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隋唐英雄離當代太遠,不夠有說服力,所以大亮奶奶又講了一個老故事,是對半仙這種說法的最有利的質疑和反駁。
相傳村裡有個叫黃世仁的財主,出生時算命先生給算過,說福源前定,富貴三生,壽祿80。
長大後,他果然像算命先生所說的那麼富有,但他漸漸自大起來,娶了三房妻子,納了四房小妾,又在外面捧了戲子。而立之年更加狂妄,開始親族不認,放高利,榨長工,終日飲酒做樂,心想,反正自己的命還長着呢。
他有個愛好,最喜歡吃餃子,幾乎每天都在吃。有一個遠親,過來投奔他,不得見,淪爲乞丐。
其實這個財主是知道的,所以隔三岔五的,這個乞丐會從黃府上領到些餃子皮。
後來這個財主迷上了賭博,大宅子、地契、連婆娘、小妾都壓上了,輸給了匪幫,又吃上了大煙上了癮,衣服都當了,產業全部敗光後,親族當中更沒人理他,他只好要飯度日。
一日大雪,天氣極寒,家家緊閉着大門,快要餓死了,看見兩間破敗的土房還亮着油燈。
他走進去,一個黑臉漢子遞了他幾個熱乎的餃子皮,帶着些許油水,他蹲在牆根就鼓囊鼓囊的吃起來,直呼,真叫一個香!
待他吃完,那個黑臉漢子笑了,定睛一看,竟是之前投奔他的那個遠親!他說,“這些都是當初你給我的!”
財主嚎啕大哭,悔恨、羞愧、悲傷、自憐?我們無從得知。
之後,那個財主就消失了。後來,人們在水井裡發現了他凍的僵僵的屍體,可能在那個冬夜,吃過餃子皮的他太渴了,只想喝口水……
奶奶最後說,乞丐通過勤勞的雙手變成了長工,養活了自己,不義的財主好逸惡勞、驕奢淫逸淪爲了乞丐。命是有的,但總會是變的,天道酬勤也是這個道理。
當時大亮還是個孩子,如果換成現在的小明同學,他也許會很有邏輯的問道,餃子皮保質期怎麼那麼長,得加多少防腐劑啊。
答案是冬日的嚴寒是最好的天然冷庫或者這是個隱喻。大亮的奶奶讓大亮相信有命、有天這一說,是讓小孩子從小對生命有所敬畏,將來就做不出特別出格、犯罪違法的事來,她更相信命是可以改變的,通過勤勞的雙手、無僞的愛心和清潔的良心,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人在做,天在看。
後來0歲出頭的大亮查考資料,知曉了聖賢老子說的“塞翁失馬,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的典故,和奶奶講的老故事意思有點像但又不太像。在他看來,秦叔寶、吃飽飯的長工也好,失馬的老翁、古往今來的開朝皇帝也罷,遇上坎坷時,除了好心態,更是吉人自有天相,換句話說就是老天幫了忙,但那俗語屋漏偏逢連夜雨、禍不單行呢?這個運氣、命定究竟當作何解呢?
客官您別笑,大亮在小學5年級的時候,居然開始思考古往今來無數哲學家、思想家、科學家等探求的問題:這個世界是怎麼來的,人是怎麼來的?人活着的意義是什麼?那麼老人們常掛在嘴邊的這個天究竟當作何解呢?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意思是說,天地是無所謂仁慈的,它沒有仁愛,對待萬事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任憑萬物自生自滅,而聖人……如果蒼天真是這樣沒有感情的話,那麼這個被幾千年來困苦的老百姓所信仰、求助、吶喊的老天還真算是白喊了。
怪不得,在天地、命定的這個問題上,當兵復原在地方工作的老舅說,“常言道,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求神不如求己!遠親不如近鄰!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說過,人定勝天!”
大亮想,嗯,這種說法這也很有道理啊,但不多時,新的問題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