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諫臣之死

一萬隋軍兵不血刃佔領了南陽郡和淅陽郡,這兩個郡是聯繫長安和荊襄地區的走廊,對唐朝而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由於李孝恭兵敗潁川,已無力防護這兩個郡,萬般無奈之下,只得答應了楊元慶的要求,將這兩個郡設爲緩衝地帶,雙方皆不駐兵。

儘管此時又有五萬蜀兵增援荊襄,但這些兵力還是顯得捉肘見襟,東面要防禦蕭銑軍隊,北面要防禦隋軍南下,根本無力承受兩線防禦壓力。

李孝恭只能寄希望於隋軍守信,但隋軍卻讓他失望了,在中原戰役結束不到半個月,一萬隋軍便開進了南陽郡和淅陽郡,截斷了上洛郡和襄陽郡的通道。

這個消息令李孝恭暴跳如雷,但同時他又焦慮萬分,他擔心隋軍即將發動荊襄攻勢,外患嚴峻之下,李孝恭立刻送鷹信前往長安。

長安城,李淵曾經信誓旦旦要嚴厲處罰中原之戰中的亂象,也就是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權力鬥爭,但到最後,他卻無法處置下去。

一方面固然是家醜不可外揚,另一方面是雙方勢力已深,處罰非但不會減緩矛盾,反而會加深矛盾,導致內部矛盾激化。

李淵投鼠忌器,一場中原之戰的反思大會,變成了走形式,有人說是武器不精,有人說訓練不足,有人說兵力不夠,有人說後勤不力,但就沒人敢說是戰略佈局有誤,說戰略佈局有問題那就是李淵的責任。

更沒有人敢說這是因爲太子和秦王的內訌導致,儘管很多人心裡都明白一二,但拿不出證據,隨口妄言,那便會引來殺身之禍。

但還是有骨氣的人,武德殿前的臺階上,諫臣趙黎明已經跪了一個上午,他聲音已經嘶啞,但依然倔強地大喊:“陛下。中原兵敗禍起天策上將之府,秦王可領兵但不可掌權,兵乃國之重器,非個人權柄,陛下,東宮天策兩權並立之勢一日不除,必將釀成大禍,危及涉及社稷。陛下。臣忠言逆耳,願一死諫陛下醒悟。”

沒有人管他,他就孤零零一人跪在臺階上。這時,當值撰旨的內史侍郎封德彝走出來,勸他道:“趙使君何必這樣犟直。讓陛下爲難,陛下不忍責你,你就給陛下一個面子不行嗎?”

趙黎明大怒,指着封德彝大罵:“你這個佞臣,只知道討好聖上,全然不管國之將亡,聖上有過失,大臣將諫之,你卻一味媚上。將來大唐必毀在你這等阿諛小人之手。”

封德彝臉色鐵青,恨恨道:“我好意勸你,你卻辱我,好!你就跪下去,看是誰不得好死。”

封德彝轉身怒氣衝衝回宮去了,他是奉李淵之命來勸趙黎明離去,但趙黎明的一番羞辱令他怒髮衝冠。若不報復此人,他誓不姓封。

御書房內,李淵眉頭皺成一團,這個趙黎明居然還在外面,他心中也極爲厭煩這個趙黎明。只是礙於名聲,他不得不擺出一個謙虛受諫的姿態。

封德彝心中懷恨趙黎明的羞辱。對李淵道:“陛下,這個趙黎明明顯有私心,他知道陛下不會殺他,所以故作姿態拼死勸諫,勸諫成功是他的功勞,博得忠臣之名,勸諫不成他能謀取清譽,不畏聖怒,甚至他被殺了也能名垂青史,而把惡名留給陛下,這種沽名釣譽之輩最爲可恨!”

李淵雖然不喜歡聽諫,但他並不糊塗,這個趙黎明爲人剛正不阿,口碑極好,雖然得罪了很多人,但說他有私心,這就有點不靠譜。

“封愛卿,這個趙黎明不懂人情世故,不過還不錯,不至於有私心。”

“陛下,知人知面就怕不知心,臣就不相信,難道大唐上下都是奸臣,都不來勸陛下,惟獨他趙黎明一個人是忠臣,只有他一個人清醒嗎?陛下,他口口聲聲說天策府是萬惡之源,說什麼兵權在秦王之手,簡直就是混淆是非,一派胡言,天下之兵都在陛下手中,秦王之兵不過是替陛下代管,若陛下不給秦王領兵,秦王還敢抗旨不遵?其實滿朝文武人人皆知,都不認爲秦王掌兵和天策府有什麼問題,惟獨他趙黎明拿來說事,還說危及社稷,陛下,此人居心叵測啊!”

李淵心裡也明白,趙黎明所言其實也並不差,秦王權力確實過大,但秦王是他用來平衡太子的手段,和危及社稷沒有關係。

更重要是,這次中原之敗,是戰略決策失誤,並非秦王權力過大,恰恰相反,就是因爲秦王沒有戰略決策權,才導致最後失敗,所以趙黎明的勸諫確實有點危言聳聽。

李淵已隱隱猜到趙黎明此人是受太子的指派,是太子在幕後暗中操縱,所有的勸諫都是爲了太子的利益.

李淵着實有些不滿,雖然不至於殺他,但他也不能容忍趙黎明這樣無休無止地鬧下去。

李淵隨即令道:“把趙黎明趕出宮去,不准他再進宮胡鬧!”

侍衛們領令衝出武德殿,他們個個身材魁梧,膀大腰圓,將瘦小的趙黎明像拎小雞一般架出了武德殿。

趙黎明被拖走,回頭嘶聲大喊:“陛下,臣一片忠心,天地可鑑,陛下不聽臣諫,大唐危矣!”

趙黎明一直被拖出皇城朱雀門,扔了出去,這時,早有人奔去秦王府報告。

趙黎明跪了一個上午,李世民在府中也提心吊膽了一個上午,他就害怕父皇聽從勸諫,削減自己兵權。

從潼關回來,李世民的心情一直不好,中原戰役的失敗,沉重打擊了他的威望,儘管父皇並沒有削減他的權力,但父皇卻削減了李孝恭的權力,將巴蜀兵權奪走,交給了四弟元吉。

如果說他得到關東的兵權是一種勝利,但大哥建成也並沒有因此利益受損,他得到了漢中之權,羅藝被封爲漢中總管。

加上齊王元吉得到了巴蜀之權,實際上建成一系成爲了這場中原之戰的大贏家,而他李世民卻成了最大的輸家。

心中雖然不滿,但他也無話可說,畢竟在自己在中原之戰中大敗,引來滿朝文武的抨擊。

李世民現在在考慮,怎樣才能挽回他的聲譽,他現在急需一場勝利,而在楊元慶身上撈不到什麼便宜,只能打蕭銑這個軟柿子的主意,只要徹底剿滅蕭銑,在南方開疆闢土,便可以挽回他的聲望。

這時,李世民的幕僚張公謹匆匆走進房間,躬身道:“殿下,朱雀門那邊傳來消息,趙黎明已被聖上趕出皇城。”

張公謹原是王世充手下大將,文武雙全,年初時逃到長安,投奔好友尉遲恭,被尉遲恭推薦給李世民,深得李世民的信賴,爲天策府帳下幕僚。

這個消息令李世民大喜過望,父皇沒有接受趙黎明勸諫,讓他一顆心略略放下,但同時他眼中閃過一道殺機,他不會再容趙黎明於世。

“安排幾個弟兄,把趙黎明處理了。”

張公謹沉思一下道:“趙黎明此時心情低落,不如等半夜翻進他府去,讓他自縊而亡。”

李世民臉上沒有半點表情,冷冷道:“可以,但要做得乾淨利落一點。”……

次日一早,李世民接到宮中緊急宣詔,宣他進宮面聖,李世民匆匆趕到武德殿御書房,只見五名相國和太子建成皆已經到了。

李淵面沉如水,眼中怒火隱約可見,李世民心中一緊,難道是趙黎明之事?

“秦王殿下覲見!”

宦官一聲高喝,使御書房所有大臣都回頭望來,李建成狠狠地盯着李世民,眼中充滿了刻骨仇恨,毫不掩飾。

只有裴寂暗暗向他使了一個眼色,但李世民卻不明白裴寂這眼色的含義。

李淵見李世民進來,不等他見禮,便立刻站起身道:“皇兒隨朕到裡屋去。” Www▪ ttκǎ n▪ C O

李世民跟在李淵進了裡屋,心中忐忑不安,這時,李淵停住了腳步,也不回頭,冷冷問道:“你給父皇說實話,趙黎明之死和你有關嗎?”

趙黎明自縊而亡,李世民得到的報告是天衣無縫,儘管李世民完全可以否認與己無關,但他心念一轉,父皇可是把他叫進內室問話,他若否認會失去父皇的信任。

李世民雙膝跪下,“父皇,趙黎明之死是兒臣所爲。”

“果然是你乾的!”

李淵驀地轉身,目光盯着李世民,但並不是惱怒,問道:“你爲何要殺他?”

“回稟父皇,趙黎明以諫臣自居,搬弄是非,顛倒黑白,破壞父子兄弟之情,破壞大唐穩定局面,此人絕不能容他。”

李淵注視着李世民半晌,最後淡淡道:“朕只有一句話,以後要做這種事,必須先和朕商量。”

李世民暗暗鬆一口氣,這場賭局他押對,其實他之所以敢殺趙黎明,就是他知道父皇也不容趙黎明,只是父皇礙於仁君的面子不好動手,由自己動手最合他的心意。

“兒臣知錯,下次一定聽從父皇的安排。”

李淵並不想責怪李世民殺人,在他看來,李世民若連這點魄力都沒有,還做什麼天策上將,他在意的是李世民有沒有事先向自己報告,沒有沒隱瞞自己。

雖然李世民事先沒有報告,不過還好,他沒有隱瞞自己,這一點讓李淵頗爲滿意,李淵喜歡這種能控制住兒子的感覺。

他點點頭,“到外面去說吧!剛剛得到消息,南陽郡發生了大事。”

李世民這才知道,原來大臣聚集,父親臉色鐵青,和趙黎明之死無關。()

第4章 啓用暗線第7章 大利望族第12章 收官之棋第1章 戍堡聞警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21章 長孫又至第1章 狡雄尋窟第22章 極度被動第94章 紫河鬼谷第18章 玄感野望第37章 密室收穫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38章 關鍵小賊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0章 遷都角力第2章 出兵風波第33章 京城讖語第33章 收買人心第22章 遼東亂戰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11章 雪後歸程第16章 解囊救窘第39章 承天廣場第19章 嚴厲警告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章 營州之變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30章 蘄縣奇案第1章 落魄高才第35章 再戰大利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0章 丹陽來客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2章 龍有逆鱗第18章 少童何人?第8章 被迫換帥第32章 被迫西撤第54章 彭城兵變第32章 被迫西撤第27章 元家之慾第16章 月夜雙殺第25章 關鍵人物第15章 貌合神離第9章 挖掘線索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29章 出爾反爾第25章 分憂之臣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29章 請君入套第10章 將帥交心第7章 楊府貴客第3章 唐魏結盟第25章 關鍵人物第19章 贖買條件第51章 長安警報第3章 小妹何名第55章 江陵變天第11章 仇恨深化第49章 蕭家試探第28章 局勢複雜第76章 魏鄭和談第89章 胡馬煙塵第35章 越境事件第10章 一路追殺第41章 兵困雁門第9章 底線突破第28章 馳援代州第31章 淵突之盟第21章 生俘雄信第46章 漸束袋口第38章 吳興沈氏第5章 上兵伐謀第2章 出兵風波第51章 玄霸之錘第23章 南華梟雄第38章 風雨欲來第28章 意外消息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章 欺人太甚第11章 秘密協議第67章 當即立斷第36章 霹靂行動第25章 關鍵人物第29章 情理之中第37章 凌晨偷襲第30章 西路隋軍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5章 有失有得第18章 人贓俱獲第48章 攻破大營第27章 會寧換帥第12章 撲朔迷離第29章 回馬一槍第21章 幽州平寇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章 灞橋秋色第60章 趙郡太守第25章 初有收穫第23章 奸佞之計
第4章 啓用暗線第7章 大利望族第12章 收官之棋第1章 戍堡聞警第22章 帝王心術(下)第21章 長孫又至第1章 狡雄尋窟第22章 極度被動第94章 紫河鬼谷第18章 玄感野望第37章 密室收穫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38章 關鍵小賊第53章 暗通消息第10章 遷都角力第2章 出兵風波第33章 京城讖語第33章 收買人心第22章 遼東亂戰第16章 楊府爭權(下)第11章 雪後歸程第16章 解囊救窘第39章 承天廣場第19章 嚴厲警告第38章 八方酒肆第1章 營州之變第49章 江都驚魂(下)第30章 蘄縣奇案第1章 落魄高才第35章 再戰大利第79章 隋唐大戰(九)第30章 丹陽來客第20章 緊急受命第32章 龍有逆鱗第18章 少童何人?第8章 被迫換帥第32章 被迫西撤第54章 彭城兵變第32章 被迫西撤第27章 元家之慾第16章 月夜雙殺第25章 關鍵人物第15章 貌合神離第9章 挖掘線索第47章 江都驚魂(上)第89章 隋唐大戰(十九)第29章 出爾反爾第25章 分憂之臣第72章 隋唐大戰(二)第29章 請君入套第10章 將帥交心第7章 楊府貴客第3章 唐魏結盟第25章 關鍵人物第19章 贖買條件第51章 長安警報第3章 小妹何名第55章 江陵變天第11章 仇恨深化第49章 蕭家試探第28章 局勢複雜第76章 魏鄭和談第89章 胡馬煙塵第35章 越境事件第10章 一路追殺第41章 兵困雁門第9章 底線突破第28章 馳援代州第31章 淵突之盟第21章 生俘雄信第46章 漸束袋口第38章 吳興沈氏第5章 上兵伐謀第2章 出兵風波第51章 玄霸之錘第23章 南華梟雄第38章 風雨欲來第28章 意外消息第44章 公主阿蠻第2章 欺人太甚第11章 秘密協議第67章 當即立斷第36章 霹靂行動第25章 關鍵人物第29章 情理之中第37章 凌晨偷襲第30章 西路隋軍第16章 伴君如虎第15章 有失有得第18章 人贓俱獲第48章 攻破大營第27章 會寧換帥第12章 撲朔迷離第29章 回馬一槍第21章 幽州平寇第29章 金刀贖奴第1章 灞橋秋色第60章 趙郡太守第25章 初有收穫第23章 奸佞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