯合。”

張須陀明白他的意思,他笑了笑,“那孩子的心思不是你能看懂,我很瞭解他,他不理睬父親並不代表他忠於隋朝,如果說楊家只有一個人能讓他效忠,那就是他祖父,不過我已經想通了,能有一個這麼有出息的徒弟,也是我張須陀的福氣。”

張須陀想起了孩童時的楊元慶第一次扔進冰窟窿時的情形,那孩子的倔強令他至今記憶猶新,不知楊元慶的孩子會怎麼樣,他會不會也像自己一樣把兒子扔進冰窟窿?想到這裡,張須陀的嘴角露出一絲會心的微笑。

........

次日一早,張須陀率大軍繼續向西進發,次日中午,三萬隋軍抵達滎陽縣三十里外,瓦崗軍也在滎陽縣佈下了十五萬重兵,準備迎戰張須陀。

瓦崗中軍大帳內,翟讓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李密說他會趕來,可是到現在,張須陀已兵臨城下,李密的影子都看不見。

翟讓三敗於張須陀,他對張須陀有一種骨子裡的害怕,張須陀的五萬精兵天下聞名,從來都是以少戰多,所向披靡,盧明月的十幾萬大軍敗給張須陀二萬人,呂明星的十萬大軍、左孝友的十萬大軍、郝孝德的十餘萬大軍都是被張須陀以一萬或兩萬軍擊敗,自己三敗於他,也都是在三倍的兵力下被擊潰。

想到張須陀的三萬精兵,翟讓便一陣陣膽寒,如果李密再不來,他就準備撤軍回鞏縣。

就在這時,一名士兵來報,“魏公使者來了。”

翟讓心中一陣失望,怎麼是使者而不是李密本人,他忍住氣道:“讓使者進來!”

片刻進來兩人,前面一人是李密心腹愛將王伯當,後面一人卻戴着寬邊斗笠,遮面而來。

“此人是誰?”翟讓指了指後面一人,奇怪地問道。

後面人將斗笠一摘,卻正是李密本人,嚇了翟讓一大跳,他又驚又喜,“魏公爲何這樣?”

“噓!”

李密噓了一聲,低聲道:“莫要讓人知道我來了,自己人也最好不要說。“

翟讓點點頭,吩咐親兵,“任何人不準進來!”

這他這才問李密,“魏公可是爲了破張須陀而來?”

李密點點頭,“千萬不能讓張須陀知道我帶來,我已派人假裝於我,正在鞏縣向這邊趕來的途中,要明天晚上才能到,所以我們必須今天破敵。”

翟讓大喜,“魏公可是有了破敵之策?”

李密冷冷一笑,“此人百戰百勝,已經極爲自負,他命命有五萬大軍,卻只帶三萬人來對付我們四十萬大軍,他的自負可見一斑,就算不用奇兵,我用四十萬大軍圍困死他也可以,但這一次,我要用奇兵對付他,我問了不下百名和對他打過仗的將士,我已經知道了他的致命之處。”

翟讓連忙問:“魏公計從何出?”

李密得意一笑,“大哥不要問,我已經安排好,只管列大軍和他作戰,勝了固然好,敗了,那就該我出場了。”

........

滎陽縣東南方向有一座有名的寺院,叫做大海寺,寺院早已在兵災中毀掉,只剩下殘垣斷壁,四周是茂密的森林,曾經肥沃的耕地上擺開了戰場。

此時就在大海寺南面的遼闊原野上,金鼓大作、殺聲震地,旌旗如雲,殺氣沖天,張須陀三萬大軍列成三座方陣,向密集的瓦崗軍中軍進攻,此時的瓦崗軍並沒有什麼陣容,數十名大將各自代兵,依仗着五倍於隋軍的兵力優勢,從四面八方向隋軍發動猛烈進攻。

而不管瓦崗軍怎麼進攻,隋軍都保持着它的三座方陣,毫不動搖地向中軍殺去,就彷彿陷入狼羣中的三隻獅子,他們的目標就是對準了狼王。

這張須陀從上百場戰役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亂匪幾乎沒有什麼訓練,陣法更是沒有,更重要是,一支大的亂匪一般都是由無數小的亂匪組成,這就是導致亂匪內部山頭林立,打起仗也各自爲陣,沒有什麼統一指揮。

他只須集中兵力擊潰亂匪中軍,那麼亂匪大軍就會全線潰敗,打了百戰以來,從來都是如此。

李密或許不是這樣,但李密不在滎陽,張須陀得到斥候情報,李密率三萬軍正向滎陽縣趕來的途中,這支軍隊應該是翟讓指揮。

張須陀和翟讓打過三次仗,翟讓的軍隊和別的亂匪沒有什麼區別,翟讓的中軍也不過五萬餘人。

張須陀目光冷冷地注視着遠處依稀看見的翟讓中軍大旗,對方的陣腳已經開始動搖了,全面出擊的時機到來,張須陀毅然下令,“擊重鼓!三支方陣合擊中軍。”

“咚!咚!咚!”五十面重鼓同時敲響,指揮台上三面紅旗招展,鼓聲和旗語,都是告訴隋軍,三軍合一,全面出擊敵軍中軍。

隋軍三支方陣開始發生變化,漸漸地,三支方陣融合爲一陣,兩支五千的騎兵從左右翼殺出,直撲敵軍中軍兩翼。

戰場上瓦崗軍雖然聲勢浩大,但絕大部分士兵都沒有攻擊隋軍的機會,實際是翟讓的五萬中軍在苦苦支撐隋軍三萬大軍的反覆攻擊,漸漸出現了崩潰的跡象。

在戰場北面,大海寺旁的一片森林裡,李密率領五千騎兵埋伏在這裡,等待着張須陀一個足以致命的習慣出現。

李密冷冷地注視着戰場的變化,他已經看出翟讓不行了,開戰還不到兩個時辰,翟讓的大軍便漸漸支持不住,沒有章法和陣法的作戰,永遠是烏合之衆,瓦崗軍的混亂使李密做出了這個判斷。

這時李密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各路亂匪之所以屢屢被隋軍擊敗,就在於沒有建立起隋朝那樣的官階等級制度,各自爲陣,權力沒有集中,翟讓也是如此,他太縱容手下,使他今天在大戰時約束不了衆人,沒有人聽他的指揮,他李密絕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瓦崗軍必須屬於他李密一人。

“魏公,瓦崗軍敗了!”有親兵低聲驚呼道。

李密也看見了,瓦崗軍帥旗已倒,開始大規模潰敗,李密回頭低聲令道:“等待我的命令出擊!”

........

戰場上,翟讓中軍崩潰,大軍一敗塗地,張須陀揮刀大喊:“一路追殺,斬首翟讓者,賞銀五千兩,官升三級!”

隋軍一路追殺十餘里,殺得瓦崗軍屍橫遍野,血流成河,但就在這時,李密所發現的,張須陀的一個習慣性漏洞出現了,張須陀的指揮中樞五百餘人,並沒有隨軍追殺,而在原地圍着指揮塔等待大軍的戰報,張須陀就在隊伍中,四周只有他的五百親兵,而三萬大軍已經追殺出十餘里。

李密見時機來臨,一聲厲喝:“殺!”

五千瓦崗精銳在李密的率領下從樹林內殺出,張須陀一眼看見了突然殺出的伏兵,他大吃一驚,立刻喝道:“三軍集結!”

五百親兵立刻集結成一個方陣,但瓦崗軍的五千騎兵迅猛異常,從兩邊飛馳而出,截斷了張須陀的前後退路,隊伍合攏,將張須陀包圍。

張須陀大吼一聲,率軍突圍,他揮刀劈砍,一名瓦崗大將人頭被劈飛,回身又是一刀,將兩名騎兵攔腰斬斷,張須陀勇猛異常,左右劈砍,只殺得人頭滾滾,血肉橫飛,竟被他殺出一條血路,衝出重圍,但一回頭,他五百親兵和大將賈務本都沒有能衝來。

這五百親兵跟隨他多年,都視他爲父,他只聽見親兵慘叫聲不斷傳來,他狂吼一聲,“給我閃開!”

他連劈數十人,再次殺進重圍,他的五百親兵已經被瓦崗軍隔成數堆,張須陀殺入重圍,找到百餘人,從另一邊殺出來,將百人救出,這時,他看見賈務本帶領數十人被千餘騎兵包圍,看眼一個個被殺死。

張須陀眼睛都紅了,他喝聲如雷,第二次殺進敵軍大陣,將賈務本和剩下的十幾名親兵救了出來。

李密見張須陀神勇無比,不由大怒,對王伯當使個眼色,王伯當張弓搭箭,瞄準了張須陀的戰馬,弓弦一鬆,一支狼牙箭閃電般射出,一箭射進了張須陀戰馬的眼中。

戰馬一聲慘嘶,前蹄高高揚起,將張須陀掀翻在地,李密大喜,立刻下令,“不許殺,圍住他!”

數千戰馬迅速奔跑,片刻之間,張須陀團團圍在中間,數千把兵器指着他,張須陀拔出他的冷月寶刀,挺身而立,渾身浴血,冷冷地注視着包圍他的數千騎兵。

李密戰劍一指張須陀,得意地笑道:“張須陀,事到如今,你還不投降嗎?”

張須陀仰頭大笑,“爲將者能戰死沙場,何其快哉!”

他‘撲通!’向南方跪下,磕了三個頭,悲聲大喊:“陛下,臣張須陀不能陛下效命了,願來世再爲隋臣,捍衛大隋江山!”

張須陀反手猛地一刀向自己心臟戳去......

數千瓦崗騎兵默默地望着張須陀的屍體,一陣風吹起,將一面大隋殘破的赤旗吹來,覆蓋在張須陀的身上。

........

第6章 玄感起事第17章 君心難測第17章 被迫決戰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2章 初到突厥第40章 痛苦抉擇第12章 河內對策第3章 黑臉魏刀第42章 違禁生意第91章 突厥慶功第52章 南遷定襄第23章 智取霍邑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18章 人贓俱獲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8章 兩個時辰第12章 帝王心思第41章 兄弟爭功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29章 再提條件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26章 柴紹心機第48章 東線突破第34章 夜攻太原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7章 國事家事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14章 存心討打第30章 三個條件第51章 玄感之死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4章 三面受敵第10章 通風報信第4章 入伍斥候第46章 激戰碼頭第9章 恆山之亂第27章 線娘夜奔第27章 線娘夜奔第46章 棋輸一着第33章 收買人心第26章 大魚落網第14章 三個女人第19章 離別之酒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46章 攻克平壤第37章 欲加之罪第41章 不惹小人第57章 兩個要求第8章 弔孝風波第6章 戰前會議第68章 羅藝之慮第22章 獨孤暗線第33章 攜子視察第39章 李靖奇謀第56章 士信之擇第33章 拜彌勒教第9章 敵後戰線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15章 打進楔子第40章 羅高離心第7章 生死之約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16章 重大隱憂第40章 三管齊下第8章 黑夜黑人第15章 楊家喜憂第20章 倉曹參軍第38章 上元燈會第82章 收到假錢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9章 敵後戰線第12章 誥命風波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9章 壯士秦瓊第24章 目光深遠第30章 蛇打三寸第7章 賀若之怒第44章 公主阿蠻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0章 奇恥大辱第59章 暗度陳倉第17章 收網之時第51章 一葉知秋第23章 斷絕利益第44章 江陵蕭氏第19章 虎牢之危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0章 米酒事件第36章 各有選擇第71章 北市試錢第40章 朝堂之議第4章 秦母教子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17章 收網抓魚
第6章 玄感起事第17章 君心難測第17章 被迫決戰第15章 強攻榆關第12章 初到突厥第40章 痛苦抉擇第12章 河內對策第3章 黑臉魏刀第42章 違禁生意第91章 突厥慶功第52章 南遷定襄第23章 智取霍邑第139章 戰利之品第18章 人贓俱獲第18章 參軍之謎(下)第40章 釜底抽薪第38章 兩個時辰第12章 帝王心思第41章 兄弟爭功第150章 獨孤之悟第29章 再提條件第17章 隋胡大戰(上)第26章 柴紹心機第48章 東線突破第34章 夜攻太原第73章 隋唐大戰(三)第115章 建成機會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7章 國事家事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2章 仁壽宮變(四)第14章 存心討打第30章 三個條件第51章 玄感之死第25章 燕城大戰第14章 三面受敵第10章 通風報信第4章 入伍斥候第46章 激戰碼頭第9章 恆山之亂第27章 線娘夜奔第27章 線娘夜奔第46章 棋輸一着第33章 收買人心第26章 大魚落網第14章 三個女人第19章 離別之酒第118章 咬金請纓第46章 攻克平壤第37章 欲加之罪第41章 不惹小人第57章 兩個要求第8章 弔孝風波第6章 戰前會議第68章 羅藝之慮第22章 獨孤暗線第33章 攜子視察第39章 李靖奇謀第56章 士信之擇第33章 拜彌勒教第9章 敵後戰線第77章 隋唐大戰(七)第87章 隋唐大戰(十七)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15章 打進楔子第40章 羅高離心第7章 生死之約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16章 重大隱憂第40章 三管齊下第8章 黑夜黑人第15章 楊家喜憂第20章 倉曹參軍第38章 上元燈會第82章 收到假錢第129章 漫天開價第9章 敵後戰線第12章 誥命風波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9章 壯士秦瓊第24章 目光深遠第30章 蛇打三寸第7章 賀若之怒第44章 公主阿蠻第114章 關內空虛第20章 奇恥大辱第59章 暗度陳倉第17章 收網之時第51章 一葉知秋第23章 斷絕利益第44章 江陵蕭氏第19章 虎牢之危第45章 援軍到來第10章 米酒事件第36章 各有選擇第71章 北市試錢第40章 朝堂之議第4章 秦母教子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17章 收網抓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