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必須在後面,因爲狗是未經訓練的家狗,稍晚一會,跳兔就會被咬死,甚至吃的毛都剩不下了,所以,家狗在出徵前基本都會被餵食,但不能喂的太多。
長大後大亮才知道,兒時小村裡的跳兔,有些學名叫跳兔,有些稱之爲跳鼠,2007年被聯合國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爲瀕危動物。
但總有那麼幾天收穫頗豐。雀鳥每年一度,來臨如潮,並尋找上一年的窩,一個個的樹洞,產蛋,孵育後代,前提是不被倒黴孩子發現,否則自家小鳥就得換爹媽了。
掏樹洞和鳥窩的戰利品往往是鳥蛋、黃嘴丫子快褪盡的雛鳥,太小的要放回窩裡,帶回去也養不活。黃雀、百靈、灰頭、紅點、花脖、綠嘴、斑鳩、野鴿子、張飛鳥、啄木鳥、鳥鷹(品種爲雀鷹、遊隼,最常見的是鵟)還有其他五顏六色的不知名的山雀,這些都是常見的。長大後,大亮去公園遊玩,基本不去看鳥,即使再大的籠子,裡面的鳥再漂亮,也總歸算了點什麼,比如靈氣和意志。
小斑鳩和小野鴿子,運氣好的時候才能遇到它們。
而鳥鷹,那達幼鳥中的王者之一,小朋友圈中的極品,更是可遇不可求的。它們自己不會築窩,專挑築在高大楊樹頂端喜鵲的窩。頂着太陽看那高高的樹杈,搖搖欲墜,實際卻粗壯結實的很,但確實禁不住太重的孩子。更危險的是,窩裡往往有大鷹的看護,即使有小孩敢爬上去,也怕被啄了眼,何況還有中籤率,投資回報率太低,不能見着疑似病例就開始動手術吧。
十幾年間,江湖間流傳着一個故事,那個小傢伙名叫王中,長得其貌不揚並且膽小怕事,經常受人欺負,在族裡也不人待見。而正是這個懦弱的小子,在他12歲的時候,掏到了十幾年間唯一的二隻鷹崽,從此像變了一個人,再沒人敢欺負他,也是迄今爲止唯一走出那達、直奔北京獨自闖蕩的青年,成爲小孩仰望的一個傳奇。或許每個人都需要一個機會,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而幾年後,傳奇又起,王家的大亮也掏到了一隻。
自此許多年過去了,村裡說起小大亮掏鷹窩的事,依舊精彩,有當事人描述他當時如何如何勇敢,那樹多麼多麼高的樹,最後,還是被大鷹啄傷了胳膊,掉下那麼一大塊肉,鮮血直流的,強忍着搶下了一個鷹崽,就像他在場一樣,在小朋友那裡傳的更玄乎,實際上大大的另有隱情。此後,小朋友當中就再也沒有誰掏到過鷹,一是鷹少了,二是樹少了,三是小朋友們改玩電腦遊戲了。
這些雛鳥,都不是用來吃的,也不能吃,因爲大人說有毒,而是養着玩的。如果抓到啄木鳥,小屁孩們往往依次把玩一下就偷偷放回洞裡,大孩子就難說了,因爲老師說過,啄木鳥是益鳥,會捉蟲吃,捉去小鳥,鳥媽媽會傷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