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帝王心術(下)

很快,**城傳來了楊廣的最新旨意,‘高熲雖有欺君之罪,但念其舊功,可免死罪,罷免其一切官爵職務,貶爲庶民,放歸鄉里,責令其閉門思過,終身不得進京。’

消息傳出,頓時百官沸騰,無數的官員在牛弘的帶領下,前往楊元慶營帳表達感激之情,可就在百官爲高熲獲生而歡呼時,楊廣的第二道旨意下達,卻讓所有人大吃一驚,‘豐州總管楊元慶未經朝廷同意,擅自以官方身份和突厥貿易,違法朝廷律令,革去其豐州總管和五原郡刺史之職,貶爲庶民。’

楊元慶被貶的消息令百官錯愕,皆爲之嗟呀嘆息,誰都知道,這時楊元慶因爲救高熲而惹惱了聖上,原本深得聖眷,現在卻被貶黜爲民,這着實有點可惜了。

裴矩幾乎是第一時間憂心忡忡地找到了楊元慶,大帳內,楊元慶正在收拾自己的東西,旨意已經生效,他不再是豐州總管,而變成一介小民,幾名親兵都跪在地上,願跟他歸去。

楊元慶卻不肯,對幾名親兵喝令道:“你們皆被受儀同,在豐州軍中至少都是校尉,做我的跟班家丁有什麼前途?我意已決,你們全回豐州去,我有九名鐵衛跟隨便已足夠,你們走!”

幾名親兵苦苦哀求,楊元慶只是不準,無奈,親兵們只得含淚拜別,大帳裡頓時冷清下來,只剩下楊元慶一人。

楊元慶慢慢坐下,突然失去了官職,使他覺得自己彷彿在做夢一樣,似乎這一切都不是真的,可它又真真切切發生了,他心中一片茫然,他甚至不知道自己何去何從?

“元慶!”

裴矩走了進來,楊元慶坐在箱子上,擡頭看了看他,卻沒有說話,裴矩慢慢走上前,語重心長地安慰他道:“沒有什麼,不就丟官嗎?你還年輕,爵位和勳職都在,你還有機會復出,當官哪能一帆風順,我年輕時也被貶過,現在不一樣是高官,你不用放在心上,雖然有所失,卻有所得,至少名聲有了,這在官場上是極重要。”

裴矩按住他的肩膀,凝視着他的眼睛道:“你還是我的孫女婿,趁這個機會,好好讀一讀書,爲下一次復出做準備。”

楊元慶笑了笑,卻沒多說什麼,他雖然爲救高熲而丟了官職,卻得了滿朝官員的人心,這筆帳,他算得很清楚,高熲他要救,人情他也要拿,做了好事不留名,那不是他的風格。

但這件事他卻不想和裴矩多說,儘管裴矩對他一直另眼相看,關照有加,但楊元慶始終對裴矩懷有一絲戒心,裴矩太過於老奸巨猾,和他談談楊家可以,但事關自己一些隱秘之事,他卻不能和裴矩多說。

楊元慶站了起來,躬身施一禮,“多謝裴公!”

裴矩又拉他坐下,笑眯眯問他,“有沒有打算去哪裡?”

楊元慶沉吟一下道:“聖上曾賞過我一座皇莊,在靠近偃師縣,我還從未去過,我想去那裡隱居一段時間,不過在此之前,我想先去一趟江南,見一見我的義母。”

“這也不錯,不過我意見是最好先成婚,再去隱居,這樣有一個妻子在身邊,也不至於孤獨,你覺得如何?”

楊元慶點了點頭,就在這時,門口傳來了高熲的聲音,“元慶在嗎?”

“高相來了!”裴矩和楊元慶連忙站起身。

帳門口出現了高熲瘦弱而蒼老的身影,他身體被捆綁時間太長,走路有些顫顫巍巍,楊元慶慌忙上前扶住他,“高公,爲何親自來,派人說一聲,元慶自當上門。”

高熲在楊元慶的箱子上坐下,他長長嘆息一聲,“我得罪奸佞,就算死了也就罷了,卻連累蘇相國和元慶爲我丟官,我心裡實在是過意不去啊!”

“高相國不必這樣,其實聖上之所以放了高相,根本原因是聖上最後已醒悟,上了張衡的當,否則他在盛怒之下,就憑我一個人的說服,他怎麼可能讓步,貶我和蘇相國,也不過是他面子上放不下,只要能救下高相,我那個官當不當也無妨。”

“哎!話雖這樣說,我還是愧疚啊!”

裴矩感覺到楊元慶有話要對高熲說,而自己在一旁,他似乎不肯明說,他心中有一絲不悅,元慶對自己還有什麼隱秘不成?他便笑道:“高相一定要好好保重身體,八十大壽時,我一定去爲高相祝壽。”

“多謝裴使君美言!”

“那你們談,我還有事,先走一步。”

裴矩告辭而去,高熲望着他的背影,他想說點什麼,但一想到楊元慶和裴家已聯姻,他便不好多說,只淡淡道:“此人是官場不倒翁!”

高熲是在含蓄地提醒楊元慶,裴矩極爲圓滑,讓他自己當心一點,楊元慶默默點了點頭,在扳倒虞世基時他便領教過了,包括剛纔救高熲,裴矩的避實就虛,表現出他極爲圓滑的一面。

“元慶,你真說對了,他一直想殺我。”高熲嘆了一口氣。

“高公,其實他殺你之心已經淡了,楊勇之子已斬草除根,他皇位坐穩,高公對他已經沒有威脅,他今天想殺高公,我估計一是因爲舊怨,其次是高公在官員中威望太高,就像我祖父,讓他感到了威脅,和楊勇關係倒不大,希望高公回鄉後儘量深居簡出,不要再和朝廷官員有任何聯繫,我估計他會命人監視高公,只要高公爲人低調,漸漸地,大家就會相忘於江湖。”

高熲默默點頭,他心中感慨萬分,十幾年前那個‘寧爲百夫長,不做一書生’的五歲孩子,今天竟然救了他的命,這是他當年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人生際遇之奇妙,莫過於此。

**城內的木地板上‘咚!咚!’作響,顯示着行走人的怒氣,楊麗華下午騎馬有一點累,小睡了片刻,她剛剛醒來便聽說了楊元慶被貶職爲庶民的消息,這個消息令她怒火萬丈,徑直衝來找楊廣。

守衛門口的十幾名侍衛感覺到了她怒火,沒有人敢阻攔她,讓她直接闖入了聖上的御書房。

御書房內,楊元正在批閱奏摺,他已經聽到了急促的腳步聲,他知道是怎麼回事,不由微微一笑,放下了御筆。

楊麗華衝進御書房,怒氣衝衝道:“陛下,你要給我一個交代!”

天下之大,敢這樣怒氣衝衝闖入御書房並質問皇帝之人,恐怕除了楊麗華,再沒有第二人,包括蕭後也不敢。

長姊如母,楊廣還在少年時期,便被已成爲皇后的長姊所管束,楊華麗對他嚴厲而不乏疼愛,使她成爲楊廣心中最敬愛之人,有時甚至超過他的母后。

楊華麗終生守節和潔身自律更是讓楊廣尊重,此時,楊廣也是暗暗驚訝,他已經很多年沒有看見皇姊這樣發怒了。

“皇姊,這是爲何?”楊廣故作不解地問。

“哼!你心裡明白。”

楊華麗冷笑一聲道:“你非要我說出來,那好,我請問陛下,楊元慶究竟身犯何罪?竟讓陛下對他一貶到底!”

“他身爲豐州總管,卻擅自向突厥人購買牛羊,違反朝廷律令,而且朕也沒有把他一貶到底,朕保留了他的爵位和勳職。”

這時,楊麗華忽然意識到自己強硬的態度可能會觸怒聖上,反而會把事情弄糟,她便強忍住了心中的怒火,放緩口氣道:“好吧!我承認說話過急,陛下沒有把他一貶到底,可是陛下對他的處罰是不是他太嚴厲了一點,竟貶黜爲民,僅僅是因爲他向突厥人買了牛羊招待聖駕,俗話說,伸手不打送禮人,這種罷官理由於情於理也讓人難以接受。”

“朕知道對他的處罰過重。”

楊廣面無表情道:“一個不足十萬人的小郡,讓它給五十萬軍隊獻食,他除了向突厥人買牛羊,確實也別無他法,而且不止他,所有的邊將,哪個不和突厥人打交道?這些事情,朕心裡都有數,所謂擅自向突厥人購買牛羊,違反朝廷律令,不過是個藉口罷了,朕之所以處罰他,實在是他膽大妄爲,竟敢用往事來逼迫朕放了高熲,朕不殺他,已經是對他寬容有加了。”

“他用什麼往事來逼迫陛下?”楊麗華心中也有一點不安起來,她知道,逼迫皇帝可不是鬧着玩的事,如果嚴重,那可是要滅族。

“幾年前他在仁壽宮救過朕一次,朕答應他將來會應允他一件事,時隔五年,他居然真的把這個老帳翻出來了,皇姊,你說朕能不生氣嗎?”

楊麗華知道是怎麼回事了,仁壽宮之變,楊元慶確實救過聖上一命,估計那時聖上答應過他什麼,可是.....

楊麗華心中暗暗嘆息,元慶這件事做得果真不妥,就算聖上答應過他什麼,也不能用此來要挾,逼聖上放人,他還是太年輕了一點,不懂得君心如虎,還好是聖上對他聖眷頗隆,如果換一個人,恐怕早就用別的藉口殺了。

楊麗華的語氣再一次變軟,“聖上,能否給我一個面子,對他寬容一點,哎!我還曾想把靜訓許給他,不料......”

楊廣其實並不想把楊元慶一貶到底,只是他知道皇姊會來求情,而且皇姊的面子他必須得給,索性就楊元慶貶低一點,才便於他讓步,楊廣之所以讓楊元慶跟他來榆林郡,他便在找機會要貶黜楊元慶了,高熲之案,正好恰逢其時,如果沒有高熲之案,他也會找別的藉口,至於讓楊元慶去做什麼,他也早有打算。

楊廣故作沉吟片刻,便點點頭道:“好吧!朕就任命他爲汾陽宮監,替朕去修汾陽宮,修得好,朕再考慮慢慢提升他。”

楊麗華也希望楊元慶有一點挫折,少年居高位並不是好事,做汾陽宮監其實也不錯,至少沒有被踢出官場,以後有機會再給他說情,慢慢提升他。

“那就多謝陛下了!”

楊麗華欣然施一禮,便退下去了。

楊廣等皇姊的腳步聲遠去,他剛坐下來準備批閱奏摺,卻若有所感,一擡頭,只見長孫楊倓站在他面前,表情有些怪異。

楊倓是楊廣最疼愛的孫子,一直帶自己在身邊,並准許他可以隨意進入自己的御書房,楊廣微微笑道:“倓兒,有事嗎?”

楊倓卻跪了下來,給楊廣磕頭哀求:“孫兒求皇祖父饒了楊元慶將軍。”

楊廣放下筆,點點頭道:“你先起來吧!”

楊倓站起身,垂手站在祖父面前,楊廣撫摸一下他的頭,疼愛地問道:“你爲什麼要替他求情?”

“他救過父親一命,爲人子,當知替父報恩!”

長子楊昭曾經被刺殺未遂之事,楊廣後來也知道了,他也命人查此案,最後一無所獲,此案也就不了了之,他倒把這件事忘了,沒想過孫兒居然一直記在心中,這孩子不錯,懂得知恩圖報,楊廣心中更加喜歡他。

楊廣一揮手,命幾名宦官退下去,他這纔對孫兒緩緩道:“倓兒,你是朕的長孫,有些事情朕要教你,朕問你,假如你想重用一個人,但又有點不放心他,你該怎麼辦?”

楊倓想了想道:“孫兒會試探他,查看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不錯!不愧是朕的長孫,說得非常好。”

楊廣捋須呵呵直笑,他對這個聰明的孫子簡直是喜歡之極,他又問:“那你會怎麼試探呢?”

楊倓想了一想,便搖搖頭,“孫兒不知!”

“嗯!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朕的孫兒很誠實,你記住了,祖父教你一招帝王之術,你要牢記在心中。”

楊倓重重點頭,楊廣便握着長孫的手,緩緩道:“假如你想重用一個人,但又有點不放心他,最好的試探方法就是狠狠地貶他,甚至是一種懲罰,然後看他的表現,如果此人能夠坦然接受貶職,心無抱怨,兢兢業業去做事,那說明此人對你很忠誠,可以大用,相反,若此人口出怨言,心懷不滿,那說明此人不可信,絕不能用之。”

楊倓恍然,“皇祖父是在說楊元慶?”

楊廣捋須笑了起來,“朕打算大規模開發河套,就不知道楊元慶能否讓朕信得過?”

……

第29章 祖孫會談第68章 羅藝之慮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章 中元新夜第39章 泄露天機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6章 三股勢力第20章 毒心李淵第10章 除夕意外第90章 大戰悄至第28章 暗箭難防第35章 佳人同舟第36章 漏網之魚第57章 共飲合巹第17章 參軍之謎第15章 少年雙猛第5章 出海遠征第67章 當即立斷第65章 蕭後心機第66章 碎葉求救第47章 線娘進京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7章 線娘夜奔第76章 魏鄭和談第31章 新的靠山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50章 心結難解第2章 敵蹤初現第43章 苛刻條件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11章 霹靂出擊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11章 風險悄至第31章 裂痕初現第57章 楊家有女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4章 戰爭索賠第47章 關隴暗箭第57章 東宮震怒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8章 緊急情報第34章 泊舟九江第84章 連夜出擊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6章 內部決裂第25章 悲情男人第47章 線娘進京第41章 局面被動第23章 唐廷決策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39章 齊府隱憂第7章 義成公主第23章 斷絕利益第6章 秘密武器第23章 唐廷決策第15章 化繁爲簡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5章 求賢若渴第47章 匪亂再起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36章 返回太原第18章 血腥鎮壓第68章 西域來客第29章 陌刀之秘第27章 奪取河陽第14章 長孫求救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2章 平亂奪權第28章 遷都試探第40章 兄弟暗鬥第26章 一條記錄第22章 南壓李淵第11章 河北梟雄第19章 虎牢之危第51章 草原異變第8章 夜襲敵哨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27章 義成公主第10章 一路追殺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31章 清河崔氏第8章 夜襲敵哨第34章 兩面三刀第21章 錢貨漏洞第32章 壯士斷腕第32章 秀才造反第78章 戰略撤退第21章 藉口送禮第29章 危機漸至第26章 柴紹心機第35章 夜訪封宅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4章 等待消息第32章 秀才造反第2章 冤家路窄第3章 南華之會第51章 將星隕落
第29章 祖孫會談第68章 羅藝之慮第52章 人心難測第144章 一記警告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1章 中元新夜第39章 泄露天機第25章 初有收穫第16章 三股勢力第20章 毒心李淵第10章 除夕意外第90章 大戰悄至第28章 暗箭難防第35章 佳人同舟第36章 漏網之魚第57章 共飲合巹第17章 參軍之謎第15章 少年雙猛第5章 出海遠征第67章 當即立斷第65章 蕭後心機第66章 碎葉求救第47章 線娘進京第21章 試探底線第27章 線娘夜奔第76章 魏鄭和談第31章 新的靠山第107章 緊急應對第50章 心結難解第2章 敵蹤初現第43章 苛刻條件第74章 隋唐大戰(四)第11章 霹靂出擊第146章 連夜回鄉第11章 風險悄至第31章 裂痕初現第57章 楊家有女第112章 攻破外城第23章 世充求救第14章 戰爭索賠第47章 關隴暗箭第57章 東宮震怒第53章 四子巧郎第18章 緊急情報第34章 泊舟九江第84章 連夜出擊第65章 北市買珠第16章 內部決裂第25章 悲情男人第47章 線娘進京第41章 局面被動第23章 唐廷決策第124章 竇氏之憂第39章 齊府隱憂第7章 義成公主第23章 斷絕利益第6章 秘密武器第23章 唐廷決策第15章 化繁爲簡第29章 太原王氏第15章 求賢若渴第47章 匪亂再起第22章 公主夜宴(下)第36章 返回太原第18章 血腥鎮壓第68章 西域來客第29章 陌刀之秘第27章 奪取河陽第14章 長孫求救第25章 野心泄露第12章 平亂奪權第28章 遷都試探第40章 兄弟暗鬥第26章 一條記錄第22章 南壓李淵第11章 河北梟雄第19章 虎牢之危第51章 草原異變第8章 夜襲敵哨第36章 鐵血柔情(下)第27章 義成公主第10章 一路追殺第10章 仁壽宮變(二)第31章 清河崔氏第8章 夜襲敵哨第34章 兩面三刀第21章 錢貨漏洞第32章 壯士斷腕第32章 秀才造反第78章 戰略撤退第21章 藉口送禮第29章 危機漸至第26章 柴紹心機第35章 夜訪封宅第84章 隋唐大戰(十四)第4章 等待消息第32章 秀才造反第2章 冤家路窄第3章 南華之會第51章 將星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