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三方度勢

四月份的漢口原本還是平靜無奇,即便之前有河南大軍壓境對峙的局勢,但是前前後後拖延了四個月之久都沒有發生什麼戰事,難免不會讓許多人萌發出麻痹的感覺,誤認爲這場戰爭是不會爆發了。可偏偏就在社會秩序趨於正常之際,老百姓們已然開始過着正常的生活,並且適應武漢三鎮大街小巷來來往往的大頭兵,河南方面一下子又傳來重磅消息。硬生生的將他們從幻想中拉扯到殘酷的現實裡面來。

在沿江大道上,兵船憧憧的影子之下,許多穿着破爛的報童揮舞着剛剛出爐的新報紙,一路大聲叫喊着:“號外號外,中央近衛軍已經決定開戰。”

“大軍南下,漢口岌岌可危?”

“號外,頭版頭條,北洋即將大打出手!”

過往的人們無論是關心時局又或者是關心個人安慰,再或者希望能掌握一些茶前飯後的談資,都會忍不住連忙攔住報童拋過去一個銅板。在看完報紙的頭版新聞之後,一個個又都變得臉色凝重,就彷佛先知們已經遇見了一場生靈塗炭的大劫將至一般。

早在收到相關情報的當天,北洋軍事改革委員會同樣顯得忙碌起來。他們原本以爲自己能把時間拖延到這麼久,又接連製造了中央近衛軍內部的動亂,已然是佔據了絕對優勢。正如同曹錕一而再再而三所說的那樣,贏的這場戰爭最關鍵的不是正面作戰,而是時間。

時間到了今時今日,似乎已經足以讓全國上下形成根深蒂固的反帝制思潮。這是顯而易見的,全國各地的學生、工人、商人運動愈發顯得頻繁。不得不說中華革命黨的這些人最會看準時機,也最會無孔不入。

但大敵當前的事實同樣不容忽視。北洋軍事改革委員會從之前茶會、麻將會、搞內幕的狀態,一下子變得改頭換面全部認認真真辦起事來。不僅是因爲曹錕盯着的更緊了,更是考慮到大戰一觸即發所帶來一系列裙帶影響。

曹錕心裡還是有幾分發虛,畢竟很多事情是超出了他預料之外。比如早在之前自己還是寄希望於袁肅能夠投靠北洋軍事改革委員會這邊,如此一來大事可定。又比如在製造了近衛軍內部混亂之後,可以讓近衛軍陷入一場內戰,最起碼也會鬧出一些兵變,可結果卻讓袁肅在短短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全部解決了麻煩,恢復了近衛軍內部與外部的秩序。

這一切都似乎在印證,並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在他的掌握和預料之中,又或者說自己根本不可能控制整個局勢的發展。

雖然捫心自問,這其中也包含了許多他個人私心,所以才導致事情發展越來越扭曲。

有了這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憂慮和擔心,使得曹錕現在不得不更加認真的來等待即將爆發的戰事,哪怕這一切明明是自己佔有優勢。但這些優勢究竟能否發揮出實際的效果,顯然都還是一個未知數。

在四月二十二日這天,曹錕又一次召集了軍事會議。縱然他是一個大老粗,沒什麼文化和先進的見識,但是卻有得是操作戰爭的經驗。他預料到目前集中在襄陽、漢口和孝感的三路兵力恐怕很難阻止中央近衛軍的攻勢,或者說不能起到預想中的效果。中央軍的編制他很清楚,武器裝備以及日常訓練也都有所瞭解,畢竟自己的老部下吳佩孚就曾經在中央軍任職。

或許兵力上來看,中央近衛軍十多萬人,湖北這邊也有九萬餘人,數量上勉強可以算是旗鼓相當。但是在武器裝備以及兵員素質上來看,雙方是有極大的差距。

於是曹錕在這次軍事會議上下達了一項決議,要求軍事改革委員會下屬的徵兵機構立刻開始着手徵召新兵。而所謂的徵召新兵按照的不是改革之後的徵兵方案,所謂改革徵兵方案無非只一個假象。如今大戰在即,必然沒有那麼多的時間用來招募和訓練士兵,只能採取以往的舊辦法,到各地強徵民壯,配上武器之後就送到前線去編隊。

反正眼下最需要的不是如何打這場戰爭,而是想法設法拖延這場戰爭。

隨着北洋軍事改革委員會下達的徵兵命令,對於整個湖北、長沙、四川三省的人民來說,便是一場極其殘酷的風暴來臨。一支支的徵兵隊伍開進鄉鎮,將所有適合作戰的男性全部強行徵召起來。如今本來正是農耕的時節,此次徵兵導致了大批農民被迫放棄務農,甚至都到了老人、婦女和小孩代替下田。

同樣隨着這一番大規模的徵召兵丁的行動,使得許多鄉村地主趁機兼併土地,將有少許田地的中農和擁有部分土地的富農,利用各種手段、名目,甚至與軍隊、官員串通一氣,把他們手中的土地全部拐騙到手。

隨之而來的爲了避免兵役,地方上也出現許多腐敗的情況。先是當地官員大肆吹捧一旦被徵召當前線,肯定是當炮灰的料子,十之八九是不可能再活着回來了。以至於導致民間愈發感到恐慌,丟了維以生計的田地家產不說,還要讓家中男人陪葬,這日子到底是沒辦法過活了。正在民間被籠罩在一陣陣惶恐和怨言之下,許多官員又擺出“爲民請命”的姿態,表示可以與上面周旋,把一些已經登記名字的壯丁以其他藉口免留下來。

當然,既然是是要與上面周旋,自然少不了需要錢財的打點。

對於那些大戶人家們來說,他們不僅有錢還有關係,要想疏通一下並不困難,甚至有點良心的大戶人家還能幫自家的佃戶、長短工也疏通一些。

倒是那些中下階層的人家,很快就淪到砸鍋賣鐵的境地,東拼西湊湊足了“疏通的錢”爲家中的男丁買一條命回來。這些即便是交了這些“疏通的錢”,未必真正能見到成效,還要看這筆錢是不是給對人了。村中、鎮上的一些雞毛蒜皮沒的小官僚都跑下來借這件事訛詐錢財,卻根本沒有真正辦事,或者從始至終就沒能力辦這件事。於是就出現了騙了錢財一走了之,徵兵時照樣抓人不誤。

即便是找到有權力來辦這件事的人,同樣也是需要一定運氣。

正所謂人心總是貪得無厭,在一開始收了錢或許還會幫人家辦一些事,可隨着找上門來辦事的越來越多,這些官員也覺得這件事越來越麻煩。既然越來越麻煩,而找上門來的人還是絡繹不絕,那勢必就順應了“市場供求關係的發展”,於是便坐地起價。

而官員的貪x腐越來越嚴重,造成的不公平現象也越來越多。

甚至一開始收了一戶人家的錢財,幫忙解決了這家人的徵兵問題,到後來又串通徵兵單位再次前去這戶人家拉壯丁。前後只不過隔了十多天的時間而已。而這麼做的目的無非就是要竭盡全力並不遺餘力的榨乾貧困老百姓的口袋。

可以說這次徵兵行動直接導致了社會層面的階級矛盾惡化到相當程度。縱然在往常的時候,民間遭到統治階級的壓迫同樣不淺,拋開徵兵這一環節不說,其他的諸如苛捐雜稅依然如同刀刃架在平頭老百姓的脖子上。對於許多老百姓們來說,他們也只能忍氣吞聲。

不過眼下的情況卻有所不同,畢竟正趕上北洋政府內部的大變故,以及南方護國軍政府與北洋政府之間的正面衝突。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民智顯然正處於覺醒的階段,中華革命黨也不遺餘力的宣傳反北洋的言論,很快便點燃了老百姓隱藏積累許久的怨恨和怒火。

與此同時,由於漢口北洋軍事改革委員會與護國軍之間形成的默契,使得中華革命黨能夠更容易、更快速的滲透到湖北省內,進行更多的革命思想宣傳以及策動人民羣衆加入革命陣營。被徵兵以及官僚腐敗所欺壓到走投無路的老百姓們,這會兒一下子全部爆發了起來。單單在孝感、宜昌、十堰三個縣便已經設立了中華革命黨的行動分部。

對於中華革命黨來說,他們並不在乎在漢口的曹錕這會兒是不是跟他們站在同一陣營,即便很清楚這會兒是可以利用北洋內部的矛盾來隔岸觀火,但是所有的革命目的原本就是旨在推翻北洋政府。只要與北洋沾邊的勢力,那便是革命的敵人。

中央近衛軍還沒有在隨縣打響第一槍,湖北省內的局勢已經鬧得沸沸騰騰。

就連漢口方面都沒有料到,這才短短十幾天的時間,民間的情緒既然如此暴躁不安。

許多高層官員都感到十分納悶,要說強行徵兵以往都有,一些貪污腐敗也是屢見不鮮,可爲什麼以前就沒鬧出這麼大的亂子,偏偏在這個節骨眼上卻折騰起來。縱然很多事情是這些高層官員心知肚明,也知道鬧出了亂子對大局很有影響,可偏偏這些人只知道哎聲嘆息、大發疑惑的感慨,並沒有一個人下到基層着手處理這些情況。

第29章 ,軍紀之亂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76章 ,試重機槍第97章 ,制式武器第78章 ,突然而見第67章 ,撮合婚事第58章 ,背後殺出第73章 ,私見張謇第46章 ,輿論攻勢第54章 ,藉機靠攏第81章 ,兩淮擴軍第20章 ,獨立事宜第44章 ,下有對策第45章 ,北京覆電第95章 ,學堂籌備第26章 ,高順消息第6章 ,討價還價第11章 ,入豫心思第29章 ,五月六月第78章 ,礦務公司第56章 ,培植親信第89章 ,鄭州計劃第91章 ,唐海重工第6章 ,日本妥協第50章 ,叔父認侄第90章 ,擬兩部分第80章 ,緊急行動第96章 ,新式步槍第91章 ,成立典禮第89章 ,鄭州計劃第72章 ,新婚春宵第62章 ,青年北洋第64章 ,楊度試探第38章 ,戰後善後第92章 ,宴會過後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56章第50章 ,遇段祺瑞第23章 ,見張鎮芳第60章 ,推波山雨第56章第39章 ,急收緩放第1章 ,另有心計第29章 ,洋河水庫第53章 ,陳宦真相第60章 ,推波山雨第70章 ,南下籌備第17章 ,調派入豫第85章 ,扔白手套第48章 ,南北駁火第65章 ,轄內發展第41章 ,除夕夜宴第47章 ,護國帷幕第86章 ,給下馬威第7章 ,階段總結第7章 ,起義前夕第53章 ,一戰陰影第54章 ,見宋教仁第1章 ,太子一黨第25章 ,標部會後第51章 ,剖心之言第108章 ,信陽之亂第62章 ,準備北上第10章 ,小年宴會第85章 ,雙重密謀第107章 ,保存名義第38章 ,加緊提防第8章 ,似有變故第62章 ,神秘女子第47章 ,會衆豪紳第51章 ,英人扶持第76章 ,慈善宴會第99章 ,到突破口第26章 ,拼上一把第65章 ,局勢急轉第26章 ,拼上一把第11章 ,別有用心第85章 ,見何其鞏第104章 ,水深火熱第72章 ,突發事件第44章 ,對話叔父第69章 ,驚天變故第96章 ,告一段落第38章 ,會袁克定第91章 ,募工募役第83章 ,中央軍系第116章 ,軍醫學院第73章 ,放出風聲第51章 ,別有深思第32章 ,突然變起第32章 ,長痛短痛第40章 ,新的編制第34章 ,香港分部第13章 ,會蔣百里第84章 ,最後談判第87章 ,林氏合作第15章 ,挑明來幹第28章 ,兩頭態度第50章 ,叔父認侄
第29章 ,軍紀之亂第106章 ,又有野心第115章 ,長遠打算第76章 ,試重機槍第97章 ,制式武器第78章 ,突然而見第67章 ,撮合婚事第58章 ,背後殺出第73章 ,私見張謇第46章 ,輿論攻勢第54章 ,藉機靠攏第81章 ,兩淮擴軍第20章 ,獨立事宜第44章 ,下有對策第45章 ,北京覆電第95章 ,學堂籌備第26章 ,高順消息第6章 ,討價還價第11章 ,入豫心思第29章 ,五月六月第78章 ,礦務公司第56章 ,培植親信第89章 ,鄭州計劃第91章 ,唐海重工第6章 ,日本妥協第50章 ,叔父認侄第90章 ,擬兩部分第80章 ,緊急行動第96章 ,新式步槍第91章 ,成立典禮第89章 ,鄭州計劃第72章 ,新婚春宵第62章 ,青年北洋第64章 ,楊度試探第38章 ,戰後善後第92章 ,宴會過後第109章 ,暴力事件第56章第50章 ,遇段祺瑞第23章 ,見張鎮芳第60章 ,推波山雨第56章第39章 ,急收緩放第1章 ,另有心計第29章 ,洋河水庫第53章 ,陳宦真相第60章 ,推波山雨第70章 ,南下籌備第17章 ,調派入豫第85章 ,扔白手套第48章 ,南北駁火第65章 ,轄內發展第41章 ,除夕夜宴第47章 ,護國帷幕第86章 ,給下馬威第7章 ,階段總結第7章 ,起義前夕第53章 ,一戰陰影第54章 ,見宋教仁第1章 ,太子一黨第25章 ,標部會後第51章 ,剖心之言第108章 ,信陽之亂第62章 ,準備北上第10章 ,小年宴會第85章 ,雙重密謀第107章 ,保存名義第38章 ,加緊提防第8章 ,似有變故第62章 ,神秘女子第47章 ,會衆豪紳第51章 ,英人扶持第76章 ,慈善宴會第99章 ,到突破口第26章 ,拼上一把第65章 ,局勢急轉第26章 ,拼上一把第11章 ,別有用心第85章 ,見何其鞏第104章 ,水深火熱第72章 ,突發事件第44章 ,對話叔父第69章 ,驚天變故第96章 ,告一段落第38章 ,會袁克定第91章 ,募工募役第83章 ,中央軍系第116章 ,軍醫學院第73章 ,放出風聲第51章 ,別有深思第32章 ,突然變起第32章 ,長痛短痛第40章 ,新的編制第34章 ,香港分部第13章 ,會蔣百里第84章 ,最後談判第87章 ,林氏合作第15章 ,挑明來幹第28章 ,兩頭態度第50章 ,叔父認侄