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朋友,還記得小時候都玩些什麼嗎?不着急,慢慢想。咱們先來看看那達的孩子們都玩些啥。
兒時,男孩們的遊戲大多與泥土有關,掏土、挖洞、和泥、爬樹、摘榆錢兒、拉根、採蒿等等,清新、環保、綠色、接地氣、就地取材,成本低廉。偶爾,大亮們也會玩些大的,每年的春夏之交,天氣回暖,那達村的那片神秘的樹林,是小孩子們最渴望進入的地方。
達遠村的後人,怎會忘記打獵呢?
一場大雨過後,又到了動植物繁衍生息的季節。此時,那片叢林會毫不吝嗇的供給,孩子們則會有限的索取,這就是大亮們心中人與自然相處的規則。
村子西南方向的草甸上坐落着幾顆低矮的老槐樹,是叢林秘境的入口,進入叢林後,向着東南方向,低頭貓腰在林間穿梭,一路上參天大樹,遮雲蔽日,樹根盤根錯節,苔蘚青青,光影斑斑。
樹木逐級變矮,陽光漸漸充盈了起來,直到一股清風襲來,眼前豁然開朗,大片大片的青綠色滿了眼仁,已然到了三十米外的草原。再一直向東,滿眼青色退去,遠處白星點點,草皮**,大片的鹽鹼地就應該到了,站在邊上,鹹腥的溼氣撲來,不下二十個大大小小水泡子,盡收眼底,水草茂盛,有貨。
捕鳥、掏鳥窩、扣野鴿子、抓青蛙、挖泥鰍、沾魚、逮跳兔、射大黃鼠等,像二哥一樣的半大小子纔是主力,大亮他們只能當小跟班,帶些火柴、鹽巴和水,負責看狗、探盤、踩天窗(狡兔三窟,跳兔的逃生窗),除非你能出個狗,不論年紀大小,你就升級爲獵人了,意味着可以分到更多的“戰果”,因爲大家都清楚狗的戰力和人與狗的默契程度,據說最高境界爲人狗合一,至今也沒誰見過,因此,吃狗肉的小朋友在那達村是不受歡迎的,大狗牧羊圍獵,看家護院,沒長大的小狗是從小的玩伴,感情極好。不吃狗肉的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的骨子裡也流着遊牧民族的血液。
當小朋友們落了單或者一羣小朋友組織遊玩的時候,只能看看風景,在河邊撈些蝌蚪、王八蓋子、小蛤蜊,養起來餵雞,運氣好點能撿兩隻水鳥蛋,回家給老母雞孵着,逮兩個小青蛙,回家放在罐頭瓶裡看看能否抓蒼蠅吃,撈幾條極小的魚兒,回家也精心伺候着,很多時候,青蛙太小不能吃蒼蠅,只好把遊蕩的小魚來吃個乾淨,也挺有意思的。
有時跟着大孩子瘋跑上一天,只分着二個田雞,回了家,田雞的大部分都給狗做了勞務費,四個田雞腿抹上鹽巴就在竈臺裡上火烤,除去烤焦的部分,還要分給在邊上一直吞嚥口水的表弟,留給自己的,着實不夠解饞的。
跳兔,外表像極了迷你型的袋鼠,眼睛很大,但也最難挖,也是大亮們追逐最多的動物。
它們通常在沙樑斜坡中建窩築巢,窩很深,隧道很長,有的近兩米,晝伏夜出,洞口用沙土遮掩住,尋常是找不洞口的,但有意思的是,它們的庭院,往往很大氣,有的像飛機、有的像大碗,這些沙土的形狀稱之爲“盤”,小一點的孩子往往負責探盤。
狡兔三窟,形容它們是最恰當不過了,它們沒有洞口,卻有兩到三個的逃生窗,小夥伴們稱之爲天窗,可以最大程度的避免天敵,當然人類除外。當小夥伴們事先踩到天窗,用網和着衣服蓋起來,接着大孩子開始挖洞,挖到一米多的時候,它們就開始從逃生窗逃走,落到事先佈置好的口袋裡,但有的時候,它們往往從意想不到的天窗逃走,它們速度很快,擅長跳躍,靠人的兩條腿肯定是追不上的,此時只有一招,放狗!
這時,狗成爲了絕對的主力,其實狗也很難攆上,但跳兔有個致命的弱點,當它發現人和狗不追它時或者有了足夠的距離時,它會在原地回頭等你!好奇害死兔。
如果你當時在現場,通常就會看見,在茫茫的草地上,一隻狗在跳兔後面追,幾個人在狗的後面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