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據說同樣會通靈的人腳獾子,它們受到的待遇截然相反,甚至相去甚遠,據說它們遇到人的時候,會記住那人的長相,回洞裡唸咒,給那人帶來厄運,無論你怎麼“尊重”它們,它們彷彿就是人類們天生的敵人,所以,如果在田裡遇到它們,必須把它馬上弄死,否則,你就麻煩了。
關於人與自然的關係,那時,那達的家長制還管用,老人們的教導嚴格加之孩子們的破環力較小,人與自然的關係相對和諧,每年打鳥、捕魚,物產每年也不見少,加之大人很少打鳥,因爲有種地、打工、放牧等的正經營生。
但後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科技越發進步,交通越加發達,外來客商漸漸的多了起來,它們操着各種口音,大多是來淘寶的,這個碗也收,那個罐兒也要,皮子、中藥沒有他們不買的。
村裡有些人的腦袋開始“活泛”了,想着法的賣點啥賺錢,接着,開春時,雙龍河、沼澤地裡的青蛙潮被漁網撈盡,夏初賀新的鳥潮用黑粘網打盡,秋天的鵪鶉被藥毒盡,沼澤地、沙地裡的綠洲、放牧的草甸子連同泡子被賣了個精光,通通變成了耕地,那達村的防護林地被誰都不敢得罪的“大人物”肆意的砍伐,那片樹林不再神秘,**裸的躺在那裡,多少記憶淪陷。受人敬畏狐狸、黃鼠狼紛紛被捕鋃鐺入獄,要麼就是被扒了皮換錢,都沒來得及喊冤。
肉蓯蓉、麻黃、甘草、枸杞、蒲公英、柴胡、刺五加等常見植物也瞬間消失,挖山的挖山,砍樹的砍樹,能賣的都買了,不能賣的,也包了出去。那達村裡,漸漸的,耕地多了,大戶多了,農藥多了,風沙多了,疾病多了,窮人多了,土地耕種的成本、生活成本都高了,殺雞取卵,涸澤而漁,最後,人們發現,真是吃了大虧了。
林地少了,泡子幹了,降雨少了,雙龍河瘦的像一條麻繩,相親們互相幫忙的少了,泥鰍鯉魚、青蛙蛤蜊、山雞蛤蟆、跳兔山貓絕跡,飛鳥不再落,雁聲不再聞,只有偶爾不知怎麼逃出生天的一隻狐狸,在鬼火出沒的荒涼墳地裡徘徊,孤獨的嚎叫……
在寒冷的冬季,黑鷹在村子上空盤旋,烏鴉在冷枝上嘎嘎的叫,讓人心煩寒躁。“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早道喜,晚道財”無數的夜裡,大亮們常常用老人教給的咒語氣走夜貓子(反着說的,爲的是氣它們),可終究抵擋不了生命的進程,村裡的老人們相繼去世,年輕的一代更沒了約束,老人們臨行時還唸叨着人心不古,保護好家之類的話語,憂愁而去。
如果那達好好的,他們會不會笑着走?大亮與作者常常會想到這個問題,而後忽然感到自己的肩上,還有一份責任和義務沒有盡,對家鄉的關注和愛護。
這些當然是後話,請寬容的讀者不要傷心,也不要灰心,那達的變化太大了,黑暗總歸在夜裡,當光明蒞臨,它們就會像賊一樣退後溜走。詳見後面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