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昭然若揭

在見到袁克定出現,屋內的四人紛紛站起身來,客客氣氣的向袁克定行禮。

袁克定一副很受用的樣子,略略虛回了一禮,然後轉身向袁肅介紹道:“秀山、禹臣二人你是見過的,我來給你介紹一下這兩位。楊度,楊皙子先生,是我父親身邊最得力的幕僚,也是顏派書法的集大成者。”

袁肅心頭稍微有了一些變化,不由的暗歎:籌安會的第一號人物都被邀請來了,當真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過他表面上依然是一副波瀾不驚,相反還露出欽佩之色,客客氣氣的與楊度握了握手,問禮道:“原來是大名鼎鼎的虎公先生,晚生慕名久矣,今日得以相見,實在是榮幸之至。”

楊度自有文人的一股高傲,不過他起初認爲大總統和大公子都如此看重這位同族小輩,自己多多少少是要讓幾分面子的。沒想到才一見面,對方倒是先這番熱情客氣,頓時心頭感到很是得意。他和氣的笑了一陣,揮着手說道:“袁公子實在太客氣了,既是大公子的族弟,那大家都是自己人,平輩論交則已。”

袁克定又介紹道:“這位是孫毓筠,孫少候先生。孫先生可是當初同盟會骨幹之一,曾經親自參加過萍瀏醴起義,可謂是當之無愧的開國功臣呢。”

比起楊度,袁肅自然不是很瞭解孫毓筠,但是卻多多少少知道孫毓筠是籌安會的第二號人物。孫毓筠年齡要比楊度略年長一些,不過才氣和名聲卻沒有楊度那麼大。袁肅在與其問禮時,對方表現的要更加隨和自然一些。

介紹完畢,五人分主次落座。袁克定特別拉着袁肅坐在自己的身邊。

“今日設宴,正是爲了向諸位引見我這位堂弟,袁克禮,字梓鏡。克禮賢弟的名聲相信諸位多少是有所耳聞的,之前一手操辦山海關賑災,後又率領南下鎮壓叛黨餘孽。年紀輕輕已經是建功豐碩。”袁克定簡略的說了一個開場白。

陳文運、陸錦、楊度、孫毓筠四人自然是對袁肅早有耳聞,更何況此次宴會是早先計劃好的,即便之前沒聽說過袁肅的情況,宴會前也會花點心思去收集或打聽。

“希望今晚這頓宴席過後,能讓諸位的關係更進一步。咱們這些經常出入廟堂之上的人,無論什麼時候都是需要一個志同道合的圈子,只有在這個圈子裡面,才能集思廣益,才能化小爲大。儘管吾弟克禮時常不在京城,今日又是第一次與諸位見面,但還是那句話,既然是自己人就毋須太過見外了。”袁克定又說道。

衆人隨着袁克定的語氣又附和着應了幾句話。

之後,袁克定接過菜單開始點菜,幾乎慶雲樓最貴的幾道菜全部點齊。

在等待上菜的過程中,大家又簡單的閒聊了幾句話,大多是對目前國內局勢的探討,以及國家政體的學術研究問題。閒聊期間倒是楊度和孫毓筠言語最多,二人在去年一整年裡都在研究這方面的問題,自然是手到擒來一般容易。

袁肅僅僅只能偶爾的插嘴幾句,主要還是表示附和和贊同的話。

很快,酒樓的活計陸續將菜餚端了上來。袁克定親自爲在座所有人斟酒,大家先齊齊的喝了一杯酒,煞有其事的說了一些祝酒詞。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袁克定忽然岔開了之前所討論的話題,轉而說起了另外一個新話題,而這個新話題雖然是有六分遮遮掩掩,但明理人輕易便能看破這是在試探在座諸位對目前國體的意見問題。

陸錦、陳文運、楊度等人平日與袁克定時常有所來往,對這位大公子的心思是再知曉不過。一旦討論起目前國體的意見問題,換言之也就是在暗示要改變目前共和的體制。袁克定要做的不是民國第一公子,而是袁氏太子。

陳文運表現的還算圓滑,沒有透露太多個人的意思,要麼是藉由別人的言論來回答,要麼是模棱兩可的搪塞敷衍之言。說來說去也沒說出一個所以然來,不過卻表現出對目前國家體制的不滿意,贊成應當更改爲一種更適合中國目前國內情況的體制。

陸錦倒是顯得很直接,雖然沒有直接到說出“帝制”,但是卻把日本、英國以及法蘭西帝國時期的一些事例一一拿出來做對比,其立場已經算得上是很明顯了。

楊度和孫毓筠則是以學術的態度說許多冠冕堂皇的話,不僅是旁徵博引,更是借古喻今,此二人的態度要比陸錦更加明顯。尤其是楊度,連番嘆息清王朝若是能在道光年間推行君主立憲制,中國不至於經歷兩番鴉片戰爭,也不至於引起太平天國的內亂,更不會招來庚子國難和東南互保的尷尬之境。

袁肅自然知道這些人不是第一次聚在一起討論這件事,不僅每個人都有各自的門道、態度和立場,而且說起話來也顯得很是隨意輕鬆,根本不在乎眼下已經是共和民國的時代。畢竟他是第一次參加這樣的聚會,只能在一旁默默聽着衆人討論,時不時點頭附和一下,哪怕明知道這其中有試探的涵義,自己也不會輕而易舉的表露心思。

可是隨着談話的深入,衆人漸漸發現只有袁肅沒有怎麼說話,而且袁肅還是隻顧着吃着、喝着,不禁讓人誤以爲似乎是沒什麼見解,倒像是從鄉村來沒見過世面的土軍閥一般。事實上慶雲樓這樣有名聲、有檔次的酒樓,袁肅倒真的沒怎麼來過,他這幾年來唯一去過有點名頭的酒樓還是保定的德盛齋。

反正對於他來說,來一趟不容易,能吃就吃,能喝就喝。關於“帝制”的問題他並非沒有仔細考慮過,只是到目前爲止還沒有考慮出一個合適的結果,因此纔不願意表露態度——

【陸錦於1897年進入北洋武備學堂幼年班。1899年(光緒25年)到日本留學。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1期炮兵科。1903年(光緒29年)歸國,任北洋測絵學堂教官。後來他輔佐段祺瑞、馮國璋的錬兵教育事務,歷任直隸軍政司參謀處委員、北洋陸軍第一鎮炮一標二營管帶、第二鎮正參謀官、河間秋操總參謀官等職,1906年任北洋陸軍參謀處總辦。1909年(宣統元年),他轉任山東督練公所、直隷督練公所軍事參議官。

1912年(民國元年),他任直隷都督署軍事參議官。1912年晉升陸軍中將。1913年,他升任直隷都督署參謀長。10月,他任天津鎮守使。1914年(民國3年)7月,他轉任將軍府參軍兼軍務廳廳長。1917年(民國6年)7月張勳復辟中,他支持張勳,被溥儀任命爲陸軍部左丞。張勳失勢後,他重回北京政府,任參謀本部次長。】

第78章 ,突然而見第92章 ,宴會過後第25章 ,幾番折騰第68章 ,局勢突變第94章 ,防線告急第32章 ,突然變起第54章 ,藉機靠攏第32章 ,新官上任第67章 ,國會危機第37章 ,逼上梁山第6章 ,標部會談第94章 ,背後陰謀第75章 ,三兩天內第30章 ,雙面處理第49章 ,信使突來第37章 ,曉以大義第46章 ,榮升護軍第32章 ,另有想法第80章 ,共和成立第95章 ,學堂籌備第66章 ,一營爲庫第69章 ,上門討要第32章 ,突然變起第67章 ,推心置腹第90章 ,第一回合第97章 ,開始進攻第44章 ,曹錕劫見第38章 ,收買人心第87章 ,林氏合作第64章 ,楊度試探第14章 ,藉機行事第11章 ,請纓出戰第75章 ,三兩天內第51章 ,謀將加盟第72章 ,開營訓練第108章 ,信陽之亂第3章 ,保境軍資第24章 ,無心無意第57章 ,誘敵之策第33章 ,散播謠言第43章 ,簡而複雜第45章 ,書房夜談第45章 ,書房夜談第6章 ,標部會談第46章 ,北洋暗流第81章 ,行營佈置第17章 ,調派入豫第63章 ,引見同窗第24章 ,人滿爲患第91章 ,募工募役第10章 ,各懷鬼胎第100章 ,連夜突進第36章 ,官辦銀行第99章 ,中方態勢第82章 ,少更於老第89章 ,步步落實第80章 ,共和成立第78章 ,礦務公司第86章 ,三旅番號第97章 ,正月過後第53章 ,豫南對策第99章 ,中方態勢第17章 ,兩邊準備第85章 ,中央命令第72章 ,刻意打壓第21章 ,中央命令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3章 ,洋商開礦第65章 ,局勢急轉第58章 ,錦衣回校第15章 ,挑明來幹第50章 ,上海晚會第31章 ,安山善後第74章 ,兩淮之想第75章 ,北洋態勢第68章 ,局勢突變第1章 ,另有心計第91章 ,別有陰謀第61章 ,學習方法第27章 ,京城風聲第27章 ,迎王懷慶第62章 ,灤州隱士第71章 ,江湖小魚第19章 ,趁勢而起第84章 ,長江之西第95章 ,學堂籌備第71章 ,英式裝備第45章 ,蕭牆之內第86章 ,給下馬威第75章 ,北洋態勢第88章 ,另有算盤第34章 ,另有目的第20章 ,總鎮問話第53章 ,一戰陰影第68章 ,返回保定第37章 ,京城春節第24章 ,其人之道第73章 ,南北交鋒第34章 ,民軍奇部
第78章 ,突然而見第92章 ,宴會過後第25章 ,幾番折騰第68章 ,局勢突變第94章 ,防線告急第32章 ,突然變起第54章 ,藉機靠攏第32章 ,新官上任第67章 ,國會危機第37章 ,逼上梁山第6章 ,標部會談第94章 ,背後陰謀第75章 ,三兩天內第30章 ,雙面處理第49章 ,信使突來第37章 ,曉以大義第46章 ,榮升護軍第32章 ,另有想法第80章 ,共和成立第95章 ,學堂籌備第66章 ,一營爲庫第69章 ,上門討要第32章 ,突然變起第67章 ,推心置腹第90章 ,第一回合第97章 ,開始進攻第44章 ,曹錕劫見第38章 ,收買人心第87章 ,林氏合作第64章 ,楊度試探第14章 ,藉機行事第11章 ,請纓出戰第75章 ,三兩天內第51章 ,謀將加盟第72章 ,開營訓練第108章 ,信陽之亂第3章 ,保境軍資第24章 ,無心無意第57章 ,誘敵之策第33章 ,散播謠言第43章 ,簡而複雜第45章 ,書房夜談第45章 ,書房夜談第6章 ,標部會談第46章 ,北洋暗流第81章 ,行營佈置第17章 ,調派入豫第63章 ,引見同窗第24章 ,人滿爲患第91章 ,募工募役第10章 ,各懷鬼胎第100章 ,連夜突進第36章 ,官辦銀行第99章 ,中方態勢第82章 ,少更於老第89章 ,步步落實第80章 ,共和成立第78章 ,礦務公司第86章 ,三旅番號第97章 ,正月過後第53章 ,豫南對策第99章 ,中方態勢第17章 ,兩邊準備第85章 ,中央命令第72章 ,刻意打壓第21章 ,中央命令第100章 ,豺狼在側第3章 ,洋商開礦第65章 ,局勢急轉第58章 ,錦衣回校第15章 ,挑明來幹第50章 ,上海晚會第31章 ,安山善後第74章 ,兩淮之想第75章 ,北洋態勢第68章 ,局勢突變第1章 ,另有心計第91章 ,別有陰謀第61章 ,學習方法第27章 ,京城風聲第27章 ,迎王懷慶第62章 ,灤州隱士第71章 ,江湖小魚第19章 ,趁勢而起第84章 ,長江之西第95章 ,學堂籌備第71章 ,英式裝備第45章 ,蕭牆之內第86章 ,給下馬威第75章 ,北洋態勢第88章 ,另有算盤第34章 ,另有目的第20章 ,總鎮問話第53章 ,一戰陰影第68章 ,返回保定第37章 ,京城春節第24章 ,其人之道第73章 ,南北交鋒第34章 ,民軍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