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初顯針對

餘額不足

忙到深夜十點鐘,衆人這才從勤政殿書房退了出來。儘管就在剛纔袁世凱安排了一些預防措施,但是對於在場的這些核心官員們來說,依然是沒有辦法放下心來,不僅如此,此時此刻幾乎所有人的臉上都是一層憂愁。

陸錦與力黎耀亭走在最前面,兩個人目前幾乎是新華宮中爲數不多可以讓袁世凱依賴的參謀官,只可惜二人並不是實際的掌兵者,充其量就是文職的軍官罷了。就算陸錦手裡還有一個騎兵旅,但這支部隊完全就是花拳繡腿,外人不知道的只怕還以爲是儀仗隊。

“唉,也不知道陛下心裡在想什麼,都這個時候了,還這麼優柔寡斷。正所謂打草驚蛇,我們要麼下手就下到位,要麼就悄然行事。陛下現在大張旗鼓的下達中央警戒令,可是又沒有采取什麼實際的行動,到底有什麼用?”黎耀亭很是無奈的說道,說完之後還是十分憂愁的長嘆了一口氣。

“誰說不是呢。以我猜測,陛下只怕還是怕了。”陸錦緩緩的搖了搖頭說道。

“你的意思是投鼠忌器?”黎耀亭煞有其事的問道。

“除此之外還能有什麼其他解釋?先是四川又是湖南,前線都打到如此不可思議的地步,就算是瞎子也能看出其中的貓膩了。現在擺在眼前的敵人可不是護國軍,反而是咱們北洋裡面的自己人。牽一髮而動全身,陛下還是太在乎自己的皇位了。”陸錦唏噓的說道。他雖然一介武夫,但是從一開始就跟着袁克定爲袁家籌謀帝制,對袁世凱貪念帝位到什麼程度是再清楚不過的。

人一旦喪失理智的迷戀一些東西,眼裡就只會爲了這些東西來做事,別說什麼大局,只怕連自己的本性都忘得乾乾淨淨。

“如此,那應該如何是好?現在事情還沒鬧大,但是就怕一旦鬧大了便會一發不可收拾。我等做臣子的豈能不想辦法?”黎耀亭很是糾結的說道。

“說實在的,眼下我們確實已經沒有辦法了。連陛下都失去了鬥心,一切也只能順其自然了。”陸錦感慨萬千的說道。雖然他骨子裡對袁氏一家感恩戴德,也很願意繼續維持帝制,不過真要是反帝制成功了,自己同樣還是有後路可走,沒有什麼好擔憂的。

隨着中央警戒令的發佈,原本還處於納悶狀態的北方諸省一下子就全然明白過來,看來北洋內部的的確確是要發生一場翻天覆地的大變故。無論是在南方還是在北方,老百姓們都不由自主的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爲什麼一場看似只是鬧劇的護國戰爭竟然能牽動整個北洋內部?不僅如此,原本“北洋集團”就是象徵着“帝制政權”,這會兒爲什麼又有那麼多北洋實力派的將領傳出反帝制的風聲?

最直接並且最自然的想法,那就是帝制並不是真正的那麼好。

當然,對於更爲廣大的基層老百姓們來說,他們直到今時今日爲止都沒有弄清楚什麼叫“國體”,什麼又叫“政治制度”。無論是大總統也好,或者是大皇帝陛下也罷,在他們看來性質無非是都一樣的,不過是改了一個名字罷了。

之前人們之所以瘋狂的擁戴帝制、支持帝制,無非是因爲聽說了許多關於帝制的宣傳,認爲在中國一旦推行了帝制就會帶來和平繁榮的發展。可是現在呢?繁榮沒有就算了,只當是命中沒有這樣的富貴,可是連最起碼的和平都沒有,洋人打完中國人又接着自己打,這千瘡百孔的中國能經得起怎樣的折磨?

這千瘡百孔的小市民們又能經得起怎樣的磨難!

老百姓們的想法很簡單,哪裡風頭大他們便往哪裡靠。

更何況在這段時間裡面中華革命黨和護國軍政府同樣在不遺餘力的製造輿論聲勢,或者說,從正式宣佈獨立起義開始直至今日爲止,他們在輿論上面的活動就沒有停止過。反而隨着戰場上的情況越來越明朗,投入宣傳造勢的力度自然也越來越大。

許多革命思想濃厚的青年學生們甚至還自發組成宣傳隊伍,向大街小巷的人們宣傳帝制真正的面目,並且在其中少不了還要添加一些陰謀論。

在一面鼓吹一面質疑的大環境之下,中國國內的輿論風向總算有了轉變。許多一開始支持擁戴帝制的人們變得緘默不語,而那些本來沒有任何立場只是坐待觀望的人們卻越來越傾向革命派。於是在湖南、廣西、廣東相繼發生了許多民間的活動,讓局勢顯得愈發混雜起來。

曹錕在漢口接到北京發來的電文之後,倒是故意拖延了五、六天的時間,然後才做了回覆。在此之前他心中多多少少還是有一絲的擔憂,並非是因爲自己準備的不夠充分,畢竟現在要做的是一件大事,進退任何一步都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他自詡自己不是什麼正人君子,所以在道德上不會有什麼障礙,國家大權或者個人利益向來都是靠自己來爭取。他所擔心的無非是真的把這件事鬧大到失控的地步,也就是袁世凱立刻調集重兵南下湖北,與自己這邊發生正面交火。

雖然這一仗雙方都各有優劣,可作爲一個投機者來說,曹錕寧願是以小博大,而不是弄得兩敗俱傷。否則即便扳倒了袁世凱,自己也沒能剩下多少氣力來收拾殘局,反倒還真會讓南方那些軍閥白撿了便宜。

對於曹錕來說,這次投機最大的寄望就是通過輿論聲勢和北洋內部的反帝制呼聲,來逼迫袁世凱自動退位。他這段時間所有的奔走、安排、拉攏,全部都是爲了這個目的而來。並且在他積極爭取和拉攏的一些北洋宿老當中,不少人同樣不希望北洋內部發生軍事衝突,無論如何都要儘可能採取輿論逼宮的形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當然,儘管曹錕在這方面有所忌諱,但也不代表不敢跟袁世凱一拼。既然已經走出了這一步,那自然要有不見棺材不掉淚的覺悟。在這件事上他一點也不想掩飾自己武夫的性格,佔不得便宜那就誰都別想佔便宜,破罐子破摔得了。

好在情況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壞,湖北這邊放出了一些風聲,無非是希望來一次探路。縱然袁世凱深居宮中也早應該有所察覺南方這邊的情況不對勁,但是對此袁世凱卻僅僅只是發來電文要求曹錕解釋,並沒有下達更嚴厲的命令,比如調換將領、沒收兵權、勒令進京等等。由此可見袁世凱同樣是不敢也不願意輕舉妄動。

如此,反倒給了曹錕極好的機會。

他在回覆北京的電文裡中明言表示自己毫不知情,至於之所以沒有及時派兵進入湖南,是因爲與四川以及漢口本地許多預先籌備之事尚未整理清楚,物資、糧餉、後勤交通簡直是忙得一塌糊塗,更重要的還是與段芝貴發生了一些矛盾。

在電文裡,曹錕並沒有指出與段芝貴究竟發生的是什麼矛盾,僅僅只是一筆帶過。

除此之外,他同樣不失時機的在電文中添加了一些暗示,諸如就目前局勢急轉感到十分詫異和不安,也上報到在湖北、河南、湖南、江西等省民間反對帝制的輿論規模。表示反對帝制的聲浪變化的實在太快太迅速,如若不採取措施只怕會釀成大禍。

至於袁世凱發佈的中央警戒令,名頭上雖然很嚇唬人,但是曹錕這邊並不是很擔心這一點。如果說北京那邊是直接開始調兵遣將南下,那則是一個很危險的信號。可偏偏事情並非如此。而且曹錕早先就已經在聯絡那些所謂的袁世凱嫡系部將,諸如田文烈、朱泮藻、蔡成勳、何宗蓮等等,這些人對袁世凱的忠心也侷限於時勢,一旦時勢發生轉變,他們不可能還會不計代價的全然站在袁世凱那邊。

現在無非是需要一些時間,讓袁世凱身邊的那些嫡系看到國內輿論的變向。

等到大勢所趨之際,再加上中央政府那邊一些宿老站出來表明態度,這些袁世凱的嫡系將領即便不會調轉陣營,也會保持猶豫不決的狀態,到時候袁世凱本人則算是徹底被架空了。

第48章 ,南北駁火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67章 ,保定信函第16章 ,善後之計第94章 ,綁架之案第85章 ,初露野心第100章 ,連夜突進第60章 ,推波山雨第26章 ,聲東擊西第55章 ,戰火轉移第50章 ,上海晚會第91章 ,堅守陣線第42章 ,府院巧遇第79章 ,再見其人第86章 ,三旅番號第51章 ,妖媚妖嬈第93章 ,鄭州事變第29章 ,深夜闖營第57章 ,誘敵之策第35章 ,羣策羣力第85章 ,扔白手套第45章 ,北京覆電第46章 ,北洋暗流第116章 ,軍醫學院第22章 ,灤州交代第83章 ,中央軍系第69章 ,實業之想第82章 ,營中出事第26章 ,統制試探第4章 ,劫掠銀行第52章 ,納捐集資第79章 ,建近衛軍第49章 ,別開生面第67章 ,推心置腹第16章 ,定製式化第35章 ,刀俎魚肉第22章 ,進取商丘第4章 ,別有圖謀第83章 ,着手行動第68章 ,行將開戰第25章 ,幾番折騰第8章 ,不做不休第70章 ,擴編軍隊第81章 ,大轉折點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116章 ,軍醫學院第44章 ,事在北京第75章 ,三兩天內第84章 ,趁勢發展第35章 ,刀俎魚肉第45章 ,書房夜談第95章 ,宴會酒色第12章 ,各有部署第50章 ,約談合作第1章 ,江湖義氣第66章 ,一營爲庫第118章 ,臨別之談第73章 ,事前籌劃第93章 ,藉機而入第54章 ,重慶變勢第92章 ,提前預手第8章 ,不做不休第67章 ,初顯針對第43章 ,新春正月第97章 ,正月過後第49章 ,別開生面第94章 ,綁架之案第30章 ,慘案發生第58章 ,鄂州對話第2章 ,安山張府第16章 ,定製式化第29章 ,軍紀之亂第49章 ,南北劇勢第45章 ,書房夜談第22章 ,落井下石第14章 ,事與願違第89章 ,前線準備第85章 ,雙重密謀第19章 ,最終試探第69章 ,一戰前夕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22章 ,進取商丘第11章 ,遼東反攻第83章 ,陷義帝制第66章 ,帝制進言第50章 ,遇段祺瑞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100章 ,連夜突進第21章 ,中央命令第51章 ,妖媚妖嬈第26章 ,高順消息第36章 ,趁勢而爲第68章 ,返回保定第27章 ,京城風聲第38章 ,會袁克定第98章 ,三方度勢第76章 ,淮安打探第10章 ,轉危爲安第14章 ,最終談和第11章 ,別有用心
第48章 ,南北駁火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67章 ,保定信函第16章 ,善後之計第94章 ,綁架之案第85章 ,初露野心第100章 ,連夜突進第60章 ,推波山雨第26章 ,聲東擊西第55章 ,戰火轉移第50章 ,上海晚會第91章 ,堅守陣線第42章 ,府院巧遇第79章 ,再見其人第86章 ,三旅番號第51章 ,妖媚妖嬈第93章 ,鄭州事變第29章 ,深夜闖營第57章 ,誘敵之策第35章 ,羣策羣力第85章 ,扔白手套第45章 ,北京覆電第46章 ,北洋暗流第116章 ,軍醫學院第22章 ,灤州交代第83章 ,中央軍系第69章 ,實業之想第82章 ,營中出事第26章 ,統制試探第4章 ,劫掠銀行第52章 ,納捐集資第79章 ,建近衛軍第49章 ,別開生面第67章 ,推心置腹第16章 ,定製式化第35章 ,刀俎魚肉第22章 ,進取商丘第4章 ,別有圖謀第83章 ,着手行動第68章 ,行將開戰第25章 ,幾番折騰第8章 ,不做不休第70章 ,擴編軍隊第81章 ,大轉折點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116章 ,軍醫學院第44章 ,事在北京第75章 ,三兩天內第84章 ,趁勢發展第35章 ,刀俎魚肉第45章 ,書房夜談第95章 ,宴會酒色第12章 ,各有部署第50章 ,約談合作第1章 ,江湖義氣第66章 ,一營爲庫第118章 ,臨別之談第73章 ,事前籌劃第93章 ,藉機而入第54章 ,重慶變勢第92章 ,提前預手第8章 ,不做不休第67章 ,初顯針對第43章 ,新春正月第97章 ,正月過後第49章 ,別開生面第94章 ,綁架之案第30章 ,慘案發生第58章 ,鄂州對話第2章 ,安山張府第16章 ,定製式化第29章 ,軍紀之亂第49章 ,南北劇勢第45章 ,書房夜談第22章 ,落井下石第14章 ,事與願違第89章 ,前線準備第85章 ,雙重密謀第19章 ,最終試探第69章 ,一戰前夕第105章 ,會戰序幕第22章 ,進取商丘第11章 ,遼東反攻第83章 ,陷義帝制第66章 ,帝制進言第50章 ,遇段祺瑞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100章 ,連夜突進第21章 ,中央命令第51章 ,妖媚妖嬈第26章 ,高順消息第36章 ,趁勢而爲第68章 ,返回保定第27章 ,京城風聲第38章 ,會袁克定第98章 ,三方度勢第76章 ,淮安打探第10章 ,轉危爲安第14章 ,最終談和第11章 ,別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