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

韓建把與自己作對的當朝宰相崔胤趕出了朝廷,下放到地方任職,朝堂上下一時惴惴不安。

李曄很記仇,所以想打李茂貞,誰去打呢,當然是讓韓建去打——估計昭宗皇帝是想看一出狗咬狗的好戲來排遣一下心情。

韓建當然不同意,但他處理事情比較巧妙,偷偷給自己的盟友李茂貞去了一封信,讓對方上表請罪,於是這仗也就沒打成。

後來的事情韓建就玩得有點過火了。

昭宗皇帝李曄感覺自己完全落入了韓建掌控之中,所以想要擺脫控制,於是又開始招募禁軍,令諸王領兵。

韓建肯定不樂意啊,他拿出漢朝七國之亂的例子來說事兒,說陛下您有微臣保護就可以了,還要什麼禁軍呢,而且親王掌兵是取禍之道,您這樣做不就成了昏君了嗎,聽我的,老實待着吧,別惹事兒啊!

李曄不聽,韓建開始動粗。

他指使手下人污衊諸王造反,派人囚禁諸王於十六宅,李曄怕了,讓諸王去韓建那裡賠不是,想要藉此緩和與韓建的關係。

韓建根本就不買賬,拒絕接見諸王,後來乾脆找了個理由,把十一位王爺全給殺了!

殺了諸王還不算,他緊接着把兩萬天子禁軍全都解散,自此李曄真正成了光桿司令,手中沒有一兵一卒了。

這樣一來,韓建可把昭宗皇帝得罪慘了,李曄不是吃素的主兒,他肯定不會坐以待斃。

關鍵時刻,他又想到了李克用,但是此時李克用連年用兵,轄區混亂不堪,他現在自顧不暇,根本沒有精力來爲皇帝出氣。

韓建聽說後膽子更大了,既然河東的李克用來不了,那自己就甩開膀子幹吧!

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先是罷免了幾位不和自己一條心的宰相,然後逼着昭宗皇帝立了一位太子,接下來他要做什麼傻子都能猜出來——韓建要廢立皇帝。

韓建請昭宗皇帝來家裡吃飯,想要就勢廢掉他,改立太子李裕爲帝,這邊請帖都快發出去了,有一個人出來阻止。

這個人是韓建的父親韓叔豐,老韓哭着出來把小韓大罵一頓:

“你以爲你是誰啊,你就是陳、許之間的一個農夫,趕上天下大亂,天子賞識你纔有了今天的高位,你可倒好,給了幾分顏色就要開染坊了,竟然想着憑藉自己華州、同州的這一畝三分地廢立皇帝把持天下,你腦子進水了不成!我不忍見到滅族之禍,還不如現在死了乾淨!”

老韓說完就拿頭去撞牆,小韓大驚,於是打消了廢帝的念頭。

恰在此時,東邊的朱溫開始說話了,他上表請天子出幸洛陽,並讓手下張全義整修洛陽的宮殿,說是修好了就把皇帝迎接過去。

西邊的李茂貞也來湊熱鬧,他說我的鳳翔也不錯,陛下您在韓建那裡住膩了吧,來我這裡透透氣唄。

韓建慌了,皇帝在自己手裡他誰也不給,就算把皇帝放回長安也不能便宜了別人,因此修建長安城更起勁兒了。

事實證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把戲不是誰都能玩兒得轉的,這需要有強大的實力做支撐,想要打誰了就讓皇帝下道聖旨,然後自己出兵討伐,這就叫借平叛之名行擴張之實,三國的時候曹操就是這麼做的。

問題是韓建沒有曹操的實力,打誰都打不贏,挾天子的好處只是爲韓建撈了一大堆類似中書令、上柱國、許國公之類的虛銜,同時繁榮了華州的經濟,而這些積累的財富後來都便宜了朱溫。

韓建迫於朱溫的壓力,在控制昭宗皇帝近三年時間之後,把對方送回了長安。

回到長安後的李曄並沒有就此轉運,以劉季述爲首的宦官勢力又開始作亂了。

劉季述這個人是在華州的時候坐大的,當年謀殺十一位親王就是他與韓建兩個人的傑作,現在韓建還在華州,皇帝身邊數他最大。

昭宗皇帝一心復興唐室,對宦官沒什麼好感,之前還乾綱獨斷誅殺過楊復恭,所以對這位劉季述也沒什麼好臉色。

劉公公不滿意了,當年韓建不敢做的事情他要嘗試做一下,所以就把昭宗皇帝李曄幽禁在少陽院,擁立太子李裕爲新的皇帝。

劉季述把事情做得很絕,他爲了防止李曄逃跑,用鐵汁澆灌鎖芯,封死了少陽院的大門。

門封死了裡面的人怎麼吃飯呢,劉季述表示這不是他考慮的範圍。

還好宮裡的人還念李曄的好,每天把飯食偷偷地從狗洞裡塞到院內去,昭宗皇帝及皇后以此得活。

可憐昭宗一代英主,既不好色(只娶了皇后一人),又不貪財,重用文人,勵精圖治,竟然淪落如斯,可悲,可嘆。

劉季述玩了一出大變皇帝的好戲,心裡有點發虛,他怕各路軍閥找他算賬,所以要拉外援。

既然要拉外援那就拉最大的唄,朱溫這位同志既狡猾又奸詐,就很不錯。

劉季述給朱溫去了一封信,說是現在長安的臨時皇帝只是過渡,他們真心想要擁戴的是朱溫,鼓勵後者率兵到長安即位。

對於劉季述這一番大手筆朱溫表示很喜歡,他本來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當皇帝了,既然有這麼好的機會,何樂而不爲呢。

這時候朱溫手下的一個謀士出來說話了,這位謀士名叫李振,幾乎可以與敬翔齊名。

劉季述想要造反的時候跟這位仁兄商量過,想要拉他入夥,被李振嚴詞拒絕了。

現在他出來對朱溫說,劉季述這是拿你當槍使呢,你沒看出來嗎,他要造反,怕有人揍他,所以拉你去幫他打架,不管最後打贏了還是打輸了,這黑鍋你是背定了。

大王您現在兵強馬壯,想要當皇帝隨時都可以,何必去蹚劉季述這趟渾水呢。

朱溫大悟,問了一句,接下來該怎麼辦呢?

李振說不僅不能幫劉季述,還要好好地打壓他,這樣才能彰顯大王您忠臣的身份。

朱溫一點就透,隨即發佈公告,聲討劉季述。

劉季述也沒活多長時間,在朱溫動手前他就被人給殺死了。殺他的人是孫德昭,爲神策軍指揮使。

按照晚唐慣例,神策軍是由宦官控制的,換句話說,劉季述是孫德昭的頂頭上司,他怎麼敢反叛自己的上級呢?

原因很簡單,有人支持他,支持他的人是當朝宰相崔胤。

崔胤有點滑頭,他一方面和劉季述搞好關係,說你做什麼我都支持,我們是同一條陣線上的,取得了劉季述的信任。

另一方面,崔胤召集忠於李唐的大臣,擁立昭宗反正。被召集的人裡面就有孫德昭。

有了軍隊的支持,事情就好辦了。

這一天劉季述去上朝,路上就被孫德昭領着大兵給捉住了,劉季述大怒:

“你要造反嗎!”

孫德昭說我不造反,我要殺造反的人,一刀把對方給砍了。手下的軍兵一擁而上,把劉季述的親信也殺了個乾淨。

這件事鬧得動靜有點大,驚動了昭宗皇帝李曄。

孫德昭趕到少陽院門前,敲門說道:“劉季述已經伏誅,我是來接陛下您出去的。”

李曄不信,並不說話。

旁邊的何皇后喊道:“既然叛逆已經伏誅,那你先把他們的腦袋扔進來讓聖上看看。”

劉季述的腦袋就在孫德昭手上,他隨手一拋就扔了進去。手下的軍兵們有樣學樣,把劉季述黨羽的腦袋也扔了進去。

一時間少陽院內人頭滿天飛,把昭宗皇帝和皇后嚇得夠嗆。李曄壯着膽子把劉季述的人頭覈驗過了,心下稍安,衝外面喊道:

“朕已經看過了,你們可以進來了!”

孫德昭命人砸開鎖具,把昭宗皇帝迎接到丹鳳樓重登皇位。孫德昭隨後被任命爲靜海軍節度使(遙領),並被任命爲宰相,與另外的兩名功臣孫承誨、董從實併成爲“三使相”。

昭宗皇帝終於復位了。

行文至此,大家應該有個疑問,當初把昭宗皇帝逼出長安城的罪魁禍首李茂貞難道就不追究了嗎,昭宗皇帝難道這麼好脾氣的嗎?

當然不是,李曄命令另一路軍閥討伐李茂貞,這路軍閥就是佔據着西川的王建。

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來腳往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八章 黑鴉軍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五十三章 河東之戰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極限運動愛好者李存勖第八章 黑鴉軍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八章 黑鴉軍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來腳往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七十八章 哭吧哭吧不是罪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
第九十四章 南漢帝國發家史(二)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來腳往第一百六十八章 存亡之戰第一百五十二章 德勝渡第二百一十章 明宗李嗣源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五十章 嚴可求的算計第二十二章 董昌的死亡之謎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一百八十六章 打仗過家家第四十四章 鬧獨立的劉仁恭第一百三十八章 盧文進第一百三十四章 耶律阿保機發家史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三十五章 北邊兒那點兒事兒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一百零一章 朱溫很憋屈第一百四十四章 王建的最後時光第六十八章 大唐晚鐘第一百五十六章 一團亂麻第八章 黑鴉軍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四十八章 賤賤二人組第五十三章 河東之戰第四十六章 楊行密的安排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一百四十七章 猛人朱瑾第一百二十七章 鎖城術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十章 李克用與朱溫第一百一十五章 唐道襲的威力第一百七十四章 伶官第二十一章 (又)有人稱帝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各有算計第五十四章 猛人氏叔琮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二章 反了?反了!第十九章 馬楚政權的興起第二百一十一章 馮道第七十二章 淮南之變(二)第五十九章 昭宗之殤第一百九十二章 小人不能惹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戰之後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一百九十六章 朱友謙第七十三章 張顥和徐溫第一百八十一章 千年老二孔謙第六十一章 杭州之圍第一百三十一章 晉陽保衛戰第二百一十八章 朝廷第八十四章 李存勖的改革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六章 忠武宦官楊復光第五十章 王建與李茂貞第三十九章 李存孝之死第八十三章 好員工牛存節第二十三章 海龍王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戰前夜第二百一十九章 宰相之爭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一百七十一章 唐帝李存勖第十一章 江湖大哥李克用第一百零五章 棗強第二十七章 朱珍的結局(一)第一百二十三章 極限運動愛好者李存勖第八章 黑鴉軍第三十一章 羣毆李克用(二)第一百一十七章 亂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茂章最後的表演第八章 黑鴉軍第三十五章 痞子王建(二)第二百零七章 李存勖之殤:興教門之亂第四十九章 可憐的昭宗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一百七十六章 亂政第四十章 王鎔的魅力第一百二十一章 拳來腳往第一百六十三章 張承業與李存勖第二百一十六章 阿保機第一百一十一章 滅燕(一)第二百章 死伶人第七章 兩個人的舞臺第一百一十四章 王建的江湖第一百六十九章 滅樑(一)第一百九十三章 內鬥第一百八十七章 好商好量來投降第一百六十二章 不一樣的太監——張承業第一百一十八章 徐溫的手段第二百零八章 善後第三章 北伐第一百七十八章 哭吧哭吧不是罪第一百五十三章 劉掞第七十四章 極品刺客第八十五章 三國開撕第一百六十七章 悲催的王彥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